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TM数据估算沿岸海水表层时绿素浓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陈楚群 施平 毛庆文 《环境遥感》 CSCD 1996年第3期168-176,共9页
本研究以大亚湾为实验区,以陆地卫星TM数据为信息源,结合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实测资料建立模型。在对叶绿素光谱特征及遥感估算叶绿素浓度机理研究基础上,选取了TMI—TM4波段的75种波段组合为子因素,以叶绿素浓度为母因素... 本研究以大亚湾为实验区,以陆地卫星TM数据为信息源,结合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实测资料建立模型。在对叶绿素光谱特征及遥感估算叶绿素浓度机理研究基础上,选取了TMI—TM4波段的75种波段组合为子因素,以叶绿素浓度为母因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各波段组合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联度。将关联度最大的5种波段组合分别建模,得到5个估算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的反演模型。误差分析表明,各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在19%以下,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在11.2%以下,相对标准误差在6.7%以下,模型精度较高。研究表明:(TM3×TM4)是估算沿岸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的最佳波段组合,采用(TM3×TM4)与TM1、TM2或ln(TM十TM2)、In(TM1×TM2)之比值并不能改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数据 海水表层 叶绿素 浓度模型
原文传递
北太平洋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季节变化及与海温的联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全荣 郑定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分析表明,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分布特征与海流密切有关。暖流区的受热相对较小或失效相对较大,冷流区则反之。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季节变化分别具有一年、半年和四个月三种周期,并分别与太阳辐射、海流... 分析表明,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分布特征与海流密切有关。暖流区的受热相对较小或失效相对较大,冷流区则反之。海水表层铅直热通量收支的季节变化分别具有一年、半年和四个月三种周期,并分别与太阳辐射、海流以及大气环流等相联系。海水表层错直热通量和海温的特征向量是基本相似的,其相应的时间系数也有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伴随着海水表层热通量的变化,海温也相应发生变化。海温变化的滞后时间,基本场为2个月,扰动场为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水表层 季节变化 海温
下载PDF
用AVHRR资料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百桥 王华 王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4-28,共5页
本文利用AVHRR资料反演海表面温度,并用台站及船舶观测资料进行订正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结果表明,海水表层温度与AVHRR资料反演的海水表面温度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接近1.0,位移订正随季节变化较大;用AVHRR资料计算海水表... 本文利用AVHRR资料反演海表面温度,并用台站及船舶观测资料进行订正计算月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场,结果表明,海水表层温度与AVHRR资料反演的海水表面温度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比例系数接近1.0,位移订正随季节变化较大;用AVHRR资料计算海水表层温度,可以很好地反映海水表层温度在较大尺度上的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HRR数据 海水表层 温度场 海温
下载PDF
海洋温差发电
4
作者 宁致远 《能源评论》 2012年第8期102-103,共2页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而海水表层和深层的温度差,同样也可以成为电能的来源。
关键词 海洋温差发电 海水表层 接收器 太阳能 温度差
原文传递
智利外海西部渔场智利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牛明香 李显森 +1 位作者 戴芳群 徐玉成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7,共5页
根据2007年8月~11月在智利外海西部渔场(22-43°S、85-115°W)的探捕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日产量29.82 t,平均CPUE为3.02 t.h-1,以8月份最高,11月... 根据2007年8月~11月在智利外海西部渔场(22-43°S、85-115°W)的探捕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日产量29.82 t,平均CPUE为3.02 t.h-1,以8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进入夏季之前,智利竹筴鱼渔场以35°S为轴心,成带状分布在混合区内;调查海域北部为暖水区,南部为冷水区,中间为冷暖水交汇的混合区,混合区的范围随着季节南北移动,表层水温范围为9-22℃,智利竹筴鱼渔场分布在SST为12-17℃范围内,以14-15℃渔获指数最高;西部渔场可能为智利竹筴鱼4龄群体的分布区和产卵场;建议我国应积极开发西部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资源分布特征 海水表层温度 西部渔场 智利外海
原文传递
长江口海域海水表层温度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美榕 石少华 沈红梅 《海洋预报》 2005年第1期80-85,共6页
根据长江口海域引水船站和嵊山站四十年的海温观测资料,分析了1960年以来厄尔尼诺发生前后长江口海域海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SST具有与厄尔尼诺发生周期相一致的2~7年的变化周期;在厄尔尼诺发生期间长江口海域SST距平一般... 根据长江口海域引水船站和嵊山站四十年的海温观测资料,分析了1960年以来厄尔尼诺发生前后长江口海域海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SST具有与厄尔尼诺发生周期相一致的2~7年的变化周期;在厄尔尼诺发生期间长江口海域SST距平一般呈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即厄尔尼诺事件当年的的海温一般偏低,而次年一般偏高,至第三年又有所下降;研究还表明,长江口海域海温的变化与东亚冬半年冷空气活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台湾暖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表层温度 厄尔尼诺事件 长江流域 冷空气活动 海温 暖流
下载PDF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分布及渔场环境浅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樊伟 崔雪森 周甦芳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4期261-265,共5页
本文主要根据收集到的渔获量数据、海水表层温度数据和有关文献资料 ,应用GIS技术对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进行了定量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场主要分布在 2 0°N~2 0°S之间的热带海域 ,具纬向... 本文主要根据收集到的渔获量数据、海水表层温度数据和有关文献资料 ,应用GIS技术对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进行了定量或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场主要分布在 2 0°N~2 0°S之间的热带海域 ,具纬向分布特征。对渔获产量同海表温度的分月统计显示 :太平洋大眼金枪鱼渔场最适月平均表层水温约 2 8~ 2 9℃ ,渔场出现频次为偏态分布型。最后 ,结合有关文献综合讨论分析了海表温度、溶解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大眼金枪鱼 延绳钓 渔获分布 渔场环境 海水表层温度
下载PDF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作业渔场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伍玉梅 杨胜龙 +2 位作者 沈建华 周为峰 张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45-1451,共7页
基于2006年1—7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捕获阿根廷滑柔鱼的生产数据及卫星反演的海流、海水表层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资料,综合分析了阿根廷滑柔鱼的作业渔场、产量及环境特点.结果表明:西南大西洋存在2个主要的阿根廷滑柔鱼渔... 基于2006年1—7月中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捕获阿根廷滑柔鱼的生产数据及卫星反演的海流、海水表层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资料,综合分析了阿根廷滑柔鱼的作业渔场、产量及环境特点.结果表明:西南大西洋存在2个主要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南部中心位置在60°30′W、45°30′S,北部中心位置在58°00′W、42°00′S,1—7月,作业渔场由南向北移动;不同月份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的差异较大,其中,1—4月产量较高,最高产量出现在3月,5月之后,其产量逐渐减少;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与福克兰寒流流经路径有关,北部渔场位于福克兰寒流的主流上,平均流速为28~60cm·s-1,南部渔场在寒流的西边界处,且其西部伴有一小尺度反气旋涡,平均流速在5~32cm·s-1;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适宜海洋表层温度在7℃~15℃,最适宜温度约12℃,适宜的海水叶绿素a浓度在0.4~1.5mg·m-3,最适宜浓度在0.9~1.2mg·m-3,且海水叶绿素a浓度与捕捞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捕捞量 福克兰寒流 海水表层温度 叶绿素A
原文传递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的生态特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余克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9-675,共7页
分布于雷州半岛西南部灯楼角的珊瑚礁,自海向陆可分为6个生态带,已鉴定出现代活石珊瑚(Scleractinia) 13科2 5属39种3未定种。该珊瑚礁位于热带北缘,附近人口密集,它的发育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制约。气候方面,近4 2 a来的温度总体... 分布于雷州半岛西南部灯楼角的珊瑚礁,自海向陆可分为6个生态带,已鉴定出现代活石珊瑚(Scleractinia) 13科2 5属39种3未定种。该珊瑚礁位于热带北缘,附近人口密集,它的发育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制约。气候方面,近4 2 a来的温度总体上升有利于本区珊瑚礁的发育,而台风活动对本区珊瑚礁可能有负面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本区珊瑚礁的影响表现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保护行动滞后威胁珊瑚礁、渔业和养殖业影响珊瑚礁、作为建筑材料使用而破坏珊瑚礁等3个方面。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态资源,本区珊瑚礁若得以科学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 资源 海水表层温度 台风 人类活动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与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洪生 蒋汉凌 戴小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2-607,共6页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E渔区数相比另两年减幅较大。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2℃,南太平洋主要渔场表层水温为16~24℃及26℃左右的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延绳钓 海水表层温度
原文传递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ZY2孔6200年以来的海表温度记录及黄海暖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利波 杨作升 +3 位作者 张荣平 范德江 赵美训 胡邦琦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13-1220,共8页
利用长链烯酮不饱和比值(UK37′)重建了黄海暖流途经的南黄海中部泥质区ZY2孔6.2calkaBP以来的海水表层温度(SST).SST变化范围为14.1~16.5℃,平均15.6℃,分为3个阶段:6.2~5.9calkaBP较高,5.9~2.3calkaBP较低且波动大,2.3calkaBP以来... 利用长链烯酮不饱和比值(UK37′)重建了黄海暖流途经的南黄海中部泥质区ZY2孔6.2calkaBP以来的海水表层温度(SST).SST变化范围为14.1~16.5℃,平均15.6℃,分为3个阶段:6.2~5.9calkaBP较高,5.9~2.3calkaBP较低且波动大,2.3calkaBP以来较高且较稳定.SST的记录与黑潮强弱的变化相似,对全球气候变冷事件有良好响应,但各阶段的响应幅度差异显著:黑潮影响强盛期SST对全球变冷事件响应弱,黑潮影响衰弱期响应强.响应幅度差异与黄海暖流作为黑潮陆架支流和冬季风诱导的补偿流的调节机制有关,黄海暖流带来的暖水将缓冲气候变冷所引起的SST降低,黑潮和东亚冬季风二者均起重要作用.SST的波动具有1482a的周期,该周期在黑潮波动中以及格陵兰冰芯、北大西洋和阿拉伯海沉积物中同样存在,显示了南黄海中部SST变化与黑潮的对应性及中国东部陆架海洋环境对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U^K37 海水表层温度 黄海暖流 黑潮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卫星遥感珊瑚礁白化概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潘艳丽 唐丹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76-5080,共5页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者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现象,严重的白化可以带来珊瑚礁的死亡。国内外研究表明海水温度升高和珊瑚礁白化关系最为紧密。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大范围、同步与...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者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现象,严重的白化可以带来珊瑚礁的死亡。国内外研究表明海水温度升高和珊瑚礁白化关系最为紧密。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大范围、同步与连续的海洋数据,如海水表层温度和海色数据,从而能够及时监测和预测珊瑚礁的白化。基于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NOAA(National Oceanic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S)开发了全球监测珊瑚礁白化的方法,热点(HotSpot)和周热度(DHW)两种主要指数。目前,我国珊瑚礁白化现象的监测和研究明显滞后于国际动态,迫切需要发展和利用卫星遥感的方法监测南海珊瑚礁白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白化 卫星遥感 热点 周热度 海水表层温度
下载PDF
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衡 樊伟 崔雪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根据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获量、海水表层温度等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区及其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于25~40°N之间的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3.6℃,中位数... 根据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获量、海水表层温度等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区及其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于25~40°N之间的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3.6℃,中位数为24.5℃,多数渔场区位于暖温带海域,其平均SST多数为16~28℃,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海水表层温度为16~23℃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和平均CPUE变化趋势类似,且表层温度为18~20℃的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平均产量最高。渔获量分布于表层温度为16~23℃和24~27℃海域,但主要集中于16~23℃的范围。交叉相关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太平洋年际振荡指数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延绳钓 海水表层温度
下载PDF
黄海南部春季银鲳渔场分布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杨洋 叶振江 +2 位作者 刘群 王英俊 杨永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33-337,共5页
以国家973项目研究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银鲳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着重分析了2006年与2007年春季水温变化对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的空间分布是春季南黄海银... 以国家973项目研究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银鲳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着重分析了2006年与2007年春季水温变化对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的空间分布是春季南黄海银鲳鱼群分布与渔场形成的重要因子,相对于2006年春,2007年黄海南部水域升温较快,鱼群进入渔场的时间较2006年更早;2007年渔汛盛期从5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结束,比2006年鱼群更为密集,规模更大,12℃是春季渔汛盛期开始的重要环境因子;同时,文中分析了南黄海大沙和吕泗渔场的性质特征,以为银鲳渔情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南部 春季 银鲳 海水表层温度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邹晓荣 朱清澄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26-30,共5页
根据2003~200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9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主要集中在40.5°N^44.5°N、151.5°E^158°E,SST为10℃~19℃... 根据2003~200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9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主要集中在40.5°N^44.5°N、151.5°E^158°E,SST为10℃~19℃,捕捞群体以中大型个体为主;各月最高产量及最大CPUE时的SST各不相同,渔场的形成和丰度与亲潮和黑潮的势力强弱及其分布密切相关。经K-S检验,结果表明,各月SST与产量及样本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的差异均不显著。这些渔场可作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兼作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 日产量 海水表层温度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航空微波遥感观测海水表层盐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永红 M L Heron Peter Ridd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5,共7页
盐度是海水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开敞海和海岸带进行长期的盐度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航空微波技术观测海水盐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近10年来这一技术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将被动式微波辐射计装在小型飞机... 盐度是海水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开敞海和海岸带进行长期的盐度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航空微波技术观测海水盐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近10年来这一技术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将被动式微波辐射计装在小型飞机上对海水表层盐度进行观测,可以获得同步、快速和大面积的海水表层盐度。目前,已有多种微波辐射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河口海湾和海洋得到使用,如ESTAR、SLFMR、STARRS、PALS和PLMR。使用航空遥感辐射计对海水进行观测,目前,校正后的盐度当分辨率为1 km2时数据准确度和精度都可以达到1psu。利用最新研发的双偏光微波航空遥感技术有望使校正后的盐度数值精度和准确度控制在1psu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表层盐度 航空遥感 进展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良 刘传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1,共7页
对南海南部MD05-2896柱状样22.8kaBP以来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和颗石藻化石定量分析。通过转换函数、特定有孔虫属种含量及比值和颗石藻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等探讨了南海南部海水表层温度、上部水体结构、初级生产力... 对南海南部MD05-2896柱状样22.8kaBP以来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和颗石藻化石定量分析。通过转换函数、特定有孔虫属种含量及比值和颗石藻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等探讨了南海南部海水表层温度、上部水体结构、初级生产力以及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8kaBP以前及10kaBP以来,海水表层温度较高,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温跃层营养跃层较深,初级生产力较低。18~10kaBP冰期时,海水表层温度最低,碳酸盐溶解作用变弱,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变浅,初级生产力较高。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2.8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类D/O事件的千年尺度周期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周期为15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石藻 浮游有孔虫 海水表层温度 海水上层结构 初级生产力 南海
下载PDF
南海西南陆坡末次冰期以来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庐山 朱照宇 +4 位作者 邱燕 陈芳 陈超云 钟和贤 周厚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对南海西南陆坡区SA08—34柱状样浮游有孔虫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FP-12E计算各样品所代表的海水表层古温度(SST),结合^14C测年和CaCO3分析结果,揭示了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末次冰期以来SST具有... 对南海西南陆坡区SA08—34柱状样浮游有孔虫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FP-12E计算各样品所代表的海水表层古温度(SST),结合^14C测年和CaCO3分析结果,揭示了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末次冰期以来SST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冰后期SST冬季为24.85~26.23℃,夏季为28.81~29.36℃,季节温差为2.66~4.47℃;末次盛冰期SST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SST冬季为23.60~26.86℃,夏季为28.45~29.63℃,季节温差为2.34~5.09℃;末次间冰段SST冬季为23.48~27.57℃,夏季为28.82~29.73℃,季节温差为2.16~5.34℃。南海西南陆坡区在末次冰期出现6次明显的海水表层降温事件,其中“新仙女木”事件的年代约为11.75~12.38kaBP,H1H4事件的年代分别约为15.51~16.76、21.15~22.40、26.79~27.42和34.31~34.94ka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海水表层温度 末次冰期 “新仙女木”事件 HEINRICH事件 南海
下载PDF
早上新世非洲季风与地中海表层生产力变化的岁差节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恩清 田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321,共9页
地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反映非洲季风的记录,意大利南方晚新生代的海相地层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例.Cape Sper-tivento剖面位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半岛,属于早上新世(5.3~4.8Ma)地中海泥灰岩-灰岩沉积物.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重新为该剖面... 地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反映非洲季风的记录,意大利南方晚新生代的海相地层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例.Cape Sper-tivento剖面位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半岛,属于早上新世(5.3~4.8Ma)地中海泥灰岩-灰岩沉积物.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重新为该剖面建立一个精度更高的天文年代标尺.反映古生产力的指标显示,早上新世在北半球夏季辐射量增大期间,地中海有机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增大,C/N出现高值,碳酸盐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减小,G.obliquus稳定氧碳同位素出现负偏移,这是非洲夏季风带来的降雨增强的结果.尼罗河泛滥让更多陆源营养物和淡水输入地中海.各个古环境指标的频谱分析结果存在强烈的岁差周期和丰富的半岁差周期,说明早上新世非洲季风主要受低纬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世 非洲季风 地中海 海水表层生产力 岁差
下载PDF
浅海U_(37)^(K')与海水表层温度关系的评估
20
作者 王梦媛 熊海仙 +4 位作者 杨守业 余凤玲 孔德明 宗永强 柳中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6-916,共11页
为了调查海岸带-大陆架海水长链烯酮不饱和度U_(37)^(K')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我们采集了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的58个表层沉积物.将新采集的样品数据与已发表的南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浅水区的71个数据点结合,组成一套纬度范围跨越6&... 为了调查海岸带-大陆架海水长链烯酮不饱和度U_(37)^(K')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我们采集了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的58个表层沉积物.将新采集的样品数据与已发表的南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浅水区的71个数据点结合,组成一套纬度范围跨越6°N~37°N、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在14.3℃和28.6℃之间变化的数据集.利用该组数据,我们检查了来自西北太平洋边缘的129个样本及该区域浅水区的85个样本中U37K’指标与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边缘海所有数据的U_(37)^(K')均显示了与表层年均SST较好的相关性,R^(2)大于0.89.其中,水深小于200m的海岸带-大陆架样本U_(37)^(K')-SST的线性回归方程与已发表的全球全海域开放大洋回归方程的斜率十分相似.这确认了U_(37)^(K')作为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SST重建指标的适用性.此外,我们重新整合的全球浅海数据集172个样本U_(37)^(K')-SST结果与西北太平洋边缘海浅海结果更为相近(相似的斜率和截距).然而,与开放大洋相似的回归公式并不意味着公式的绝对适用.例如,本研究边缘海浅海的85个数据中,绝大多数数据点都位于回归线之上,显示为U37K’的正残差.该回归偏差似乎是由特定的海洋环境引起的,如来自温暖洋流和/或高营养盐条件会产生正U37K’残差;反之,在全球浅海数据集发现了相应的负残差.综上,考虑到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的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特殊性,我们提出了非线性的U_(37)^(K')-SST回归曲线公式:U_(37)^(K')=-1.2488+0.1740×SST-0.0035×SST^(2),R^(2)=0.93,n=85,此公式适用于温度小于24℃的U_(37)^(K')-SST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酮 U_(37)^(K') 海水表层温度 西北太平洋边缘 浅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