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氮杂环庚烯吡咯衍生物光电性质的理论预测
1
作者 庾弘朗 才红 +1 位作者 朱勋 薛晓婷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9-34,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与含时密度泛函(TD-DFT)理论方法,研究了荧光母体分子(M0)及其吡咯衍生物(M1~M3)的基态S0和激发态S1的几何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电离能、电子亲和势、重组能、吸收和荧光光谱.计算确证M0~M3存在稳定且无虚频的S0和S1态... 运用密度泛函(DFT)与含时密度泛函(TD-DFT)理论方法,研究了荧光母体分子(M0)及其吡咯衍生物(M1~M3)的基态S0和激发态S1的几何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电离能、电子亲和势、重组能、吸收和荧光光谱.计算确证M0~M3存在稳定且无虚频的S0和S1态,均采取共轭的准平面构型;所有M0~M3分子的S0■S1跃迁均为相应HOMO、LUMO之间π■π*跃迁,且S1态都为明态;在TD-B3LYP (TDPBE0)/6-31+G (d)方法水平上及以甲醇溶剂的极化连续模型下,预测M0~M3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63(257)、380 (374)、500 (496)和542 (543) nm;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65 (455)、555 (545)、621(610)和681 (675) nm;增加吡咯环,能降低电子、空穴重组能而增强空穴、电子的注入能力与传输能力,同时增大了S0■S1电子跃迁的相对振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 海洋荧光分子 重组能 激发态 荧光 吡咯
下载PDF
理论研究四氮杂环庚烯噻吩衍生物光物理性质
2
作者 庾弘朗 才红 +1 位作者 朱勋 谢文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08-1614,共7页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四氮杂环庚烯底物(M0)及其噻吩衍生物(M1~M4)的HOMO与LUMO能量、电离能(IP)、电子亲和势(EA)以及重组能(λ)。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上述化合物的吸收与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对于M0~M4分子,S0...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四氮杂环庚烯底物(M0)及其噻吩衍生物(M1~M4)的HOMO与LUMO能量、电离能(IP)、电子亲和势(EA)以及重组能(λ)。运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上述化合物的吸收与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对于M0~M4分子,S0←→S1电子跃迁均归属于相应分子HOMO、LUMO之间的π←→π^*跃迁,S1态均为明态。引入噻吩对上述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产生深刻影响。S0←→S1电子跃迁振子强度由相对较强(M0~M1)变成最强(M2~M4)。随着噻吩环增多,计算的IP、λ值依次降低而EA值依次增大,表明相应空穴、电子的注入与传输能力依次增强。λelectron与λhole差值小(≤0.09 eV),表明空穴、电子传输平衡性好。所有计算结果暗示M3~M4分子可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空穴、电子注入和传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荧光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 前线分子轨道 重组能 噻吩
下载PDF
海洋来源的荧光天然产物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丹阳 姜永贺 +2 位作者 蒋宏飞 于日磊 江涛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8-64,共7页
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由于在珊瑚礁珊瑚和海葵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具有荧光现象普遍,许多海洋天然产物除了药用和生物学价值外,还具有突出的荧光特性。本文从来源、发色团结构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Agel... 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由于在珊瑚礁珊瑚和海葵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具有荧光现象普遍,许多海洋天然产物除了药用和生物学价值外,还具有突出的荧光特性。本文从来源、发色团结构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Ageladine A、Marmycin A、两种新型羟基蒽醌和Zoanthoxanthins等几种海洋来源的荧光小分子,以及代表性的海洋荧光蛋白GFP家族和藻胆蛋白。它们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荧光天然产物 海洋荧光分子 海洋荧光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