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消渴痹病 被引量:5
1
作者 尤鲁山 田君义 朵生兰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消渴痹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渴痹病患者96例进行研究,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消渴痹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渴痹病患者96例进行研究,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活性因子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干预后2组患者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2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一氧化氮水平、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2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内皮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出现2例(4.17%)不良反应,与观察组出现的1例(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较单独使用补阳还五汤可明显提高气虚血瘀型消渴痹病患者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内皮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补阳还五汤 中药离子导入 气虚血瘀
下载PDF
从“五脏生成”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梁贵廷 樊玉珠 +4 位作者 王春亮 段俊红 魏萱 解海燕 田利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第5期17-20,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五脏生成”结合脏腑辨证,探索消渴继发痹病的诊疗方案,以期为DPN的中医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 五脏生成 糖尿周围神经 麻木 消渴 厥证 痛证 痿证
下载PDF
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3
作者 姚爱春 徐双娇 +2 位作者 戴玲玲 刘银科 刘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高安市中医院肝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中药治疗组(观察组)、控制... 目的观察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高安市中医院肝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中药治疗组(观察组)、控制血糖和营养神经组(对照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尿动力学参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或加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膀胱最初尿意容量、膀胱最大尿意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0.00%(24/40)(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0、5.0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或加重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50.00%(20/40)(P<0.05)。结论肝肾亏虚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控制血糖和营养神经治疗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糖尿神经源性膀胱 肝肾亏虚证 电生理适宜技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郭俊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思路撷要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朝 李佳 郭俊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9期25-27,共3页
该文总结郭俊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经验,提出从脾、肝、肾三脏论治的治疗思路,依据脏腑辨证分为脾虚湿盛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4型,主张"补虚为主,疗本为辅"的治疗大法。
关键词 糖尿周围神经 消渴 脏腑论证 郭俊杰
下载PDF
糖足外洗方结合电脑中频治疗消渴痹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清 尤玉樱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9期206-206,239,共2页
目的:观察糖足外洗方结合电脑中频治疗消渴痹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患者160例,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糖足外洗方结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用弥可保0.5mg肌肉注射。均1次/天,14天为1... 目的:观察糖足外洗方结合电脑中频治疗消渴痹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患者160例,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糖足外洗方结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用弥可保0.5mg肌肉注射。均1次/天,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足外洗方结合电脑中频治疗消渴痹病,疗效显著,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足浴 电脑中频 消渴 护理
下载PDF
胡筱娟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经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群 王小萌 +1 位作者 胡筱娟 张冠杰 《四川中医》 2020年第9期17-20,共4页
胡筱娟主任医师是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第二批名中医,临床研究及教学近40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诊治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病痹病。消渴病日久,耗气伤阴,气血... 胡筱娟主任医师是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第二批名中医,临床研究及教学近40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诊治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病痹病。消渴病日久,耗气伤阴,气血运行不利,血瘀形成。气虚血瘀,络脉瘀痹不通所致,运用自拟方芪龙通络汤治疗,病机有虚有实,以气虚血瘀为根本,临证加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周围神经 消渴 芪龙通络汤 名中医经验 胡筱娟
下载PDF
基于循证规范化循经火龙罐综合灸操作改善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病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闫丹 郭桂英 +2 位作者 吕俊嘉 李瑾 申婷婷 《全科护理》 2024年第5期884-88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规范化循经火龙罐综合灸操作改善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病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病疼痛住院的8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规范化循经火龙罐综合灸操作改善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病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气虚血瘀型消渴病痹病疼痛住院的8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循证规范化循经火龙罐综合灸操作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改善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68.30%(P<0.05);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规范化循经火龙罐综合灸操作能有效改善消渴病痹病病人神经症状,对轻、中度神经病性疼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气虚血瘀 火龙罐 疼痛
下载PDF
胡筱娟主任医师治疗消渴病痹病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6
8
作者 程红卫 秦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3期3751-3753,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0%~80%[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糖尿病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归入中医“血痹、麻木、痿证”等范畴,近年来逐渐规范病名为“消渴病痹病”.消渴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0%~80%[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糖尿病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归入中医“血痹、麻木、痿证”等范畴,近年来逐渐规范病名为“消渴病痹病”.消渴病痹病属消渴病迁延而来,与消渴病的病机理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的麻木、疼痛、烧灼感、袜套样感觉等感觉异常,是病发溃疡、消渴病脱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消渴病痹病是消渴病的常见变证之一,临床症状多样,病势缠绵,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糖尿周围神经 芪龙通络汤
下载PDF
于世家教授治疗消渴病痹病的经验总结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占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中又称为消渴病痹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等。于世家教授作为一名具有25年内分泌临床研究者,其在消渴病痹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教授主要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学中又称为消渴病痹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等。于世家教授作为一名具有25年内分泌临床研究者,其在消渴病痹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教授主要认为消渴病痹病多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本文主要对于世家教授在消渴病痹病治疗中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世家 消渴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养阴逐瘀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消渴病痹病阴虚血瘀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文倩 华文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究养阴逐瘀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消渴病痹病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6月期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消渴病痹病阴虚血瘀证患者病例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 目的探究养阴逐瘀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消渴病痹病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6月期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消渴病痹病阴虚血瘀证患者病例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采用养阴逐瘀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临床疗效、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四肢疼痛、感觉减退、肢体麻木以及肌肉萎缩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19%及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BG、2h PG及Hb A1c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阴逐瘀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消渴病痹病阴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明显,可以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降低血糖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逐瘀汤 消渴 阴虚血瘀证
下载PDF
穴位注射对消渴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11
作者 徐云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探讨分析穴位注射对消渴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抽选院内就诊消渴病痹病患者为对象,共计59例,2019.7-2022.9,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与护理,研究组30例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两组治疗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 探讨分析穴位注射对消渴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抽选院内就诊消渴病痹病患者为对象,共计59例,2019.7-2022.9,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与护理,研究组30例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两组治疗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肢体刺痛或麻木、倦态乏力懒言、自汗多汗、络脉瘀血、舌质舌苔脉象积分分别(1.11±0.56)分、(2.62±0.85)分、(0.52±0.53)分、(1.13±0.12)分、(0.89±0.32)分,优于对照组(2.62±0.78)分、(3.23±0.68)分、(0.86±0.56)分、(2.01±0.89)分、(1.42±0.48)分,P<0.05;研究组治疗后餐前、餐后2h血糖分别(5.12±0.52)mmol/L、(8.45±1.23)mmol/L,优于对照组的(7.56±0.66)mmol/L、(10.05±0.56)mmol/L,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5.52%,P<0.05。结论 对消渴病痹病患者,采取穴位注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肢体症状等,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穴位注射 临床症状积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娄树静 马静敏 于秀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9年第5期26-27,共2页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包括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关键词 糖尿周围神经 消渴 六对论治
原文传递
张宁分期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丽莎 杨荣禄 +3 位作者 娄文凤 郭星云 于芳宁 张宁(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张宁教授继承吕仁和教授思想,以“消渴病痹痿病”为该病中医病名。张教授临床将该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即麻木为主期、中期即疼痛为主期,晚期为肌肉萎缩期。早期主治以益气养阴,以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张宁教授继承吕仁和教授思想,以“消渴病痹痿病”为该病中医病名。张教授临床将该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即麻木为主期、中期即疼痛为主期,晚期为肌肉萎缩期。早期主治以益气养阴,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为基础方;中期主治以补益肝肾、疏肝理气止痛,常用方为知柏地黄汤、柴胡疏肝散、一贯煎;晚期主治以健脾补肾、清热除痰利湿,常选知柏地黄汤、四妙丸、桂附理中汤加减。治疗中,活血通络贯穿全程,补血活血并举,养血滋阴同用,并重视患者的情志变化,灵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周围神经 糖尿并发症 消渴 麻木 疼痛 肌肉萎缩 分期治疗 张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