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源强震的判据和发震概率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绳祖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根据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多判据原理,强震的发生不仅要满足准静态强度条件,而且必须具备突发释放足够能量的条件,而所有这些条件可以通过突发应力降判据、总能量判据和强度判据加以表达。本文建立了它们相应的概率表达式和估计发震总概率... 根据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多判据原理,强震的发生不仅要满足准静态强度条件,而且必须具备突发释放足够能量的条件,而所有这些条件可以通过突发应力降判据、总能量判据和强度判据加以表达。本文建立了它们相应的概率表达式和估计发震总概率的方法,并针对我国28例地震进行了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概率
下载PDF
地震成因
2
《山西地震》 1989年第S1期2-12,共11页
关键词 地震成因 地震 水库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 何适 稚山 人工爆破 直径比
下载PDF
中国北纬41度震情带地震与日本地区地震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志 《防灾减灾学报》 1989年第2期67-73,共7页
首先指出了天山、阴山构造带新生代以前在成因上是共同的,新生代以来东西两段差异活动虽然明显,但仍有一定的共性.文中着重分析了不被人们重视的北纬41度震情带西段地震和日本地区浅源大震相关概率为百分之九十,对应程度百分之九十一.... 首先指出了天山、阴山构造带新生代以前在成因上是共同的,新生代以来东西两段差异活动虽然明显,但仍有一定的共性.文中着重分析了不被人们重视的北纬41度震情带西段地震和日本地区浅源大震相关概率为百分之九十,对应程度百分之九十一.可以对震级阈值以上地震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进行九个月左右的相互预报.日本地区北纬40度以南中深源地震后约一年,北纬41度震情带东段均有地震对应.这无疑对判断阴山燕山带震情有一定予警作用.为了更好地掌握北纬41度震情带地震活动特征,文中又对其东西两段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交替活动,其表现对判断该带震情是有益的.最后,对目前该带震情趋势以及地震相关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特征 日本地区 地震 震级阈值 大震 地震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 地震活动性 地震记录
下载PDF
全球海底开启“震动模式”专家:数据共享可显著提高地震海啸监测预警能力
4
作者 陈瑜 《区域治理》 2019年第14期61-64,共4页
连发.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10月16日发布两则地震海啸消息:北京时间8时28分、9时3分,洛亚蒂群岛东南新喀里多尼亚海域接连发生6.6级、6.8级浅源地震,观测结果表明未引发海啸.半个多月前的9月28日,同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印度尼西亚发... 连发.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10月16日发布两则地震海啸消息:北京时间8时28分、9时3分,洛亚蒂群岛东南新喀里多尼亚海域接连发生6.6级、6.8级浅源地震,观测结果表明未引发海啸.半个多月前的9月28日,同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印度尼西亚发生7.5级地震,并在震中南侧70公里的帕卢湾引发强烈局地海啸,造成严重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喀里多尼亚 地震 群岛 预警 震动 海啸
下载PDF
浅源地震的震源和震源区地震波速度的同时测定法...
5
作者 古川信雄 李刘玉 《地震译文集》 1990年第2期13-20,共8页
关键词 地震 地震波 速度
下载PDF
2014年1月古巴北部地震序列:不寻常的位置和意外的震源机制变化
6
作者 J.Braunmiller G.Thompson +3 位作者 S.R.McNutt 罗恒之(译) 任家琪(译) 张天中(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20年第4期363-375,共13页
2014年1月9日,位于古巴北部海岸的巴哈马—古巴缝合线的沿线发生了MW5.1地震,揭示出了佛罗里达南部一个令人惊讶的地震危险源,那里的人们普遍有感。因为它的位置问题,这一事件及其余震只在遥远的地方被记录下来,从而导致高检测阈值和低... 2014年1月9日,位于古巴北部海岸的巴哈马—古巴缝合线的沿线发生了MW5.1地震,揭示出了佛罗里达南部一个令人惊讶的地震危险源,那里的人们普遍有感。因为它的位置问题,这一事件及其余震只在遥远的地方被记录下来,从而导致高检测阈值和低定位精度。我们使用区域地震图来确定该地震序列中7个最大的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和相对位置。通过瑞利波互相关将余震相对于主震重新定位,表明这是一个密集的事件丛。在最近的佛罗里达南部061Z台站,经低通滤波(T>10s)的垂直地震波,在P波到达时,一些余震的表面波极性相对于主震出现了令人惊讶的翻转。区域矩张量反演证实了机制的改变。与全球矩心矩张量解一致,我们发现了一个主震和一次余震的机制大致东西走向的正断层。三次余震指示东西向逆断层,P轴和T轴相对于正断层事件翻转。不确定之处是,所有事件的深度都不可识别,表现为浅层断裂(小于或等于10km)。一个有趣的解释是两组地震都是在同一断层破裂,不同的机制是对动态过冲的补偿。然而,地震活动也可能稍有分离,在拉伸破裂下方出现反向机制或滑动发生在共轭断层上。沿着缝合带的浅源深度表明,更大的可能触发海啸的地震可能在古巴北部附近海域发生,这可能对当地以及佛罗里达和巴哈马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地震序列 正断层 矩张量反演 区域地震 断层破裂 地震事件
下载PDF
海啸之殇——天灾总是在人们将其淡忘时来临
7
作者 王晓民 《生命与灾害》 2021年第5期36-37,共2页
大部分海啸是深海浅源大震的一种伴生灾害。从时空分布上,它的发生概率并不高,因为它所依赖的深海、浅源、大震等条件同时具备的概率不高。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的必要条件是:海底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震级大于7.8级。然而... 大部分海啸是深海浅源大震的一种伴生灾害。从时空分布上,它的发生概率并不高,因为它所依赖的深海、浅源、大震等条件同时具备的概率不高。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的必要条件是:海底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震级大于7.8级。然而,近百年来,海啸带给世界的梦魇历历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 深度 海啸 大震 时空分布 深海 震级
下载PDF
用sPn计算内蒙地震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55
8
作者 任克新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瑞丰 刘敬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3期24-31,共8页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sPn对于测定地壳内震源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利用记录到的sPn震相计算了 2 0 0 3年 8月 16日发生在我国内蒙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并对该方法在日常工作...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sPn对于测定地壳内震源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利用记录到的sPn震相计算了 2 0 0 3年 8月 16日发生在我国内蒙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并对该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壳内地震 地震的震深度 内蒙地震
下载PDF
均匀和非均匀断层滑动失稳成核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马胜利 刘力强 +4 位作者 马瑾 王凯英 扈小燕 刘天昌 吴秀泉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45-52,共8页
基于均匀和非均匀断层摩擦滑动中应变、断层位移的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粘滑失稳的成核过程。研究表明,在加载点速度恒定的条件下,均匀断层上粘滑的成核过程具有微弱的滑动弱化特征,断层上较小尺度“弱段”的存在使得粘滑成核过程中滑动... 基于均匀和非均匀断层摩擦滑动中应变、断层位移的实验测量结果,分析了粘滑失稳的成核过程。研究表明,在加载点速度恒定的条件下,均匀断层上粘滑的成核过程具有微弱的滑动弱化特征,断层上较小尺度“弱段”的存在使得粘滑成核过程中滑动弱化现象更明显,而较大尺度“弱段”的存在则改变了粘滑的成核过程,表现出局部加速滑动——断层带上剪应力快速增加的特征,更符合速率-状态摩擦定律。断层闭锁期间,剪应力的增加引起断层附近的横向弹性膨胀,这种弹性膨胀在失稳时的回跳引起断层面上正应力的瞬时增加,从而成为使断层迅速闭锁、强度恢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动 断层粘滑 粘滑失稳 成核过程 滑动弱化 速度弱化 地震 地震力学
原文传递
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Asperity模型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海云 陶夏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33-1539,共7页
选择了29个浅源地震的滑动分布,用来研究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将凹凸体分成三种类型研究:所有凹凸体,最大凹凸体和其它凹凸体.根据凹凸体的数量将凹凸体模型分为三种模型:所有凹凸体,单凹凸体和多凹凸体.每种模... 选择了29个浅源地震的滑动分布,用来研究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将凹凸体分成三种类型研究:所有凹凸体,最大凹凸体和其它凹凸体.根据凹凸体的数量将凹凸体模型分为三种模型:所有凹凸体,单凹凸体和多凹凸体.每种模型中,根据断层类型将断层分成三类:所有断层,倾滑断层和走滑断层.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三种凹凸体模型中不同断层类型的凹凸体各参数与矩震级和相应断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同时也建立了不同断层类型的地震破裂初始点位置参数与矩震级之间的关系式.系统地描述了近场强地震动预测中浅源地震的凹凸体模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凹凸体模型 强地震动预测 破裂起始点
下载PDF
日本海西部-中国东北深震区俯冲运动对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的动力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凤鸣 张亚江 +2 位作者 许晓艳 张天雷 张震 《东北地震研究》 2007年第1期33-39,共7页
日本海西部-中国东北深震区是西太平洋俯冲带的一部分,其俯冲作用控制了俯冲带上的强震活动,并使其与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在时空演化过程上表现出相关的特征,同时,对郯庐带和松辽盆地周边地震活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关键词 日本海西部 东北深震区 动力作用 地震
下载PDF
深部剪切形变带对浅源地震的控制——立交模式有限元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7
12
作者 白超英 秦保燕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在“立交模式”的基础上,用三维粘弹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几个简化的地质体模型,讨论了地壳下部的蠕滑断层对浅部断层活动的影响和对浅部应力场的调整和控制过程。结果表明,深部断层的蠕滑作用可使浅部应力场增强,井使得在特定方向,特... 本文在“立交模式”的基础上,用三维粘弹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几个简化的地质体模型,讨论了地壳下部的蠕滑断层对浅部断层活动的影响和对浅部应力场的调整和控制过程。结果表明,深部断层的蠕滑作用可使浅部应力场增强,井使得在特定方向,特定走向的断层内的应力加速积累或松弛。据此,本文解释了地震震中沿直线的迁移问题,同时也讨论了大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 形变带 地震 立交模式
下载PDF
震源深度与矩心深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震源机制类型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忠良 黄静 周公威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5,共9页
在哈佛全球CMT目录中 ,震源深度与矩心深度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从统计上说 ,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大于矩心深度 ,而中深源地震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将地震按照震源机制进行分类之后发现 ,上述特征主要属于逆冲型地震和正断层型地震... 在哈佛全球CMT目录中 ,震源深度与矩心深度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从统计上说 ,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大于矩心深度 ,而中深源地震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将地震按照震源机制进行分类之后发现 ,上述特征主要属于逆冲型地震和正断层型地震的贡献 ,而走滑型地震没有这样的特征。这一分布规律或可作为地震的“化学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心矩张量 机制 深度 地震 断层
下载PDF
中国大陆百年(1901~2001年)浅源强震活动及生命损失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傅征祥 刘桂萍 +1 位作者 邵辉成 丁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7-376,共10页
简要回顾和初步分析了中国大陆百年(1901~2001年)浅源地震活动(MS≥6.0)及生命损失的某些特征.1901~2001年中国大陆发生约420次6级以上的浅源强震,其中88%发生在大陆西部.其原因可能与西部活动地块的变形与运动相对强烈有关;大陆西部... 简要回顾和初步分析了中国大陆百年(1901~2001年)浅源地震活动(MS≥6.0)及生命损失的某些特征.1901~2001年中国大陆发生约420次6级以上的浅源强震,其中88%发生在大陆西部.其原因可能与西部活动地块的变形与运动相对强烈有关;大陆西部的平均震源深度(25km)比东部(16km)的深,这可能与大陆西部地壳厚度比东部明显的厚有关;震源深度随深度的不均匀分布,可能与地壳断层摩擦学和流变学性质随深度变化有关;大陆浅源强震活动呈现时空群集的过程;反映地震强度分布的震级(MS)频度(Nc)关系是lgNc=8.64-0.99MS.在1901~2001年间地震造成生命损失约60余万人,其中,河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损失最大,地震死亡人数分别约是250700和246200人;地震死亡人数与地震震级的统计关系并没有显示出一种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地震生命损失除了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和地面震动大小有关外,还应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区的建筑物破坏程度和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直接相关.地震死亡人数(D)及其事件的累计频度(Nc)的关系是lgNc=2.40-0.39lgD,表明地震死亡人数的分布是分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强震活动 生命损失 1901~2001年
下载PDF
俯冲带地震诱发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邵同宾 嵇少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68,共24页
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 俯冲带作为地球循环体系的关键部位,具有构造活跃、地震多发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基于震源位置,俯冲带地震既可划分为板间和板内地震,也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俯冲带内的浅源地震包括板间地震和浅源板内地震,而中源和深源地震皆属于板内地震。在地球浅部,温度与压力低,浅源地震是由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沿着先存断层发生不稳定摩擦滑移造成的。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使得流行于浅部的脆性和摩擦行为在无水条件下被强烈抑制,岩石从而表现为可抑制地震的韧性行为,使得中-深源地震的诱发机制有别于常规的脆性行为。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了解到中源地震的诱发机制主要是脱水或与流体相关的致脆以及塑性剪切失稳,而深源地震的成因主要是相变致裂。然而,中-深源地震很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中源深度既可能是流体相关的致脆导致脱水源区的脆性围岩产生地震,亦可能是脱水的蛇纹岩本身可能在流体孔隙压的作用下作粘滑滑移,而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孕震带宽度大于"反裂隙模型"预测的亚稳态橄榄石冷核宽度的深源地震可能是由第一阶段的相变致裂和第二阶段的塑性剪切失稳诱发,而孕震带的实际宽度与预测宽度相当的深源地震则可能仅由相变致裂引起。只要过渡带内名义无水矿物中的结构水能释放出来,脱水致脆同样可能触发一些深源地震;而塑性剪切失稳不仅能在中-深源地震触发后的扩展阶段起着主导作用,而且还能单独触发一些中-深源地震,因此能够解释大多数反复发生的中-深源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地震 地震 地震 粘滑 脱水致脆 塑性剪切失稳 相变致裂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动力背景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立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51,共11页
本文根据日本海沟、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的关系、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的平均震源机制结果以及日本海沟强震与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的关联性,概述了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动力背景,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深源地震与西... 本文根据日本海沟、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的关系、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的平均震源机制结果以及日本海沟强震与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的关联性,概述了中国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动力背景,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深源地震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中国东北深震是西太平洋板块高速度、小倾角向欧亚大陆下俯冲的结果。中国东北地区深源地震、浅源地震的时空分布以及依据浅源地震的分期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经历了5个活动周期,每个活动周期浅源地震的时空分布具有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浅源地震每个活动周期结束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每个活动周期结束地震前均经历了平均约4.19年的长时间平静,结束地震以成对地震为主要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背景 日本海沟 中国东北 地震 地震
下载PDF
中国大陆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傅征祥 邵辉成 丁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0,共6页
考查了1900~2001年中国大陆不同活动地块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并讨论将其应用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陆西部的天山、祁连 柴达木、羌塘 拉萨及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和大陆东部的中朝 鲁东黄... 考查了1900~2001年中国大陆不同活动地块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并讨论将其应用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陆西部的天山、祁连 柴达木、羌塘 拉萨及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和大陆东部的中朝 鲁东黄海地块和华南地块东边界(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半段中的强震活动(MS≥6.0),大多数(70%以上)发生在地球自转加快的年份中;大陆西部滇东 滇西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以及大陆东部中蒙 华北平原地块和华南地块东边界(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西半段强震活动(MS≥6.0),大多数(67%以上)发生在地球自转减慢的年份中。并且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在地震预报中可能作用的R值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强震 地球自转速率 中国
下载PDF
渤海海域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谢卓娟 吕悦军 +1 位作者 彭艳菊 张力方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渤海海域内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不同震级档、不同空... 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渤海海域内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不同震级档、不同空间范围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震源深度与地震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内中小震的震源深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发生在渤中断陷内的地震,其震源深度一般较深;而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与辽东半岛沿海的地震,其震级较低且震源一般较浅。但总体上,渤海海域内的地震多发生在10—20km的地壳中、上部,属浅源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深度 地震 地震构造
下载PDF
物探方法在浅源石油烃类污染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连晟 查恩来 +3 位作者 王春辉 蔡五田 张敏 李敬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65-868,共4页
应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冀中平原中部某典型石油烃类污染场地进行探测,得到了浅源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异常特征。通过对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法资料的分析,得出石油烃类污染物呈现低电阻率、低介电常数特性,根据这个特点圈定出了此... 应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冀中平原中部某典型石油烃类污染场地进行探测,得到了浅源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异常特征。通过对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法资料的分析,得出石油烃类污染物呈现低电阻率、低介电常数特性,根据这个特点圈定出了此污染场地内储油池区域的污染扩散晕。实践证明,这两种物探组合在此类污染场地探测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探地雷达 高密度电法 环境污染检测
下载PDF
sPn震相计算近震震源深度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微微 苏金蓉 魏娅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是测定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的主要依据之一。sPn与Pn到时差测定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洁、准确,可以在日常地震速报中...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是测定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的主要依据之一。sPn与Pn到时差测定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洁、准确,可以在日常地震速报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壳内地震 地震 到时差 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