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4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 in-situ determination of U-Pb age and trace elements in zircon by LA-ICP-MS in 20 μm spot size 被引量:113
1
作者 LIU XiaoMing GAO Shan +2 位作者 DIWU ChunRong YUAN HongLin HU ZhaoCh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9期1257-1264,共8页
Simultaneous in-situ determination of U-Pb ages and 20 trace elements of three international zircon standards(91500,GJ1 and TEMORA 1) and one laboratory zircon standard(SK10-2) separated from Cenozoic fine-grained gab... Simultaneous in-situ determination of U-Pb ages and 20 trace elements of three international zircon standards(91500,GJ1 and TEMORA 1) and one laboratory zircon standard(SK10-2) separated from Cenozoic fine-grained gabbro was carried out on quadrupole ICP-MS equipped with 193 nm excimer laser in 20 μm spot size. The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s of 91500,GJ1 and TEMORA 1 are 1064.4±4.8 Ma(2σ ),603.2±2.4 Ma(2σ ) and 418.2±2.4 Ma(2σ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s) of 206Pb/238U ages(2σ ) are less than 2.2% for single measurements and 0.6% for weighted means. The obtained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s of three standard zircons agree with the recommended values within 2σ error. The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of SK10-2 is 31.42±0.25 Ma(2σ ) and the RSDs of 206Pb/238U ages(2σ ) are between 2.4% and 5.7% for single measurements and less than 0.8% for weighted mean. The obtained weighted mean 206Pb/238U ag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ge obtained by Yuan(2004).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NIST612 and NIST614 obtained under the same LA-ICP-MS operating conditions agree with the recommended values within analytical erro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measure U-Pb age and trace elements simultaneously by LA-ICP-MS in a small spot size of 2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痕量元素 LA-ICP-MS 源尺寸 焦斑 同步现场
原文传递
Zircon SHRIMP U-Pb ages of the “Xinghuadukou Group” in Hanjiayuanzi and Xinlin areas and the “Zhalantun Group” in Inner Mongolia,Da Hinggan Mountains 被引量:89
2
作者 MIAO LaiCheng LIU DunYi +3 位作者 ZHANG FuQin FAN WeiMing SHI YuRuo XIE HangQ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8期1112-1124,共13页
A report is presented of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data of meta-igneou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Xinghuadukou Group(Xinlin-Hanjiayuanzi area,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meta-volcanic rocks of the Zhalantun Grou... A report is presented of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data of meta-igneous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Xinghuadukou Group(Xinlin-Hanjiayuanzi area,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meta-volcanic rocks of the Zhalantun Group(Zhalantun district,Inner Mongolia).The SHRIMP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eta-igneous rocks from the Xinghuadukou Group formed at 506±10―547±46 Ma,belonging to Early-Middle Precambrian,whereas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yielded detrital zircons,with ages of 1.0―1.2,1.6―1.8 and 2.5―2.6 Ga,indicative of deposition age at least<1.0 Ga. Meta-basi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Zhalantun Group have a formation age of 506±3 Ma.These data suggest that both the Xinghuadukou and Zhalantun Groups formed during Cambrian and/or Neoproterozoic time,rather than Paleoproterozoic time as previously thought.Early Precambrian inherited zircons in the meta-igneous rocks and numerous Precambrian detrital zircons in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imply that these rocks were formed proximal to older crust.It is inferred that the Xinghuadukou and Zhalantun Groups represent Cambrian and/or Neoproterozoic vol- cano-sedimentary sequences formed in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大兴安岭 新林地区 韩家园子 扎兰屯群 兴华渡口群 锆石 SHRIMP U-PB
原文传递
SHRIMP dating of the Bangong Lake SSZ-type ophiolite: Constraints on the closure time of ocean in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northwestern Tibet 被引量:73
3
作者 SHI RenDeng1,2 1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email: shird@ustc.edu.c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7期936-941,共6页
The Bangong Lake ophiolite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most part of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suture zone. It is a tectonic mélange consisting of numerous individual blocks of peridotite, pillowed and massive l... The Bangong Lake ophiolite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most part of the Bangong Lake-Nujiang River suture zone. It is a tectonic mélange consisting of numerous individual blocks of peridotite, pillowed and massive lavas and mafic dykes with SSZ-type ophiolitic geochemical affinity formed at the end of a Wilson circle. The SHRIMP U-Pb ages of the co-magmatic zircon domains from one gabbroic dyke (Sample 01Y-155) range from 162.5±8.6 Ma to 177.1±1.4 Ma with an average of 167.0±1.4 Ma (n = 12, MSWD = 1.2), suggesting that the subduction of the Bangong Lake Neo-Tethyan Ocean started before the Middle Jurassic.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tectonic transform from spreading to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began before the Middle Jurassic in the Bangong Lak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古海洋闭合时期 SSZ型蛇绿岩 SHRIMP
原文传递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被引量:65
4
作者 PEI FuPing XU WenLiang +3 位作者 YANG DeBin ZHAO QuanGuo LIU XiaoMing HU ZhaoCh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7期942-948,共7页
Zircon LA-ICP MS U-Pb dating of six metamorphic rocks and a metagranite (breccia) from southern basement of the Songliao Basin are reported in order to constrain the formation ages of basement. The basement metamorphi... Zircon LA-ICP MS U-Pb dating of six metamorphic rocks and a metagranite (breccia) from southern basement of the Songliao Basin are reported in order to constrain the formation ages of basement. The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mainly consist of metagabbro (L45-1), amphibolite (SN117), metarhyolitical tuff (G190), sericite (Ser) schist (N103), chlorite (Chl) schist (T5-1), biotite (Bi)-actinolite (Act)-quartz (Q) schist (Y205), and metagranite (L44-1). The cathodoluminesence (CL) images of the zircons from metagabbro (L45-1) and metagranite (L44-1)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cores of magmatic origin and rims of metamorphic overgrowths. Their U-Pb isotopic ages are 1808±21 Ma and 1873±13 Ma, respectively. The zircons with oscillatory zoning from amphibolite (SN117) and Chl schist (T5-1), being similar to those of mafic igneous rocks, yield ages of 274 ± 3.4 Ma and 264 ± 3.2 Ma, re-spectively. The zircons from metarhyolitical tuff (G190) and Ser schist (N103) display typical magmatic growth zoning and yield ages of 424 ± 4.5 Ma and 287 ± 5.1Ma, respectively. Most of zircons from Bi-Act-Q schist (Y205) are round in shape and different in absorption degree in the CL images, implying their sedimentary detritals. U-Pb dating yield concordant ages of 427 ± 3.1Ma, 455 ± 12 Ma, 696 ± 13 Ma, 1384±62 Ma, 1649±36 Ma, 1778±18 Ma, 2450±9 Ma, 2579±10 Ma, 2793±4 Ma and 2953±14 Ma.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cambrian crystalline basement (1808―1873 Ma) exists in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and could be related to tectonic thrust, and that the Early Paleozoic (424―490 Ma) and Late Paleozoic magmatisms (264―292 Ma) also occur in the basin basement,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ges of the detrital zircons from Bi-Act-Q schist in the bas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基底变质岩 锆石 地质
原文传递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认识与进展 被引量:61
5
作者 刘英超 侯增谦 +5 位作者 杨竹森 田世洪 宋玉财 杨志明 王召林 李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MVT铅锌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沉积型铅锌矿床类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MVT铅锌矿床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在全世界发现了诸多相关矿床,多归为其亚类;②提出该类矿床主要分布在造山带的前陆盆地... MVT铅锌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沉积型铅锌矿床类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①MVT铅锌矿床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在全世界发现了诸多相关矿床,多归为其亚类;②提出该类矿床主要分布在造山带的前陆盆地、逆冲推覆带等构造挤压环境,少数产于陆内伸展环境,改变了MVT矿床与板块构造无关的观点;③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和古地磁测年技术广泛应用,获得了大量成矿年龄数据,表明MVT矿床主要形成在显生宙石炭纪—早三叠纪和白垩纪—第三纪两个时期,与地球演化史上全球尺度的板块会聚时间密切相关;④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了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90~150℃,盐度w(NaCleq)为10%~30%,成矿流体具有盆地卤水特征,卤水源自近地表蒸发海水或围岩蒸发盐,同位素资料反映Pb来自地壳岩石,S来自地壳岩石或沉积物中残留的硫酸盐。成矿流体驱动机制包括构造挤压和重力驱动两种;⑤古地磁和生物化学标志物判定,单期热液活动可能持续几千到几万年,而整个矿床形成可能持续几个到十几个百万年;⑥矿质沉淀机制主要有3种:流体混合、硫酸盐还原和还原硫机制,不同成矿环境可能受不同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构造背景 矿化持续时间 成矿流体 矿质淀积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部地区晚更新世年代地层和海水进退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张华 丘金波 +2 位作者 冉莉华 严学新 李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根据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 4个钻孔详细的测年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 ,对该区约 110kaBP来的地层进行了年代学划分 ,并且重建了晚更新世海侵海退过程。研究发现 ,形成于 12 0~ 110kaBP的蓝灰色硬土是本区晚更新世底界的标志 ,而晚更新世... 根据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 4个钻孔详细的测年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 ,对该区约 110kaBP来的地层进行了年代学划分 ,并且重建了晚更新世海侵海退过程。研究发现 ,形成于 12 0~ 110kaBP的蓝灰色硬土是本区晚更新世底界的标志 ,而晚更新世顶界的标志是形成于 17~ 10kaBP的暗绿色或棕黄色硬土。晚更新世早期 110~ 6 0kaBP间 ,本区主要发育河流相的含砾砂 ,但其中 10 0~ 80kaBP间发生一次较弱海侵 ,以溺谷相沉积为主。晚更新世中期 6 0~ 2 2kaBP ,沉积物经历粗 -细 -粗 3个阶段 ,分别是 6 0~ 4 0、4 0~ 34和 34~ 2 2kaBP。其中第 2阶段在西部地区出现硬土层 ,而中东部地区 6 0~ 2 2kaBP期间海侵层连续 ,且在 4 3~ 4 0和 3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海侵 代地层 晚第四纪 代学 海水 微体古生物 BP 发育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Ar/^(39)Ar年龄 被引量:38
7
作者 刘永江 叶慧文 +4 位作者 葛肖虹 陈 文 刘俊来 任收麦 潘宏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9期2101-2104,共4页
在阿尔金断裂中段的当金山口北部、柴达木大门口断谷、格斯断槽等地的断裂带内, 采集到侏罗纪地层和糜棱岩化加里东期花岗岩样品, 通过岩石薄片和电子显微镜测试, 发现这些变形岩石中都出现一些与走滑韧性变形同期的新生矿物, 如绢云母... 在阿尔金断裂中段的当金山口北部、柴达木大门口断谷、格斯断槽等地的断裂带内, 采集到侏罗纪地层和糜棱岩化加里东期花岗岩样品, 通过岩石薄片和电子显微镜测试, 发现这些变形岩石中都出现一些与走滑韧性变形同期的新生矿物, 如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和绿泥石等. 通过对这些新生矿物的激光微区40Ar/39Ar测年, 获得了一组92~89 Ma 的等时线年龄和(46.6±6.4) Ma的表面年龄. 其中92~89 Ma的年龄组说明阿尔金断裂在晚白垩世开始发生韧性走滑运动, 并伴有低级变质作用, 这一事件与亚洲“西构造结”(尼泊尔-西昆仑山)的形成(102~85 Ma)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走滑运动 变形代学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需水量评估方法与例证 被引量:28
8
作者 杨志峰 崔保山 刘静玲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72-1082,共11页
首先评价了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内涵,包括概念的界定、生态环境水的组成结构和需水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级和计算方法.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实例,估算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用水量、最小需水量、适宜需水量,并计算了相应... 首先评价了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内涵,包括概念的界定、生态环境水的组成结构和需水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级和计算方法.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实例,估算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用水量、最小需水量、适宜需水量,并计算了相应的缺水量.然后根据相关的规划,对未来的水平年2010年,2030年和2050年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功能设定的不同,水资源参照平台的差异,最小和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不同,相应的缺水量也会产生差异.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最小生态环境需水范围在2.84×1010-1.02×1011m3,适宜需水量范围在6.45×1010-1.78×1011m3,最小需水时的缺水量范围为9.1×109-2.16×1010m3之间,适宜需水时的缺水量范围为3.07×1010-7.53×1010m3之间.通过不同的缺水量数值,可以安排配水的优先性.三个预测年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范围分别为4.49×1010-1.73×1011m3,5.99×1010-2.09×1011m3和7.44×1010-2.52×1011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缺水量 数值 估算 显示 评估方法 范围 黄淮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黄羊山花岗岩和包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9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3 位作者 吴宏恩 司国辉 金朝 张永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97-3207,共11页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 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11±12Ma,首次获得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00±6Ma,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均属于晚石炭世,前者代表黄羊山岩浆混合花岗岩成岩年龄,后者代表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的形成年龄,表明两者是同时代形成的,属于300Ma前后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石具有高硅、低铝、贫钙镁、富碱和高分异的特征,寄主岩石、包体和辉绿岩脉成分均落在了混合趋势线上,寄主岩富集Rb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Ta和Ti等元素,δEu值(为0.01)极低,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和高正的ε_(Nd)(t)值。黄羊山碱性花岗岩是在后碰撞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发生底垫作用,由于幔源岩浆底垫作用,下地壳温度升高而熔融形成酸性壳源岩浆,部分幔源岩浆沿着地壳中的深断裂带上涌,发生不同程度壳幔混合形成的,其中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就是基性的幔源岩浆和酸性的壳源岩浆不同程度的混合的记录者,研究区的辉绿岩脉是幔源岩浆直接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卡拉麦里地区 黄羊 混合花岗岩 包体 锆石 U-PB 地质意义 EASTERN JUNGGAR AREA MAGMA MIXING 幔源岩浆 HOST ROCK HIGH TEMPERATURE 加权平均 辉绿岩脉 底垫作用 PRODUCT MIXING PROCESS
下载PDF
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的LA-ICP-MS测年 被引量:43
10
作者 张宏 韦忠良 +1 位作者 柳小明 李栋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60-970,共11页
土城子组是冀北-辽西地区中生界的关键层位,对土城子组年龄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冀北-辽西地区以及中国东部侏罗纪与白垩系界限的确定,同时关系到中国东部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土城子组以粗碎屑岩为主,其中化石的属、种... 土城子组是冀北-辽西地区中生界的关键层位,对土城子组年龄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冀北-辽西地区以及中国东部侏罗纪与白垩系界限的确定,同时关系到中国东部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土城子组以粗碎屑岩为主,其中化石的属、种较少,而且化石的穿时性强,所以古生物学家对土城子组的时代一直处在争论之中;同时,由于土城子组中的火山岩较少而使得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难度很大.因此,土城子组的年代一直未能定论.以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中的凝灰岩夹层等为测年对象,对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分布最广的承德盆地和金岭寺.羊山盆地进行了采样和测年,结合已有的测年数据,表明了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的年龄范围在147~136Ma之间,暗示了土城子组主体是早白垩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城子组 LA—ICP-MS 冀北-辽西地区
原文传递
西南三江特提斯洋扩张与晚古生代东冈瓦纳裂解:来自甘孜蛇绿岩辉长岩的SHRIMP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2
11
作者 闫全人 王宗起 +9 位作者 刘树文 李秋根 张宏远 王涛 刘敦一 石玉若 简平 王建国 张德会 赵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6,共9页
辉长岩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四川甘孜县城南7km水电站蛇绿岩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292±4Ma(n=21),表明甘孜-理塘特提斯洋盆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或早二叠世初.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西南三江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是东冈瓦纳大陆于石炭... 辉长岩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确定:四川甘孜县城南7km水电站蛇绿岩的同位素地质年代为292±4Ma(n=21),表明甘孜-理塘特提斯洋盆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或早二叠世初.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西南三江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是东冈瓦纳大陆于石炭纪至二叠纪大规模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辉长岩 蛇绿岩 SHRIMP代学 洋盆 晚古生代 西南 扩张 县城
原文传递
LA-ICP-MS测年对辽西-冀北地区髫髻山组火山岩上限年龄的限定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宏 王明新 柳小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815-1824,共10页
在辽西-冀北地区,髫髻山组火山岩发育,同时它的测年数据也较多,但是,由于测年数据的差别较大,因而影响了相关地质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在野外,髫髻山组火山岩与之上的土城子组常常同时出露,两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触.通过对该地区典... 在辽西-冀北地区,髫髻山组火山岩发育,同时它的测年数据也较多,但是,由于测年数据的差别较大,因而影响了相关地质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在野外,髫髻山组火山岩与之上的土城子组常常同时出露,两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触.通过对该地区典型的中生代盆地(即冀北的滦平盆地、承德盆地,辽西的凌源三十家子盆地、金岭寺.羊山盆地)中髫髻山组火山岩的系统采样,尤其对上部层位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应用LA-ICP-MS方法进行了测年,并结合前人的测年结果,得出了髫髻山组火山岩的上限年龄在156~153Ma之间,并认为髫髻山组火山岩的下限年龄应该在165Ma附近,髫髻山组应该是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髫髻山组 LA-ICP-MS 辽西-冀北
原文传递
北祁连山西段前寒武纪地层单颗粒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13
作者 毛景文 杨建民 +3 位作者 张招崇 宋彪 吴茂炳 左国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3期1414-1417,共4页
分布于北祁连山西段走廊南山南坡及托莱山北坡的“桦树沟式”和“朱龙关式”含铁岩系的成岩时代长期以来悬而未决。1956年,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根据地层中所发现的同心藻和锥管藻,认为是震旦系。同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祁连山... 分布于北祁连山西段走廊南山南坡及托莱山北坡的“桦树沟式”和“朱龙关式”含铁岩系的成岩时代长期以来悬而未决。1956年,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根据地层中所发现的同心藻和锥管藻,认为是震旦系。同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祁连山考察队霍玉华等根据地层中发育的火山岩和厚层灰岩特征则认为是中奥陶统。 甘肃省地质局(1974)在进行祁连山幅区域地质调查门(1:20万)时,按岩性组合将该套岩系划分为大柳沟群、镜铁山群和朱龙关群,分别与青白口系、蓟县系和长城系进行对比,但由于所划分的各群之间均以断层接触,因此该分层多引起地质工作者的质疑。尽管在这套岩系中见有叠层石,因难以鉴定到属和种,无法用其确定系,长春地质学院和酒泉地质调查队在对镜铁山铁矿床进行典型矿床解剖时,用全岩Rb-Sr等时线方法测得几组成岩年龄分别为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地层 锆石 祈连山
原文传递
第四纪冰川测年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周尚哲 李吉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0-666,共7页
第四纪冰川研究经历了与经典的阿尔卑斯冰期模式对比,与深海氧同曲线位素对比和技术测年3个阶段.由于近年测年技术的应用,国际上晚第四纪冰川作用研究有喜人的进展,2003年召开的第16届INQUA再度出现第四纪冰川热.我国青藏高原第四纪冰... 第四纪冰川研究经历了与经典的阿尔卑斯冰期模式对比,与深海氧同曲线位素对比和技术测年3个阶段.由于近年测年技术的应用,国际上晚第四纪冰川作用研究有喜人的进展,2003年召开的第16届INQUA再度出现第四纪冰川热.我国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研究近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确定高原各山脉发生最早冰川作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天山和祁连山在450~470kaBP的氧同位素12阶段,横断山的沙鲁里山和玉龙山在560kaBP左右的16阶段,东西昆仑山在约700kaBP左右,念青唐古拉山在680kaBP.表明在青藏高原昆 黄运动后的全球历次冰期中,高原各部相继发育冰川,成为了冰期中地球中低纬度山地冰川的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祖陆 聂晓红 +1 位作者 刘恩峰 辛良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典型的咸水入侵区,古环境变化构成了现代咸水入侵发生的背景.本文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A1、A5孔岩芯系统的孢粉、有孔虫、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资料的分析,结合100余个钻孔的沉积特征,论述了莱州湾南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典型的咸水入侵区,古环境变化构成了现代咸水入侵发生的背景.本文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A1、A5孔岩芯系统的孢粉、有孔虫、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资料的分析,结合100余个钻孔的沉积特征,论述了莱州湾南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特征.本区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冷暖气候波动,三次显著的暖湿期为85~76kaBP、50~24kaBP、10~4kaBP,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这三个时期分别与晚更新以来的三次海侵相对应,与相邻区域相比,全新世海侵开始早、结束晚;两次冷干期为76~50kaBP、24~10kaBP,分别对应于早大理冰期、晚大理冰期,为陆相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入侵 晚更新世 古环境演变 海侵 大理冰期 莱州湾 BP 区域 中国
下载PDF
湖北“郧县人”化石地层的ESR测年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铁梅 杨全 +1 位作者 胡艳秋 李天元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报道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与郧县人颅骨同层的9个哺乳动物牙釉质化石年龄的结果。其平均值为58.1±9.3万年.对被测样检验了其对铀的封闭性,采用指数函数拟合与铀早期加人模型计算年龄.讨论了测年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
关键词 直立人 郧县人 电子自旋共振 化石地层
下载PDF
东平湖沉积物^(210)Pb、^(137)Cs垂直分布及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29
17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3 位作者 陈影影 张恩楼 陈永金 朱瑜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987,共7页
对东平湖沉积物柱状岩芯放射性年代学研究表明:12cm处的 ^(137)Cs比活度峰值对应于1963年人工核试验高峰,9cm和6cm处的 ^(137)Cs比活度蓄积峰可能分别与1974年的全球核素散落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有关;^(210)Pb比活度... 对东平湖沉积物柱状岩芯放射性年代学研究表明:12cm处的 ^(137)Cs比活度峰值对应于1963年人工核试验高峰,9cm和6cm处的 ^(137)Cs比活度蓄积峰可能分别与1974年的全球核素散落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有关;^(210)Pb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衰减,利用 ^(137)Cs核素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 ^(210)Pb计年的CRS模式建立了1889年以来东平湖现代沉积年代序列。根据 ^(210)Pb年代序列,计算了东平湖现代沉积速率,发现近百年来东平湖地区沉积速率有明显变化:1889~1945年,沉积速率较高,平均达0.297g/cm^2·a;1945~1963年,沉积速率整体处于下降趋势;1963~2000年,沉积速率比较稳定,平均约0.141 g/cm^2·a;约2000年以来,沉积速率有增高趋势。通过分析认为,1945年以前东平湖较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与东平湖作为黄河水的自然滞洪区有关;1950年代国家对东平湖的治理改造,控制了黄河水的自然倒灌,导致了东平湖沉积速率的迅速下降;1963年以后,由于黄河上中游大型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抑制了东平湖调洪功能的发挥,导致东平湖沉积速率低而稳定;近年来,东平湖沉积速率有增大趋势,这可能与湖区人民发展围网养殖带入较多的沉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210Pb、^137Cs 沉积速率
下载PDF
Cosmogenic ^(10)Be dating of Guxiang and Baiyu Glaciations 被引量:28
18
作者 ZHOU ShangZhe XU LiuBing +4 位作者 PATRICK M. Colgan DAVID M. Mickelson WANG XiaoLi WANG Jie ZHONG W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387-1393,共7页
Guxiang and Baiyu Glaciations are two previously recognized local glaciat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for classifying Late Quaternary glaciations on the Tibetan Pla... Guxiang and Baiyu Glaciations are two previously recognized local glaciat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for classifying Late Quaternary glaciatio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mountains. However, the numerical chronologies of both glaciations have been lacking. In this study, cosmogenic 10Be dating was undertaken to define the timing of these two glaciations. The surface boulders deposited by the glaciers of the Guxiang and Baiyu Glaciations have exposure ages of 112.9±16.7―136.5±15.8 ka BP and 11.1±1.9―18.5±2.2 ka BP, respectively. It is likely that the Guxiang and Baiyu Glaciations correspond to marine isotope stages 6 and 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核素 铍10 冰川作用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扬子克拉通内新元古代中期酸性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9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3 位作者 段太忠 谢渊 卓皆文 杨平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43-1551,共9页
报道了贵州北部板溪群鹅家坳组晶屑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扬子克拉通内板溪群沉积中期广泛的酸性火山事件的年龄是~780Ma.研究表明它们与扬子克拉通周边同期基性岩墙群和火山岩也构成了克拉通范围的双峰式岩浆活动系列,该... 报道了贵州北部板溪群鹅家坳组晶屑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扬子克拉通内板溪群沉积中期广泛的酸性火山事件的年龄是~780Ma.研究表明它们与扬子克拉通周边同期基性岩墙群和火山岩也构成了克拉通范围的双峰式岩浆活动系列,该期克拉通范围的双峰式火山岩浆组合仅是新元古代中期(835~720Ma)强烈的幕式火成岩系列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中期广泛的双峰式、幕式岩浆火山事件系列与弧陆碰撞造山构造模式是矛盾的,它们是裂解构造过程的记录,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幕式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新元古代中期 板溪群鹅家坳组 SHRIMP 锆石 U-PB 幕式双峰式火成岩系列
原文传递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一带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27
20
作者 田陟贤 阎军 +4 位作者 李永军 杨高学 田猛 佟丽莉 严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山南部的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主要由灰-灰紫色(气孔)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安山岩组成,属亚碱性系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9±8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早石炭世。Mg#介于23.82~50.4... 西准噶尔巴尔雷克山南部的石炭系黑山头组火山岩主要由灰-灰紫色(气孔)杏仁状安山岩、杏仁状玄武安山岩组成,属亚碱性系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9±8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早石炭世。Mg#介于23.82~50.45,全碱含量(NazO+K2O=3.74%~8.02%)较高且相对富钠,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La/Yb)Ν=2.87~13.41]且分馏较好[(La/Sm)Ν值均大于1(1.46~3.41)],重稀土分馏较差[(Od/Yb)Ν=1.46~3.48]。仅部分样品有微弱的负铕异常(δEu=0.82~1.47)。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K、Sr相对富集,其中Ba、K的富集尤为明显,高场强元素(HFSE)Νb、Ta相对亏损,Ti轻微亏损,Zr、Hf略富集。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俯冲带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黑山头组火山岩时代的确定及构造环境信息为进一步认识西准噶尔巴尔雷克一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 U-PB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 西准噶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