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120
1
作者 宋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8-382,共5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防治 EHF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 被引量:58
2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由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由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对非典型病例已可能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非典型病例 自然疫源疾病 传染源 种类 诊断方法 实验动物 肾脏损害 野鼠型 特异 家鼠型 病原学 应用 鼠类 发烧 病毒
原文传递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于丹萍 金玉珠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 研究
原文传递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9
4
作者 方立群 曹务春 +4 位作者 吴晓明 杨红 张习坦 陈化新 王宝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分析中国大陆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空间区域分布 ,建立HFRS危险区域分布图。方法 收集中国 41个HFRS监测点 1 995~ 1 998年的人群发病资料建立数据库 ,以中国省级、县级、一级河流数字地图为背景 ... 目的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分析中国大陆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空间区域分布 ,建立HFRS危险区域分布图。方法 收集中国 41个HFRS监测点 1 995~ 1 998年的人群发病资料建立数据库 ,以中国省级、县级、一级河流数字地图为背景 ,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 ,与建立的数据库关联并对监测点人群发病资料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 ;收集 1 998年 6月SPOT4卫星覆盖东南亚地区的植被影像 ,逐一提取出各监测点监测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与 1 995~ 1 998年HFRS监测点人群平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不同流行强度监测区域的NDVI值 ,对遥感影像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密度分割。结果 HFRS监测点人群发病资料的空间分析预测模型显示 ,中国HFRS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京杭大运河 淮河流域地区 ,与1 995~ 1 998年全国各县HFRS平均发病率分布图进行比较 ,发现两者基本一致 ;相关分析显示HFRS发病率与NDVI之间呈现正相关 (r=0 .41 7,P <0 .0 1 ) ,根据各监测点NDVI的差异建立了中国HFRS危险区域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地理信息系统 监督 危险区域
原文传递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志肾 黄湘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流行性出血热抗病毒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耀宗 徐伟 +2 位作者 李莉 王麟 尚守礼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9-73,共5页
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们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临床用作EHF抗病毒治疗的各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作用的筛选。结果发现,人白细胞干扰素、聚肌胞、阿糖胞苷、强力宁和华赡素等,既不能阻止EHFV侵入细胞,对细胞内的EH... 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们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临床用作EHF抗病毒治疗的各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作用的筛选。结果发现,人白细胞干扰素、聚肌胞、阿糖胞苷、强力宁和华赡素等,既不能阻止EHFV侵入细胞,对细胞内的EHFV增殖也毫无影响。野鼠型免疫血清能中和野鼠型和家鼠型两株病毒,而家鼠型免疫血清只能中和同型病毒。病毒唑25μg/mn或重组干扰素4万IU/ml能有效地抑制细胞内EHFV的增殖,用药愈早,抑制作用愈强。作者还发现,联合病毒唑和重组干扰素具有协同作用,为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提出了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病毒唑
原文传递
空心莲子草有效部分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曲春枫 杨占秋 +1 位作者 向近敏 刘焱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利用致死性乳鼠动物模型,证实了空心莲子草有效部分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乳鼠具有保护作用。治疗后的乳鼠生存率提高,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病毒抗原量减少。治疗剂量的药物仅引起轻度肝组织学变化。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空心莲子草 病理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口服治疗乳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肖红 杨占秋 +1 位作者 文莉 刘焱文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空心莲子草经口服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感染的乳鼠。结果显示,5、7.5、10.0mg三个剂量组的存活率各为80%、72.2%和40.0%,平均存活天数(MTD)为56.5±0.9、53.5±1.1和... 空心莲子草经口服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感染的乳鼠。结果显示,5、7.5、10.0mg三个剂量组的存活率各为80%、72.2%和40.0%,平均存活天数(MTD)为56.5±0.9、53.5±1.1和41.5±2.7d,而病毒对照组的存活率为0.0%,MTD为26.3±0.8d,经该药治疗的感染鼠体内的EHFV抗原表达减少,而未经治疗的感染乳鼠体内的EHFV抗原则在全病程中都显示出较强的表述。治疗组抗病毒效果类似于病毒唑,且口服病毒唑毒性小。说明空心莲子草在体内对EHFV感染鼠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感染 中医药疗法 空心莲子草
下载PDF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石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6-298,共3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流行性出血热 汉坦病毒属 FEVER RENAL HFRS 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应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法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血清学分型 被引量:25
10
作者 俞永新 姚智慧 +4 位作者 安祺 董关木 刘文雪 何浩 倪大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22,共5页
应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对分离自不同动物宿主和病人血液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病毒抗原性分型,以不同株的家兔免疫血清对国际上血清1型和2型参考毒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株来自黑线姬鼠的毒株,其免疫血清对血清1型(76-118株)的效价较血... 应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对分离自不同动物宿主和病人血液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病毒抗原性分型,以不同株的家兔免疫血清对国际上血清1型和2型参考毒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株来自黑线姬鼠的毒株,其免疫血清对血清1型(76-118株)的效价较血清 2型(UR株)高≥16倍,而6株来自家鼠和大白鼠的毒株中,有5株对2型的血清效价高于1型2~16倍。提示来自黑线姬鼠的毒株符合国际上的血清1型,来自褐家鼠的毒株基本与国际上的血清2型一致,但个别毒株例外。以上结果表明,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特异性高,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准确血清学分型。 本文还发现,J10株(分离自锦州市褐家鼠)和HB55诛(分离自河南出血热病人)的血清型与过去文献报道的不符。经反复用不同免疫血清和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做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均表明这两株病毒的分型与血清1型相同。以上结果为我国首次应用空斑减少试验对我国出血热不同毒株进行准确分型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 空斑减少试验
下载PDF
开闭固脱法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10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万兰清 马超英 +2 位作者 耿耘 吴伟 江光明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6年第4期151-154,共4页
以中医开闭固脱法为主,配合西医液体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10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45例(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4.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率为44.40%,总有效率为7... 以中医开闭固脱法为主,配合西医液体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10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45例(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4.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率为44.40%,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在血压回升与稳定、厥脱改善、症情稳定以及肾功能恢复等方面,治疗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作者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感染性休克大多表现为中医的内闭外脱证,以开闭固脱法为主治疗效果肯定,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休克 开闭固脱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光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吴光华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面广,发病多,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长时期内,由于病原体未定,对传播途径的认识,主要来自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78年以来,随着本病特异性检测...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研究进展吴光华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面广,发病多,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长时期内,由于病原体未定,对传播途径的认识,主要来自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78年以来,随着本病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病毒分离成功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传播途径 临床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4—2012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傅明慧 杨华富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8期35-36,共2页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疫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CDC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中获取全国2004—2012年出血热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年来全国31个省...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疫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CDC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中获取全国2004—2012年出血热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年来全国31个省市均有出血热病例发生,累计报告病例1234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419/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1391例,年均死亡报告率0.0117/10万。全年龄段皆可发病,但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30-59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6月)和秋冬季(10-12月),发病重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陕西省。结论 2004—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呈现先下降后小幅回升趋势,发病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发病疫情具有时间和地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特征 发比率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研究报告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化新 唐浏英 +7 位作者 白晓萌 陈露菲 何绍文 万方华 龙清忠 刘红 胡美娇 刘光中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防制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目的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及时掌握灾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有针对性的制订防制对策,更好的指导防制实践。方法 按照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救灾办公室统一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采取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1998 ~1999年在8 省( 自治区)40 个灾区监测点,开展了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结果 查明35 个监测点地区人群1997 年发病率为16 .75/10 万,受灾的1998 年为16 .30/10 万,受灾当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基本稳定。1999 年1 季度监测点地区人群发病与1998 年同期相比减少1 .7 倍。病例的临床诊断经血清学核实,符合率为73.03 % 。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5 .65 % 。灾区监测点野外黑线姬鼠占捕获小兽69 .67 % 、褐家鼠占10 .00 % ,居民区褐家鼠占64 .33 % 、黑线姬鼠占6 .93 % ;野外黑线姬鼠密度3 .75 % 、褐家鼠0 .54 % ,居民区褐家鼠5.03 % 、黑线姬鼠0 .54 % ;野外黑线姬鼠带病毒率6 .52 % 、抗体阳性率8 .83 % ,褐家鼠带病毒率2 .44% 、抗体阳性率22 .22 % ;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2 .89% 、抗体阳性率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监测 流行病学 控制
原文传递
流行性出血热尸检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mRNA的定位及分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叶苓 杨守京 +1 位作者 刘彦仿 晏培松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8年第4期327-332,共6页
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组织中病毒RNA及HSP70mRNA细胞内定位,同时观察了汉坦病毒感染的VeroE6细胞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热休克蛋白70mRNA在多... 应用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3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检组织中病毒RNA及HSP70mRNA细胞内定位,同时观察了汉坦病毒感染的VeroE6细胞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热休克蛋白70mRNA在多数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分布与病毒RNA一致,并且与组织的病理损害有关;体外实验的结果也表明在出血热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HSP70的高表达。提示热休克蛋白与汉坦病毒的致病以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蛋白 汉坦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 HSP70MRNA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云 陶开华 +2 位作者 赵学忠 吴光华 姜克俭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使用实验动物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几个可能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ID_(50)/ml的EHFV悬液即可通过破损的表皮使实验鼠感染;从EHF疫区采集的革螨和恙螨均能自然感染、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EHFV;感染... 使用实验动物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几个可能的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ID_(50)/ml的EHFV悬液即可通过破损的表皮使实验鼠感染;从EHF疫区采集的革螨和恙螨均能自然感染、叮刺传播和经卵传递EHFV;感染EHFV的实验动物排出的EHFV可经气溶胶的形式传播给正常实验动物;EHFV可经破损的消化道粘膜感染实验鼠。这些结果提示:经皮肤伤口传播是鼠间和鼠人间EHFV的主要传播途径;螨媒传播对鼠间EHFV传播和保持疫源地起了重要作用;以气溶胶的形式经呼吸道传播是特定条件下实验动物型EHF的主要传播途径;EHFV在一般条件下难以通过消化道使实验鼠感染。这些研究结果为EHF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病毒 昆虫媒介 流行性出血热
原文传递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活检组织病毒定位和微循环障碍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陆俊仪 俞永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3-97,T005,共6页
关键词 微循环 流行性出血热 活检
原文传递
八角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冯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八角莲属 小檗科植物 流行性出血热 解毒 祛痰散结 乙型脑炎 咽喉肿痛 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毒蛇咬伤
下载PDF
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万友生 万兰清 +10 位作者 马超英 卢卫 杨宁 邵桂娥 毛群晖 兰青山 耿耘 汪维拉 涂俊杰 邓京振 章光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26-30,共5页
流行性出血热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肾衰为其主要特征。我们江西省EHF 课题组在“七五”期间,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为指导,在省内6个市、县级综合医院对照观察治疗该病患者... 流行性出血热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肾衰为其主要特征。我们江西省EHF 课题组在“七五”期间,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为指导,在省内6个市、县级综合医院对照观察治疗该病患者413例(含对照组140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寒温统一 湿毒 病毒病 畅三焦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凝血与纤溶的变化及与肝脏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1
20
作者 魏来 俞幼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1-24,共4页
测定了6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表明,血小板计数及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减弱,抗凝物质及纤溶产物增加,同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 测定了6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表明,血小板计数及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减弱,抗凝物质及纤溶产物增加,同时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各指标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相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凝血、抗凝血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与肝脏损害指标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HF病程中有显著的凝血、抗凝血、纤溶异常及肝脏损害。而肝脏损害可能是导致凝血、抗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但与纤溶的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凝血 纤溶 肝脏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