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Hg(Ⅱ)和Pb(Ⅱ)对海洋单细胞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战玉杰
杨茹君
+2 位作者
王修林
张莹莹
王世荣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23-531,共9页
近年来,海洋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为考察重金属对海洋藻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次性培养的实验方法,测定了2种重金属Hg(Ⅱ)和Pb(Ⅱ)对8种海洋单细胞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包括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
近年来,海洋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为考察重金属对海洋藻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次性培养的实验方法,测定了2种重金属Hg(Ⅱ)和Pb(Ⅱ)对8种海洋单细胞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包括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裸甲藻(Gymnodinium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Bohlin)、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idica)和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测定出Hg(Ⅱ)对8种海洋藻的96 h-EC50分别为16、42、24、37、31、12、385和161μg.L-1,而Pb(Ⅱ)对赤潮异弯藻、旋链角毛藻、海洋原甲藻和裸甲藻的96 h-EC50分别为9 516、8 373、12 002和10 128μg.L-1。在本研究的培养条件下,Hg(Ⅱ)对受试海洋藻的毒性效应明显大于Pb(Ⅱ),Pb(Ⅱ)对赤潮异弯藻、旋链角毛藻、海洋原甲藻和裸甲藻的96 h-EC50与Hg(Ⅱ)对这4种藻的96 h-EC50的比值分别为594.75、199.36、500.08和273.73,而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型扁藻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未能检测到Pb(Ⅱ)对其相应的96 h-EC50,说明Pb(Ⅱ)对这4种藻的生物毒性作用比较小;比较重金属对各种藻作用的96 h-EC50,可知饵料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高于赤潮藻。同时发现,低浓度的Pb(Ⅱ)对藻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f/2营养液的培养条件下,重金属对海洋单细胞藻96 h-EC50值高于自然海水条件下相应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
EC50
Hg(Ⅱ)
Pb(Ⅱ)
海洋
单细胞
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单细胞藻对紫外吸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震
唐学玺
+2 位作者
李永祺
贺君
童家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3-96,共4页
用日本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对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紫外吸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吸收峰的波长均在280nm以下,它们相应的波长范围在252.8~266.4nm之间,高低相差仅为13.6nm;(2)按吸收峰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盐...
用日本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对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紫外吸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吸收峰的波长均在280nm以下,它们相应的波长范围在252.8~266.4nm之间,高低相差仅为13.6nm;(2)按吸收峰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盐藻>扁藻>小球藻>塔胞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金藻3011>金藻8701,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3)在UV-B(280~320nm)波段,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吸收度均随波长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吸收度的大小排列次序同吸收峰值完全一致,同样表现出绿藻>硅藻>金藻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海洋
单细胞
藻
吸收度
小球
藻
盐
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g(Ⅱ)和Pb(Ⅱ)对海洋单细胞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战玉杰
杨茹君
王修林
张莹莹
王世荣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23-531,共9页
基金
863项目(2007AA09Z106)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BS2010HZ026)
文摘
近年来,海洋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为考察重金属对海洋藻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次性培养的实验方法,测定了2种重金属Hg(Ⅱ)和Pb(Ⅱ)对8种海洋单细胞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包括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裸甲藻(Gymnodinium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Bohlin)、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idica)和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测定出Hg(Ⅱ)对8种海洋藻的96 h-EC50分别为16、42、24、37、31、12、385和161μg.L-1,而Pb(Ⅱ)对赤潮异弯藻、旋链角毛藻、海洋原甲藻和裸甲藻的96 h-EC50分别为9 516、8 373、12 002和10 128μg.L-1。在本研究的培养条件下,Hg(Ⅱ)对受试海洋藻的毒性效应明显大于Pb(Ⅱ),Pb(Ⅱ)对赤潮异弯藻、旋链角毛藻、海洋原甲藻和裸甲藻的96 h-EC50与Hg(Ⅱ)对这4种藻的96 h-EC50的比值分别为594.75、199.36、500.08和273.73,而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型扁藻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未能检测到Pb(Ⅱ)对其相应的96 h-EC50,说明Pb(Ⅱ)对这4种藻的生物毒性作用比较小;比较重金属对各种藻作用的96 h-EC50,可知饵料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高于赤潮藻。同时发现,低浓度的Pb(Ⅱ)对藻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f/2营养液的培养条件下,重金属对海洋单细胞藻96 h-EC50值高于自然海水条件下相应的值。
关键词
急性毒性
EC50
Hg(Ⅱ)
Pb(Ⅱ)
海洋
单细胞
藻
Keywords
acute toxicity
EC50
Hg(Ⅱ)
Pb(Ⅱ)
marine unicellular algae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单细胞藻对紫外吸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震
唐学玺
李永祺
贺君
童家明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生命学院
青岛大学医学院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3-96,共4页
基金
国家科委PDB6-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146)资助
文摘
用日本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对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紫外吸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吸收峰的波长均在280nm以下,它们相应的波长范围在252.8~266.4nm之间,高低相差仅为13.6nm;(2)按吸收峰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盐藻>扁藻>小球藻>塔胞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金藻3011>金藻8701,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3)在UV-B(280~320nm)波段,9种海洋单细胞藻的吸收度均随波长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吸收度的大小排列次序同吸收峰值完全一致,同样表现出绿藻>硅藻>金藻的规律.
关键词
紫外线
海洋
单细胞
藻
吸收度
小球
藻
盐
藻
Keywords
ultroviolet
marine unicellular algae
absorption
分类号
Q949.254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Hg(Ⅱ)和Pb(Ⅱ)对海洋单细胞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战玉杰
杨茹君
王修林
张莹莹
王世荣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洋单细胞藻对紫外吸收的比较研究
杨震
唐学玺
李永祺
贺君
童家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