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1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86
1
作者 赵志高 杨建民 +1 位作者 王磊 程俊勇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7,共7页
动力定位系统 (DynamicPositioningSystem)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 ,其采用推力器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环境力 ,从而使船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上要求的位置上 ,其定位成本不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 ,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本... 动力定位系统 (DynamicPositioningSystem)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 ,其采用推力器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环境力 ,从而使船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上要求的位置上 ,其定位成本不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 ,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本文对动力定位系统发展及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 ,以期对动力定位系统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控制系统 推力器 波浪 海流 环境力 船舶 海平面 水深
下载PDF
冬、夏季东海北部悬浮体分布及海流对悬浮体输运的阻隔作用 被引量:85
2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2 位作者 张东奇 范德江 雷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0,共10页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 依据 1 987年 6月、1 996年 1 2月、1 997年 2月和 1 998年 7月在东海北部所取得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该区冬季和夏季的悬浮体分布、影响因素和输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悬浮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中、外陆架区悬浮体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悬浮体的分布及输运受到东海环流、风暴和潮流等的影响 ,其中东海环流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受台湾暖流的阻隔 ,冬季和夏季长江入海泥沙在东海基本不能越过 1 2 4°0 0′E以东海域 .黄海沿岸流携带着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的再悬浮沉积物向陆架东南扩散 ,其搬运的量和在中、外陆架区的扩散范围冬季显著大于夏季 .在黄海暖流的阻隔下 ,陆架悬浮体冬季和夏季在 32°N断面很少能扩散至 1 2 6°30′E以东海域 .台湾暖流和黑潮爬升水的阻隔作用使得冬季和夏季陆架悬浮体在P -N断面也基本不能扩散至陆架边缘 .冬季在东海北部可有部分陆架悬浮体输送到冲绳海槽 ,但有区域性 ,其输送的可能位置是在P -N断面以北、32°N断面以南之黄海沿岸流向东南延伸的陆架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阻隔作用 东海 悬浮体 季节性变化 冬季 夏季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南海的季节环流──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应用研究 被引量:71
3
作者 李立 吴日升 郭小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26,共14页
应用1992~1996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 冬、夏季风强盛期多年平均的南海上层环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流结构呈 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该海区冬、夏交替的季风支配.冬... 应用1992~1996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 冬、夏季风强盛期多年平均的南海上层环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流结构呈 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该海区冬、夏交替的季风支配.冬季总环流呈气旋 型,并发育有两个次海盆尺度气旋型环流;夏季总环流大致呈反气旋型、但在南海东 部18°N以南海域未见明显流系发育.研究还表明,南海环流的西向强化趋势明显, 无论冬、夏在中南半岛沿岸和巽他陆架外缘均存在急流,其流向冬、夏相反,是南海上 层环流中最强劲的一支.鉴于该海流的动力特征与海洋动力学中定义的漂流不同, 有相当大的地转成分,建议称为“南海季风急流(South China Sea Monsoon Jet)”.冬 季南下的季风急流在南海南部受巽他陆架阻挡折向东北,沿加里曼丹岛和巴拉望岛 外海有较强东北向流发育.夏季北上的季风急流在海南岛东南分为两支:北支沿陆 架北上,似为传统意义上的南海暖流;南支沿18°N向东横穿南海后折向东北;二者 之间(陆架坡折附近)为弱流区.两分支在汕头外海汇合后,南海暖流流速增强.就 多年平均而言,黑潮只在冬季侵入南海东北部,并在南海北部诱生一个次海盆尺度的 气旋型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环流 卫星高度计 季风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南海月平均流的计算 被引量:55
4
作者 曾庆存 李荣凤 +2 位作者 季仲贞 甘子钧 柯佩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本文用一个二维全流方程模式,计算了南海1—12月的逐月平均流。所得的南海逐月环流的总趋势以及一些中小尺度的涡旋现象不仅与海洋观测相一致,也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而且,计算所得的海洋场和海面起伏场均很好地反映出南海的季... 本文用一个二维全流方程模式,计算了南海1—12月的逐月平均流。所得的南海逐月环流的总趋势以及一些中小尺度的涡旋现象不仅与海洋观测相一致,也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而且,计算所得的海洋场和海面起伏场均很好地反映出南海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特别是高海暖流的存在在计算中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文中对南海海流的机理也作了一此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平均流 海流 南海 暖流
全文增补中
台湾海峡水文特征研究概述 被引量:44
5
作者 肖晖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本文对近 50a来台湾海峡海洋水文特征研究进行了概述 ,重点介绍了近 2 0a台湾海峡水温、盐度、海流、水团、跃层、海洋锋等调查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水文特征 调查研究 水温 盐度 海流 跃层 水团 海洋峰
下载PDF
渤海悬浮颗粒物三维输运模式的研究 Ⅱ.模拟结果 被引量:25
6
作者 江文胜 孙文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100,共7页
利用本文I给出的悬浮物输运的三维动力数值模式,在渤海中进行了两种情形下的模拟。首先模拟了黄河排出的细颗粒物在渤海中的运动,结果表明,这些颗粒物大部分将滞留在渤海内,而且其分布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另外对大风情况下悬浮... 利用本文I给出的悬浮物输运的三维动力数值模式,在渤海中进行了两种情形下的模拟。首先模拟了黄河排出的细颗粒物在渤海中的运动,结果表明,这些颗粒物大部分将滞留在渤海内,而且其分布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另外对大风情况下悬浮物的输运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大风到来时海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急剧上升,海底侵蚀增强,而风停止时,悬浮物浓度经过一段时间延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与实际观测的趋势是一致的,表明用本模式研究悬浮物的输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输运 海流 海浪 数值模拟 三维动力数值模式 渤海 气象条件
下载PDF
渤海海流概况及其输沙作用初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顾玉荷 修日晨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洋动力状况,潮流和风暴急流是输送黄河入海泥沙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渤海 海流 输沙作用 泥沙 潮流 环流
下载PDF
中国沿岸上升流成因类型的初步划分 被引量:34
8
作者 颜廷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针对中国沿岸上升流研究现状,并结合中国沿岸海域海流流况及地形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沿岸上升流形成原因。按上升流主要形成因子的不同,中国沿岸上升流可划分为两类:以风为主要形成因子的风生类和以海流、地形共同作用为主要形成因... 本文针对中国沿岸上升流研究现状,并结合中国沿岸海域海流流况及地形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沿岸上升流形成原因。按上升流主要形成因子的不同,中国沿岸上升流可划分为两类:以风为主要形成因子的风生类和以海流、地形共同作用为主要形成因子的海流-地形类。文中还对两类上升流各自的形成特点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 成因 类型 海流 沿岸 中国
下载PDF
水下风车海流能发电技术 被引量:33
9
作者 林勇刚 李伟 +1 位作者 刘宏伟 马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2-1246,共5页
针对水下风车与现代风力机结构形式相似而所利用的能量介质不同的特点,分析机组海流能发电的原理.依据风力机桨叶常用翼型,考虑海流特点,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设计了水下风车发电机组的桨叶,从机械强度和可靠性出发,设计了机组的传动... 针对水下风车与现代风力机结构形式相似而所利用的能量介质不同的特点,分析机组海流能发电的原理.依据风力机桨叶常用翼型,考虑海流特点,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设计了水下风车发电机组的桨叶,从机械强度和可靠性出发,设计了机组的传动机构和密封机构,并参考海上风力机安装方式设计了水下风车机组安装结构,搭建出水下风车模型样机.通过海下试验表明,水下风车机组海流能最大捕获效率超过35%,设计的水下风车机组能有效地利用海流能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风车 风力机 海流 桨叶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吕宋海峡纬向海流及质量输送 被引量:33
10
作者 刘秦玉 杨海军 +1 位作者 李薇 刘倬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共8页
分析和计算了吕宋海峡PR21断面最近海洋调查的部分CTD资料和ADCP资料,再一次证明吕宋海峡常年存在纬向流.但对于天气尺度而言,该流型是多变的.根据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数值模式4a(1992~1996年)海平面高度(... 分析和计算了吕宋海峡PR21断面最近海洋调查的部分CTD资料和ADCP资料,再一次证明吕宋海峡常年存在纬向流.但对于天气尺度而言,该流型是多变的.根据高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数值模式4a(1992~1996年)海平面高度(SSH)的输出值,运用地转关系估计了吕宋海峡纬向流的月平均值.研究表明;通过海峡流入、流出南海纬向流的深度一般达到500m左右,200m以上流速较大,平均流速为 50cm/s,最大时达80cm/s以上.500m以下的纬向地转流流速较小,通常小于10cm/S.由大洋进入海峡的入流位置位于海峡的中部和南部,月平均入流最大值出现在11月,为 50cm/s.位于海峡的北部和南部上层海洋的月平均出流,最大流速亦出现在11月,也为50cm/s,这与秋季北赤道流分叉位置最北(15°N),春季分叉位置最南(14°N)有关.上层流入、流出海峡的流量的月平均值分别约为10×10~6m~3/s和5× 10~6m~3/s.当东北季风盛行时(从10月到翌年2月),流入海峡的流量远大于流出海峡的流量,两者的差可达8×10~6m~3/s,而在其他季节两者的差仅为 3×10~6m~3/s.这说明东北季风盛行时,会有较多的水从南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海峡 月平均 纬向流 输运 海流
下载PDF
粤东陆架区夏季的上升流 被引量:35
11
作者 洪启明 李立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71-277,共7页
本文根据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等要素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粤东陆架区夏季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运动的深层高盐、低温冷水使该海区夏季中、下层及近岸水温下降,盐度上升,溶解氧含量相对减少。上升流中心位于广东汕头外海,... 本文根据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等要素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粤东陆架区夏季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运动的深层高盐、低温冷水使该海区夏季中、下层及近岸水温下降,盐度上升,溶解氧含量相对减少。上升流中心位于广东汕头外海,中心附近上升流明显强化,本海域上升流存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和明显的年度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陆架 海流 上升流 夏季
下载PDF
黄海、东海表、上层实测流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林葵 汤毓祥 郭炳火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共11页
根据迄今为止所获得的142套锚碇浮标和58套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大范围测流资料,综合分析了黄海、东海表、上层环流.研究结果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黑潮及其向对马暖流的分支,台湾暖流的分叉,和黄海暖流、长江冲淡水及涡旋发达海... 根据迄今为止所获得的142套锚碇浮标和58套卫星跟踪漂流浮标的大范围测流资料,综合分析了黄海、东海表、上层环流.研究结果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黑潮及其向对马暖流的分支,台湾暖流的分叉,和黄海暖流、长江冲淡水及涡旋发达海区的若干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流场结构 环流特征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大连湾及附近海域潮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康 张存智 +1 位作者 张砚峰 杨连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25,共6页
用ADI法模拟计算了大连湾及附近海域M_2分潮潮流场,在处理平流项时采用迎风格式,在每一时间步长,产生一个只包含水位的三对角方程组,并用Thomas算法求解.可节省大量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并根据... 用ADI法模拟计算了大连湾及附近海域M_2分潮潮流场,在处理平流项时采用迎风格式,在每一时间步长,产生一个只包含水位的三对角方程组,并用Thomas算法求解.可节省大量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大连湾及附近海域的潮流特征.潮流的主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开阔海域最大流速约50cm/s,各湾自湾口至湾顶流速呈递减趋势.湾顶附近流速均在5cm/s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潮流 大连湾 海流
下载PDF
伶仃洋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孟国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使用σ坐标变换技术,将(x,y,z,t)坐标系中的三维非线性Navier-Stokes方程转换成(x,y,a,t)坐标系中的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离散求解,用垂向(σ向)积分的连续方程求解水位,用动量方程求解流速... 使用σ坐标变换技术,将(x,y,z,t)坐标系中的三维非线性Navier-Stokes方程转换成(x,y,a,t)坐标系中的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离散求解,用垂向(σ向)积分的连续方程求解水位,用动量方程求解流速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使用非交错正方网格,σ向等间距分层,从而建立三维流场数学模型。应用本模型对多口门、多岛屿、地形及岸线复杂的伶洋的枯季、洪季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多个水位、流速同步测站的实测资料进行比较,无论是水位、垂线平均流速、流向过程线还是流速的垂向分布形式与量值,二者均吻合较好。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伶洋流场的平面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流场 水位 数学模型 海流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坡区的突发性强流 被引量:29
15
作者 方文东 陈荣裕 毛庆文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1期70-75,共6页
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定点观测资料 ,分析南海北部东沙群岛西南大陆坡区孤立内波引起的突发性强流。本次观测到的这些强流主要特征为 :( 1 )在 0— 1 50m的观测深度层内 ,流向主要以向岸方向为主 ,每一峰值持续时间约为 1 0— 2 5... 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定点观测资料 ,分析南海北部东沙群岛西南大陆坡区孤立内波引起的突发性强流。本次观测到的这些强流主要特征为 :( 1 )在 0— 1 50m的观测深度层内 ,流向主要以向岸方向为主 ,每一峰值持续时间约为 1 0— 2 5min。 ( 2 )在大潮期间 ,强流事件出现的次数较多 ,且强度大 ;在小潮期则反之。 ( 3)最强的突发性海流发生于斜压内潮强盛期 ,比天文大潮落后 4— 5d。 ( 4 )突发性强流事件既可呈现多峰型 ,也可呈单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大陆坡区 突发性强流 孤立内波 海流
下载PDF
南海海流系统与环流形势 被引量:29
16
作者 俞慕耕 刘金芳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7,共5页
南海海流的研究已发表了不少文章,由于以往海洋调查资料较少,尤其是12°N以南更少,造成各种版本资料说法不一。这次我们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从1929年起,到1989年止,六十年的资料,尤其是增加了南... 南海海流的研究已发表了不少文章,由于以往海洋调查资料较少,尤其是12°N以南更少,造成各种版本资料说法不一。这次我们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从1929年起,到1989年止,六十年的资料,尤其是增加了南部的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绘制了表层海流图,深层密度流和风海流图,以及东北、西南两大季风时期的海流趋势。现将其研究结果阐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流 环流 大气
下载PDF
南海海流和涡旋概况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企洲 王文质 +2 位作者 李毓湘 李志伟 毛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2年第5期1-9,共9页
本文综述了南海海流、涡旋和上升流研究等三个方面迄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在某些问题(例如关于台湾海峡中的黑潮分支)上的不同观点。指出南海海流中、上层的基本流型、广东沿岸流的变化等方面都不同于东海、黄海;南海中珠江冲淡水和上... 本文综述了南海海流、涡旋和上升流研究等三个方面迄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和在某些问题(例如关于台湾海峡中的黑潮分支)上的不同观点。指出南海海流中、上层的基本流型、广东沿岸流的变化等方面都不同于东海、黄海;南海中珠江冲淡水和上升流都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在南海北部,中、上层海流主要有三支流系:广东沿岸流、南海暖流和南海黑潮分支。沿岸流基本上呈SW向流动,南海暖流终年自SW流向NE,而南海黑潮分支则终年偏SW向流动,它们构成SW—NE—SW向相间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涡旋 南海 海洋
下载PDF
卫星跟踪浮标和卫星遥感海面高度中的南海涡旋结构 被引量:31
18
作者 贺志刚 王东晓 +1 位作者 陈举 胡建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5,共9页
选择 4个南海卫星跟踪Argos漂流浮标及同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遥感海面高度资料 ,研究了南海海域涡旋的活动及空间结构。这 4个Argos漂流浮标的轨迹除了基本符合各季节海盆尺度环流趋势外 ,分别在菲律宾以西、越南外海、南海中部等海... 选择 4个南海卫星跟踪Argos漂流浮标及同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遥感海面高度资料 ,研究了南海海域涡旋的活动及空间结构。这 4个Argos漂流浮标的轨迹除了基本符合各季节海盆尺度环流趋势外 ,分别在菲律宾以西、越南外海、南海中部等海域呈现出中尺度旋转轨迹。这些中尺度涡旋现象在同期的TOPEX卫星遥感海面高度异常 (SSHA)分布中得到了准确的印证 ,并在诊断得到的地转流场中对应了一系列瞬变的中尺度涡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尺度涡旋 漂流浮标 海面高度异常 卫星遥感 海流
下载PDF
南海北部孤立内波的现场观测 被引量:23
19
作者 方文东 施平 +1 位作者 龙小敏 毛庆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400-1404,共5页
利用1998年5~6月期间CTD、温度链和ADCP现场定点连续观测的海温、海流时间序列等资料, 分析南海北部东沙岛附近孤立内波的特征. 结果表明: 在观测期间, 该观测点孤立内波的振幅可达100 m, 在深水区的传播方向为准西向, 波致流的最大流... 利用1998年5~6月期间CTD、温度链和ADCP现场定点连续观测的海温、海流时间序列等资料, 分析南海北部东沙岛附近孤立内波的特征. 结果表明: 在观测期间, 该观测点孤立内波的振幅可达100 m, 在深水区的传播方向为准西向, 波致流的最大流速达2 m/s, 周期介于10~20 min间, 船上雷达测到其西向传播速度可达2 m/s; 最强海洋孤立内波是在1998年5月14~16日出现, 与全日潮大潮发生的时间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内波 孤立 现场观测 1998年 连续观测 ADCP 时间序列 传播方向 最大流速 传播速度 时间同步 CTD 观测点 深水区 波致流 海温 海流 海洋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势场法的AUV避障算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20
作者 郭银景 刘琦 +2 位作者 鲍建康 徐锋 吕文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3,共8页
简述了人工势场法的概念,分析了人工势场法的引力和斥力势场模型,指出了人工势场法在应用中存在的水下复杂环境问题、目标不可达问题、局部极小值问题;从考虑复杂障碍物因素和海流因素两方面阐述了水下复杂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从对势场... 简述了人工势场法的概念,分析了人工势场法的引力和斥力势场模型,指出了人工势场法在应用中存在的水下复杂环境问题、目标不可达问题、局部极小值问题;从考虑复杂障碍物因素和海流因素两方面阐述了水下复杂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从对势场函数进行重新定义或对斥力势场函数进行修正两方面阐述了目标不可达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设置虚拟引导点等方面阐述了局部极小值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且阐述了几种组合避障算法的研究现状;从构造更完善的势场函数模型、考虑复杂海流因素影响、算法融合以及在算法中加入路径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人工势场法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潜航器 人工势场法 海流 目标不可达 局部极小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