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23
1
作者 蔡基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2,共7页
大学英语是一个历史现象,当初的目的就是为补基础和打基础所设置的一门公共外语课程。随着大学新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消亡是必然的。无论是纵向看我国解放前的大学还是横向考察国际上的大学,大学英语都是我国一种独有的课程。大... 大学英语是一个历史现象,当初的目的就是为补基础和打基础所设置的一门公共外语课程。随着大学新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消亡是必然的。无论是纵向看我国解放前的大学还是横向考察国际上的大学,大学英语都是我国一种独有的课程。大学英语的消亡表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和世界接轨。大学英语消亡后,替代它的应是学术英语。学术英语应该成为我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主流英语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消亡 趋势 理据 学术英语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和保护 被引量:65
2
作者 张宏宇 李小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19-1321,共3页
运用社会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比较法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旨在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消亡这一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消亡 抢救和保护
原文传递
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蔡基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4,共8页
我国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经历了从基础到综合三个阶段,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门以提高人文素质和打语言基础为目的的课程到了新世纪,越来越不能适应了,即使加进了听说等交际活动,成为了一门综合课程,也不能满... 我国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经历了从基础到综合三个阶段,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门以提高人文素质和打语言基础为目的的课程到了新世纪,越来越不能适应了,即使加进了听说等交际活动,成为了一门综合课程,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提高教学效率和适应个性化需求,应该到了让这门课程退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时候了,取而代之的是开设能适应个性化需要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专项技能小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精读课 消亡
下载PDF
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 被引量:36
4
作者 刘建明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6,19,共4页
《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一文,是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生就报纸消亡这一尖锐前沿的话题展开讨论的原汁原味的再现。尽管关于报纸是否会消亡这一话题的讨论自广播电视诞生以来的几十年间一直若隐若现,没有停止过,尽管... 《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一文,是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生就报纸消亡这一尖锐前沿的话题展开讨论的原汁原味的再现。尽管关于报纸是否会消亡这一话题的讨论自广播电视诞生以来的几十年间一直若隐若现,没有停止过,尽管总体来说是乐观的,但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但这个理论问题从来没有在当代传媒高度发达、多元竞争的格局下,尤其是网络及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新一代光电媒体对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那样具有现实意义,在媒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论题正由一个理论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实践问题。正视并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对当前报业乃至整个传媒业的发展都是具有启发意义和重要价值的。正如该文文中所言,人们总是由质疑提出新的命题,并刺激研究者们兴奋点,使对话拉开序幕后很快走向深入。这也是我们原汁原味刊登这一篇对话的初衷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亡 报纸 对话 中国传媒 新闻界 电子邮件 时间问题 必然结果 生命周期 博士生
下载PDF
论图书馆的消亡 被引量:34
5
作者 孙维钧 《高校图书馆工作》 1998年第3期8-10,共3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传统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型文献的发展将逐步走向消亡。
关键词 消亡 图书馆事业 数字型文献
下载PDF
西藏东巧北尕苍见岛弧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6
作者 许荣科 郑有业 +6 位作者 赵平甲 陕亮 张雨莲 曹亮 齐建宏 张刚阳 代芳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68-777,共10页
在班公错—怒江小洋盆内晚侏罗世存在向南的俯冲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近期在班—怒带中部的东巧蛇绿岩带北侧发现一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尕苍见(组)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以内部变形微弱而明显有别于东巧蛇绿岩带,其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具有岛... 在班公错—怒江小洋盆内晚侏罗世存在向南的俯冲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近期在班—怒带中部的东巧蛇绿岩带北侧发现一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尕苍见(组)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以内部变形微弱而明显有别于东巧蛇绿岩带,其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具有岛弧性质,并具有初期为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岩浆喷发,尔后以钙碱性火山活动为主,至晚期岛弧演化成熟,发生岛弧橄榄安粗质火山喷发活动,并伴有富Nb岛弧玄武岩产出。证明在班怒小洋盆内晚期也曾存在向北的俯冲作用。这一发现对完整重溯班—怒带构造演化和构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怒小洋盆 消亡 尕苍见岛弧 晚侏罗世 向北俯冲 双向俯冲 西藏
下载PDF
历史城区:从保护居民到被保护——城市文化基因的消亡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2,共4页
2012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30周年,在名城保护方面我们既取得了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直接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破坏,以及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是古城全面复古问题,不是一、两处古迹或建筑的... 2012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30周年,在名城保护方面我们既取得了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直接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破坏,以及最近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是古城全面复古问题,不是一、两处古迹或建筑的重建复古,而是整个老城按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风貌全面重建,像大同、台儿庄、开封等,还有很多城市正在实施这样的“复兴”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制度 文化基因 城市 消亡 居民 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矿业城市概论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以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共5页
本文对矿业城市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定量标准,矿业城市有有依托和无依托两类成因,“蚕茧”和“蝌蚪”两种消亡方式,必须从青年期就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适应本地区情况的发展道路,在不宜建设城镇的地方提倡用“采矿营地”方式开... 本文对矿业城市给出明确的定义和定量标准,矿业城市有有依托和无依托两类成因,“蚕茧”和“蝌蚪”两种消亡方式,必须从青年期就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适应本地区情况的发展道路,在不宜建设城镇的地方提倡用“采矿营地”方式开采矿产资源。同时还讨论了矿业城市资源枯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成因 消亡 产业结构调整 采矿营地
下载PDF
乡村共同体的衰落——从赣南山区自然村庄的消亡看农村社区的变迁 被引量:21
9
作者 江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3-27,共5页
运用社会人类学的村庄共同体理论模式,对赣南山区乡村社会的传统结构试作剖析,探寻其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过程,并以这一农村社区变迁的视角为探讨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的途径及规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自然村庄 共同体 农村社区 衰落 消亡
下载PDF
《禹贡》九河分流地域范围新证——兼论古白洋淀的消亡过程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淑萍 张修桂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6-93,共8页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尔雅》所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尔雅》所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古白洋淀消亡的关键因素是《禹贡》河泥沙的长期堆积,其消亡过程即为《禹贡》河九河的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黄河下游 泥沙 水系 关键因素 冀州 分流 过程 消亡 流水
下载PDF
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曹治强 李万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 对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降水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面积比相对较大,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的相对较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MCS个例在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处于初生至发展阶段的MCS的绝大部分事件(闪电资料的一种)集中发生在MCS中的强对流单体回波区,而对处于成熟至消亡阶段的MCS,事件集中发生在对流区和对流云向层云转化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降水结构 闪电特征 雷达回波特征 MCS 分析结果 强对流 对流云 初生 层云 消亡 成熟 集中 事件
下载PDF
山东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亡原因初探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维英 韩美 李艳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4-231,共8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 ,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 ,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 ,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 ,但现在早... 莱州湾南岸平原是指西起小清河口 ,东至胶莱河口的广大沿岸地区 ,这一地区近年来是我国工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也是我国地下咸水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区曾有一些湖泊存在 ,如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 ,但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了。研究这些古湖泊的消亡原因对于恢复该区古地理环境以及确立湖迹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遥感解译等多种途径和方法 ,对莱州湾南岸古湖泊的消亡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并指出该区古湖泊消亡的原因是气候变干、河流变迁、人类活动影响等 ,其中气候变化是古湖泊消亡的根本原因 ,河流变迁是古湖泊消亡的直接原因 ,而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古湖泊消亡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古湖泊 古地理环境 消亡 莱州湾 历史文献 地层剖面分析 地名考证 遥感 古气候 河流变迁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重构抑或消亡:乡村振兴背景下宗族功能再定位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岳成浩 吴培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7,共6页
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族,发展演变大致有三种趋势,即走向重建,或走向瓦解,或兼而有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对宗族的功能和作用做出合理定位需要考虑宗族的组织形态和意识形态属性。本文以A村为个案,揭示出宗族对乡村社会依然具有不可替... 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族,发展演变大致有三种趋势,即走向重建,或走向瓦解,或兼而有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对宗族的功能和作用做出合理定位需要考虑宗族的组织形态和意识形态属性。本文以A村为个案,揭示出宗族对乡村社会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凝聚共识、相互信任、价值观塑造等作用,这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支持功用。然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化了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变革,这又使得构成宗族组织结构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趋于瓦解,致使宗族传统的组织形态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 消亡 乡村振兴 宗族
下载PDF
“调适”还是“消亡”——后税费时代乡镇政权的走向探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晓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国家体制从汲取型向反哺型转变、税费改革、乡镇政权形象严重恶化等三大历史性时刻的交汇是乡镇体制改革得以推行的特定的时空背景。然而,后税费时代的乡镇政权却在极力追求营造自我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改制的初衷。改制后的乡... 国家体制从汲取型向反哺型转变、税费改革、乡镇政权形象严重恶化等三大历史性时刻的交汇是乡镇体制改革得以推行的特定的时空背景。然而,后税费时代的乡镇政权却在极力追求营造自我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改制的初衷。改制后的乡镇政权既不能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不能为农民提供必需的农村公共品,也不能再有效地充当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缓冲器和安全阀作用,还空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这就必然导致后税费时代的乡镇政权在自我空间营造中走进"不成功便成仁"的新一轮改制浪潮,而"弱乡强村"的改制方向就成为一个可能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适 消亡 乡镇政权 弱乡强村 悬浮性政权 国家与农民关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骥才 《艺术生活》 2009年第2期15-16,共2页
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是个大问题、大难题。为什么说是难题?因为它在两难之间。一方面它面临社会生活的急速转变。当今从社会结构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都在改变。作为生活应用性的民间美术,就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另一方面,是怎... 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是个大问题、大难题。为什么说是难题?因为它在两难之间。一方面它面临社会生活的急速转变。当今从社会结构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都在改变。作为生活应用性的民间美术,就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另一方面,是怎么变?变什么?哪些变哪些不能变?这都没有先例和范例。如果变得面目全非,非土非洋,也就失去了自己——这是另一种消亡,一种在市场上的迷失后的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中国传统 社会生活 审美观念 生活方式 社会结构 消亡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日常性叙事的消亡 重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鸿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的城市题材小说,发表后即遭到批判,其文学史意义远大于其文本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分析其深层内涵与被批判的原因。作品从“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这一超验意义出发,带有左翼痕...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的城市题材小说,发表后即遭到批判,其文学史意义远大于其文本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分析其深层内涵与被批判的原因。作品从“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这一超验意义出发,带有左翼痕迹,但小说中关于阶级、道德的“公共性”意义阐述不断被小说中的日常叙事原则降低到“私性领域”,甚至被后者瓦解。因此,小说没有遵循左翼与解放区文学传统,反而构成了三四十年代都市文学日常性叙事小传统的延续。其被批判的原因也在于此。经由对这篇小说的批判,日常性叙事的传统基本上从当代文坛消失,造成了当代文学格局的某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叙事结构 当代文学 日常性 重读 消亡 文学传统 文学史意义 三四十年代 城市题材
下载PDF
近代汉语官话入声的消亡过程及相关的语音性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玉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64-69,共6页
一般地讲,入声具有双重性格,即所谓的韵尾的闭塞和声调的短促。就音韵演化的历史看,入声的变化以韵尾的演变为始,然后带动声调的变化,到一定阶段上,入声韵尾完全丢失,剩下的就只有声调特征了。再进一步发展,声调特征(主要是指独立成调)... 一般地讲,入声具有双重性格,即所谓的韵尾的闭塞和声调的短促。就音韵演化的历史看,入声的变化以韵尾的演变为始,然后带动声调的变化,到一定阶段上,入声韵尾完全丢失,剩下的就只有声调特征了。再进一步发展,声调特征(主要是指独立成调)亦不复存在,完全合并于其他声调里,这就是所谓入声的消亡,这也就是入声消亡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浊入声字 汉语官话 中原音韵 清入声字 等韵图经 声调特征 入声韵尾 入声调 近代 消亡
下载PDF
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建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先夏文化可能是公元前2800年左右西方羌戎居民东进豫境而形成的,包括仰韶文化谷水河类型和王湾三期文化前期。夏文化形成于公元前2200年左右“禹征三苗”之后,中兴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少康之时,包括王湾三期文化后期所... 先夏文化可能是公元前2800年左右西方羌戎居民东进豫境而形成的,包括仰韶文化谷水河类型和王湾三期文化前期。夏文化形成于公元前2200年左右“禹征三苗”之后,中兴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少康之时,包括王湾三期文化后期所代表的早期夏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所代表的晚期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文化 起源 形成 中兴 消亡
原文传递
历史话语的消亡——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情怀 被引量:10
19
作者 路文彬 《文艺评论》 2002年第1期53-62,共10页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后现代主义 小说 先锋文学 作家 史话 情怀 消亡 知道 努力
下载PDF
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发展及消亡 被引量:12
20
作者 兰雷 邢明非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中国古代的蹴鞠具有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从蹴鞠发展的历史来看,汉唐时期,由于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蹴鞠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发展。到了宋代,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普及程度上蹴鞠都达到了顶峰,人们对蹴鞠健身性能的认... 中国古代的蹴鞠具有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从蹴鞠发展的历史来看,汉唐时期,由于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蹴鞠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发展。到了宋代,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普及程度上蹴鞠都达到了顶峰,人们对蹴鞠健身性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元代以后,蹴鞠的娱乐性越来越突出,其他三种特性逐渐减弱,蹴鞠运动逐渐衰微以至消亡。这种结果与蹴鞠积极的社会功能的丧失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蹴鞠 起源 发展 消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