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底天然地震台阵观测实验及其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晨光 华清峰 +7 位作者 裴彦良 杨挺 夏少红 薛梅 黎伯孟 霍达 刘芳 黄海波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542-1552,共11页
长期的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极富挑战性. 为了在这一领域积累经验,同时揭示南海中央海盆残留洋脊下的岩石圈结构,在南海深海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台阵观测实验. 本文简述了此次实验的仪器、OB... 长期的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极富挑战性. 为了在这一领域积累经验,同时揭示南海中央海盆残留洋脊下的岩石圈结构,在南海深海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台阵观测实验. 本文简述了此次实验的仪器、OBS的布放和回收状况,着重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所收集的海底地震记录的数据质量. 地震波形分析表明回收的OBS记录质量良好,来自远震、区域性地震和马尼拉俯冲带内的小震的主要震相都清晰可辨. 海底背景噪音频谱分析显示OBS记录的噪音水平要高于全球平均噪音模型,且水平和垂直分量的数据质量存在差异,反映了洋流对于OBS各分量的不同影响及各分量与海底的耦合状况;在5-10 s周期范围内,多个OBS台站存在着一个噪音低值区,且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在此频段噪音水平很接近. 这一特征与开放大洋的噪音特征不同,说明南海这一边缘海的双频微噪音(double frequency microseism,DFM)的能量来源并不是远源. 还利用瑞雷面波的偏振方向规律确定了OBS台站水平分量的方位,并对典型地震的瑞雷面波进行了频散分析. 此外,还总结了这一实验对于在南海进行长期的海底天然地震观测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 海底天然地震观测 南海 海底地震背景噪音 瑞雷面波 频散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