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或镉胁迫对海洋青鳉生理生化指标及产卵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金辉 潘霞 +2 位作者 徐永健 颜鑫 谢尚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3,共9页
通过研究海水中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与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参考。按海水水质标准分别设定铜(Cu)和镉(Cd)离子各3个浓度梯度,测定海洋青鳉中乳酸(LA... 通过研究海水中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与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提供参考。按海水水质标准分别设定铜(Cu)和镉(Cd)离子各3个浓度梯度,测定海洋青鳉中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产卵量的动态变化。海洋青鳉中的LA含量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LDH活性在铜胁迫下变化不大,而随镉胁迫时间的延长略有上升;T含量在短期铜胁迫下有所升高,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却随镉胁迫浓度升高及胁迫时间延长而上升;FSH与LH含量随铜胁迫浓度增加呈显著下降,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两者的含量变化与T的动态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随铜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浓度的增加,青鳉的产卵量也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表明,铜或镉胁迫均能显著影响雌性青鳉的LA含量,增加能量消耗,进而影响性激素水平,最终影响到产卵量,但两类离子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一定浓度的铜或镉胁迫会导致海洋青鳉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且存在两性差异性,雌鱼对铜或镉胁迫的响应敏感强,可选择雌鱼开展相关污染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铜或镉胁迫 生理生化 疲劳 生殖
下载PDF
炔诺酮短期暴露对海洋青鳉仔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忠典 宦章 +5 位作者 黎学友 陈月碧 张宁 郭昱嵩 王中铎 梁燕秋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3,共9页
【目的】研究低浓度炔诺酮(Norethisterone,NET)短期暴露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仔鱼的毒性效应。【方法】海洋青鳉仔鱼在8.96 ng/L的NET暴露10 d,分析仔鱼游泳行为,氧化-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基因转... 【目的】研究低浓度炔诺酮(Norethisterone,NET)短期暴露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仔鱼的毒性效应。【方法】海洋青鳉仔鱼在8.96 ng/L的NET暴露10 d,分析仔鱼游泳行为,氧化-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基因转录模式;NET处理后仔鱼在人工海水中饲养至5月龄,统计性别比例。【结果】NET短期暴露后,海洋青鳉仔鱼的游泳行为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仔鱼在静止状态的时间减少,处于小运动和大运动状态的时间极显著增加(P<0.01);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仔鱼雌二醇(E2)水平显著降低(P<0.05),睾酮(T)水平极显著提升(P<0.01),群体中雌雄比例无影响;132个基因的转录模式发生改变,主要涉及节律调节、物质代谢和免疫等生物学过程。【结论】海洋青鳉在低浓度NET环境短期暴露可引起仔鱼游泳行为、激素水平及基因转录模式的变化;海洋环境残留的NET对鱼类健康有潜在风险,进而破坏海洋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仔鱼 炔诺酮 毒性 行为 抗氧化酶 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转录组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双酚F对海洋青鳉胚胎的毒性效应
3
作者 陈祖椿 张建桦 +4 位作者 陈月碧 张宁 郭昱嵩 王中铎 董忠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下双酚F(Bisphenol F,BPF)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的毒性效应。【方法】设置15和30两个盐度,海洋青鳉胚胎分别在0(对照)、1μg/L、10μg/L、100μg/L、1 mg/L和10 mg/L BPF中暴露15 d,比较各组胚胎孵...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下双酚F(Bisphenol F,BPF)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的毒性效应。【方法】设置15和30两个盐度,海洋青鳉胚胎分别在0(对照)、1μg/L、10μg/L、100μg/L、1 mg/L和10 mg/L BPF中暴露15 d,比较各组胚胎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孵化后7 d内存活率,6、9 d时的心跳速率(下称“心率”),以及孵化后48 h仔鱼游泳总距离,分析不同盐度下BPF对海洋青鳉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15盐度下1μg/L、100μg/L和30盐度下10μg/L、10 mg/L BPF处理组产生畸形胚胎,但数量较少,以卵黄囊水肿为主。在15及30盐度下,随BPF浓度增加,海洋青鳉孵化率有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差异不显著,30盐度下,高浓度组(100μg/L、1 mg/L、10 mg/L)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 mg/L组死亡率显著高于盐度15。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仔鱼出膜后7 d内基本无死亡。处理6 d时,随BPF浓度增加,海洋青鳉在15及30盐度下心率均有下降趋势,高浓度组(1、10 mg/L)盐度30条件下心率显著低于盐度15(P<0.05);处理9 d时,各浓度组心率在盐度15条件下随BPF浓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在30盐度下心率显著低于15盐度条件(P<0.001),高浓度组(1、10 mg/L)在2种盐度条件下心率均较低。仔鱼出膜48 h时,各组12 min内游泳总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PF和盐度对海洋青鳉胚胎孵化率、心率均有显著影响,BPF可降低胚胎孵化率、心率,高浓度BPF在盐度30条件下对胚胎有明显的致死效应;盐度和BPF对胚胎孵化率、心率存在复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胚胎 毒性效应 双酚F 盐度
下载PDF
铜和镉胁迫对海洋青鳉摄食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陈剑明 徐永健 +2 位作者 卢光明 宁燕 潘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3-561,共9页
以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试验动物,分析了铜和镉两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对海洋青鳉摄食行为特征的影响,包括摄食响应时间、摄食量、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等参数。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开始时,海洋青鳉的摄食量有所升高,当... 以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试验动物,分析了铜和镉两种重金属离子胁迫对海洋青鳉摄食行为特征的影响,包括摄食响应时间、摄食量、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等参数。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开始时,海洋青鳉的摄食量有所升高,当Cu^2+浓度达到0.087 mg/L时有最大的摄食量和最短的摄食响应时间。随后,摄食量出现下降,在0.174 mg/L时达到最低。低浓度的Cu^2+还能提高海洋青鳉的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而Cu^2+的高浓度和长时间暴露则降低海洋青鳉的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Cd^2+对海洋青鳉的摄食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Cd^2+抑制海洋青鳉摄食的最低可见效应浓度为0.65 mg/L,摄食量、摄食成功率和摄食效率均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在Cu^2+和Cd^2+胁迫下,对食物的响应时间有性别差异,雌性显著短于雄性,还存在群体显著短于个体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重金属 CU2+ Cd2+ 摄食行为
下载PDF
新兴海洋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 被引量:18
5
作者 伍辛泷 黄乾生 +1 位作者 方超 董四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53,共9页
海洋污染日益加剧,适用于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鱼类模型的建立意义重大。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在培养条件、生理和分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正成为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潜在模式生物。阐述了海洋青鳉鱼在海洋生态... 海洋污染日益加剧,适用于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鱼类模型的建立意义重大。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在培养条件、生理和分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正成为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潜在模式生物。阐述了海洋青鳉鱼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优势,系统介绍了海洋青鳉鱼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其在分子毒理学中的应用,最后对海洋青鳉鱼在海洋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海洋生态毒理学 模式生物
下载PDF
短期温度、盐度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润萍 戴铃灵 +1 位作者 陈雅飞 徐永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8-38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设置温度突变组(15°C、25°C、31°C)和盐度突变组(5、15、25、35),探讨了温度、盐度变化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C和31°C(盐度为25)... 本研究通过设置温度突变组(15°C、25°C、31°C)和盐度突变组(5、15、25、35),探讨了温度、盐度变化胁迫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摄食行为及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C和31°C(盐度为25)时以及盐度为5和35(温度为25°C)条件下,青鳉鱼摄食响应时间增长,摄食量、摄食效率和摄食成功率显著下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15—31°C时随温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SOD酶活性31°C时第7天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在15°C和31°C时在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第7天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盐度处理组,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随盐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MDA含量在盐度为5和35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海洋青鳉鱼在盐度15—25,水温25°C条件下摄食及游动行为活跃,抗氧化活性最低,生长良好。当温度高于31°C或低于15°C;盐度高于35或低于5时胁迫对青鳉鱼摄食行为及抗氧化性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胁迫 盐度胁迫 海洋 摄食行为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海洋青鳉鱼专用型基因芯片的设计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瑶 方志俊 +4 位作者 郑金树 张琦 曾志雄 胡绍燊 杨梦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9-366,共8页
以生物芯片技术为核心,结合生态毒理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制备了海洋青鳉鱼专用型生物芯片,包含180个与细胞分裂、解毒反应、缺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凋亡、生长和发育、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以及生殖激素分泌等功能相关的基因.我们... 以生物芯片技术为核心,结合生态毒理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制备了海洋青鳉鱼专用型生物芯片,包含180个与细胞分裂、解毒反应、缺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凋亡、生长和发育、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以及生殖激素分泌等功能相关的基因.我们提取了雌性海洋青鳉鱼成体在正常培养和缺氧处理12周后的肝脏和卵巢组织总RNA,利用自制的基因芯片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海洋青鳉鱼在缺氧压力环境下,肝脏和卵巢组织的差异性表达基因分别检测出9个和6个,表明应用此类自制良好的芯片可有效获得海洋青鳉鱼的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图谱,也将加强对海洋缺氧状态、氧化应激等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理解.本研究对于识别异常环境状态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和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进一步开展监测海洋生态毒理因素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 生态毒理学 生物芯片 缺氧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对幼年期及青年期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叶婷 康美 +3 位作者 黄乾生 方超 陈亚檞 董四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3-550,共8页
本研究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对幼鱼期及青年期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的生殖发育毒性效应出发,从雌激素受体(ER)、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及芳香烃受体(AhR)通路探讨DEHP和MEHP致毒... 本研究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对幼鱼期及青年期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的生殖发育毒性效应出发,从雌激素受体(ER)、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及芳香烃受体(AhR)通路探讨DEHP和MEHP致毒机制.本实验将孵化后1周的幼鱼分别暴露于溶剂对照、低浓度DEHP(0.1 mg·L-1)、高浓度DEHP(0.5 mg·L-1)、低浓度MEHP(0.1 mg·L-1)和高浓度MEHP(0.5 mg·L-1)23 d、53 d,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DEHP和MEHP导致雌性青鳉肝损伤,表现为肝糖原降低,肝细胞质水肿变性;DEHP和MEHP促进了性成熟,表现为促进雌性青鳉卵巢中卵细胞的发育.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EHP和MEHP显著影响了ER、PPAR及AhR通路,并且对青年期的影响强于幼鱼期,DEHP对ER、PPAR及AhR通路的影响较MEHP强.所以DEHP及MEHP可能通过ER、PPAR和AhR通路影响了肝脏发育,造成了肝损伤,促进雌性青鳉卵巢发育,对ER、PPAR和AhR通路影响显示出发育阶段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Oryzias melastigma)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 雌激素受体(ER)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 芳香烃受体(AhR)
下载PDF
含吡啶类腈类医药中间体废盐对海洋青鳉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乾永 梁川 +4 位作者 马正茁 孙哲诚 刘怀淇 徐炎华 刘志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7,共9页
工业废盐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结晶盐。农药、医药等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废盐的产生,《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确将多种化学制药、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盐列为危险废物。然而,由于处理成本高昂和处置能力不足,... 工业废盐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结晶盐。农药、医药等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废盐的产生,《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确将多种化学制药、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盐列为危险废物。然而,由于处理成本高昂和处置能力不足,废盐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化工废盐》中明确了工业废盐无害化排海的相关要求,但目前仍缺少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具有与斑马鱼类似的研究特征优势,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与健康和环境科学研究所(HESI)认定的海洋生态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研究了含吡啶类腈类医药中间体废盐和经过实验室处理后的除杂盐对海洋青鳉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发育毒性以及对抗氧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废盐暴露对海洋青鳉鱼胚胎的生存和发育有显著影响并造成系统性损伤,而除杂盐对海洋青鳉鱼胚胎没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为废盐排海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支持,也为后续实验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盐 海洋 急性毒性 发育毒性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鱼类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以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灵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621,共6页
近年来由于水域生态系统污染的日益加剧,外源性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毒性机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在培养、生理和基因组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它们成为水域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模式生物。特别是近年... 近年来由于水域生态系统污染的日益加剧,外源性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毒性机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在培养、生理和基因组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它们成为水域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模式生物。特别是近年来它们在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仅被用来研究外源性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机制,还用于筛选特异蛋白质作为外源性物质的危险性评价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的鱼类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 斑马鱼 外源性化合物 毒理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布洛芬对海洋青鳉鱼生命初期毒性效应
11
作者 马正茁 梁川 +4 位作者 孙哲诚 陈杨 吴懂 徐炎华 刘志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4-2943,共10页
为探究布洛芬(Ibuprofen,IBP)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早期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将海洋青鳉鱼胚胎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g·L^(-1))IBP溶液中暴露至孵化后的第30天(未孵化胚胎暴露20 d).观察统计胚胎的孵化率、... 为探究布洛芬(Ibuprofen,IBP)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早期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将海洋青鳉鱼胚胎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g·L^(-1))IBP溶液中暴露至孵化后的第30天(未孵化胚胎暴露20 d).观察统计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间、心率、仔鱼30 d存活率以及体长体重等发育参数,并检测胚胎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浓度和神经递质降解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变化,以评估IBP对海洋青鳉鱼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抗氧化系统以及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μg·L^(-1)IBP对海洋青鳉鱼胚胎及仔鱼不存在发育毒性,其余各浓度导致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心率和仔鱼存活率降低,所有浓度下仔鱼体长体重均未变化;在第5天时,随浓度升高,SOD活性和GSH含量呈下降趋势,CAT、GST活性和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第8天时各指标趋于正常;IBP浓度的升高导致AChE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综上,环境相关浓度下的IBP对海洋青鳉鱼胚胎及仔鱼不存在发育毒性,各浓度IBP均会导致胚胎产生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海洋 发育毒性 抗氧化系统 神经递质系统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内分泌干扰效应的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婷 康美 +1 位作者 黄乾生 董四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60,共8页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水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机制,将孵化后1周的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分别暴露于DEHP(0.1 mg·L-1和0.5 mg·L-1)和MEHP(0.1 mg·L-...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水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机制,将孵化后1周的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分别暴露于DEHP(0.1 mg·L-1和0.5 mg·L-1)和MEHP(0.1 mg·L-1和0.5 mg·L-1)6个月。结果显示:DEHP显著增加了雌性和雄性海洋青鳉的肝指数,而MEHP只在高剂量时显著增加雄性青鳉的肝指数。对于雌性青鳉,DEHP暴露后肝脏雌激素相关基因ERα、ERβ、ERγ、VTG1、VTG2、ChgH和ChgL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对于雄性青鳉,DEHP暴露后,只有肝脏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相比之下,MEHP暴露对雌性和雄性青鳉肝VTG和Chg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DEHP激活了雌性和雄性青鳉的肝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而MEHP只在低剂量时上调了雄性青鳉PPARγ的表达。在雌性和雄性青鳉体内,VTG和Chg的表达与ERα和ERγ的表达显著相关,并且ER与PPAR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DEHP长期暴露可通过激活肝性激素受体调控肝雌激素响应基因(VTG和Chg)和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表达而对海洋青鳉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并且显示出性别特异性。MEHP对海洋青鳉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弱于DE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Oryzias melastigma)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 雌激素受体(ER) 卵黄蛋白原(VTG) 卵膜蛋白原(Chg)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
下载PDF
鱼毒性微藻小定鞭藻对海洋青鳉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菁 李昌伟 +1 位作者 吴霓 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藻华通常会使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是一种常见的鱼毒性藻类。本文以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生物,研究小定鞭藻胁迫对海洋青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期揭示小定鞭藻对鱼类... 小定鞭藻(Prymnesium parvum)藻华通常会使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是一种常见的鱼毒性藻类。本文以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生物,研究小定鞭藻胁迫对海洋青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期揭示小定鞭藻对鱼类的安全阈值及致毒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浓度0.9×10^8-11.2×10^8/L范围内,随着小定鞭藻浓度的增加,其对海洋青鳉鱼的毒性越强,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5.62×10^8、1.58×10^8和1.44×10^8/L。当小定鞭藻浓度分别为1.87×10^8和2.8×10^8/L时,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41.75 h和6.5 h,最大无作用浓度为0.9×10^8/L,推测小定鞭藻藻华对鱼类的安全阈值为9×10^6/L。低浓度小定鞭藻胁迫可使海洋青鳉鱼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但不呈剂量-效应关系,高浓度小定鞭藻可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低浓度小定鞭藻可使海洋青鳉鱼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提示低浓度小定鞭藻胁迫可导致海洋青鳉鱼脂质过氧化,这可能是小定鞭藻对鱼类致毒作用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定鞭藻 海洋 鱼毒性微藻 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的致毒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东辉 李昌伟 +1 位作者 吴霓 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1-805,819,共6页
近年来,我国沿海鱼毒性藻类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毒性赤潮藻产生的活性氧(ROS)和溶血毒素是导致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物,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洋地黄皂苷代替活性... 近年来,我国沿海鱼毒性藻类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鱼毒性赤潮藻产生的活性氧(ROS)和溶血毒素是导致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为受试物,分别以过氧化氢和洋地黄皂苷代替活性氧和溶血毒素进行单一毒性实验和联合毒性实验,揭示鱼毒性藻类对鱼类的致毒机理和作用方式。实验表明,60日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0.5 h和1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3.44μg/m L和1.25μg/m L。过氧化氢对海洋青鳉鱼1 h的LC50是144.5 mmol/L。分别以相加指数法、毒性单位法、相似性参数法及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致毒实验评价,结果显示,过氧化氢与洋地黄皂苷对青鳉鱼的联合致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为方便鱼毒性藻类毒性评价,通过洋地黄皂苷对海洋青鳉鱼毒性实验引入鱼单位(Fish Unit,FU),定义使一条日龄60 d,体重20 mg的海洋青鳉鱼暴露于洋地黄皂苷溶液中0.5 h死亡所需的浓度为1FU,1FU相当于洋地黄皂苷浓度3.44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洋地黄皂苷 海洋 联合致毒作用
原文传递
海洋青鳉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对120#燃料油毒性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翔 丁光辉 +1 位作者 李西山 熊德琪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研究考查了120#燃料油分散液(WAFs)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的毒性效应,测试其各发育阶段对WAFs的敏感性。将6 hpf (受精后小时数)、18 hpf和30 hpf的海洋青鳉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WAFs中,并于暴露之后的12、24、48、7... 本研究考查了120#燃料油分散液(WAFs)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的毒性效应,测试其各发育阶段对WAFs的敏感性。将6 hpf (受精后小时数)、18 hpf和30 hpf的海洋青鳉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WAFs中,并于暴露之后的12、24、48、72、96 h进行观察、记录并计算胚胎的蓝囊综合症(blue sac disease,简称BSD)指数、孵化率、心率以及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等指标。结果表明,WAFs暴露可以对海洋青鳉胚胎发育产生明显的毒性影响,包括发育畸形、孵化率和心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等现象,并伴随着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各项指标对于WAFs暴露的敏感性各不相同,以BSD指数和孵化率变化更为明显。胚胎对于120#燃料油毒性的敏感性随着发育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暴露起点的延后,毒性影响逐渐减小。但是,WAFs对海洋青鳉胚胎心率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心脏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0#燃料油 海洋胚胎 BSD指数 毒性比较
原文传递
炔诺酮短期暴露下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仔鱼转录组学分析
16
作者 宦章 黎学友 +1 位作者 梁燕秋 董忠典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2-961,共10页
为揭示炔诺酮(norethisterone)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质量浓度为1000 ng/L的炔诺酮处理海洋青鳉(Oryziasmelastigma)仔鱼24 h,分析炔诺酮对海洋青鳉仔鱼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炔诺酮处理导致海洋青鳉1848个基因转录模式发生... 为揭示炔诺酮(norethisterone)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质量浓度为1000 ng/L的炔诺酮处理海洋青鳉(Oryziasmelastigma)仔鱼24 h,分析炔诺酮对海洋青鳉仔鱼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炔诺酮处理导致海洋青鳉1848个基因转录模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728个基因上调,1120个基因下调。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肽酶活性,作用于L-氨基酸肽”和“辅因子结合”等途径显著富集。KEGG富集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铁死亡、DNA复制和脂肪酸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其中,在铁死亡通路中,acsl4、acsl3和gass下调。在DNA复制和脂肪酸代谢通路中,所有差异表达基因全部下调。结果表明,炔诺酮暴露可影响海洋青鳉仔鱼的生长和发育有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对海洋青鳉的早期发育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诺酮 海洋(Oryzias melastigma) 转录组 仔鱼 早期发育
原文传递
有害甲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冰 岑竞仪 吕颂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2-407,415,共7页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我国近岸海域常见的有毒有害藻华肇事种,能产生多种毒素,其发生藻华时会使大量鱼类或贝类死亡。本研究从细胞生物学、氧化和免疫酶活性角度研究米氏凯伦藻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的急性毒性效...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我国近岸海域常见的有毒有害藻华肇事种,能产生多种毒素,其发生藻华时会使大量鱼类或贝类死亡。本研究从细胞生物学、氧化和免疫酶活性角度研究米氏凯伦藻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的急性毒性效应(72 h),以期揭示米氏凯伦藻对鱼类的致死原因。组织切片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米氏凯伦藻[(1.37~1.52)×10^(7)cells/L]可以导致海洋青鳉鱼鳃丝断裂,成团状与相邻鳃丝融合,鳃丝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发生偏移,并使肝细胞出现空泡化现象。高浓度的米氏凯伦藻能够抑制海洋青鳉鱼的鳃和肝组织的S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引起海洋青鳉鱼脂质过氧化,导致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对组织造成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使海洋青鳉鱼的鳃和肝组织受损,为深入阐明米氏凯伦藻的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急性毒性 氧化损伤 海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