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海洋全方位综合感知的一体化通信网络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建文 肖双爱 +2 位作者 虞志刚 郎晓光 王冬海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3-349,363,共8页
当前,海洋探索逐步从近海向远海,从平面向立体,从分立向全方位综合感知的网络信息体系发展。本文分析了全方位海洋综合感知业务的主要特征,研究了当前海洋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面向海洋综合感知业务的一体... 当前,海洋探索逐步从近海向远海,从平面向立体,从分立向全方位综合感知的网络信息体系发展。本文分析了全方位海洋综合感知业务的主要特征,研究了当前海洋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面向海洋综合感知业务的一体化通信网络架构,阐述了该网络架构的功能与组成,指出了该网络中需要研究的主要关键技术,以及网络构建的方法和应用设想,为后续海上通信网络演进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 综合感知 网络架构 一体化通信
下载PDF
面向海洋观监测传感网的计算卸载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苏新 薛淏阳 +1 位作者 周一青 朱金秀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63,共15页
针对海洋网络节点间计算能力与通信资源的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网络连通概率的边缘计算节点选取方法。根据海洋近岸与远岸的网络节点密度不同,分别建立2种卸载模型。在近岸场景下,提出多节点协同的卸载方法,利用基于海洋多节点协... 针对海洋网络节点间计算能力与通信资源的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网络连通概率的边缘计算节点选取方法。根据海洋近岸与远岸的网络节点密度不同,分别建立2种卸载模型。在近岸场景下,提出多节点协同的卸载方法,利用基于海洋多节点协同卸载遗传算法求解;在远岸场景下,提出可容错的卸载方法,利用基于分组交叉学习粒子群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传统方法可降低30%以上的网络延时并可节约20%以上的网络成本,极大提高了各类海事应用的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 多接入边缘计算 计算卸载 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
下载PDF
海洋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丰 韩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第7期60-64,共5页
如何做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成为海洋信息化进一步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我国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形式出发,分析海洋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指出海洋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海洋信息 海洋网络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下载PDF
Aqua-Sim水声信道仿真平台扩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丹 《电脑与电信》 2014年第8期38-41,共4页
水声信道计算机仿真平台作为海洋网络研究的关键部分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水声信道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水声信道的普适性计算机仿真平台研究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针对现有水声信道仿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Aqua-Sim水声信道仿真平台进行改进... 水声信道计算机仿真平台作为海洋网络研究的关键部分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水声信道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水声信道的普适性计算机仿真平台研究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针对现有水声信道仿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对Aqua-Sim水声信道仿真平台进行改进。将海水温度、盐度、纬度和深度等海域环境特征作为仿真平台水下声速和背景噪声计算参数,在仿真实验搭建过程中通过动态参数接口灵活搭建符合实验要求的仿真环境。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Aqua-Sim平台仿真效果更加逼近实际海水信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信道 海洋网络 水下声速 背景噪声 Aqua-Sim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海洋移动边缘计算网络安全卸载方法研究
5
作者 蒋先涛 向沫 《移动通信》 2024年第11期26-34,共9页
针对海洋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的卸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卸载算法。研究目的是解决海洋传感器终端在进行计算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任务时的计算资源不足、能耗过高以及数据隐私安全问题。设计了轻量级双重签名机制,确保数据完... 针对海洋移动边缘计算网络中的卸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卸载算法。研究目的是解决海洋传感器终端在进行计算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任务时的计算资源不足、能耗过高以及数据隐私安全问题。设计了轻量级双重签名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权益的共识算法,用于动态选择边缘节点进行卸载任务的处理。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降低了卸载过程的能耗和延迟,同时提高了卸载决策的安全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移动边缘计算 智能卸载 海洋网络 数据安全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海洋专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邹国良 王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7期97-101,共5页
由于目前海洋专网安全评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为了改进这一现状,依据GBl7859-1999安全准则及研究现状,提出一套科学、全面的海洋专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对海洋专网风险因素集的提取与分析,建立初步指标体系。其次,采用... 由于目前海洋专网安全评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为了改进这一现状,依据GBl7859-1999安全准则及研究现状,提出一套科学、全面的海洋专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对海洋专网风险因素集的提取与分析,建立初步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初步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并检验其一致性,给各指标权重赋值,筛选权重值过小的指标,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效度系数和相关系数验证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实例测试说明该指标体系能够对海洋专网安全评估提供有效的指标,并为今后形成统一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 层次分析法 安全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海洋网络信息安全评估的指标选取和风险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国良 景悦莹 +1 位作者 黄士力 高芳琴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0,136,共4页
海洋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网络安全评估时的特殊性。根据文件《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某地海洋局的风险评估要素进行分层,并根据专家打分确定各层评估要素的权重和评估矩阵,最后得出该网络系统总体的安全情况... 海洋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网络安全评估时的特殊性。根据文件《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对某地海洋局的风险评估要素进行分层,并根据专家打分确定各层评估要素的权重和评估矩阵,最后得出该网络系统总体的安全情况。由于各地海洋业务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该评估模型可以通用到其他海洋局网络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 网络安全 评估要素
下载PDF
新型台风海洋网络气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钻 李海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0,共6页
该文将时空数据模型的概念引入台风海洋网络气象信息系统,旨在构建一个多源、异构气象服务产品与数据按照统一的时空数据模型进行组织、集成和融合,并在互联网上实时展现的信息系统平台。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框架,同时分析了... 该文将时空数据模型的概念引入台风海洋网络气象信息系统,旨在构建一个多源、异构气象服务产品与数据按照统一的时空数据模型进行组织、集成和融合,并在互联网上实时展现的信息系统平台。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框架,同时分析了该系统中引入时空数据模型的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重点展示了系统构建成型后能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台风路径信息与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场等多种气象信息的叠加显示;多功能历史台风路径信息查询;台风实况路径信息与城市风雨监测实况、卫星云图、雷达图的同步动画显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资讯、城市天气实况及预报等内容的集成发布等。该研究成果已在中国天气台风网(typhoon.weather.com.cn)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信息 时空数据模型 台风海洋网络气象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自适应接口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龙 温建新 马凯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4-890,905,共8页
基于海洋网络信息体系中海洋目标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格式不一等特点,文中对可扩充、灵活变换接口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接口技术。主要包括通用Socket接口、Protocol buffer接口自适应扩充等,通过基于网络编程接口自适应研究... 基于海洋网络信息体系中海洋目标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格式不一等特点,文中对可扩充、灵活变换接口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接口技术。主要包括通用Socket接口、Protocol buffer接口自适应扩充等,通过基于网络编程接口自适应研究,提高了网络接口设计的可扩展性、灵活性,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更利于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取得了较好的实践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 网络编程 自适应 SOCKET Protocol buffer
下载PDF
面向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信息融合与分析挖掘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建新 任呈祥 +1 位作者 孙龙 朱福建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7-932,共6页
针对海洋网络信息体系中目标数据种类多、实时性高、数据量大、数据特点各异等问题,对海洋目标数据及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充分研究,提出了一种海洋目标数据通用分布式融合技术。实现了时间、空间和频谱的有效融合,并能够基于海洋目标生成... 针对海洋网络信息体系中目标数据种类多、实时性高、数据量大、数据特点各异等问题,对海洋目标数据及信息融合技术进行充分研究,提出了一种海洋目标数据通用分布式融合技术。实现了时间、空间和频谱的有效融合,并能够基于海洋目标生成海洋网信体系的统一态势,对船舶等海洋目标实现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文中进一步研究了基于融合数据的船舶分类及行为识别预测,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了海洋目标识别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 信息融合 船舶分类 行为识别
下载PDF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基础设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皎 王冬海 +2 位作者 张博 商志刚 周镇宇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1年第4期439-443,共5页
在信息基础设施概念的基础上,对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组成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由海上信息节点与信息网络连接的组成方法,分析了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物理分布、逻辑一体”的建设思路,以海洋网络信息基础... 在信息基础设施概念的基础上,对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组成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由海上信息节点与信息网络连接的组成方法,分析了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物理分布、逻辑一体”的建设思路,以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构建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对海洋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分类和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基于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海上信息综合服务和应用,展望了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 海洋信息技术 海洋信息装备
下载PDF
海洋网络建设初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国良 武洁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80,共4页
在海洋网络建设初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根据海洋资产的密级属性对资产进行分类和赋值,并结合改进的德尔菲法和关联矩阵法,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海洋网络建设初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收集专家对各个... 在海洋网络建设初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根据海洋资产的密级属性对资产进行分类和赋值,并结合改进的德尔菲法和关联矩阵法,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海洋网络建设初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收集专家对各个资产的安全等级打分,明确重点保护的资产,采用适当的安全措施来保障整个网络的安全,从而指导和检验总体系统安全设计的准确性和完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海洋网络 海洋数据分类 密级属性 威胁后果 评价尺度 关联矩阵
下载PDF
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发展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张博 王永皎 +2 位作者 王冬海 黄橙橙 周镇宇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1年第4期444-448,共5页
作为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柱,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发展是我国抢占海洋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升海洋监测、海洋管控和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初步介绍并探讨了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体系,给出了相应的体系结构组成,指出了机... 作为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的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柱,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发展是我国抢占海洋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升海洋监测、海洋管控和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初步介绍并探讨了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体系,给出了相应的体系结构组成,指出了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的发展重点。对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的应用前景进行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网络信息体系 机动海洋网络信息装备体系 海洋信息装备
下载PDF
固定海洋信息装备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冬海 戴磊 周镇宇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1年第4期432-438,共7页
针对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综合业务发展支撑需求,在研究浮标型、船载型、平台型等固定和机动海洋信息装备发展现状以及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海洋信息装备有关组网和服务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高稳性、可灵活部署的浮式海洋网络... 针对海洋网络信息体系综合业务发展支撑需求,在研究浮标型、船载型、平台型等固定和机动海洋信息装备发展现状以及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海洋信息装备有关组网和服务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高稳性、可灵活部署的浮式海洋网络信息节点装备,并运用仿真软件对其水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评估,可作为海上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平台对海上信息感知、通信、服务等信息化设备进行综合搭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海洋信息装备 浮式海洋网络信息节点 海上信息基础设施 海上信息感知
下载PDF
我国海洋浮标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60
15
作者 戴洪磊 牟乃夏 +1 位作者 王春玉 田茂义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4年第2期118-121,125,共5页
海洋浮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海洋监测新技术在各海洋国家逐步被重视并发展起来。文章概述了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在各主要海洋国家的使用情况;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浮标在中国科学院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带领下,各沿海省市区近10a来... 海洋浮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海洋监测新技术在各海洋国家逐步被重视并发展起来。文章概述了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在各主要海洋国家的使用情况;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浮标在中国科学院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带领下,各沿海省市区近10a来在黄渤海、东海、南海海域、以及极地海域布设海洋浮标的情况,包括这些浮标的种类、用途、通信方式、海洋环境监测参数等信息;展现了我国海洋浮标的研制和应用正朝向采用高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度、扩大功能、延长工作寿命、方便布放、面向专题领域、向多站位、高密度布放、和全覆盖海域监测方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标 海洋监测 中国科学院海洋观测研究网络 浮标监测网络
下载PDF
基于涉海A股上市公司的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演化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博 曹盖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5-955,共11页
伴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内外部扰动下增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成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途径与重要保障。论文从海洋经济网络结构视角开展韧性研究,运用涉海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息构建海洋经济网络,分别从层... 伴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内外部扰动下增强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成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途径与重要保障。论文从海洋经济网络结构视角开展韧性研究,运用涉海A股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息构建海洋经济网络,分别从层级性、匹配性和传输性3个维度对2010、2015、2020年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层级性提升,区域绝对极化与相对均衡化并存;(2)匹配性由同配性转变为异配性,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联系增强;(3)传输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但具有提升之势;(4)层级性、异配性与传输性的增强提升了海洋经济网络的凝聚性、创新性与开放性,使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网络结构韧性得到增强。研究旨在丰富经济地理学韧性研究以及为海洋经济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以期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涉海企业 中国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面向“三全”信息覆盖的新型海洋信息网络 被引量:16
17
作者 段瑞洋 王景璟 +3 位作者 杜军 王云龙 沈渊 任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0,共11页
对海洋信息网络及其涉及的信息获取、传输和融合进行了研究,综述了海洋信息网络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海洋信息网络架构作为探索,所提架构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全海域的"三全"信息覆盖。阐述了... 对海洋信息网络及其涉及的信息获取、传输和融合进行了研究,综述了海洋信息网络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种新型海洋信息网络架构作为探索,所提架构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全海域的"三全"信息覆盖。阐述了该网络的组成、体系架构和技术架构,指出了该网络中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潜在应用,为我国海洋信息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海洋信息网络 全天时 全天候 全海域 信息覆盖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颖虹 王凡 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络是中科院五大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在建的黄海站、东海站、西沙站、南沙站、现有的3个国家近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开放航次断面组成,实现点、线、面结合,空间、水面、水体、海底一体化的多要素同步观测,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将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 建设概况 展望
下载PDF
星地协同智能海洋通信网络发展展望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伟 唐睿 葛宁 《电信科学》 2020年第10期1-11,共11页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推进实施,海上运输、资源开发等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海洋通信需求不断增长。尽管地面蜂窝网络已进入5G时代,现有海洋通信仍主要依赖海事卫星和岸基通信手段,通信速率、通信时延和可靠性等远不能满足需求。未来6G网络有望...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推进实施,海上运输、资源开发等经济活动日趋活跃,海洋通信需求不断增长。尽管地面蜂窝网络已进入5G时代,现有海洋通信仍主要依赖海事卫星和岸基通信手段,通信速率、通信时延和可靠性等远不能满足需求。未来6G网络有望实现天空地海全域覆盖,但由于海上环境的复杂性、海事业务的异构性等挑战,6G海洋通信网络仍面临特殊难题。在综述海洋通信现状的基础上,从传输效率、网络覆盖、信息服务3方面梳理关键技术。面向未来6G智能海洋通信网络发展,展望海上环境感知智能传输、星地协同动态组网和业务驱动资源分配技术方法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通信网络 6G 环境感知 星地协同 信息服务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观测研究网络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任建明 陈永华 刘长华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1年第5期72-80,共9页
中国科学院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主体由数十个海洋观测浮标系统构成,它们散布在中国近海,可进行海洋要素的长期连续定点观测。为了实时了解海洋环境动态变化信息,需要将观测数据实时传回位于陆地的陆基支撑数据接收站,以便科学家进... 中国科学院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主体由数十个海洋观测浮标系统构成,它们散布在中国近海,可进行海洋要素的长期连续定点观测。为了实时了解海洋环境动态变化信息,需要将观测数据实时传回位于陆地的陆基支撑数据接收站,以便科学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时数据传输采用GPRS和CDMA无线通讯方式与"北斗"卫星通讯方式,形成了一个覆盖中国近海的多方式大范围数据传输网络,实时的将观测浮标系统观测数据和状态信息传送到陆基支撑数据接收站,在陆基站编制安装了数据接收软件,将实时观测数据予以接收和显示。另外,为了更好的发挥数据功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入库,形成初级数据产品,并进行网络信息发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这里采用成熟的数据库软件,建立了实时数据库和延时数据库,它们具有丰富的数据查询功能,同时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数据信息发布与交流系统,可向科学家、政府决策者、海水养殖企业和公众用户等提供不同层次的数据信息产品服务,并为其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据传输网络 信息集成与发布 中国近海观测研究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