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热带气旋年频数异常与大气环流及海温的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建芸 许金镜 李永尧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7-404,共8页
本文通过对 1 95 1~ 1 996年北半球 5 0 0、1 0 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的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 ,给出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年频数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 ,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机理 ,为TC频数的短期气候预测奠定基础。
关键词 福建 热带气旋 海气特征 海温 大气环流 TC频数
下载PDF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年频数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海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建芸 许金镜 《福建气象》 1999年第4期4-8,29,共6页
本文通过对1951~1996年北半球500hPa,1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的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给出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年频数异常的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机理,为TC频数的短期气候预测奠定基础。
关键词 福建 热带气旋 异常 海气特征
下载PDF
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热带太平洋的海气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素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2期33-40,共8页
对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IOP)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气玉,射出长波辐射,低层纬向风,海表层温度和20℃等温线深度等物理量的分布和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IOP期间热带西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某些特征,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强化观测... 对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IOP)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气玉,射出长波辐射,低层纬向风,海表层温度和20℃等温线深度等物理量的分布和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IOP期间热带西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某些特征,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强化观测期间获得的资料,提供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GA—COARE 强化观测 海气特征 热带太平洋
下载PDF
1995年热带太平洋海-气特征诊断分析
4
作者 陈乾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23-26,共4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资料和美国CAC和澳大利亚NCC资料,对1995年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高度,南方涛动指数,高、低层纬向风,射出长波辐射,海温等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大尺度的...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资料和美国CAC和澳大利亚NCC资料,对1995年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高度,南方涛动指数,高、低层纬向风,射出长波辐射,海温等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大尺度的海-气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分析 海气特征 热带太平洋 海洋 大气
下载PDF
夏季赤道西印度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何青青 徐海明 张乐英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1982—2015年高分辨率海气资料,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风速相关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年际尺度上赤道印度洋的海气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的海气关系具有明显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即整个印度洋除赤道东南印... 基于1982—2015年高分辨率海气资料,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风速相关关系的角度研究了年际尺度上赤道印度洋的海气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的海气关系具有明显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即整个印度洋除赤道东南印度洋和赤道西印度洋SST与海表风速在夏季(7—9月)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海洋影响大气;其他地区和月份均为负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作用。回归分析发现,夏季赤道西印度洋SST异常可能通过海平面气压调整机制影响海表面风场,即海温增温使边界层空气增暖,海表面风场辐合增强;反之则相反。此外,还利用AM2.1模式进行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成功地再现了夏季赤道西印度洋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风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气特征 气压调整机制
下载PDF
海南岛霾高发月异常年的海气特征
6
作者 吴慧 邢彩盈 +2 位作者 吴胜安 朱晶晶 符传博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64-372,共9页
利用海南岛18个国家地面气象站1981—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海南岛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霾高发月异常年的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温度特征,为霾的月气候预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岛霾日多发生于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当年12... 利用海南岛18个国家地面气象站1981—2014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海南岛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霾高发月异常年的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温度特征,为霾的月气候预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岛霾日多发生于当年10月至翌年2月,当年12月最多.各地霾高发月的霾日数以北部内陆和中部山区较多,东南部沿海地区几乎没有霾出现.霾高发月异常年的海气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大部分月份(10月除外)霾偏多(少)年一般呈现出类似拉尼娜(厄尔尼诺)状态年的海温分布型,使850 hPa风场上海南岛受到异常的偏北(南)气流控制,有利于(不利于)我国大陆地区污染物向海南岛的输送,并使降水减少(增多)削弱(增强)其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霾偏多年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海南岛为正距平,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有利于霾日数偏多.但不同月份的霾偏多、偏少年这些异常特征的配置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高发月 时空分布特征 异常年海气特征 海南岛
下载PDF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异常及其海气耦合特征 被引量:57
7
作者 谭言科 张人禾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66,共14页
利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年际变化及其海气耦合特征 ,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距平符号东西一致的单极型和距平符号东西相反的偶极型 ,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67%和 33%。偶极期间在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 利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年际变化及其海气耦合特征 ,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距平符号东西一致的单极型和距平符号东西相反的偶极型 ,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67%和 33%。偶极期间在热带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上空的大气中存在着明显的Walker类型的环流 ,具有显著的局地海气耦合特征 ,而单极期间这种特征不明显。大部分偶极子的生命史都非常短暂 ,其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西印度洋正距平的增加、东移和东印度洋负距平的不断加强。单极的发展为整个海盆的不均匀增暖。单极向偶极的转换可以分为两类 ,第I类表现为赤道西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由负转变成正后逐渐向东扩展 ,东印度洋的负距平范围逐步缩小 ;第II类是东南印度洋海表温度的负距平不断加强并略向西发展 ,而西部保持正距平。这种转换还经历了一个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以前主要是第I类转换 ,以后则第II类占绝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印度洋海温 年际异常 海气耦合特征 极性转换
下载PDF
一种新的El Nio海气耦合指数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圣劼 何金海 吴志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5-828,共14页
利用1980~2010年月平均Hadley中心海表温度、美国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GODAS)海洋温度和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个海洋要素(海表温度SST、上层热含量HC)和5个大气要素(海平面气压SLP、850hPa风场、200hPa速度势和对外长... 利用1980~2010年月平均Hadley中心海表温度、美国全球海洋资料同化系统(GODAS)海洋温度和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对2个海洋要素(海表温度SST、上层热含量HC)和5个大气要素(海平面气压SLP、850hPa风场、200hPa速度势和对外长波辐射OLR)的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展开(multivariateEOF,简称MV-EOF)探讨了热带太平洋的主要海气耦合特征。结果表明,MV-EOF分析的前两个耦合模态分别很好地对应了传统型ElNio和ElNio Modoki的海气耦合特征:传统型ElNio期间,伴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SST的异常增温,HC、SLP、200hPa速度势等要素总体呈东西反相的"跷跷板"变化,低层850hPa赤道中太平洋出现较强西风距平,西北太平洋上空为反气旋性异常环流;ElNio Modoki期间,SST持续增温和HC正异常中心均显著西移至中太平洋,低层SLP和高空200hPa速度势均呈现纬向三极型异常分布,低层异常强西风向西移至暖池东部,西北太平洋上空呈现气旋性异常环流。两类ElNio的海气耦合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较优的ElNio指数应不仅可以客观描述和区分ElNio现象本身,更要紧密联系两类事件所产生的大气响应。以往定量表征ElNio年际变化的指标大多立足于SST或SLP,本文选取HC作为研究指标,定义了一组新的ElNio指数HCEI和HCEMI。较以往基于SST的ElNio指数,HCEI和HCEMI不仅能更清楚地表征和区分两类ElNio(如1993年的传统型ElNio和2006年的ElNio Modoki),而且能更好地反映和区分两类ElNio与大气间的海气耦合特征,为ElNio的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特征 热含量指数 MV-EOF
下载PDF
两类La Niña季节演变过程的海气耦合特征对比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磊 张文君 +1 位作者 祁莉 何金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85,共14页
利用1951—2010年逐月的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SODA次表层海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比分析了东太平洋(EP型)La Nia和中太平洋(CP型)La Nia的海气耦合特征在季节演变过程中的差异。EP La Nia海表温度异常中心在发展年夏... 利用1951—2010年逐月的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SODA次表层海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比分析了东太平洋(EP型)La Nia和中太平洋(CP型)La Nia的海气耦合特征在季节演变过程中的差异。EP La Nia海表温度异常中心在发展年夏季出现于南美沿岸,随后向西移动,盛期最大海表温度异常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而CP La Nia海温异常中心少动,基本维持在160°W附近,其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受海温分布形态影响,热带大气对两类La Nia的响应非常不同,成熟期间CP型在中太平洋偏旱的强度和范围比EP型大,且略偏西。发展年夏、秋季,北半球位势高度响应较弱;冬季,负PNA位相易伴随两类La Nia出现,但异常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不同,在北大西洋其大气响应几乎相反,这些差异会引起显著不同的区域气候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 La Niña CP La Niña 海气耦合特征 遥响应
下载PDF
为什么2014年没有发展成强El Nio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超 李双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941-1951,共11页
利用ICOADS重建的月平均海表温度(SST)、GODAS的月平均次表层海温(SOT)、向外长波辐射(OLR)以及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数据,通过与1997/1998年El Nino的发展对比,分析了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热带太平洋的海气演变特征,探讨了201... 利用ICOADS重建的月平均海表温度(SST)、GODAS的月平均次表层海温(SOT)、向外长波辐射(OLR)以及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数据,通过与1997/1998年El Nino的发展对比,分析了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热带太平洋的海气演变特征,探讨了2014年未能发展出强El Nino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1)2013年9月~2014年2月,暖水在西太平洋暖池堆积,虽然满足了El Nino爆发的热力条件,但由于西风异常爆发较晚,且维持时间较短,并在2014年4月以后转为东风异常,抑制东传暖的Kelvin波,使得暖水缺少进一步东移的条件;2)从西风异常发生发展来看,2013年东亚冬季风较弱并且缺少赤道印度洋西风异常的支持,导致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爆发较晚;3)2014年4月以后,缺少南北半球的经向风辐合和质量输送,导致赤道西风异常西退而后转为东风异常.此外,赤道印度洋也有着显著不同.在1997/1998强El Nino发展之前的1996年冬季,IOD位相和太平洋东风异常减弱消失,Walker环流上升支东移,暖水在西风异常的驱动下沿着温跃层向东移动,为El Nino的爆发提供条件.2013/2014年冬季缺乏这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海气演变特征 El Nino 西风异常 暖池 印度洋偶极子(IOD)
原文传递
海南岛冬季雾日异常气候背景分析
11
作者 邢彩盈 吴胜安 +1 位作者 胡德强 朱晶晶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50-58,共9页
利用1980—2020年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分析了海南岛冬季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年海气背景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冬季雾日高值区集中在北... 利用1980—2020年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地面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分析了海南岛冬季雾日的气候特征及其异常年海气背景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冬季雾日高值区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内陆,低值区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的沿海;近40年来冬季雾日呈显著下降趋势,2000年后处在偏少的年代际背景下,冬季日平均最低气温偏高和平均风速增大是造成2000年后冬季雾日偏少的直接原因;(2)冬季雾日偏多年,西太副高年际尺度上偏大偏强偏西;南方涛动处于负位相,我国华南地区海平面气压偏高;高层海南岛及南海区域为显著的辐合运动,对应有下沉运动;低层及近地层海南岛处在异常冷高压的西北侧,受西北侧异常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风速较小,相对湿度略大,空气扩散条件差,有利于雾的生成和维持,偏少年的情况则相反;(3)冬季雾日与海温异常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秋冬季ENSO状态、前期南海至西太暖池以及我国东部海域海温对冬季大雾天气的发生和维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类ENSO海温分布型、西太暖池和我国东部海域海温对冬季雾日的预兆信号分别为超前1个季、3个季和1个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冬季雾日 气候特征 海气异常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