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42年至1860年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25
1
作者 熊月之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3-81,共19页
在研究近代西学传播的论著中,对于1842年至1860年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情况,除了墨海书馆出版的几本科学书籍被提到外,基本上无人述及,在西学传播史研究方面,出现了一段空白。本文拟对香港及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在... 在研究近代西学传播的论著中,对于1842年至1860年西学在中国传播的情况,除了墨海书馆出版的几本科学书籍被提到外,基本上无人述及,在西学传播史研究方面,出现了一段空白。本文拟对香港及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在这一时期的西学传播情况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西学传播 墨海书馆 华花圣经书房 伟烈亚力 李善兰 普通植物学 《地理全 慕维廉 海国
原文传递
西方不亮,东方亮——季羡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的演讲 被引量:30
2
作者 季羡林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1-6,4,共7页
同志们,原来我讲好的是,十个八个人在一起座谈,随便讲点什么。结果,这个架势一摆(指安排季先生坐在台上),非高高在上不行了。在车上我跟他们两位(宋柏年、刘蓓蓓)说讲什么东西,我说希望先听听大家的意见,他们说讲一讲文化什么的和跟你... 同志们,原来我讲好的是,十个八个人在一起座谈,随便讲点什么。结果,这个架势一摆(指安排季先生坐在台上),非高高在上不行了。在车上我跟他们两位(宋柏年、刘蓓蓓)说讲什么东西,我说希望先听听大家的意见,他们说讲一讲文化什么的和跟你们学院有关系的一些事情。刚才杨院长也说了,不是什么正式的报告。我就根据在车上那个几分钟的灵感,来谈一点我的感想。 大家知道,我并不是搞什么文化思想的,我的出身是搞西洋文学的,后来乱七八糟搞点语言、文化、佛教,科技什么的也涉及了,是杂家,样样通,样样松,不行。要说特点呢,我喜欢胡思乱想。最近也写过几篇文章,是胡思乱想的结果。这胡思乱想有个好处,有什么?因为真正的专家呀,他不敢随便说话。他怕。我不是什么专家,所以我敢说话,就跟打乒乓球一样,我没有心理负担。现在我就讲一点儿我的看法,当然,把所有的想法都讲出来也不可能,占大家太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金 季羡林 文艺理论 外国语 《论语》 文学院 西方文化 马克思主义 海国 大江健三郎
原文传递
魏源的海防论和朴素海权思想 被引量:12
3
作者 戚其章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魏源的海防论和朴素海权思想戚其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最早开眼看世界和重视海防的先进中国人。继林则徐之后,论海防者则以魏源为巨擘,故林、魏并为近代海防论的先驱。一以守为战与走精兵之路魏源曾接受林则徐关于编撰《海国图... 魏源的海防论和朴素海权思想戚其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最早开眼看世界和重视海防的先进中国人。继林则徐之后,论海防者则以魏源为巨擘,故林、魏并为近代海防论的先驱。一以守为战与走精兵之路魏源曾接受林则徐关于编撰《海国图志》的嘱,也确实不负厚望,终于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海防论 林则徐 海权 海国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以夷攻夷 中国近代史 海防思想
下载PDF
万民法在中国 国际法的最初汉译,兼及《海国图志》的编纂 被引量:14
4
作者 鲁纳 王笑红(译)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0-310,共11页
研究者通常认为国际法领域的现代汉语语词之发展肇端于丁韪良(William A.P.Martin)翻译的惠顿(Henry Wheaton)《国际法要素》(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这本书于1864年在总理衙门资助之下由崇实馆刊印。丁韪良将书的标... 研究者通常认为国际法领域的现代汉语语词之发展肇端于丁韪良(William A.P.Martin)翻译的惠顿(Henry Wheaton)《国际法要素》(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这本书于1864年在总理衙门资助之下由崇实馆刊印。丁韪良将书的标题译为“万国公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海国 万民法 中国 汉译 编纂 现代汉语 总理衙门
原文传递
《海国图志》对“幕末”日本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大谷敏夫 胡修之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5年第6期51-58,共8页
《海国图志》对“幕末”(1603—1866年为德川幕末,设在江户)日本的开国思想,影响至大,已由前人研究指出。其影响,概括有三:一、这一著作,使“幕末”日本知道世界上有军事大国欧美列强的存在。二、这些列强,以武力为背景逼迫清朝对外开放... 《海国图志》对“幕末”(1603—1866年为德川幕末,设在江户)日本的开国思想,影响至大,已由前人研究指出。其影响,概括有三:一、这一著作,使“幕末”日本知道世界上有军事大国欧美列强的存在。二、这些列强,以武力为背景逼迫清朝对外开放,从而对奉行锁困的日本提出强大警告。三.日本出现了受这一著作启发的众多开明人物,他们形成了肩负明治维新事业的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 林则徐 魏源 日本思想 横井小楠 开明派 鸦片战争 洋务派 政权 中国近代史
下载PDF
林则徐和魏源对西方图书馆的译介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焕文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魏源 西方 书馆史 文献翻译 《四洲 海国
下载PDF
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剑鸣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28,共17页
关键词 美国革命 回顾与前瞻 早期 中国 海国 《瀛环略》 20世纪初年 《美国宪法》
原文传递
《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章鸣九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81,共14页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是古老的中国与英国在军事上的一次较量,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较量。较量的结果是具有古老东方传统文化的中国遭到了失败。这次失败给中国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应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对这个问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不仅是古老的中国与英国在军事上的一次较量,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较量。较量的结果是具有古老东方传统文化的中国遭到了失败。这次失败给中国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应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对这个问题迅速作出反应的,是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和魏源的《海国图志》。那么,他们当时是怎样认识的,现在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他们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 魏源 徐继 《瀛环略》 向西方学习 西学 福泽谕吉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日本
原文传递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考察——以《海国图志》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运富 牛振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40,共13页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大量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经考察,《海国图志》卷三十七至卷六十九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名译词歧异严重,反映了当时国名译词的基本情况。国名译词歧异的成因主要在于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或者同是音译而源语词...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大量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经考察,《海国图志》卷三十七至卷六十九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名译词歧异严重,反映了当时国名译词的基本情况。国名译词歧异的成因主要在于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或者同是音译而源语词不同,同是意译而取义理据不同,也有音译者对同一源语词的语音感知不同而译音不同的。面对歧异,当时学者采用文中加注的方法沟通说明,虽有利于读者理解,但治标难治本。歧异的国名译词可以通过汉化和优化,逐渐走向规范而最终融入汉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后 海国 国名译词 源语词 汉化
原文传递
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邹逸麟 《历史地理》 CSSCI 2010年第1期41-53,共13页
一、清代大一统疆域的形成17世纪中叶,统治了中国276年的明朝,为兴起于辽东女真族所建立的清朝所灭,中华帝国的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清代统一疆域的形成,有一个相当曲折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1583年明辽东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发难,先... 一、清代大一统疆域的形成17世纪中叶,统治了中国276年的明朝,为兴起于辽东女真族所建立的清朝所灭,中华帝国的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清代统一疆域的形成,有一个相当曲折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1583年明辽东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发难,先统一了东北女真诸部,后又占据了明代辽东都司故地,1644年进山海关,1683年平定台湾,据有明朝全部故土,前后整整花了10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清朝对蒙古地区推行"远交近攻"之策,以"厚赏"、"联姻"并杂以武力方式,完成了对漠南蒙古诸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一统 守在四夷 蒙古地区 喀尔喀 理藩院 海国 回部 内府舆 清朝统治者 皇舆全
下载PDF
魏源《海国图志》研究——魏源史学研究之二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泽 黄丽镛 《历史研究》 1963年第4期117-140,共24页
前言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是与龚自珍齐名的今文经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魏源的著述很多,鸦片战争前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等,鸦片战争后主要有《圣武记》、《... 前言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是与龚自珍齐名的今文经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魏源的著述很多,鸦片战争前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等,鸦片战争后主要有《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等。其中《海国图志》,凡一百卷,是一部记述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倡导"师夷",学习西方"长技",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外国史地专门著作。在传统的封建史学中,地理一直属于史部。《海国图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四洲 学习西方 中国近代史 思想倾向 史学研究 洋务运动 左宗棠
原文传递
晚清士大夫对华夷观念的突破与近代爱国主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复兴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5-201,139,共8页
在社会政治活动中,人们的世界观起着支配作用。把华夏族的政治文化当作世界政治文化中心的华夷观念,表明了一种对国际政治秩序的带根本性的看法,也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各国的世界观。
关键词 华夷观念 近代爱国主义 士大夫阶层 一元世界观 近代中国 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朝贡 海国
原文传递
魏源的改革观与心力决定论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雁南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38-44,共7页
魏源以今文讲微言大义,以《易》、《老》、《孙子》讲变易,以程朱讲义利,以心学、佛学讲心力,并非专主今文一家;他的思想中有唯物因素,却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原动力,对自然界以至人类社会起决定作用。他以心性之学讲扩充、斥中庸,要求发... 魏源以今文讲微言大义,以《易》、《老》、《孙子》讲变易,以程朱讲义利,以心学、佛学讲心力,并非专主今文一家;他的思想中有唯物因素,却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原动力,对自然界以至人类社会起决定作用。他以心性之学讲扩充、斥中庸,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一言而雷霆”、“迅雷风烈”的精神实行变革。要求除“人心积患”,除“寐”革“虚”,“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创办新式工业企业,建立拥有新式武器的国防军;他对君主专制颇有微词,向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这必然大触时忌。他以“攻一身异端”,去心中贼相标尚,以天下为已任,而无所顾及,心性之学的思想贯穿其改革观的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观 以制 新式工业 心性之学 海国 心积 今文经学 程朱 人类社会 《南京条约》
下载PDF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晓秋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2-100,共9页
150年前爆发的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它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150年前爆发的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它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将鸦片战争置于世界和亚洲全局中加以考察,特别是具体分析鸦片战争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对鸦片战争史研究的深入。本文试图着重探讨中国鸦片战争对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所发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日本 世界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 近代史 侵略战争 战争史研究 海国 亚洲
原文传递
魏源的《海国图志》与日本的《海图国志》时代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存朴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5,共4页
18 60年以前 ,《海图国志》在中日两国的传播 ① 有很大差异 ,中国反应平淡 ,日本却形成《海国图志》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海国图志》虽成书于中国 ,但主要是借助传教士的世界史地著作这一特殊外部条件 ,中国国内并未形成与《海国图... 18 60年以前 ,《海图国志》在中日两国的传播 ① 有很大差异 ,中国反应平淡 ,日本却形成《海国图志》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海国图志》虽成书于中国 ,但主要是借助传教士的世界史地著作这一特殊外部条件 ,中国国内并未形成与《海国图志》的观念相近的社会群体 ;日本不仅有学习西方的兰学者群体 ,儒学者群体的观念也与《海国图志》的观念相近 ,他们共同促成了《海国图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 世界认识 社会群体
下载PDF
《外国史略》及其作者问题新探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邹振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外国史略》是晚清早期一部"西洋人谭西洋"的重要著述,也是魏源百卷本《海国图志》所引用的两部外人史著之一。学界关于此书不仅在抄本问世的时间上看法不一,特别是关于该书的作者究竟是谁亦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该书的内容... 《外国史略》是晚清早期一部"西洋人谭西洋"的重要著述,也是魏源百卷本《海国图志》所引用的两部外人史著之一。学界关于此书不仅在抄本问世的时间上看法不一,特别是关于该书的作者究竟是谁亦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该书的内容、结构、特点与译词的分析,提出《外国史略》是马礼逊父子先后接续完成的一部世界史。该书的整体规划和主体结构部分已为罗伯特·马礼逊草拟,马儒翰、马理生在其父亲去世后相继接续父亲撰写、增补了该书后面发生的历史事实。《外国史略》不仅提供了大量关于西方历史和文明的内容以及若干新词汇,而且也给第一代中国西方历史的撰写者提供了新的文明认知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史略》 马礼逊父子 海国
下载PDF
舆地智环:近代中国最早编译的百科全书《四洲志》 被引量:9
17
作者 邹振环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0年第1期78-104,共27页
百科全书是以一家之言为中心,或按词典的形式分条编写,或按秩序排列,以阐发系统的知识世界的成果,其展示的是西方学术的立体思维和知识信息的系统思维。百科全书究竟是何时让中国人知晓的,“Encyclopedia”中译名是何时在汉字语系中出现... 百科全书是以一家之言为中心,或按词典的形式分条编写,或按秩序排列,以阐发系统的知识世界的成果,其展示的是西方学术的立体思维和知识信息的系统思维。百科全书究竟是何时让中国人知晓的,“Encyclopedia”中译名是何时在汉字语系中出现,又是哪一位中国人最早主持编译出西方百科全书的呢?本文通过对林则徐主译《四洲志》的原本、译本内容与结构,以及该书译介新词等方面的分析,指出《四洲志》系据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慕瑞(Hugh Murray)所编著的《地理百科全书》(An Encyclopaedia of Geography)一书编译的,所据原本应为1837年或1838年的美国费城版。这是中国第一次组织译出的西方百科全书。1839年12月14日《澳门新闻纸》最早有“百科全书”的音译词“燕西果罗啤呢阿”,林则徐努力使之“中国化”,把Encyclopaedia与传统“志”对应起来,将《世界地理百科全书》命名为《四洲志》。可以说,“志”是近代国人在汉文文献系统所表述的Encyclopaedia第一个汉文意译名。作者还讨论了参与编译《四洲志》的梁进德作为主要译者的贡献,以及《四洲志》的版本、体例、内容、流传及其影响,特别是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时有意对林译《四洲志》这种“志”书体例加以继承与模仿,从而发展出一种属于“世界百科知识”汇编方式的著述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则徐 《四洲 百科全书 梁进德 海国
下载PDF
《海国图志》与《职方外纪》关系考述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序雅 陈向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7期65-69,共5页
魏源深受艾儒略的影响,其《海国图志》至少在33处引述了艾儒略的《职方外纪》。《海国图志》的内容远比200多年前的《职方外纪》丰富得多,详实得多。但是,《海国图志》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存在着许多知识性错误和认识上的谬误。
关键词 艾儒略 《职方外纪》 魏源 海国
下载PDF
有关《海国图志》的版本流变问题 被引量:8
19
作者 洪九来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3期24-29,20,共7页
有关《海国图志》的版本流变问题洪九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兴起了一股研究域外地志之学,"开眼看世界"的进步活动,进步的知识分子突破了传统"实学"的界限,把"经世"的眼光投射到"筹海"御夷这一新课题上。林则徐是这一活动的... 有关《海国图志》的版本流变问题洪九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兴起了一股研究域外地志之学,"开眼看世界"的进步活动,进步的知识分子突破了传统"实学"的界限,把"经世"的眼光投射到"筹海"御夷这一新课题上。林则徐是这一活动的首倡者他组织人员翻译的《四洲志》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 四洲 魏源 林则徐 道光 《康纪行》 成书时间 流变 十七年 欧罗巴人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与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思潮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立新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51,3-4,共27页
In the decade after the Opium War, a group of Chinese scholars bega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world and compiled a number of books on foreign histories and geography. This effort, known as “opening the ... In the decade after the Opium War, a group of Chinese scholars bega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world and compiled a number of books on foreign histories and geography. This effort, known as “opening the eyes to observe the world,” exposed to their compatriots a civilization widely different from theirs. It was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China who provided the literature for Chinese scholars who wrote the books that served as a window for the Chines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This proces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as moderniz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 “开眼看世界” 美国传教士 《瀛环略》 裨治文 鸦片战争后 魏源 四洲 徐继 梁廷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