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南海地名演化看我国的海洋认知——及英国的海洋殖民意识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碧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7,共3页
地名不是任意命名的。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思维内容的外现,记录着人类认知活动的印记。南海诸岛由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其地名由早期的粗浅片面到现时代的规范全面的历时演化,反映我国人民对南海海域的认知经历了由最初的畏惧... 地名不是任意命名的。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思维内容的外现,记录着人类认知活动的印记。南海诸岛由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其地名由早期的粗浅片面到现时代的规范全面的历时演化,反映我国人民对南海海域的认知经历了由最初的畏惧到后来的探求直至最后的征服的过程。而英国19世纪初对南海诸岛进行的命名与更名,海洋殖民意识明显,是违背名从主人的国际地名使用原则的殖民地名。近年来,南海诸岛这个我国人民有着某种"原始性权利"的岛屿却陷入激烈国际争端,南海周边国家纷纷进行地名更易,提出主权要求并施行侵占,在海洋变得尤为重要的21世纪,不得不令我们对我国的传统海洋意识进行一些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地名 海洋认知 海洋殖民意识 传统海洋意识
原文传递
海洋认知视阈:中国民众的海洋意识形成与提升思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戢守玺 韩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13-518,共6页
海洋意识作为国家海洋软实力,在民众支持国家海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目前民众海洋意识指数与国家海洋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从心理本质分析,海洋意识是人心理对海洋相关事物的情感变化,因此,... 海洋意识作为国家海洋软实力,在民众支持国家海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目前民众海洋意识指数与国家海洋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从心理本质分析,海洋意识是人心理对海洋相关事物的情感变化,因此,民众海洋意识提升最终还是个人心理对海洋接纳的情感变化结果。在海洋认知视阈下,将海洋认知分为近海、亲海、爱海、知海、护海、探海和经略海洋等多个层次。依据海洋实践行为与海洋认知的伴生性,海洋认知与海洋意识发展的相联性,海洋情感对海洋参与行为影响的导向性,围绕海洋实践活动、海洋认知层次和海洋意识程度多因素,构建一条以海洋实践行为推生海洋认知、由海洋认知深化海洋意识层次的民众海洋意识形成与提升思路,探索一条海洋实践→海洋认知→海洋意识的民众海洋意识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认知 海洋意识 海洋参与行为 海洋情感 国家海洋软实力
下载PDF
唐宋“岭海”一称之意涵及其建立
3
作者 杨芹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2,287,共11页
“岭海”一词,从唐代开始出现,至宋代使用增多,尤其于宋人文集中频繁出现。“岭海”指彼时两广地区,因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而名之;且以“海”名之,其意涵常与濒临之海洋以及孤悬海外之海南岛相关联。唐宋时期,中原人士和岭北士人对“... “岭海”一词,从唐代开始出现,至宋代使用增多,尤其于宋人文集中频繁出现。“岭海”指彼时两广地区,因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而名之;且以“海”名之,其意涵常与濒临之海洋以及孤悬海外之海南岛相关联。唐宋时期,中原人士和岭北士人对“岭海”之观感和认识,很大程度上仍反映在“瘴疠”“蛮荒”“僻陋”等几个方面,这也影响了当时士大夫对任职两广或谪官岭南的态度。“岭海”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与唐宋时期岭南的开发进程密切相关,也缘于世人对岭南之自然地理环境及海洋人文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海 两广地区 观感 海洋认知
下载PDF
海洋意识的内涵、特性及大学生培育路径研究
4
作者 陈国成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8-93,共6页
海洋意识是国民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安全观的理论前提,也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基础。在深刻理解海洋意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海洋意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开放性、发展性等性质。并从海洋认知途径、对海洋情感变化和参与海洋... 海洋意识是国民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安全观的理论前提,也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基础。在深刻理解海洋意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海洋意识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开放性、发展性等性质。并从海洋认知途径、对海洋情感变化和参与海洋事务实践行为,提出符合新时代国情发展的海洋意识培育路径:坚持“姓中”“姓社”“姓党”三姓要求培育海洋意识;坚持融入课程、融入研究、融入活动“三融”原则培育海洋意识;坚持教育管理制度化、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宣传实践化“三化”路径培育海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意识 海洋观 海洋认知 海洋强国
下载PDF
海洋观和海洋秩序的演变
5
作者 张蕴岭 《海洋经济》 2021年第5期90-94,共5页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最为重要的是各国开展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可持续生态循环,改变西方崛起后所推行的海洋霸权主义,确立把海洋作为人类共同家园的新海洋观。将海洋观和实际发展现状相联系,形成不同时期的海洋秩序,以海洋维护和治理为...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最为重要的是各国开展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可持续生态循环,改变西方崛起后所推行的海洋霸权主义,确立把海洋作为人类共同家园的新海洋观。将海洋观和实际发展现状相联系,形成不同时期的海洋秩序,以海洋维护和治理为导向的海洋新秩序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新海洋观和秩序构建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海洋认知 海洋秩序
下载PDF
中国古代渔民对若干海洋现象及活动的认知和把握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振伟 蔡勤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6-18,26,共4页
渔民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通过祖祖辈辈海上作业经验的积累,对海上气象、海洋渔业生产、海洋航行等现象和活动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把握。这些传统海洋认知是海洋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渔民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更是我们重要的非物质文化... 渔民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通过祖祖辈辈海上作业经验的积累,对海上气象、海洋渔业生产、海洋航行等现象和活动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把握。这些传统海洋认知是海洋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渔民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更是我们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我国正在建设海洋经济文化强国,发掘和整理这些被"遗忘"的记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民 海洋认知 潮汐 渔谚
下载PDF
陈稜信仰与宋元浙东地区的琉球认知
7
作者 陈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6-65,共10页
陈稜是隋朝将领,隋大业年间曾跨海远征琉球国。唐代后期开始,陈稜因远征琉球、威震海上的英勇事迹被舟山群岛的海民尊为海上保护神。宋元时期,陈稜远征琉球国曾途经岱山的历史认知逐渐在浙东地区形成,浙东士民也多将琉球国的位置确定为... 陈稜是隋朝将领,隋大业年间曾跨海远征琉球国。唐代后期开始,陈稜因远征琉球、威震海上的英勇事迹被舟山群岛的海民尊为海上保护神。宋元时期,陈稜远征琉球国曾途经岱山的历史认知逐渐在浙东地区形成,浙东士民也多将琉球国的位置确定为与舟山群岛相对的海上。明清时期,受海禁政策影响,陈稜信仰随着舟山海民一起内迁,内迁后的陈稜形象逐渐超出海上保护神的范围。清朝以后,随着海民回迁舟山群岛,陈稜信仰也逐渐在舟山群岛复兴,一直流传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稜 琉球 海神信仰 海洋认知
下载PDF
类比法在北戴河海洋认知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东升 刘宝林 《中国地质教育》 2006年第4期84-86,共3页
文中系统介绍了北戴河海滨海洋认知实习中采用的5种类比方法,总结了类比法教学的特点,指出类比法教学可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北戴河 海洋认知实习 类比法
下载PDF
新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认知逻辑与海洋安全战略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德星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4年第1期16-32,157,共18页
印度作为印度洋沿岸大国和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历史、地理、发展和权势四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具有印度特质的海洋安全认知逻辑。它们与新时期印度崛起进程中的海洋关切一道,利用整体上较为有利的战略机遇,催生出了以控海和拒海为核... 印度作为印度洋沿岸大国和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历史、地理、发展和权势四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形塑了具有印度特质的海洋安全认知逻辑。它们与新时期印度崛起进程中的海洋关切一道,利用整体上较为有利的战略机遇,催生出了以控海和拒海为核心信条的新的海洋安全战略,其目的在于通过海军力量和非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积极主动地塑造印度洋区域事态,来保护印度巨大而多样的海洋利益,进而为印度的崛起和世界大国地位追求服务。但鉴于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明显地超越了当今印度实有的战略能力,其有关主动塑造印度洋事态、进而掌控印度洋的战略目标,还只能是一种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海洋安全战略 海洋安全认知 印度洋
下载PDF
安倍内阁新《海洋基本计划》安保政策评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海龙 《日本研究》 2019年第2期6-15,共10页
日本《海洋基本计划》是在《海洋基本法》指导下制定的重要海洋计划,对日本的海洋安保、海洋经济、海洋人才等方面建设均有重要指导作用。2018年安倍内阁根据国内利益诉求和对国际形势新情势的认知制定了新《海洋基本计划》,为安倍内阁... 日本《海洋基本计划》是在《海洋基本法》指导下制定的重要海洋计划,对日本的海洋安保、海洋经济、海洋人才等方面建设均有重要指导作用。2018年安倍内阁根据国内利益诉求和对国际形势新情势的认知制定了新《海洋基本计划》,为安倍内阁在2018-2022年的海洋政策提供基本指导。其中海洋安保政策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加强国内整合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注重情报作用的预防性外交、扩大地缘空间、强调综合安全等方面,深刻体现出安倍内阁进一步向积极的自主政策转向的意图。新《海洋基本计划》安保政策是安倍内阁安保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倍内阁 《海洋基本计划》 国家主义 海洋情势认知 海洋安保政策
下载PDF
唐代东亚海上交通网中的“德物岛”海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效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93,共12页
唐高宗出兵百济时的"德物岛"与"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中的"得物岛",在不同语境中的地理指向并不相同,分别指的是今韩国大阜岛和德积岛。但就地理学范畴而言,"得物岛"实际上应该就是"德积... 唐高宗出兵百济时的"德物岛"与"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中的"得物岛",在不同语境中的地理指向并不相同,分别指的是今韩国大阜岛和德积岛。但就地理学范畴而言,"得物岛"实际上应该就是"德积岛",由于唐时中国人对朝鲜半岛的海洋地理认知不清晰、信息来源不确定、信息翻译和传播过程中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史籍中"德物岛"和"得物岛"这两个音同字异的名字,以及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地理指向。这正是"德物岛"在当时的东亚海上交通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直接体现,"德物岛"海域是唐代东亚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德物岛海域 海洋地理认知 东亚海上交通
下载PDF
19世纪中叶对海洋空间不同的认知:耶鲁地图与西方水文学(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伟思 《国家航海》 2018年第2期12-53,共42页
早在16世纪西方水文学便对中国沿海水域有所认识。当时西方与中国在航海与制图的传统上差异并不大。可是,到了1840年代,基于两地对海洋空间认知的不同,西方与中国在航海上的习俗开始出现很大的分歧。本文集合了中国与西方对1841年一艘... 早在16世纪西方水文学便对中国沿海水域有所认识。当时西方与中国在航海与制图的传统上差异并不大。可是,到了1840年代,基于两地对海洋空间认知的不同,西方与中国在航海上的习俗开始出现很大的分歧。本文集合了中国与西方对1841年一艘帆船所采取的传统南北贸易路线(亦称为《耶鲁地图》)的沿海景观的记录,包括19世纪西方有关中国海域的资料如Capt. James Horsburgh的《印度名录》与Capt. Daniel Ross,FRS,IN和Lt. Richard Collinson RN的调查。通过对比中国的数据与西方的图表与领航员的数据,我们能揭示两地在航海技术与对海洋空间的认知上隐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认知 耶鲁地图 西方水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