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尔德:民俗学与浪漫民族主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Willian A.威尔森 冯文开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171-176,共6页
民俗学在18世纪末开始在欧洲出现,是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改变了欧洲的艺术、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而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是赫尔德。威尔森概述了赫尔德的思想发展历程,阐述了民俗学在浪漫主义的民族主... 民俗学在18世纪末开始在欧洲出现,是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改变了欧洲的艺术、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而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是赫尔德。威尔森概述了赫尔德的思想发展历程,阐述了民俗学在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德 浪漫民族主义 民俗学 民族
原文传递
追寻“自觉之声”——从德语《世界文学图史》到鲁迅《摩罗诗力说》
2
作者 崔文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09,共20页
青年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借鉴域外文化资源,创成其独特的思想论述,《摩罗诗力说》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往的研究揭示了日文、英文材源形塑《摩罗诗力说》的关键作用,本文则强调以舍尔《世界文学图史》为代表的德语世界文学史为鲁迅的... 青年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借鉴域外文化资源,创成其独特的思想论述,《摩罗诗力说》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往的研究揭示了日文、英文材源形塑《摩罗诗力说》的关键作用,本文则强调以舍尔《世界文学图史》为代表的德语世界文学史为鲁迅的书写思路提供了参照。一方面,《世界文学图史》糅合了赫尔德与黑格尔两种关于世界与民族的论述,鲁迅以章太炎的“不齐而齐”“文学复古”思路为中介,接受了赫尔德尊重民族特殊性、复兴民族传统的立场,借助重构世界文学体系催生民族自觉。另一方面,《世界文学图史》浸透浪漫民族主义文学观,张扬想象力与民族性,推崇拜伦主义诗人。鲁迅既标举“神思”“心声”,借文学贯通个体与民族,又以“反抗”“复仇”为依归,建构摩罗诗人谱系及形象,着力激发中国文学的“自觉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世界文学图史》 浪漫民族主义 《摩罗诗力说》
原文传递
走向“文化研究”的芬兰民俗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杰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芬兰民俗研究在"浪漫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芬兰"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世纪末期,芬兰民俗研究渐渐向"自由民族主义"传统靠拢,并形成了享誉国际的"芬兰学派"...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芬兰民俗研究在"浪漫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为芬兰"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世纪末期,芬兰民俗研究渐渐向"自由民族主义"传统靠拢,并形成了享誉国际的"芬兰学派";20世纪50年代以后,芬兰民俗研究认真面对"社会现象"的剧烈变化,反思性地检讨了民俗学知识生产的机制,成功地实现了民俗学的"范式转型",并通过更新的民俗学知识成功地"介入"了当代民众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民族主义 自由民族主义 民俗过程 文本化 表征
原文传递
浅论德意志启蒙运动与民族主义的共生性
4
作者 王梅梅 奉定勇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启蒙运动与民族主义对德意志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启蒙运动早期民族意识的产生,到启蒙运动盛期民族文化主义的发展,再到启蒙运动后期浪漫民族主义的兴起,探讨它们的共生性,以望对德国历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启蒙运动 文化民族主义 浪漫民族主义
下载PDF
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被引量:146
5
作者 刘晓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对"...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对"原生态"的追求,与民俗学探求本真性以及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有密切关联。民俗学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包括探讨媒介化民俗的真实性以及探讨民俗文化本身的真实性两个方面,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后者;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是尚古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在当代社会中则主要表现为挖掘独特的地方文化,通过与现代都市文化相比较的文化反差,运用具有巨大差异性的文化元素刺激人们对地方文化的消费欲望,地方则建构了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作为活化石的民俗,只有当人们抛弃了原生态的幻象,以传承、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民俗的时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本真性 浪漫民族主义 民俗学
下载PDF
德国现代化进程与威廉时代的德意志民族主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工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1期85-89,共5页
德国威廉时代的德意志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处于现代性与反现代性之间的意识形态。它在政治上的登场曾推动了德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克服了德意志地方分裂化,造就了新的民族社会,证实了现代人的潜力与能动性;但它同时又是现代化... 德国威廉时代的德意志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处于现代性与反现代性之间的意识形态。它在政治上的登场曾推动了德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克服了德意志地方分裂化,造就了新的民族社会,证实了现代人的潜力与能动性;但它同时又是现代化危机的产物,它用向社会个体介绍身份上的同一性,用一种政治乌托邦的现代许诺,来回答现代化进程及其压力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它对民族独特优越性的夸张式宣扬,造就了德意志社会强烈的内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现代化 威廉时代 浪漫主义民族主义
下载PDF
《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序
7
作者 刘绪贻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序刘绪贻承蒙李工真副教授的信任,约我为他的《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一书写序,此书于1997年8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德国史的人,但当我想到当此拜金主义浪潮汹... 《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序刘绪贻承蒙李工真副教授的信任,约我为他的《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一书写序,此书于1997年8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德国史的人,但当我想到当此拜金主义浪潮汹涌澎湃的年代,许多青年人坐不住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德意志 经济现代化 浪漫主义民族主义 有组织的资本主义 科学研究 魏玛共和国 负面效应 政治现代化 新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