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附睾分泌蛋白4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荣 耿晓星 +1 位作者 唐丽萍 刘爽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90-793,共4页
目的比较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与CA125检测对早期及不同病理亚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法对子宫内膜癌组(6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66例)血清HE4及CA125水平进行检测,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子宫... 目的比较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与CA125检测对早期及不同病理亚型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法对子宫内膜癌组(6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66例)血清HE4及CA125水平进行检测,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209.8±27.3)pmol/Lvs.(95.0±14.6)pmol/L,P<0.05],而CA125无明显差异[(39.2±9.4)U/Lvs.(29.1±8.5)U/L,P>0.05]。(2)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OC)计算,血清HE4和CA12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最佳临界检测值分别为141.5pmol/L及54.5 U/L。(3)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Ⅰ期)血清HE4浓度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7.1±23.4)pmol/Lvs.(95.0±19.2)pmol/L,P<0.05)],而血清CA125无明显差异[(29.9±12.1)U/Lvs.(29.1±9.4)U/L,P>0.05]。血清HE4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Ⅰ、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在Ⅰ、Ⅲ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在Ⅱ、Ⅲ期之间,HE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而CA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4)在特异度为95%时,HE4对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敏感性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89.4%vs.45.1%,P<0.05)。结论血清HE4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上较CA125更佳,且对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敏感性比对子宫内膜样腺癌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分泌蛋白4 CA125 子宫内膜癌 浆液乳头状腺癌 早期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大鹏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4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黏膜 细胞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浆液乳头状腺癌
下载PDF
《中华妇产科杂志》第40卷(2005年)主题词索引
3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65-880,共16页
关键词 卵巢上皮 浆液乳头状腺癌 张淑兰 子宫颈癌细胞 卵巢癌细胞 子宫颈恶黑色素瘤 宫颈癌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华妇产科杂志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诊治进展
4
作者 杨淑丽 邓小虹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2年第2期117-118,105,共3页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变化.多种检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术前评估病变范围,弥补术后病理分期的不足.治疗采用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变化.多种检测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术前评估病变范围,弥补术后病理分期的不足.治疗采用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但目前尚无规范化标准,有些尚存有争议,现将其诊治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内膜样 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病理分期 浆液乳头状腺癌 手术分期 分段诊刮 术前放疗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超 崔恒 +6 位作者 赵彦 梁旭东 王朝华 李小平 沈丹华 王世军 魏丽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5月—2004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24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中、高分化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5月—2004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24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中、高分化9例,低分化6例),腹膜混合型上皮性癌6例,腹膜恶性苗勒管混合瘤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2cm)3例,不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2cm)21例。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其中13例行紫杉醇+顺铂或卡铂(TP)方案化疗,9例行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PAC)方案化疗。初次化疗缓解率为8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5%,部分缓解率为25%。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为42个月(22~62个月),其中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混合型上皮性癌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44、13和19个月,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者分别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TP和PAC方案化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5、2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应尽量首选恰当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基本术式为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过分强调减瘤的彻底性可能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术后应给予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TP方案可能优于PAC方案。病理类型及化疗方案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恶肿瘤 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预后分析 肿瘤细胞减灭术 苗勒管混合瘤 PAC方案 预后相关因素 临床病理资料 肿瘤患者 生存时间 大网膜切除术 联合化疗 回顾分析 2004年 1995年 化疗缓解率 完全缓解率
原文传递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彭燕蓁 沈铿 +4 位作者 吴鸣 黄惠芳 潘凌亚 杨佳欣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腹膜浆乳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84年至2002年收治的14例腹膜浆乳癌和5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卵巢浆乳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腹膜浆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腹膜浆乳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84年至2002年收治的14例腹膜浆乳癌和5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卵巢浆乳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腹膜浆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 7岁,卵巢浆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 6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腹膜浆乳癌患者有腹水12例(86%, 12 /14),有盆腹腔包块10例(71%, 10 /14);血清CA125平均水平为2289kU/L。卵巢浆乳癌患者有腹水40例(80%, 40 /50),有盆腹腔包块45例( 90%, 45 /50 );术前血清CA125平均水平为1741kU/L。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腹膜浆乳癌患者中12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均行化疗,对化疗耐药者10例(83%, 10 /12);另2例于手术前死亡。卵巢浆乳癌50例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均行化疗,对化疗耐药者19例(38%, 19 /50)。两者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腹膜浆乳癌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10%、0;卵巢浆乳癌患者分别为95%、79%、62%。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腹膜浆乳癌患者较卵巢浆乳癌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化疗效果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临床分析 卵巢浆液乳头状腺癌 血清CA125 肿瘤细胞减灭术 盆腹腔包块 癌患者 平均年龄 平均水平 化疗耐药 2002年 1984年 手术前死亡 统计学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对比分析 治疗效果 发病年龄 化疗效果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腹膜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静 梁智勇 +2 位作者 高洁 曾瑄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于腹膜和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符合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PPSPC)定义(即病变以腹膜或网膜...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于腹膜和卵巢的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符合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rimary peritoneal serous papillary carcinoma,PPSPC)定义(即病变以腹膜或网膜为主,双侧卵巢结构正常,或病变仅累及卵巢表面上皮)及20例与之临床分期配对的原发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ovarian serous papillary cancer,OSPC)的病例标本,分析PPSPC和OSPC临床病理学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P53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两组标本的HER2基因状态。结果 PPSP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OSPC患者大8.3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患者中6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而OSPC患者中仅20%为低分化浆液性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和PR在PPSPC组中的表达(分别为60%和10%)明显低于OSPC组(分别为95%和50%)(P=0.031和P=0.032)。P53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与ER和PR类似,40%PP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85%OSPC病例P53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PPSPC组中仅1例(10%,1/10)出现轻度不连续细胞膜着色(即1+),而OSPC组则有3例(15%,3/20)出现HER2(1+);PPSPC及OSPC组均无HER2过表达病例。此外,在PPSPC与OSPC组均未发现HER2基因扩增或基因拷贝数高度增加。结论 PPSPC与OSPC尽管在组织病理学、临床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常见于老年女性,肿瘤分化差,具有较强的侵袭性,ER和/或PR低表达,P53阳性表达也低于后者,临床结局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卵巢浆液乳头状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32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爱琴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upsc )的预后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收治的 3 2例upsc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临床特点、术中探查所见、术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作统计学... 目的 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upsc )的预后因素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我院收治的 3 2例upsc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临床特点、术中探查所见、术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 2例upsc中 ,Ⅰ期 8例 ,Ⅱ期 5例 ,Ⅲ期 10例 ,Ⅳ期 9例。限于内膜 8例 ,肌层浸润小于 1/ 2层 11例 ,大于 1/ 2层 13例。分级G12例 ,G2 12例 ,G3 18例。子宫外转移中 :宫颈受累 10例 ,卵巢受累 5例 ,大网膜转移 6例 ,腹腔冲洗液或腹水阳性 12例 ,盆腔淋巴结转移 9例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2例。结论 upsc病期晚 ,易子宫外扩散 ,且子宫外转移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术前提高诊断率 ,术中提倡进行类似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提高手术分期的正确率 ,术后常规进行化疗和放疗 ,以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乳头状腺癌 病理分析 手术治疗 化疗 临床资料 诊断率
下载PDF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4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袁静萍 高利昆 +2 位作者 成红豆 阎红琳 袁修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eritoneal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P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例PPSC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HPV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SC均为女性,年龄23~62岁,平均51岁。... 目的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eritoneal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P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例PPSC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HPV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SC均为女性,年龄23~62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多为无特异性的腹部不适,CA125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腹腔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形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为低柱状,核质比大,核圆形,核仁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腺体及间质内可见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A125、WT1、CK7、p53、CEA、p16均呈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5/6、ER、PR;不表达GCDFP-15、CR、D2-40、CK20、Villin、CDX2、TTF1;HPV检测阴性。结论 PPSC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临床误诊率高,依据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继圣 匡幼林 +2 位作者 苟欣 何卫阳 肖明朝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cancer,MPBC)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中一种罕见的变异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UC的0.6%~8.0%。MPBC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类似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994年... 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cancer,MPBC)是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中一种罕见的变异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UC的0.6%~8.0%。MPBC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类似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994年由Amin等首次报道,其具有高分级、高分期、易侵袭、易进展、预后差等生物学特性。由于其组织形态变化多样、病理诊断困难,故极易漏诊、误诊,国内相关研究甚少,且目前对于MPBC的治疗方式存在很大争议,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乳头 膀胱 卵巢浆液乳头状腺癌 CARCINOMA 组织学形态 生物学特 变异类型
原文传递
异甘草素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体外增殖的抑制和诱导自噬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颖 洪铭岩 周秀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000-5001,共2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L)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从3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中提取SKOV3细胞株,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分析ISL对SKOV3细胞株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L)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从3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中提取SKOV3细胞株,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分析ISL对SKOV3细胞株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水平。结果 ISL能够有效抑制SKOV3细胞株的体外增殖,与药物使用时间、剂量呈正比;ISL对SKOV3细胞株作用48 h后,ISL剂量5、10μg/ml的两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核进行荧光染色后,出现变圆、破碎以及染色质浓缩的现象。结论 ISL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体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与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卵巢浆液乳头状腺癌 SKOV3细胞株
下载PDF
复发性卵巢癌调强适形放疗2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桂芳 卞美璐 +4 位作者 李华军 林华 王扬 孙霭萍 李敏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病例1:患者73岁,孕3产3。因卵巢癌IIIC期,于2008年3月5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肿瘤切净。术后病理报告为左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行紫杉醇+卡铂化疗6次,2008年8月停止化疗。CA125正常,之后逐渐升高。
关键词 复发卵巢癌 调强适形放疗 卵巢浆液乳头状腺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术后病理报告 CA125 IC期 紫杉醇
下载PDF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国庆 高雨农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5期383-385,390,共4页
关键词 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卵巢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CARCINOMA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专题讨论会
下载PDF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中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秀珍 李伟 《现代医学》 2014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研究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分别检测8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lug的表达,并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Slug的表... 目的:研究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分别检测8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lug的表达,并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Slug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0%、13.7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1,P<0.01);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雌激素阳性表达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无关(P>0.05);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患者(χ2=4.09,P<0.05)。结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中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过表达可能有利于癌组织的转移,也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乳头状腺癌 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基因Slug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厉健 《现代实用医学》 1995年第2期88-89,共2页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临床意义厉健综述王德尚审校一、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细胞癌变人类细胞内约有5000多个基因,分别编码表达5000多种人体必需蛋白质,即基因产物。其中一些基因在胚胎时期呈高度表达(调节细胞分化增殖,是胚...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临床意义厉健综述王德尚审校一、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细胞癌变人类细胞内约有5000多个基因,分别编码表达5000多种人体必需蛋白质,即基因产物。其中一些基因在胚胎时期呈高度表达(调节细胞分化增殖,是胚胎细胞迅速分裂增殖的基础),出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 临床意义 基因扩增 不典型增生 免疫组化方法 细胞癌变 肿瘤 基因产物 子宫浆液乳头状腺癌
下载PDF
Her2和P53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延 胡元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P53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PSC)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在UPSC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手术治疗的UPSC患者、30例非UPSC类子宫内膜癌(EC)患者以及30例正常子... 目的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P53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PSC)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其在UPSC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手术治疗的UPSC患者、30例非UPSC类子宫内膜癌(EC)患者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NE)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er2和P53的表达。分析Her2和P53的表达与UPS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及P53在UPSC患者中表达显著高于EC及NE中(P<0.05),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多、单因素的生存分析过程中,UPSC患者腹腔冲洗液/腹水中是否有恶性肿瘤细胞的存在,是总生存期(OS)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而脉管浸润和大网膜转移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Her2与P53在UPSC均有表达,二者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P53 免疫组化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帆 杨开选 +2 位作者 孙亮 黄芹 宋波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511-512,共2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腺体在免疫表型和形态学上的特征和相关性。方法:镜下观察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癌旁组织中具有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特征的腺体,观察其形...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腺体在免疫表型和形态学上的特征和相关性。方法:镜下观察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癌旁组织中具有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特征的腺体,观察其形态特征,记录其数目,统计学分析,比较其与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差异;S-P法对具有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的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癌旁组织进行P53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53染色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Ki67指数,比较不同组织区间的差异。结果: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相关,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和Ki67指数介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之间。结论: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高度相关,可能是其前驱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 内膜上皮内癌
下载PDF
卵巢正常大小癌综合征^(18)F-FDGPET-CT表现
18
作者 文政芳 岳军燕 +3 位作者 谢文秀 赵淑珍 尹山兰 郭喆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卵巢正常大小癌综合征(NOCS)原发病灶确定、全身情况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行全身PET-CT检查并最终根据临床及病理结果确诊为NOCS患者的PET-CT影...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卵巢正常大小癌综合征(NOCS)原发病灶确定、全身情况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行全身PET-CT检查并最终根据临床及病理结果确诊为NOCS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3例最终病理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为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为结肠癌转移,1例为非卵巢来源原因不明的转移性腺癌。^(18)F-FDGPET-CT诊断卵巢癌2例,这2例患者PET-CT影像因腹腔积液的映衬卵巢CT影像清晰,并可见卵巢部位放射性摄取增高;PET-CT诊断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1例PET-CT假阴性最终被确诊为卵巢癌;1例PET-CT未发现原发灶的患者最后诊断为肠道来源肿瘤。结论:^(18)F-FDGPET-CT对于查找NOCS原发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是本文6例患者的主要组成部分,肿瘤标志物有一定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正常大小癌综合征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卵巢浆液乳头状 卵巢外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艾昭东 刘晟 +1 位作者 于小平 古善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腹水患者15例,多为中量、大量腹水;腹膜、腹腔多发肿块和/或结节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腹膜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腹水患者15例,多为中量、大量腹水;腹膜、腹腔多发肿块和/或结节13例,其中肿块并明显钙化2例;大网膜饼状增厚患者12例;腹膜大片状增厚患者7例;卵巢正常大小患者4例;腹膜后淋巴结稍增大患者1例,右腹股沟淋巴结增大患者1例。结论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腹膜原发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9例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临床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芳 汤惠茹 +2 位作者 王丽平 刘志红 黄凤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3期26-2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9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和配合化疗。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即在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后,对直径大于1.0cm的肿瘤结节予以剔除,对于不能切尽的小结节则采用电凝烧... 目的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9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和配合化疗。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即在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后,对直径大于1.0cm的肿瘤结节予以剔除,对于不能切尽的小结节则采用电凝烧灼;2例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部分左半结肠切除术。关腹前将顺铂注入腹腔。术后采用PC、PAC方案化疗8个疗程。结果病理检查示5例细胞呈中等分化,4例呈低分化。子宫内膜均未见肿瘤浸润;6例卵巢结构如常,3例卵巢上皮浅表有肿瘤组织浸润。l例术后刚满1个月死亡;1例患者对化疗不敏感,腹水不能控制,于术后2个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8个月肿瘤复发并导致肠梗阻,再次减瘤术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亡;2例于术后10个月和14个月复发,拒绝治疗并失访;2例失访;仅l例Ⅲb期患者至今无瘤生存4年。结论手术是治疗EPSPC的首选方式,且有助于EPSPC的确诊。EPSPC手术治疗的原则与卵巢癌相同,均为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规范的化疗,有助于延长存活期,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外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手术治疗 术后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