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半球冬季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主要模态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刚 李崇银 +1 位作者 谭言科 白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6,共9页
利用新版本的NOAA扩展重构的海温资料,研究了1950/1951年—2008/2009年北半球冬季(12月—翌年2月平均)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海温主要模态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与ENSO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南太平洋海温变... 利用新版本的NOAA扩展重构的海温资料,研究了1950/1951年—2008/2009年北半球冬季(12月—翌年2月平均)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海温主要模态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与ENSO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南太平洋海温变化主要存在两个模态,第1模态基本反映了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南-北的反相变化特征,第2模态基本反映了南太平洋海温异常东-西的反相变化特征。两个模态的年代际周期均比其年际周期显著,其中第1模态的主要年代际周期为11~16a,第2模态的主要年代际周期为18~24a。主要模态与ENSO关系的分析表明,第1模态与同期ENSO事件的关系最显著,主要显示其对ENSO的响应,而第2模态对滞后其1a的ENSO事件存在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年际和年代际关系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滤波后的分析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南太平洋海温两个主模态同ENSO事件的关系与滤波前的基本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第1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可能对ENSO的年代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响应,而第2模态可能不仅对前期的ENSO事件存在一定的响应,还可能对后期的EN-SO事件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 海温模态 北半球冬季 ENSO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海温因子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及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雯 马阳 +2 位作者 王岱 杨建玲 崔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2-542,共11页
利用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月平均资料、NCEP/NCAR环流再分析以及英国Hadley逐月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功率谱、合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年代际、年际降水分量的主导海温模态,并利用时间尺... 利用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量月平均资料、NCEP/NCAR环流再分析以及英国Hadley逐月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功率谱、合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年代际、年际降水分量的主导海温模态,并利用时间尺度分离前后得到海温因子分别建立降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不仅具有30 a左右的年代际震荡周期,还具有准3 a的年际周期,其中降水的年代际分量由太平洋十年际涛动(IPO)主导,春、夏季IPO正位相时,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处于偏多的背景;反之,处于降水偏少背景。(2)降水年际分量的主导信号来自热带印度洋、热带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当春季热带印度洋呈类全区一致海温模(IOBW)负(正)位相、类北大西洋三极子(NAT)为正(负)位相及热带西太平洋为冷(暖)海温异常时,有利于夏季中高纬贝加尔湖地区出现高(低)压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强)、偏南(北),西北地区东部降水易偏少(多)。(3)独立检验时段内,基于时间尺度分离模型的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年均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符号一致率评分(Pc)分别较原始模型提高6%、7%,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分离 海温模态 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预测
下载PDF
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与前冬北大西洋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玮平 孟祥新 +1 位作者 顾伟宗 伯忠凯 《干旱气象》 2022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基于1961—2018年山东122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计算3个极端低温指数,发现利用日最低气温24 h降温幅度定义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山东春季极端低温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和Hadley海温数... 基于1961—2018年山东122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计算3个极端低温指数,发现利用日最低气温24 h降温幅度定义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山东春季极端低温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和Hadley海温数据分析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时空分布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具有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2)山东春季典型极端低温年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中高纬呈现出明显的波列结构;(3)格陵兰岛以南的北大西洋是垂直波作用通量传输的关键区,在该关键区低层能量向上传输,传输到高层的能量向外频散,有利于山东地区春季极端低温的维持和加强;(4)前冬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与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显著正相关,海温“三极子”模态异常激发出欧亚波列,导致贝加尔湖地区500 hPa高空槽加深加强,受槽后冷空气影响,山东春季极端低温事件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事件 大气环流 波作用通量 海温模态
下载PDF
基于CESM预测系统对全球关键海区海温主要模态后报能力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守文 宋春阳 +2 位作者 王辉 姜华 杜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0,共13页
基于Had ISST、ERSST和OISST 3种再分析海表面温度数据集,对CESM1全球气候预测系统模拟的重点海域海温的主要模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基本再现再分析资料表征的海表面温度异常时空特征,5个关键海区海表面温度异常EOF分析前两... 基于Had ISST、ERSST和OISST 3种再分析海表面温度数据集,对CESM1全球气候预测系统模拟的重点海域海温的主要模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基本再现再分析资料表征的海表面温度异常时空特征,5个关键海区海表面温度异常EOF分析前两个模态,超前1个月的后报结果均有较高的可预报性。特别是热带太平洋第一模态(ENSO模态),超前3个月的后报与再分析相关系数能够达到0.79,能够为ENSO的预报提供宝贵参考。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多误差,空间上表现为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显著区域的范围以及位置的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热带印度洋SSTA第一模态存在一个伪印度洋偶极子模态,同时此海区也是3种再分析资料SSTA第一模态空间差异最大的区域;时间序列上均表现出异常高频信号和异常波动情况,误差的大小通常是由同化、超前1月后报、超前3月后报逐渐增大,体现出初始误差随着积分逐渐积累的特征。热带大西洋SSTA第一模态时间序列前5年的位相存在明显偏差,将其剔除后,其时间序列与再分析资料的相关性有实质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模态 预测 CESM 关键海区
下载PDF
2016年我国梅雨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俊虎 陈丽娟 王东阡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5-1066,共12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梅雨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我国梅雨异常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6年我国梅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江南区入梅偏早14天,与1995年并列成为1951年以来入梅最早的年份,出梅偏晚1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梅雨监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我国梅雨异常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6年我国梅雨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江南区入梅偏早14天,与1995年并列成为1951年以来入梅最早的年份,出梅偏晚11天,梅雨期(量)偏长(多),但梅雨期日平均降水量偏少;长江区入梅和出梅均偏晚,梅雨期接近常年,但梅雨量偏多一倍以上,梅雨量和梅雨期日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和第二高值;江淮区入梅、出梅及梅雨期接近常年,但梅雨量偏多。(2)对流层高、中、低层环流系统冬夏季节性调整和转变显著提前的共同作用,导致了2016年江南区入梅显著偏早;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和东亚夏季风涌在7月中旬阶段性地南落导致了江南区和长江区出梅偏晚。(3)受到前冬超强厄尔尼诺衰减和春、夏季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偏暖的影响,梅雨期副高异常偏强,副高西南侧转向的水汽输送异常偏强,并在长江区和江淮区与北方弱冷空气辐合,造成梅雨量异常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出)梅 梅雨量 厄尔尼诺 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 异常成因
下载PDF
热带海面温度对亚马逊旱季降水年际变率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映雪 胡开明 黄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75,共13页
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回归方法分析了1979~2018年影响亚马逊旱季(6~8月)降水年际变率的热带海面温度模态。第一海面温度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64%,主要表现为前期亚马逊雨季(12月至次年2月)至旱季(6~8月)热带东太平洋La ... 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回归方法分析了1979~2018年影响亚马逊旱季(6~8月)降水年际变率的热带海面温度模态。第一海面温度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64%,主要表现为前期亚马逊雨季(12月至次年2月)至旱季(6~8月)热带东太平洋La Niña型海面温度异常演变。12月至次年2月热带东太平洋出现La Niña型海面温度冷异常;3~5月热带东太平洋冷异常增强,并在热带印度洋、热带北大西洋出现冷异常,在热带南大西洋有暖异常;6~8月热带东太平洋冷异常向东收缩;9~11月整个热带海面温度异常均快速衰退。第二海面温度模态解释了总方差的19%,主要表现为前期亚马逊雨季(12月至次年2月)至旱季(6~8月)中太平洋Modoki El Niño型增暖。12月至次年2月在热带中太平洋出现暖异常,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同样也出现暖异常,热带中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暖异常能持续到9~11月,而印度洋暖异常在9~11月衰减。这些结果表明,亚马逊旱季降水与热带海面温度的演变有关,当前期12月至次年2月出现La Niña(Modoki El Niño)事件、3~8月出现热带南北大西洋海面温度梯度负异常并且热带印度洋海面温度冷(暖)异常时,亚马逊旱季降水偏多。这两个海面温度模态对降水的总贡献与亚马逊旱季降水指数的相关关系高达0.92,说明亚马逊旱季降水年际变率与热带海面温度密切相关;而且这两个海面温度模态对亚马逊旱季降水的贡献还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自1979年以来,海面温度对降水的贡献有下降趋势。还对海面温度影响亚马逊旱季降水年际变率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海面温度可以通过影响亚马逊地区的环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大气对流层稳定性进而导致降水异常。第一海面温度模态能激发亚马逊低空北部气流辐合,高空北部气流辐散,容易形成异常的上升运动;同时,亚马逊对流层的异常湿静能收支也表明第一海面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温模态 亚马逊旱季降水 El Niño 事件 AMIP6模式
下载PDF
关于年代际气候变化可能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共21页
年代际气候变化作为年际和月季气候变化的重要背景,往往影响着年际和月季时间尺度的气候及特征。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年代际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年代际气... 年代际气候变化作为年际和月季气候变化的重要背景,往往影响着年际和月季时间尺度的气候及特征。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年代际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年代际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在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除简要介绍了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将着重就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作一个系统的综合性讨论,内容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海温变化模态的影响、气候系统相互关系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大气行星尺度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的影响等。大家知道,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十分重要,但也可以看到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却十分复杂,不少问题还没有搞的十分清楚,需要加大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相信,深入的研究结果必将对年代际气候变化的预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而推动年代际气候变化的业务预测及其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气候变化 可能机制 主要海温模态 气候系统相互关系 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
下载PDF
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SST异常特征及可能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小娟 张海燕 李希茜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90,共12页
利用MISST海温资料、表层海温实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重点对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海域SST持续异常偏高,平均SST为历史同期最高。北部... 利用MISST海温资料、表层海温实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重点对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海表温度异常特征及大尺度环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夏秋季北部湾海域SST持续异常偏高,平均SST为历史同期最高。北部湾SST异常偏高与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2020年夏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异常偏强偏西,低层异常反气旋环流长期维持在南海北部,北部湾下沉气流持续偏强,为北部湾SST持续异常偏高提供极为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前期中部型厄尔尼诺衰减与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持续异常偏暖影响,2020年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持续偏强,使北部湾长期处于西太平洋副高控制下,加剧了北部湾SST异常增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海表温度异常 西太平洋副高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厄尔尼诺 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Unprecedented East Asian warming in spring 2018 linked to th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9
作者 DENG Kaiqiang YANG Song +2 位作者 LIN Ailan LI Chunhui HU Chund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4期246-253,共8页
An unusually warm East Asia in spring 2018,when exceptionally hig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in large areas of Asia,such as northern China,southern China,and Japan,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RA-Interi... An unusually warm East Asia in spring 2018,when exceptionally high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in large areas of Asia,such as northern China,southern China,and Japan,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ERA-Interim reanalysis.The East Asian warming anomalies wer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a tripole mode of North Atlantic SST anomalies,which could have triggered anomalous Rossby wave train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and Eurasia through modulating the North Atlantic baroclinic instability.Atlantic-forced Rossby waves tend to propagate eastward and induce anomalously high pressure and anticyclonic activity over East Asia,leading to a northward displacement of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As a result,descending motion,reduced precipitation,and increased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due to less cloud cover appear over East Asia,accompanied by remarkably warm advection from the ocean to southern China,northern China,and Japan.The transportation of anomalously warm advection and the feedbacks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ere both favorable for the recordbreaking warmth in East Asia during spring 2018.The seasonal‘memory’of th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from the previous winter to the following spring may provide useful implications for the seasonal prediction of East Asian weather and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climate North Atlantic tripole SST mode TELECONNECTIO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及其指数定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琚建华 陈琳玲 李崇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7-624,共8页
通过对太平洋地区海温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其第一特征向量场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在印度洋中西部大范围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大范围地区的海面温度西太平洋地区的相反,这一特征向量在四个季节的方差贡献率均大于33%,说明这一海温... 通过对太平洋地区海温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析其第一特征向量场发现,春夏秋冬四季在印度洋中西部大范围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大范围地区的海面温度西太平洋地区的相反,这一特征向量在四个季节的方差贡献率均大于33%,说明这一海温场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稳定的,我们称之为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并对这种模态经过认真分析比较和研究后定义了该模态的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印度洋 海温异常模态 指数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模态在ENSO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正奇 刘玉国 +1 位作者 哈瑶 张桁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利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月平均再分析资料(SODA),分离出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别得到SOTA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重点分析了第二模态在ENSO循环中... 利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同化月平均再分析资料(SODA),分离出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的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别得到SOTA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重点分析了第二模态在ENSO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第一模态为偶极子分布,此分布型是ENSO循环冷暖位相在次表层的同时表现。第二模态以次表层范围较广的海温异常趋势一致分布为显著特征,该模态是ENSO循环演变过程的重要环节。第二模态时间系数与Ni o-3.4指数具有较好的超前相关性,可作为ENSO事件的预测前兆信号,合成和个例分析验证了这一次表层信号的预测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循环 次表层海温异常模态 预测信号 赤道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