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游微藻生态调控技术在对虾养殖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1 位作者 杨莺莺 文国樑 《南方水产》 2007年第4期70-73,共4页
微藻技术是一项有机结合藻类生物学、藻类生态学及水生生态系统学的新兴生物技术,它以水体中的浮游微藻为对象,充分运用微藻的生理、生态特点,进而用以调控和优化水体生态环境。文章就当前在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微藻生态调控技术的相关研... 微藻技术是一项有机结合藻类生物学、藻类生态学及水生生态系统学的新兴生物技术,它以水体中的浮游微藻为对象,充分运用微藻的生理、生态特点,进而用以调控和优化水体生态环境。文章就当前在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微藻生态调控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 对虾养殖 生态调控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半集约化养殖池塘浮游微藻优势种变动规律及其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彭聪聪 李卓佳 +2 位作者 曹煜成 刘孝竹 胡晓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滩涂土池半集约化养殖池塘浮游微藻优势种的变动规律,并结合养殖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微藻优势种16种,养殖前期优势种有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滩涂土池半集约化养殖池塘浮游微藻优势种的变动规律,并结合养殖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共检出微藻优势种16种,养殖前期优势种有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中期优势种有花环小环藻(Cyclotella operculata)、加德纳鞘丝藻(Lyng-bya gardnari)、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显微蹄形藻(K.microscopica Nygaard)、凯氏小球藻(C.kessleri)、栖藓柱孢藻(Cylindrospermum muscicola)、库津小环藻(C.kuetzingiana)、盐泽颤藻(O.salina)、微小念珠藻(Chroococcus cohaerens)、威利颤藻(O.willei);后期优势种有易略颤藻(O.neglecta)、狭细颤藻(O.angustissima)、蛋白核小球藻。养殖早期池水透明度较高,微藻种类较少、密度较低,其中2、4号池因甲藻形成优势导致幼虾成活率较低;中期微藻因受天气干扰演替较为频繁,其中1、2号池藻相发展不良,对恶劣天气的抵抗力度明显弱于3、4号池;后期微藻优势种类减少、优势度突出,颤藻类高密度繁殖,对虾生长负荷加大,其中1号池对虾有发病症状。结果表明,由优良微藻优势种类形成的藻相能对养殖环境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可有效抵御天气等干扰造成的扰动,养殖效益良好;而由不良微藻优势种类构成的藻相,则会给对虾的生长带来胁迫,增加养殖风险,降低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浮游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原文传递
赤潮期间藻类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喜春 杨维东 刘洁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赤潮生物 化感效应 海洋环境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 浮游植物群落 浮游生物 浮游
下载PDF
浮游微藻携带和传播WSSV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家松 董双林 +1 位作者 田相利 董云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以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四种浮游微藻为实验对象,研究其是否可以携带和传播严重危害对... 以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四种浮游微藻为实验对象,研究其是否可以携带和传播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病病毒(WSSV)。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微藻和WSSV病毒粗提液混合后,经PCR检测发现在混合后96 h内微藻都可以携带WSSV,其中湛江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在144 h内为WSSV阳性,盐藻在120 h内为阳性,然后在不同时间呈现WSSV阴性。采取病毒-浮游微藻吸附法,用携带WSSV的微藻投喂美丽猛水蚤(Nitocrasp.)5 d,经套式PCR检测,美丽猛水蚤为病毒阳性。这说明浮游微藻可以携带并且传播WS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 SSV 携带 传播
下载PDF
大型海藻孔石莼抑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初探——种群密度及磷浓度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南春容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以磷浓度和种群密度为变量 ,以亚心形扁藻为浮游微藻代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与浮游微藻 (亚心形扁藻 )间的竞争。结果显示 ,不论营养盐浓度如何 ,高密度的孔石莼皆能显著抑制浮游微藻的生长。分析显示 ,高密... 本文以磷浓度和种群密度为变量 ,以亚心形扁藻为浮游微藻代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与浮游微藻 (亚心形扁藻 )间的竞争。结果显示 ,不论营养盐浓度如何 ,高密度的孔石莼皆能显著抑制浮游微藻的生长。分析显示 ,高密度的孔石莼压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 ,不是由于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竞争所致 ,而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石莼 浮游 种群密度
下载PDF
珠江河口区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浮游微藻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彭聪聪 李卓佳 +3 位作者 曹煜成 文国樑 刘孝竹 胡晓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19-2030,共12页
2009年5月至1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对6口罗非鱼河口养殖池塘的微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共检出微藻7门157种,其中绿藻67种,蓝藻34种,硅藻18种,甲藻5种,隐藻3种,裸藻28种,金藻2种。各池微藻优势种种类丰富,但不同门... 2009年5月至1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对6口罗非鱼河口养殖池塘的微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共检出微藻7门157种,其中绿藻67种,蓝藻34种,硅藻18种,甲藻5种,隐藻3种,裸藻28种,金藻2种。各池微藻优势种种类丰富,但不同门类优势种单胞体积差异较大,其中:数量优势种多为蓝藻类的威利颤藻、点形平裂藻、褐色念珠藻、圆胞束球藻、坚实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和绿藻类的蛋白核小球藻、镰形纤维藻、空星藻等;生物量优势种多为裸藻类的鱼形裸藻、秋鳞孔藻、琵鹭扁裸藻、扭曲扁裸藻、糙膜陀螺藻和甲藻类的加顿多甲藻、多纹膝沟藻以及隐藻类的啮蚀隐藻、具尾蓝隐藻等;卷曲螺旋藻既是数量优势种又是生物量优势种。微藻数量和生物量在养殖前中期增加较快,物种多样性丰富,后期多呈较低水平,物种多样性也逐渐下降。养殖前中期各池微藻数量范围为(0.59~72.85)×107ind·L-1,生物量范围为1.12~114.14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98;养殖后期微藻数量范围为(16.29~67.37)×107ind·L-1,生物量范围为6.57~67.76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78。各池微藻数量或生物量多与COD、DIN等营养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罗非鱼也可通过滤食作用有效影响池塘微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珠江河口区 养殖池塘 浮游 群落
下载PDF
混养罗非鱼对虾池浮游微藻群落的影响及浮游微藻优势种组成与罗非鱼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1 位作者 张汉华 李卓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01-104,共4页
罗非鱼是我国南方水体常见的杂食性鱼类,为了解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及不同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与罗非鱼生长之间的关系,于2010年8~10月,在茂名市电白对虾养殖池进行了罗非鱼—对虾混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406池在试验期间一直以铜... 罗非鱼是我国南方水体常见的杂食性鱼类,为了解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及不同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与罗非鱼生长之间的关系,于2010年8~10月,在茂名市电白对虾养殖池进行了罗非鱼—对虾混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406池在试验期间一直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407池和408池相继出现了不定微囊藻等蓝藻占优势的时期,表明罗非鱼的放养没有控制微囊藻等蓝藻的生长繁殖。(2)罗非鱼肠含物的检测中发现含有大量的铜绿微囊藻、较多的栅藻和多种硅藻,没有发现不定微囊藻、微小色球藻和细小平裂藻等在池塘水体中含量较多的小型藻类,表明罗非鱼的摄食对这些小型藻类的生长繁殖影响较小。(3)3口池塘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407池>408池>406池,并且407池与406池和408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的浮游微藻优势种组成对罗非鱼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肠含物 浮游 群落结构 增重率
下载PDF
对虾养殖环境中浮游微藻、细菌及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卓佳 李奕雯 +1 位作者 曹煜成 文国樑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95-98,共4页
近十几年来,水产养殖迅速发展,对虾养殖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并随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的增加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高密度养殖下的残余饵料及水产动物的排泄物易造成水质恶化、细菌孳生,增加了养殖对虾... 近十几年来,水产养殖迅速发展,对虾养殖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并随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的增加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高密度养殖下的残余饵料及水产动物的排泄物易造成水质恶化、细菌孳生,增加了养殖对虾病害发生的机会。使用大量化学药物防治病害的效果不明显,并增加病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水环境 浮游 细菌 水质 相关性
下载PDF
高位虾池养殖后期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孝竹 曹煜成 +2 位作者 李卓佳 文国樑 李奕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91,共8页
2008年7月1~15日,在广东省红海湾对虾养殖区域选取3口养殖84~98 d的高位池,对养殖水体浮游微藻和常规水质因子进行每天1次采样分析。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25种,其中绿藻10种,硅藻两种,甲藻7种,裸藻4种,蓝藻1种,金藻1种。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介... 2008年7月1~15日,在广东省红海湾对虾养殖区域选取3口养殖84~98 d的高位池,对养殖水体浮游微藻和常规水质因子进行每天1次采样分析。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25种,其中绿藻10种,硅藻两种,甲藻7种,裸藻4种,蓝藻1种,金藻1种。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介于5.13×108~4.01×109ind/L,生物量为42.92~181.73 mg/L,数量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1~1.30,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2.27。优势种主要是蛋白核小球藻和绿色颤藻,二者的优势度之和高达90%,控制着浮游微藻总数量的变动趋势。从各门藻类生物量对总生物量贡献多少来看,对虾高位池养殖后期是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类群而组成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高位池 浮游 优势种 多样性
下载PDF
粤西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聪聪 李卓佳 +2 位作者 曹煜成 刘孝竹 胡晓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对4个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91种,其中蓝藻30种,绿藻15种,硅藻37种,甲藻5种,裸藻两种,金藻两种。优势种有顿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蛋... 对4个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91种,其中蓝藻30种,绿藻15种,硅藻37种,甲藻5种,裸藻两种,金藻两种。优势种有顿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显微蹄形藻Kirchneriella microscopica、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加德纳鞘丝藻Lyngbya gardneri、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盐泽颤藻Oscillatoria salina、微小念珠藻Nostoc microscopicum、易略颤藻Oscillatoria neglec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等。在养殖前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5.12×104~95.41×104ind/L之间,生物量为1.95~118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4~2.16,绿藻类和硅藻类较为常见;到养殖中后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66.11×104~1.28×109ind/L之间,生物量为13.3~11.87×103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64~2.87,颤藻类逐渐演替为优势种。养殖期间浮游藻类的种类数、个体数量、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均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变化规律,但在养殖中期,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虾池水体理化因子和微藻密度出现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海水滩涂养殖池塘 浮游 群落结构 优势种
下载PDF
广州市谷河黑臭评价及其与裸藻丰度和生物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淑雯 于菲 +3 位作者 刘玉 杨翔翡 梁仁思 蔡逸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6-705,共10页
藻类密度增加是黑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黑臭评价标准缺少藻类等水生生物指标,而黑臭河流中浮游微藻时空特征研究也极少.于2017年秋和2018年冬和春在谷河布设6个样点,采用污染指数法(I_1)和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法(I_2)评价谷... 藻类密度增加是黑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黑臭评价标准缺少藻类等水生生物指标,而黑臭河流中浮游微藻时空特征研究也极少.于2017年秋和2018年冬和春在谷河布设6个样点,采用污染指数法(I_1)和黑臭多因子加权指数法(I_2)评价谷河黑臭情况,同时调查浮游微藻的丰度和生物量等,并对黑臭评价结果和微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_2指数法更适合评价谷河的黑臭情况;裸藻门丰度与I_2的相关系数较高(r=0.784,p<0.01);裸藻门丰度比例和生物量比例与I_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和0.776(p<0.01);裸藻门的种数和裸藻门污染指示种个数与I_2的相关系数均为0.623(p<0.01).裸藻门可能适合于作为评价谷河黑臭的水生生物指标.天然水体中微藻或裸藻与致臭物质的产生等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流 浮游 丰度 生物量 谷河
原文传递
主要浮游微藻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婧宇 李赟 +1 位作者 任伟成 蔡玉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4-1259,共6页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用PCR等分子检测法定期对试验微藻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杜氏藻、四爿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携带AVNV,占到实验微藻总数的35.3%。用携带AVNV的6种微藻投喂试验栉孔扇贝以分析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试验扇贝表现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死亡症状,在试验的9d时间内,6组感染组试验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表明携带AVNV的微藻具有显著的致病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通过摄食携带AVNV的微藻而感染发病是可能的,浮游微藻可能是AVNV水平传播的重要传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 栉孔扇贝 水平传播途径
下载PDF
微生物对西部盐碱地池塘氮、磷循环和浮游微藻种群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宁宇 夏连军 《现代渔业信息》 2005年第4期29-30,36,共3页
通过有益微生物制剂在西部盐碱地池塘中的施用,得出以下结论:1)有助于池塘中氮、磷的良性循环,改善了水体中氮磷的比例,从而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提高初级生产力,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2)有利于浮游微藻保持平稳繁殖,可以调整并优化西... 通过有益微生物制剂在西部盐碱地池塘中的施用,得出以下结论:1)有助于池塘中氮、磷的良性循环,改善了水体中氮磷的比例,从而可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提高初级生产力,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2)有利于浮游微藻保持平稳繁殖,可以调整并优化西部盐碱地池塘的浮游微藻的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池塘 浮游 西部 种群演变 循环和 有益生物制剂 初级生产力 良性循环 浮游生物 养殖效益 种群结构 施用
下载PDF
关于石油母质来源的探讨(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睿勇 刘志礼 周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8,共9页
浮游微藻是海洋和湖泊中的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巨大 ,平均脂类含量高 ,是沉积岩中有机质的主要母质来源 ,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贡献最大。对下辽河坳陷早第三纪的大量微体浮游藻类化石研究表明 ,该坳陷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微体浮游藻类 ,特... 浮游微藻是海洋和湖泊中的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巨大 ,平均脂类含量高 ,是沉积岩中有机质的主要母质来源 ,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贡献最大。对下辽河坳陷早第三纪的大量微体浮游藻类化石研究表明 ,该坳陷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微体浮游藻类 ,特别是沟鞭藻的大量存在密切相关 ,浮游藻类是该坳陷盆地油气形成有机质来源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微藻热模拟成烃实验中引入成岩早期生物、地化因子的影响 ,使模拟实验更接近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对微藻来源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 ,作为高盐环境重要标志物的 2 ,6,10 ,14,18-五甲基二十烷也可能来源于藻类生物。在藻类热模拟产物中发现惹烯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母质来源 沟鞭 类生物标志物 惹烯 浮游 2 6 10 14 18-五甲基二十烷
下载PDF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红星 尼倩 +3 位作者 陈钊 李健 常志强 赵法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3,共8页
设置26、28和30℃3个水温处理组,研究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28℃处理组虾池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与30℃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个水温处理组间的活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 设置26、28和30℃3个水温处理组,研究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28℃处理组虾池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与30℃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个水温处理组间的活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养殖前期(5月15日-29日),3个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5月29日之后,26和28℃处理组的微藻密度相对稳定,而30℃处理组呈上下波动的趋势.26、28和30℃处理组分别检测出浮游微藻3门15种、3门16种和4门17种.(3)试验期间,各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均未检测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4)26℃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8℃处理组的浮游微藻总密度呈升高的趋势;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30℃处理组的浮游微藻密度呈"M"型趋势;前期优势种较少,以普通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为主,普通小球藻的优势度最高;中期之后,牟氏角毛藻取代普通小球藻,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养殖中期,铜绿微囊藻也演替为优势种;随着养殖的进行,牟氏角毛藻逐渐成为优势种,优势度逐渐增大,在养殖的后期演替为唯一优势种.(5)26、28和30℃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0~1.64、1.07~1.69和1.26~1.83;随着养殖的进行,26和28℃处理组的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30℃处理组呈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趋势.(6)随着养殖的进行,各处理组水体中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整个养殖期间,26、28和30℃处理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32和0.2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浮游 水温 优势种
下载PDF
斑节对虾滩涂养殖池塘浮游微藻群落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聪聪 李卓佳 +3 位作者 曹煜成 文国樑 刘孝竹 胡晓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01,共7页
研究斑节对虾滩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微藻的群落演替规律及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从位于茂名市鸡打港滩涂地带的4口斑节对虾池塘于1个养殖周期内定期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对浮游微藻进行鉴定、计数,依据水质检测国标要求检测各水质因子指... 研究斑节对虾滩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微藻的群落演替规律及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从位于茂名市鸡打港滩涂地带的4口斑节对虾池塘于1个养殖周期内定期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对浮游微藻进行鉴定、计数,依据水质检测国标要求检测各水质因子指标。通过SPSS软件分析微藻数量、生物量与水质因子指标的相关性。共检出浮游微藻5门93种,其中蓝藻26种,绿藻33种,硅藻32种,甲藻1种,隐藻1种。优势种有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栖藓柱胞藻(Cylindrospermum musiccola)、显微蹄形藻(K.microscopica nygaard)、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坚实微囊藻(Microcystis firma)、易略颤藻(Oscillatoria neglec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等。养殖早期阶段,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3.5×104~35.7×105ind/L,生物量为0.02×102~1.83×102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57~2.12;养殖中后期阶段,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1.73×108~2.34×109ind/L,生物量为5.23×103~57.01×103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64~2.26。养殖过程池塘水温、TN、TP水平逐渐升高,透明度、DO逐渐下降。微藻数量、生物量多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TN、TP、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1、2号池微藻与TN、T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养殖中后期两池微藻密度都大于109ind/L,均爆发微囊藻水华;3、4号池微藻多样性水平较高,对维护养殖水环境稳定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学 斑节对虾 滩涂养殖池塘 浮游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封闭式虾池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及浮游微藻优势种群演替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加雄 李伟滨 +2 位作者 陈伟洲 马庆涛 陈楷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29-31,45,共4页
为分析封闭式虾池水质环境因子季节变化对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虾池水体的温度、p H、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测试,分析同期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变换,解释在没有外来水源干扰的情况下微藻群... 为分析封闭式虾池水质环境因子季节变化对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虾池水体的温度、p H、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测试,分析同期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变换,解释在没有外来水源干扰的情况下微藻群落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养殖池塘水温和总磷(TP)含量从4月至9月底逐渐上升,10月起开始下降,至次年1月达到最低;p H先下降后升高;总氮(TN)和叶绿素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养殖初期(4~5月)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四尾栅藻(S.quadricauda);中期(6~7月)为衣藻(Chlamydomonas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多芒藻(Golenkinia radiata)和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中后期(8~9月)为微囊藻(Microcystis)、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后期(10~12月)为微囊藻、假鱼腥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小球藻;末期(12月后)为小球藻、多芒藻和四尾栅藻。优势微藻种群演替与环境因子变化密切相关,在低温、氮磷营养较低且N/P较高和有一定盐度的早期水体中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随着温度回升、水体完全淡化和氮磷营养的积累,以绿藻为优势种群;高温和富营养化状态下的中后期蓝藻成为强优势种群,其中也有喜高温和耐污染的绿藻;后期以蓝藻为绝对优势,水温下降后变成以绿藻为优势种,池中浮游微藻生物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虾池 环境因子 浮游 种群 演替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稚贝对浮游微藻的滤食选择及对水体水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祎铭 周燚坚 +5 位作者 王攀攀 程文志 李天骄 史天一 游宇 毛勇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对浮游微藻的滤食选择及生物沉降作用,分别在稚贝滤食0、3、6、10 h后采集育苗池中的微藻水样,分析浮游微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测定水体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a等理化因子的变化。结果显... 为研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贝对浮游微藻的滤食选择及生物沉降作用,分别在稚贝滤食0、3、6、10 h后采集育苗池中的微藻水样,分析浮游微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测定水体透明度、悬浮物、叶绿素a等理化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观察到近50种浮游微藻,主要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等。对比滤食前后微藻的种类和数量,发现菲律宾蛤仔稚贝对硅藻门藻类具有显著的滤食效应,其中梅尼小环藻在投喂后10 h平均生物量下降了94.02%,占微藻平均总减少量的39.97%,为筛寻一种优质高效的稚贝生物饵料提供了重要思路。同时稚贝的滤食作用使浮游微藻及悬浮物含量迅速减少,水体水色变化明显,悬浮物含量下降85.6%,叶绿素a的含量下降72.9%,水体透明度增加96.7%,证明菲律宾蛤仔稚贝滤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稚贝 浮游 滤食 梅尼小环
下载PDF
福州晋安河水域浮游微藻种群18SrDN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书田 卞戈 +4 位作者 黄和鸣 陈乃宁 李军 刘泓 郑武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分析福州晋安河浮游微藻种群分布。方法在晋安河分段设立11个点采集和水样本,采用优化CTAB法提取水样总DNA,通过PCR技术扩增并对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进行测序,应用NCBI数据库序列进行比...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分析福州晋安河浮游微藻种群分布。方法在晋安河分段设立11个点采集和水样本,采用优化CTAB法提取水样总DNA,通过PCR技术扩增并对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进行测序,应用NCBI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筛选,分析该河段浮游微藻分布情况。结果筛选出67条浮游微藻序列,11个采样点部分藻类分布存在差异,常见种群为硅藻门藻类占40%,绿藻门藻类占12%,金藻门藻类占43%,原生动物类占5%,其中硅藻和金藻为优势种群。结论晋安河福州市河段内浮游微藻种群分布有一定特征,浮游微藻18SrDNA序列分析可望成为法医学溺水死亡鉴定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溺死 浮游 18Sr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