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草原采用浅翻耕改良对土壤水分及牧草组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建宁 彭文栋 +2 位作者 李永华 冯娅梅 高婷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为了解和掌握浅翻耕措施对荒漠化草原改良土壤水分及原生植被组成的影响,对此项改良措施的利与弊做一客观的评价,试验对浅翻耕后土壤含水率、牧草组成、"四度一量"、地下生物量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浅翻耕后地表至地下70... 为了解和掌握浅翻耕措施对荒漠化草原改良土壤水分及原生植被组成的影响,对此项改良措施的利与弊做一客观的评价,试验对浅翻耕后土壤含水率、牧草组成、"四度一量"、地下生物量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浅翻耕后地表至地下70 cm贮水量由原生植被的30.42 mm提高到61.52 mm,提高了102.33%;浅翻耕后群落中的3种优良牧草甘草、达乌里胡枝子和沙芦草的密度分别下降了55.69%、93.78%、100%;同时根茎型牧草——中亚白草重要值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而甘草的重要值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浅翻耕后12种牧草受到了抑制,重要值下降,11种牧草从群落中消失。说明采用浅翻耕改良措施能使荒漠化草原土壤含水率大幅度提高,为补播牧草新品种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条件,这也是荒漠化草原补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浅翻耕改良措施应针对中、重度退化草原,不宜针对优良牧草占总品种40.74%的轻度退化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草原 翻耕 土壤水分 原生植被 贮水量 重要值
原文传递
浅翻耕对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植被群落组成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丰 张涛 +1 位作者 张明婧 陈超 《贵州畜牧兽医》 2019年第3期63-65,共3页
为研究浅翻耕对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上生产力的影响,以贵州省晴隆县境内天然草地为对象,测定浅翻耕后草地植被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地上植物量。结果:对草地进行浅翻耕处理后第2年和第4年,草地植被高度、盖度、密度、植物量、... 为研究浅翻耕对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上生产力的影响,以贵州省晴隆县境内天然草地为对象,测定浅翻耕后草地植被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地上植物量。结果:对草地进行浅翻耕处理后第2年和第4年,草地植被高度、盖度、密度、植物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分别增加74.18%、31.86%、65.45%、54.66%、124.07%、20.83%和49.47%、16.72%、61.05%、40.58%、115.06%、20.63%;禾草类牧草占比分别提高10.79、7.41个百分点;但草地植被均匀度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山区 翻耕 植被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