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百越民族的水稻、浮稻与“鸟田”传说新解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付靖
-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
文摘
《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中记载的“鸟田” ,有的学者诠释为“以鸟助耕” ,这纯属误解。本文通过对百越民族谷物起源神话的分析 ,得出”鸟田”、“雒田”研究的新结论 :它们来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鸟、狗取稻种神话 ,原意是指水稻、浮稻和水田。
-
关键词
百越民族
“鸟田”
“雒田”
水稻
浮稻
谷物起源神话
《越绝书》
《吴越春秋》
-
Keywords
bird field
luo field
paddy rice
floating rice.
-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长江下游原始稻作农业序列初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郑云飞
-
机构
农古研究室
-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3期1-8,共8页
-
文摘
长江下游是我国远古部族聚居的重要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新石器I时代遗址。在该地区的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栽培稻的遗存,这里应是我国稻作的一个重要起源中心。稻作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主要形式,原始农业发展的实质是原始稻作的发展。随着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进展,为我们研究原始稻作发展序列创造了条件。 一、长江下游原始稻作农具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中使用的生产工具,一般是利用石、木、骨(蚌、角、牙)等材料制成的。石质农具有砍伐用的石斧、石锛、翻耕用的石锄、石铲、收割用的石刀、石镰、谷物加工用的石磨盘、石磨榨、石杵等。骨质农具有骨耜、蚌铲、蚌镰、角锄等。木质农具有木铲,木耒等。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以上各种农具都有发现,但在骨、木、石三种农具的构成和发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和规律性。
-
关键词
农具
罗家角遗址
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
稻作农业
野生稻
石质
深水稻
浮稻
沼泽地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浮稻——另一个奇迹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J.诺尔曼.爱弗逊
宋濂
-
出处
《世界农业》
1980年第9期45-48,共4页
-
文摘
全世界的水稻面积中至少有10%,说不定有20%是生长在雨量非常大和无法预测的洪水条件下的。由于这个原因,亚洲和非洲种植着大而积的浮稻(即深水稻)。只要管理得当,现在的浮稻品种可以有每公顷0.5—1.5吨的过得去的产量,而且可以在任何别的粮食作物压根无从生长的极严峻而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存活。
-
关键词
浮稻
深水稻
孟加拉国
水稻品种
水位上升
拉丁美洲
气候条件
委内瑞拉
杂交后代
粮食作物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