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刑法主体地位的积极论——兼与消极论的答谈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道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6-229,共14页
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迅猛发展,对以人类的主体性地位为根本存立前提的当代法律体系形成强烈冲击,智能主体的刑法地位成为关键问题。目前,消极论和积极论处于相持阶段,加速了现行刑法理论体系的知识变革进程。“人造物”等不同程度的消极... 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迅猛发展,对以人类的主体性地位为根本存立前提的当代法律体系形成强烈冲击,智能主体的刑法地位成为关键问题。目前,消极论和积极论处于相持阶段,加速了现行刑法理论体系的知识变革进程。“人造物”等不同程度的消极论,以现行刑事法律制度难以直接接纳及其所裹挟的潜在的刑事风险等为由,虽有其可取之处,但其逻辑机理正是过度释放人类中心主义的预设效应。完全按照人类中心的立场进行审视会得出无法调和的结论,也显示了智能技术应用的工具属性被深度放大之倾向,但上述消极事由不尽然合乎规制人工智能犯罪的现实需要,也与法律主体制度的演进规律不符,甚至会压制刑法主体的自主进化。“电子人”等不同形式的积极论,率先走出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及其观念束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与刑法的互动及其动向,更加契合了人工智能犯罪的发展动态。而意志自由、刑事责任能力、道德伦理规则、智能程度与智能主体类型、刑事责任的客观存在、算法的特殊地位与意义等既有的知识框架与新的要素累积,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在发展的刑法体系中实现衔接与契合。经由不真正完全背离刑法原理的认识扭转,亦供给了学理层面的支撑。而且,遵循功利主义的理路,以及在一系列有关人工智能主体方面的先行立法之做法的引领下,应分阶段、类型化、动态化厘定智能主体的刑法地位,使其在法律拟制的路径上可以继续延续和拓展。在人工智能的刑法主体地位得以澄清下,有必要接受智能主体可以享有一定的新兴权利之现实情状,但应具体地确证权利类型等具体内容。在现阶段的技术代际之策动下,智能主体的权利内容与范围目前是限制性的,无法采取与“人”对等的保护策略,保护方式也应有别。这种“降维”保护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主体 刑法地位 消极 人类中心主义 积极 功利主义 权利逻辑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主体的刑法地位之积极论 被引量:9
2
作者 孙道萃 《法治社会》 2021年第2期73-85,共13页
人工智能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已经成为讨论的逻辑起点。目前,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但消极论与积极论仍僵持不下。传统法律体系继续有效、法律认识论的抵触、人类生物论的冲突、刑事法理的排斥、"人的犯罪"之认知设定等消极事由... 人工智能主体的法律地位问题已经成为讨论的逻辑起点。目前,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但消极论与积极论仍僵持不下。传统法律体系继续有效、法律认识论的抵触、人类生物论的冲突、刑事法理的排斥、"人的犯罪"之认知设定等消极事由,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过度化浸入,而网络时代的功利主义立法却提供相反的校对样本。在吸纳当代功利主义的有益内容下,应适度倡导功利主义的立法观。人工智能犯罪日渐独立的动态、人工智能伦理的前提意义、刑事责任能力进化的倒逼、刑罚有效性的反制、智能主体的新兴权利之需要、智能技术演变的终极形态等核心要素协同发展,使积极论及其合理性日益明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主体 刑法地位 人类中心主义 消极 功利主义 积极
下载PDF
在“惩恶”与“扬善”之间:奥古斯丁论国家的双重作用
3
作者 夏洞奇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国家的作用是政治思想史上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学者们对著名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的作品作了不同的解读,形成了“国家消极论”与“国家积极论”这两种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对相关重要文本与理论的分析,指出奥古斯丁既强... 国家的作用是政治思想史上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学者们对著名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的作品作了不同的解读,形成了“国家消极论”与“国家积极论”这两种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对相关重要文本与理论的分析,指出奥古斯丁既强调国家在消极意义上的“惩恶”作用,又重视国家在积极意义上的“扬善”作用。他对国家之作用的认识既未背离古典思想的传统,又与中世纪的基督教政治传统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国家 消极 积极
下载PDF
情报分析中的逻辑推理误区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素彬 杨文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61,共4页
当前广大情报工作者大多还未认识到逻辑推理失误的存在及其严重后果,这极大地损害了情报分析的质量。阐述了逻辑推理在情报分析中的作用,探讨了情报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逻辑推理误区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制度、资源整合以及历... 当前广大情报工作者大多还未认识到逻辑推理失误的存在及其严重后果,这极大地损害了情报分析的质量。阐述了逻辑推理在情报分析中的作用,探讨了情报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逻辑推理误区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制度、资源整合以及历史借鉴等4个方面提出了克服逻辑推理误区的针对性建议,以期提高情报分析工作中逻辑推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分析 逻辑推理误区 唯技术 轻重失衡 盟友怀疑 消极验证
下载PDF
论违法性与正当化事由缺失之间的规范缝隙及跨越——以英国连体婴儿案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春然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7,共8页
违法是对刑法效力的质疑,其构成刑罚适用的逻辑前提。消极违法论认为,如果没有正当化事由,符合犯罪该当性的行为就具备了违法性。规范缝隙的存在,使得上述判断在逻辑上并不周延。根据法益保护原则或者伤害原则,违法性的实质是行为的负... 违法是对刑法效力的质疑,其构成刑罚适用的逻辑前提。消极违法论认为,如果没有正当化事由,符合犯罪该当性的行为就具备了违法性。规范缝隙的存在,使得上述判断在逻辑上并不周延。根据法益保护原则或者伤害原则,违法性的实质是行为的负价值超过其正价值,因此,其判断需要权衡支持行为的理由和反对行为的理由。如果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道德理论对某一行为有不同的评价结论,且两者的根据力量相当,行为不得评价为违法,否则,无异于国家用刑法推行某种道德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 消极违法 规范缝隙 功利主义 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从消极的作者到独立的作者:安德烈·巴赞的“作者策略”探疑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安德烈·巴赞电影理论的"作者策略",长期以来存在着"消极作者论"的误读。安德烈·巴赞在《摄影影像存在论》中曾提出"拒绝人的介入"的说法,被认为是一种主张电影作者零介入的"消极作者论&qu... 安德烈·巴赞电影理论的"作者策略",长期以来存在着"消极作者论"的误读。安德烈·巴赞在《摄影影像存在论》中曾提出"拒绝人的介入"的说法,被认为是一种主张电影作者零介入的"消极作者论",这实际上是他早期文化评论阶段的观点。安德烈·巴赞的新现实主义美学主张"隐去作者",同时强调创作主体的"选择作用"和"个人视野",追求独特的审美处理方式,它包含着对创作主体的创造性作用的高度认可。安德烈·巴赞在后期发展出了独立的"作者策略",这一"作者策略"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它主张在发掘电影导演的个性和天赋的同时,从作品出发对电影做出合乎美学原则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巴赞 电影理 作者策略 消极作者 新现实主义美学
下载PDF
我们可以自由地相信吗?——基于消极论的信念自由论证
7
作者 秦洋 郑伟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近代哲学以降的"笛卡尔-洛克"传统使人们相信我们享有信念自由,直到当代信念非意志主义挑战的来临。概念不可能性论证与心理不可能性论证都反驳了信念自由是受信念意志控制的。虽然信念意志论的强弱两种进路总体上都是不成功... 近代哲学以降的"笛卡尔-洛克"传统使人们相信我们享有信念自由,直到当代信念非意志主义挑战的来临。概念不可能性论证与心理不可能性论证都反驳了信念自由是受信念意志控制的。虽然信念意志论的强弱两种进路总体上都是不成功的,但是它们启示了我们从行动与信念的关系上去找寻信念自由的辩护方案。行动自由的消极论强调从行动欲望强度的角度来论证行动自由。信念自由的消极论主张证据支持强度的等同性将为我们带来信念自由。信念自由理论是自由意志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信念伦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 信念控制 信念自由 消极自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