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 被引量:30
1
作者 闵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22,I0001-I0005,共25页
2008年对剑川县海门口遗址的发掘,发现木构式建筑遗迹面积达20000平方米,出土石器、陶器和铜器等。遗址可分为三期,年代大致距今5000~2500年,另外晚期遗存的年代为宋、元、明时期。此次发掘在遗址的层位序列、遗存内涵、聚落形态等方... 2008年对剑川县海门口遗址的发掘,发现木构式建筑遗迹面积达20000平方米,出土石器、陶器和铜器等。遗址可分为三期,年代大致距今5000~2500年,另外晚期遗存的年代为宋、元、明时期。此次发掘在遗址的层位序列、遗存内涵、聚落形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并基本确立了剑湖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县 海门遗址 干栏式木构建筑 新石期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中期
原文传递
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 被引量:18
2
作者 闵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23,I0008,共7页
海门口遗址已进行过三次发掘,发现大量遗迹和遗物。该遗址的史前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三期分别属于铜器时代早期和中期。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史前的文化交流和族群迁徙具有重要价值... 海门口遗址已进行过三次发掘,发现大量遗迹和遗物。该遗址的史前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三期分别属于铜器时代早期和中期。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史前的文化交流和族群迁徙具有重要价值。出土的铜器和铸铜石范证明这里是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海门遗址 新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原文传递
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技术分析及其年代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晓岑 韩汝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0-85,共6页
前言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在云南考古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首次发掘于1957年3、4月间,是在拓宽剑湖出口的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当时出土了14件铜器。计有镰、钺、刀、锥、夹、钩、饰片各1件,凿、镯各2件... 前言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在云南考古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首次发掘于1957年3、4月间,是在拓宽剑湖出口的建设工程中发现的。当时出土了14件铜器。计有镰、钺、刀、锥、夹、钩、饰片各1件,凿、镯各2件,以及斧3件;另外还发现1件石质钺范。由于同时还伴出有大量石器。研究者认为该遗址属于“铜石并用文化”。当时因条件有限,“清理工作做得较草率,清理结束后,也未做详细整理研究,仅发表了一则简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遗址 铜器 制作技术 春秋晚期
原文传递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降解的微观构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景然 邱坚 +1 位作者 邱冬妮 金润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8,共7页
文中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降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古木细胞次生壁收缩严重并与胞间层分离;胞间层保存较完好,呈连续网状。说明古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相对严重,木质素降解相对较轻。古木主要是... 文中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降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古木细胞次生壁收缩严重并与胞间层分离;胞间层保存较完好,呈连续网状。说明古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相对严重,木质素降解相对较轻。古木主要是受细菌降解,通过SEM和TEM均可见明显的细菌腐朽特征。细菌首先侵入细胞腔,再通过S3层侵入细胞壁内部。细胞壁内由于降解而产生的空隙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饱水古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真菌降解,但这类真菌主要降解古木内淀粉等物质,对细胞壁物质降解能力差,主要是使古木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遗址 饱水古木 降解机理 微观构造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酚醛树脂加固机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景然 邱坚 冯净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在酚醛树脂加固古木效果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微观构造进行解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酚醛树脂加固古木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古木内的酚醛树脂绝大部分沉积在了细胞壁内,极少量... 在酚醛树脂加固古木效果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微观构造进行解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酚醛树脂加固古木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古木内的酚醛树脂绝大部分沉积在了细胞壁内,极少量以块状形式沉积在了细胞腔内;加固后古木自身纤维素结晶度有所提高;虽然侵入的酚醛树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固化,但仍未形成大量的三维体型丙阶酚醛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遗址 饱水古木 加固 保护 机理 酚醛树脂
下载PDF
剑川县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壳聚糖法加固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景然 邱坚 冯净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37-43,共7页
以剑川县海门口遗址挖掘出的21根饱水古木为材料,用壳聚糖法对其进行加固,测定其木材物理性状和耐菌腐性能,评价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法加固后古木的基本密度从0.16g/cm3增加到了0.36g/cm3,说明大量加固试剂可浸入至古木内部;... 以剑川县海门口遗址挖掘出的21根饱水古木为材料,用壳聚糖法对其进行加固,测定其木材物理性状和耐菌腐性能,评价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法加固后古木的基本密度从0.16g/cm3增加到了0.36g/cm3,说明大量加固试剂可浸入至古木内部;加固古木顺纹抗压强度从3.67MPa增加到了19.94MPa,加固古木力学强度完全可以满足后续的运输及贮存;3个切面的表面接触角平均值从39°增加到了95°,说明加固古木的疏水性明显提高,使其内滋生的微生物难以获得足够的水分而无法在加固古木内生存,从而提高加固古木的耐菌腐性能,增强了木材耐腐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浸入古木内部的壳聚糖大部分沉积在细胞壁内,使细胞腔壁饱满,其细胞壁比未加固前明显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古木 海门遗址 加固保护 壳聚糖
下载PDF
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酚醛树脂加固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景然 邱坚 冯净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53,共6页
采用小分子酚醛树脂对60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加固处理,测定加固后古木的加固收缩率、物理力学性能、表面接触角、甲醛释放量、抗流失性等性能,并将其各项评价指标与未加固古木和健康木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固后古木呈浅红褐色;... 采用小分子酚醛树脂对60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加固处理,测定加固后古木的加固收缩率、物理力学性能、表面接触角、甲醛释放量、抗流失性等性能,并将其各项评价指标与未加固古木和健康木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固后古木呈浅红褐色;平均加固收缩率横向为9.14%,纵向为4.17%;基本密度由0.16 g/cm^3增加至0.29 g/cm^3;顺纹抗压强度由3.67 MPa增加至37.78 MPa;三切面的表面接触角均明显增大,加固古木的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强;采用穿孔萃取法测定加固古木的甲醛释放量为19.15 mg/100 g,因此贮存及展示环境须密封;抗流失试验中质量损失率为5.47%,试件中的酚醛树脂大部分固定在古木中。研究中经酚醛树脂加固后的古木各项性能均有明显提高,能够满足古木下一步的运输、贮存及展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遗址 饱水古木 加固 保护效果 评价 酚醛树脂
下载PDF
利用天然树脂加固饱水古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景然 邱坚 冯净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8,共6页
用天然树脂(氢化松香和漂白紫胶)对61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加固,使其满足后续的运输、贮存及展示要求,同时也可为其他大型饱水古木的加固保护提供宝贵经验。加固完成后用其中一根具有代表性的古木进行加固效果评价。加固效果评价方... 用天然树脂(氢化松香和漂白紫胶)对61根海门口遗址饱水古木进行加固,使其满足后续的运输、贮存及展示要求,同时也可为其他大型饱水古木的加固保护提供宝贵经验。加固完成后用其中一根具有代表性的古木进行加固效果评价。加固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加固收缩率、脱水收缩率、最大含水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疏水性、耐菌腐性能以及天然树脂脱出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古木颜色及纹理与现代健康材接近;加固收缩率横向为5.15%,纵向1.68%;古木的基本密度从0.16 g/cm3提高到0.23 g/cm3;最大含水率从578.68%下降到367.56%;顺纹抗压强度从3.67 MPa增加到16.70 MPa;加固古木三切面的表面接触角都明显增大,说明其疏水性明显增强;耐菌腐试验中天然树脂加固古木质量损失率为6.41%,属强耐腐木材;浸入古木内部的松香及紫胶可以用乙醇通过浸泡的方式重新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遗址 饱水古木 加固保护 加固效果评价 氢化松香 漂白紫胶
下载PDF
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2017年墓葬发掘简报
9
作者 李帅 赵德云 +15 位作者 黎海超 闵锐 张南金(整理/拍摄) 刘春城(绘图) 余朝臣(绘图) 杨佳才(绘图) 卢引科(绘图) 原海兵 何银宇 张正为 赵振江 郭振新(整理) 陈凯(整理) 杨硕(整理) 严佳豪(整理) 段育君(整理)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62,F0002,共18页
海门口遗址2017~2018年的第五次发掘中发现了墓地。根据层位关系、墓葬形制和构筑方式的不同,集中分布的24座墓可分为三组,年代在公元前1500~900年。这批墓葬丰富了对海门口遗址丧葬习俗及聚落变迁的认识,为探索以石块构筑"大石墓&... 海门口遗址2017~2018年的第五次发掘中发现了墓地。根据层位关系、墓葬形制和构筑方式的不同,集中分布的24座墓可分为三组,年代在公元前1500~900年。这批墓葬丰富了对海门口遗址丧葬习俗及聚落变迁的认识,为探索以石块构筑"大石墓"及二次捡骨分层丛葬葬俗的源流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剑川县 海门遗址 墓地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存外来影响探析
10
作者 周书灿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从青铜制作技术的外来影响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外来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简单考察和分析,不难发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海门口一带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基本呈现出以单向吸收为主的鲜明特点。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 从青铜制作技术的外来影响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外来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简单考察和分析,不难发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海门口一带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基本呈现出以单向吸收为主的鲜明特点。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都曾经对海门口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青铜文化产生若干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外来青铜制作和农作物栽培等技术的传播方面。其中,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对海门口一带文化的影响略为深刻。简单地用大规模人群流动来解释外来文化对海门口一带文化的影响,夸大外来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对海门口文化的影响,并不符合云南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遗址 青铜技术 作物栽培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