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香格里拉”再生产——一个“希望世界”现世化 |
徐新建
|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2
|
从《消失的地平线》到心中的日月 |
小牦牛
欧巴非(图)
贾翔(图)
和照(图)
刘洪(图)
唐蓉(图)
罗瑞绅(图)
|
《普洱》
|
2024 |
0 |
|
3
|
西方人眼中的完美中国形象——以东方主义视角评《消失的地平线》 |
黄河卫
|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
2009 |
4
|
|
4
|
一个意识形态化与乌托邦的混合体——试论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 |
魏慧珊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12 |
5
|
|
5
|
通古斯大爆炸引发的科幻狂想 |
赵雅丹
枫月(图)
|
《世界博览》
|
2023 |
0 |
|
6
|
在西南地区做调查的老外们 |
吕传彬
|
《文史天地》
|
2023 |
0 |
|
7
|
香格里拉:乌托邦表层下的意识形态形象——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看《消失的地平线》 |
李宏伟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8
|
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评《消失的地平线》 |
李玲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0 |
3
|
|
9
|
文学乌托邦的符号翻译 |
胡牧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0
|
《消失的地平线》中神奇的世界 |
贾梦姗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英汉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与补偿——以《消失的地平线》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为例 |
王柳烟
李琛
李诗曈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4 |
2
|
|
12
|
《消失的地平线》中的“中国风”--从西方乌托邦文学传统与东方学角度看这一现象 |
李汀
易丹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啊,神迷的香格里拉(上) |
曹登松
|
《声屏世界》
|
2000 |
2
|
|
14
|
一部奇异的乌托邦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评析 |
李冀宏
张喜华
|
《译林》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5
|
香格里拉公主形象解析 |
黄莉莉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2 |
1
|
|
16
|
秘境中的香格里拉——形象学视阈下《消失的地平线》中的异国形象解读 |
车玲燕
惠敏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7
|
颠覆与超越--从互文视角看《拯救溺水鱼》对《消失的地平线》的讽刺戏仿 |
郭静
|
《菏泽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8
|
浅谈《消失的地平线》同佛教思想的契合与差异 |
杨婧依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9
|
消失的地平线--欧美取消文化的来龙去脉 |
杨大巍
薛倩
|
《新华月报》
|
2022 |
0 |
|
20
|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
郭秀翔
|
《党史文汇》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