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震约束反演的策略 被引量:130
1
作者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当前有井约束反演方法(如SLIM,BCI,ROVIM等)多采用以下步骤:①通过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值及其厚度值和子波,然后用褶积模型正演出合成地震记录,求其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误差;②根据此误差,再作摄动,修改波阻抗模型,直到误差趋... 当前有井约束反演方法(如SLIM,BCI,ROVIM等)多采用以下步骤:①通过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值及其厚度值和子波,然后用褶积模型正演出合成地震记录,求其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误差;②根据此误差,再作摄动,修改波阻抗模型,直到误差趋于最小为止。然而,由于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往往不可靠,故对高频信息的反演是不准确的。本文证明,有效频带之外的地震高频信息永远是多解的,而且是无约束力的。因为高频信息不能通过褶积模型作出合理的检验。文中提供了一种测井约束的简易可行的反演方法。其基本思路是:①在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范围内,采用常规的Seislog、Glog等方法,得到地震数据中的中频成分的波阻抗信息;②有关低频和高频成分的波阻抗信息只能由测井资料的内括和外推获得,此时只利用地震资料的层位信息控制内播方向;③将低、中、高频三条渡阻抗剖面相加,得到最终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约束反演 地震勘探 反演 测井
下载PDF
利用T_2分布进行岩石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143
2
作者 运华云 赵文杰 +2 位作者 刘兵开 周灿灿 周凤鸣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测井地层评价的基本任务除了要研究储层参数外 ,还要研究岩石孔隙结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为测井解释研究孔隙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研究泥质砂岩岩心核磁共振T2 分布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二者之... 测井地层评价的基本任务除了要研究储层参数外 ,还要研究岩石孔隙结构。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为测井解释研究孔隙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通过研究泥质砂岩岩心核磁共振T2 分布与压汞毛管压力曲线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二者之间的相互计算方法 ,从而为利用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分布 岩石孔隙结构 研究 核磁共振 测井 孔隙结构 毛管压力曲线 岩心
下载PDF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2
3
作者 王贵文 朱振宇 朱广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2,共3页
烃源岩测井评价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 ,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区域范围内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困难 ,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研究了用ΔlgR、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 烃源岩测井评价通过纵向连续的高分辨率测井信息估算地层的有机碳含量 ,弥补了因取心不足而造成的在区域范围内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困难 ,为资源量估算及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依据。研究了用ΔlgR、多元统计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测井信息识别与评价烃源岩的方法 ,用这些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 2 1口井寒武 奥陶系进行烃源岩层段识别与评价 ,将测井资料处理成果与岩心的有机地化、地质录井资料相互检验 ,证实所用方法基本满足烃源岩评价的需要。图 6参 7(朱振宇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测井 识别 评价方法 研究 油气藏 有机碳含量 多元统计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数学模型及裂缝孔隙度的定量解释 被引量:111
4
作者 李善军 肖永文 +1 位作者 汪涵明 张庚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45-852,共8页
根据裂缝双侧向测井响应的特征,裂缝分3种状态:低角度裂缝、倾斜裂缝和高角度裂缝,给出了判断裂缝状态的方法;建立了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与裂缝孔隙度、裂缝内流体电导率、基岩电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人工估算和计算机精确计... 根据裂缝双侧向测井响应的特征,裂缝分3种状态:低角度裂缝、倾斜裂缝和高角度裂缝,给出了判断裂缝状态的方法;建立了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与裂缝孔隙度、裂缝内流体电导率、基岩电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人工估算和计算机精确计算裂缝孔隙度的两套反演公式及相应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断裂构造 测井 数学模型 裂缝孔隙度
下载PDF
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 被引量:99
5
作者 欧阳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用毛细管理论与岩电实验理论对各油田大量油藏进行实例统计 ,分析了较好储集层中油藏的饱和度 电阻率分布规律 ,得知其控制因素为油、水密度差、自由水平面之上高度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据此深入分析了渤海湾地区中、浅层形成低电阻油... 用毛细管理论与岩电实验理论对各油田大量油藏进行实例统计 ,分析了较好储集层中油藏的饱和度 电阻率分布规律 ,得知其控制因素为油、水密度差、自由水平面之上高度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据此深入分析了渤海湾地区中、浅层形成低电阻油层的主要背景条件。近些年该区所复查与勘探的低电阻油层大多属于油、水密度差较小 ( 0 .1~ 0 .15g/cm3 )、幅度较低 ( 10~ 2 0m ,甚至小于 10m )的油藏 ;其含油饱和度较低 ( 5 0 %~ 6 0 % ) ,好砂岩油层电阻率比值 (与相邻水层比较 )为 4~ 6 .3;此时 ,由于钻井液侵入、孔隙结构差、粘土附加导电等因素 ,就会形成低电阻油层 ,在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如果用侧向测井 ,将使油、水层差别更小。这一研究将为低电阻油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图 2表 3参 10 (欧阳健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 研究 低电阻油层 成因 渤海湾盆地 低电阻率 毛细管压力理论 油层分布 测井
下载PDF
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识别裂缝 被引量:74
6
作者 陈钢花 吴文圣 +3 位作者 王中文 雍世和 毛克宇 李厚裕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9-281,298,共4页
陈钢花,毛克宇等.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识别裂缝.测井技术,1999,23(4):279~281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是90年代成像测井技术的典型代表。所得的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井壁地层的微细变化,可以对组成地层的岩... 陈钢花,毛克宇等.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识别裂缝.测井技术,1999,23(4):279~281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是90年代成像测井技术的典型代表。所得的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井壁地层的微细变化,可以对组成地层的岩石类型、岩石结构、沉积构造、裂缝等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尤其是能够有效地识别裂缝,指示裂缝的形态、位置、密度、闭合情况等。文章以胜利油田几口井的微电阻率图像(FMI)为基础,通过岩心观测,提出用FMI图像识别裂缝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裂缝识别 测井 模式识别 电阻率成像
下载PDF
测井资料计算源岩有机碳含量模型对比及分析 被引量:91
7
作者 胡慧婷 卢双舫 +4 位作者 刘超 王伟明 王民 李吉君 尚教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研究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根据Δlog R模型在基线、有机碳含量背景值、叠合系数K、成熟度参数方面存在不足或不便推导出改进的Δlog R模型,针对改进Δlog R模型在测井参数选取方面的不足提出逐步回归模型;然后用具体实例对比三种模型应... 研究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根据Δlog R模型在基线、有机碳含量背景值、叠合系数K、成熟度参数方面存在不足或不便推导出改进的Δlog R模型,针对改进Δlog R模型在测井参数选取方面的不足提出逐步回归模型;然后用具体实例对比三种模型应用效果,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了改进的Δlog R模型优于Δlog R模型、逐步回归模型优于改进Δlog R模型的原因;最后建议使用逐步回归模型计算源岩有机碳含量。对区域有机碳含量评价时,建议以沉积相为基础分区带评价,同时提出几点模型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为今后测井途径计算有机碳含量提供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烃源岩 有机碳 逐步回归 Δlog R 改进 优选
下载PDF
中国层序地层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56
8
作者 徐强 姜烨 +3 位作者 董伟良 刘宝珺 潘懋 吕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层序地层学在中国已经近 2 0年 ,通过中国地质学家的努力下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可以分为 :萌芽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成熟发展阶段。在中国区域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理论体系、层序地层与矿产控制作用、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高分辨层... 层序地层学在中国已经近 2 0年 ,通过中国地质学家的努力下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可以分为 :萌芽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成熟发展阶段。在中国区域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理论体系、层序地层与矿产控制作用、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高分辨层序地层和米兰柯维奇旋回及米级旋回层序地层、陆相层序地层 (包括冲积体系和沙漠体系 )、新技术、新方法在层序地层中的应用 (包括地震、测井、计算机模拟、中子技术、宇宙核素等 )、盆山转换和动力层序地层、青藏高原层序地层及造山带层序地层、成岩层序地层和化学层序地层、构造层序地层、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状况分析基础上 ,提出中国层序地层学应该在加强应用 ,重视基础 ,提高技术 ,发展特色等四个方面努力创新 ,为层序地层学科的发展贡献中国地质学家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中国 发展方向 地震 测井 计算机模拟 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9
作者 丁文龙 王兴华 +3 位作者 胡秋嘉 尹帅 曹翔宇 刘建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7-750,共14页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分别从地质、测井、地震及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基于野外...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分别从地质、测井、地震及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及薄片观察、构造曲率、常规及特殊测井等方法可以获得储层裂缝密度、张开度、产状、组系及方向等主要特征参数;地质分析、构造曲率估算、纵波各向异性分析、地震相干体及倾角非连续性裂缝检测、构造应力场模拟等是裂缝分布预测的有效技术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对国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中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各类型沉积相及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的有效方法及标准参数体系;对致密储层裂缝差异充填机制及微裂缝定量识别与表征缺少系统研究;地震裂缝识别的精度不高。指出各类裂缝研究方法相互结合、裂缝识别标准与参数体系建立、微裂缝研究、裂缝发育程度与主控因素间定量关系分析、提高地震预测裂缝的分辨率、水力缝与天然裂缝及地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 裂缝 测井 地震
原文传递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37
10
作者 朱大培 牛文杰 +2 位作者 杨钦 熊璋 陈其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可以将地质勘探数据用直观的图形方式显示 ,是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 ,从而为油藏描述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根据已知地质数据的三角剖分和插值 ,建立了地层层面、断面三角网格模型 .研究了地质层面、地质整体模...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可以将地质勘探数据用直观的图形方式显示 ,是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 ,从而为油藏描述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根据已知地质数据的三角剖分和插值 ,建立了地层层面、断面三角网格模型 .研究了地质层面、地质整体模型、地质立体剖切和动态模型等多种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流程 .提出了建立地质立体模型的方法 ,即由缝合相邻地层层面、相邻断线分别形成的地质体边界面和断层三角形环状曲面 ,以及顶地层三角网格层面 ,共同围成三维地质立体模型 .在这一过程中 ,实现了最近邻优先重构、地层层面三角网格模型的外边界闭合圈多边形追踪及平面与三角网格求交线等关键算法 .实验结果提供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多种地质构造显示手段 ,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快速掌握地质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地质断层 三维可视化 测井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国外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 被引量:33
11
作者 金佩强 杨克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51,共3页
国外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金佩强杨克远(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石油学院)油藏描述是油田开发的一项基础工作。8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油藏描述表现出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国外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金佩强杨克远(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石油学院)油藏描述是油田开发的一项基础工作。80年代以来世界上的油藏描述表现出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油藏描述中,储层划分越来越细,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流体单元 油田开发 油田 测井
下载PDF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 被引量:69
12
作者 张向林 陶果 刘新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3-151,共9页
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测井、物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装备、处理解释技术的现状及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分别从测井技术的方法、井下仪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评价方面和地震勘探的方法、震源、检波器... 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测井、物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装备、处理解释技术的现状及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分别从测井技术的方法、井下仪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评价方面和地震勘探的方法、震源、检波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方面介绍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地震勘探解释评价 仪器 发展
下载PDF
电磁波对轴对称二维层状介质的散射 被引量:56
13
作者 聂在平 W.C.Chew Q.H.Liu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79-489,共11页
本文讨论了任意N层平面分层,每层又可具有任意柱面分层的轴对称二维非均匀有耗介质结构,分析电磁波在其中的传播、散射特性.由于采用电磁场的数值模式匹配理论,径向用离散数值本征模式替代连续模,纵向则用模式匹配方法导出场递推关系的... 本文讨论了任意N层平面分层,每层又可具有任意柱面分层的轴对称二维非均匀有耗介质结构,分析电磁波在其中的传播、散射特性.由于采用电磁场的数值模式匹配理论,径向用离散数值本征模式替代连续模,纵向则用模式匹配方法导出场递推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大大减少了数值计算量,而计算精度不变.场的数值结果可很好的再现地下电参数剖面.相应的数值分析程序可用于从感应测井到电磁波测井的计算机辅助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电磁波 轴对称 二维层状介质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测井评价 被引量:66
14
作者 陆敬安 杨胜雄 +3 位作者 吴能友 张光学 张明 梁金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51,共5页
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过程中采用电缆测井来识别水合物储层,使用了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声波全波列、井温—井方位、井径及中子等7种测井仪器,测量的参数主要包括地层的自然放射性、深(浅)探测电阻率、密度、纵... 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过程中采用电缆测井来识别水合物储层,使用了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声波全波列、井温—井方位、井径及中子等7种测井仪器,测量的参数主要包括地层的自然放射性、深(浅)探测电阻率、密度、纵波速度、温度、井径、长(短)源距中子计数率及井眼方位,这些参数对于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位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测井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步骤,参照国外相关分析,针对其中某站位钻孔ZK1的地层孔隙度及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密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两种方法求出的地层孔隙度的一致性较好,而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值则高于孔隙水淡化分析得到的值,因此尚需结合研究区岩心分析数据来提高解释精度。研究结果对未来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测井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测井 参数评价 南海神狐海域
下载PDF
裂缝型油气藏勘探评价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1
15
作者 何雨丹 魏春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7-543,共7页
裂缝型油气藏,即致密砂岩裂缝、碳酸盐岩裂缝、泥岩裂缝、火山岩或变质岩裂缝等储层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焦点,常规勘探理论和方法在裂缝型油气藏评价中面临许多挑战,常常显得无能为力.本文从裂缝型油气藏储... 裂缝型油气藏,即致密砂岩裂缝、碳酸盐岩裂缝、泥岩裂缝、火山岩或变质岩裂缝等储层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焦点,常规勘探理论和方法在裂缝型油气藏评价中面临许多挑战,常常显得无能为力.本文从裂缝型油气藏储层评价出发,分析各种常规预测裂缝有利发育带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裂缝性油气藏勘探评价新理论新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油气藏 测井 地震 构造应力场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岩性识别技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1
16
作者 付光明 严加永 +2 位作者 张昆 胡浩 罗凡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40,共15页
自从1815年世界上第一幅地质图诞生以来,岩性识别即如何刻画、认识地下岩性分布一直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问题.一个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从手工填图发展到了数字填图,但鉴于地表地质填图受深度的限制,只能反映浅表岩性的分布,难于识别深部... 自从1815年世界上第一幅地质图诞生以来,岩性识别即如何刻画、认识地下岩性分布一直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问题.一个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从手工填图发展到了数字填图,但鉴于地表地质填图受深度的限制,只能反映浅表岩性的分布,难于识别深部岩性,在覆盖区更不能给出下伏岩性的变化,限制了资源勘查的效果.为了克服地表地质填图的缺点,地球物理、遥感等技术逐渐引入到岩性识别中,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从岩性识别原理、方法、效果等方面入手,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当前主要几种岩性识别技术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三维岩性识别将是资源勘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准确识别地下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是实现深部矿产、油气资源勘查突破的关键;从技术层面分析,认为采用钻孔等先验信息约束,开展重磁三维反演,获取地下密度和磁化率模型,根据物性与岩性的逻辑关系,识别岩性的三维分布特征是现阶段三维岩性识别最有可能成功并适合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重磁 地震 测井 遥感
原文传递
油气沉积学发展回顾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顾家裕 张兴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将我国解放后油气沉积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即向国外学习和创建实践阶段 ( 1949~ 1970年 )、油气沉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阶段 ( 1970~ 1990 )和油气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地震、测井和实验、计算机新技术相结合的生产实用阶段 ( 1990... 将我国解放后油气沉积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即向国外学习和创建实践阶段 ( 1949~ 1970年 )、油气沉积理论的充实和完善阶段 ( 1970~ 1990 )和油气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地震、测井和实验、计算机新技术相结合的生产实用阶段 ( 1990年以后 )。同时论述了现阶段油气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特别强调了层序地层学、测井沉积学和地球物理学全面应用于油气沉积研究中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它们使沉积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研究更全面、更精确可靠 ,并实现了沉积研究的三维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沉积学 地震 测井 反演 层序地层学 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变系数ΔlogR方法及其在泥页岩有机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8
作者 刘超 卢双舫 薛海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2-317,共6页
为提高△logR方法对陆相地层有机质评价的适应性,通过修改模型系数、引入新的测井参数,提出变系数的△logR方法.研究发现,△logR方法中孔隙度曲线和电阻率曲线间的比例系数与预测结果误差密切相关,将其视为变量并合理地确定其值能明显... 为提高△logR方法对陆相地层有机质评价的适应性,通过修改模型系数、引入新的测井参数,提出变系数的△logR方法.研究发现,△logR方法中孔隙度曲线和电阻率曲线间的比例系数与预测结果误差密切相关,将其视为变量并合理地确定其值能明显减少预测误差;有机质具有低波阻抗的特点,对重矿物欠发育地层,利用波阻抗信息和电测信息可以很好地评价有机质含量.将变系数△logR方法应用于罗69井TOC和氯仿沥青"A"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变系数△logR方法有利于减少TOC的预测误差,也适合对氯仿沥青"A"评价,TOC对应的比例系数"K_(TOC)"小于氯仿沥青"A"对应比例系数"K_A",TOC预测相对误差小于氯仿沥青"A"相对误差,与理论分析相符.变系数△logR方法为评价泥页岩残余烃(油)量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烃源岩 有机碳 氯仿沥青“A” 泥页岩 非均质性
原文传递
地震和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9
作者 张永升 李家蓉 潘新志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4期46-48,共3页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一世界性难题。基于引进软件Jason的方法原理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 ,埋藏深 ,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为一世界性难题。基于引进软件Jason的方法原理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构造运动形成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 ,埋藏深 ,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流程 ,提高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可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测井 联合反演技术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非均质性 InverMod 模型 储层预测 波阻抗
下载PDF
按流动单元建立测井储集层解释模型 被引量:43
20
作者 王月莲 宋新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5,84,共4页
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组或单砂层为解释单元 ,忽视砂层内部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差异 ,因此储集层解释模型可靠性不高。考虑影响流体流动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从修正的Kozeny Carman方程和平均流动半径入手 ,利用 4个储集物性参数 ,首... 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组或单砂层为解释单元 ,忽视砂层内部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差异 ,因此储集层解释模型可靠性不高。考虑影响流体流动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从修正的Kozeny Carman方程和平均流动半径入手 ,利用 4个储集物性参数 ,首先通过聚类分析 ,定量划分和表征大庆油田某油层的流动单元 ;然后通过确定流动单元内部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 ,建立各流动单元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 ;进而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确定岩电关系 ,来确定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将流动单元模型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证明所建立的模型准确度较高。图 2表 3参 3(王月莲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测井 储集层 解释模型 孔隙度 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