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被引量:24
1
作者 高祖桥 白永平 +3 位作者 周亮 乔富伟 宋龙军 陈小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99-3508,共10页
湿地作为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净化、气候调节、碳汇等多种功能,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胁迫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湿地流失尤为严重。为探究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本研究以2000、2009、2018... 湿地作为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净化、气候调节、碳汇等多种功能,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胁迫和自然条件的改变,湿地流失尤为严重。为探究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本研究以2000、2009、2018年3个时期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选用景观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18年间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8年,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面积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湿地面积在研究前期增加了52.2 km^2,增长率为8.2%,后期减少了26.8 km^2,减少率为3.9%。湿地主要转出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出面积分别为166.7、158.4 km^2;新增湿地主要由未利用地和林草地转入,转入面积为543.1 km^2。城市带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各类湿地均衡分布的态势逐渐增强,景观多样性也不断增加,景观优势种类逐渐弱化。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影响城市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其中,社会经济要素中的人口因素影响最显著,自然要素中的降水量、气温驱动作用明显,其他驱动力因子相对较弱但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流域高质量发展 干旱区 城市带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中国流域生态保护研究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张金锁 刘金华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5期26-36,共11页
厘清我国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热点、把握研究趋势,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采用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1997—2023年1013篇流域生态保护领域文献进行分析,描绘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研究现状。1)国内流域生态保... 厘清我国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热点、把握研究趋势,为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采用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1997—2023年1013篇流域生态保护领域文献进行分析,描绘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研究现状。1)国内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可分为初期探索、发展和深化3个阶段;2)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研究热点内容分为流域生态系统和管理、生态修复和恢复、生态保护和安全、生态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3)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任务经历了流域水土流失与生态系统建设到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流域管理与保护,再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流域生态保护领域研究将集中在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与协同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保护 流域高质量发展 流域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CITESPACE
下载PDF
流域尺度污染溯源模拟-优化防控方法:以铜陵市顺安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王辰 陈磊 +4 位作者 李佳奇 张钰晨 赵奕欣 刘妍琪 沈珍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35-3845,共11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重要国家战略,但面临着水环境保护难度大、污染来源不清和措施集成度低等问题.针对流域尺度多源污染协同治理面临的方法瓶颈,结合资料调研分析、机制模型模拟和智能算法优化,构建了“污染精准溯源-措施效果评价-措...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重要国家战略,但面临着水环境保护难度大、污染来源不清和措施集成度低等问题.针对流域尺度多源污染协同治理面临的方法瓶颈,结合资料调研分析、机制模型模拟和智能算法优化,构建了“污染精准溯源-措施效果评价-措施整体优化”为主体的流域水环境保护框架,并以安徽省铜陵市顺安河流域为例进行了方案应用.结果表明,新框架可精准量化流域内种植业、农村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贡献,并评价多种防控措施及其集成的总体效果;多目标优化蛙跳算法通过系统对比多种方案的成本效益,提供了性价比高的流域多源污染协同治理方案,如通过合理投资可使顺安河流域总氮在丰、平和枯水年分别削减1274.24、855.24和381.96 t·a^(-1),总磷削减321.42、159.80和42.93 t·a^(-1),保障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新框架可推广到其他流域,为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水环境保护提供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非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 SWAT模型 多目标优化 流域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被引量:84
4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5,共12页
构建黄河流域的空间治理体系,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和空间发展的治理目标,构建流域管理的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的治理模式。黄河流域的空间经济环境特征,集中体... 构建黄河流域的空间治理体系,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和空间发展的治理目标,构建流域管理的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的治理模式。黄河流域的空间经济环境特征,集中体现为经济空间与生态资源的不平衡。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刚性约束、空间开发失调、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关联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多重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未来黄河流域应实施分类治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并完善流域分工体系与政策体系,以高质量的空间治理体系来推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空间治理 空间发展 网络治理 分类治理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 被引量:49
5
作者 张国兴 苏钊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43,共7页
构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测度,有助于洞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与不足。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并结合中心城市特点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生态适度宜居、资源配置有效、公共服务共享的... 构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测度,有助于洞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与不足。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并结合中心城市特点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生态适度宜居、资源配置有效、公共服务共享的维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中心城市2013—2017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2013—2017年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上游、中游和下游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黄河流域各中心城市在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和公共服务共享维度上呈现差异较大,在资源配置有效和生态适度宜居维度上呈现差异较小。(3)青岛、西安、郑州在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上与其他中心城市的差距正逐渐拉大。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应形成功能错位、良性互补、合作分工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中心城市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43
6
作者 钞小静 周文慧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共7页
构建黄河流域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需要建立市场协同、利益协同、社会协同、文化协同和生态协同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经济发展差异较... 构建黄河流域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需要建立市场协同、利益协同、社会协同、文化协同和生态协同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治理模式相对分散、社会治理能力滞后、文化产业动力不足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多重制约因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市场经济一体化治理体系、利益共享的政府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多层次文化治理体系以及多元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并相应地建立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保护治理顶层设计、拓宽基层参与治理渠道、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推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治理体系 推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刘家旗 茹少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148,共10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采用人均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对黄河流域201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生态资源...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采用人均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对黄河流域201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不显著,生态足迹需求不均衡。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了2020—2025年四种政策情景下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政策措施,黄河流域不可持续状态将进一步恶化。未来黄河流域要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生态足迹理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珏 吕德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36,共17页
数字经济是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通过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在测算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黄河流域2011—2019年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高维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和双重... 数字经济是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通过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在测算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黄河流域2011—2019年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高维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和双重差分等模型多维度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且这一结论经过选取历史数据作工具变量和“智慧城市”试点作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起到的助推力表现为:下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上游;数字经济在黄河流域三四线城市和衰退型、再生型、非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效果更好,进而验证了数字经济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破解“资源诅咒陷阱”的关键作用。门槛回归结果表明,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作为单一门槛变量,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点。研究结论为有重点、分阶段、分区域推进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智慧城市
下载PDF
晋陕豫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 被引量:32
9
作者 郭永平 行晓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65,共8页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黄河文化,并使其融入当代民众生活的重要路径。基于当下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应从非遗文化的内在脉络出发,加强对地方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再造区...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黄河文化,并使其融入当代民众生活的重要路径。基于当下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应从非遗文化的内在脉络出发,加强对地方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再造区域文化共同体。从学理上,晋陕豫三省应加快非遗学的建构,推动非遗学与黄河学的融合互补;在实践上,激活区域民众的主体性与参与性,通过多元主体合力,实现非遗的传承创新。非遗的传承创新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自信 共同体再造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绿色发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郇庆治 黄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20-31,111,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区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目标原则和重大举措等系列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阐述、战略构想与推进策略,由此也构成了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意涵的政策话语体系,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区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目标原则和重大举措等系列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阐述、战略构想与推进策略,由此也构成了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意涵的政策话语体系,形成与确立了新时代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理论视域或思维来看,就像长江经济带战略一样,黄河流域战略也并非只是一种区域(流域)发展战略或环境公共治理政策,而是一场包含多重维度目标的综合性深刻变革或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因而将是一个需要不懈奋斗、久久为功的历史进程,其核心则是逐渐走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目标机制内在契合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动力机制层面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有序推动要着力解决好如下3个问题:全流域统一工作机制的组建及有效运行、沿黄省(自治区)之间协调机制的创建及常态化运行、调动各方力量和基于内生性动力的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作治理中的“条块”相济:以渭河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崔晶 毕馨雨 杨涵羽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5-155,共11页
面对日益迫切的流域生态治理需求,依托“科层制”的纵向流域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流域发展的需要,横向府际和部门间协作逐渐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然而,流域协作治理中依然面临着地方政府间和政府各部门之间利益分配... 面对日益迫切的流域生态治理需求,依托“科层制”的纵向流域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流域发展的需要,横向府际和部门间协作逐渐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然而,流域协作治理中依然面临着地方政府间和政府各部门之间利益分配难以达成共识、流域协调机构难以履行协调职能等治理困境。以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为例,探讨流域内“条块”关系的调适对流域协作治理机制的影响,分析如何对流域横向协调机构进行权力与资源的合理匹配。应从赋予流域协调机构更多的权力和职能、完善“条块”协作的法律体系、保障协作制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三方面来调和“条块”关系,推动流域协作治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治理 流域治理 条块关系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的横向府际协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筱璐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38,共9页
横向府际协作治理是中国公共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推动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回应黄河流域横向府际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从现有的科层制度体系、文旅市场建设、各类激励环境及政府的相关机... 横向府际协作治理是中国公共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推动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回应黄河流域横向府际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从现有的科层制度体系、文旅市场建设、各类激励环境及政府的相关机制来看,黄河流域的文旅融合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治理失灵。因此,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不断满足文旅市场发展需求,并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体系对于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下一步改革中,需要实现从单一科层制管理到网络式协同治理的转型,推动区域整体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采取建立区域协同意识、增加横向府际协作密度及赋权能力、推动市场合作弥补府际治理失灵等系统化措施加强治理主体间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府际协同 文旅融合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的现实困境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瑞萍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31-41,共11页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需求增长之间的供需矛盾凸显,急需合理利用黄河流域水资源,加强水权交易。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权交易的实践样态和发展模式看,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存在水权法律性质定位、利益协调、交易要素和交易体制... 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需求增长之间的供需矛盾凸显,急需合理利用黄河流域水资源,加强水权交易。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权交易的实践样态和发展模式看,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存在水权法律性质定位、利益协调、交易要素和交易体制机制等诸多现实困境,导致水权市场建设与运行环境不平衡,因此需要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完善保障制度体系,加强水权市场交易运行机制建设,使得黄河流域水权供求场景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提高水权交易的运行效率,以期有助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保护法》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利用 水权交易 制度设计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及门槛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冲 刘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77,共6页
文章在明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8年黄河流域1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助推作用;具体到各分维度指标,则对动力机制转变... 文章在明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8年黄河流域1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助推作用;具体到各分维度指标,则对动力机制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和福利水平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稳定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不显著,并且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另外,门槛效应检验进一步证实,当前环境规制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影响机理 门槛效应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康宁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政府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核心主体,其环境保护责任的实现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使得黄河流域政府应当形成完备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体系并有效实施;要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协调企业、个人... 政府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核心主体,其环境保护责任的实现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使得黄河流域政府应当形成完备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体系并有效实施;要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协调企业、个人等各方的绿色发展法律责任;要避免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逐步构建起绿色发展的新道路,采取完备的绿色法治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黄河流域的各个领域。黄河流域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法律构造,需要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从明确黄河流域政府环境保护的主导地位、全过程制度建构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强化黄河流域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落实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政府责任 绿色法治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临空经济
16
作者 王亚晨 于伟伟 +4 位作者 李博文 冯鹏飞 李世杰 万斯斯 康洋鸣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0期1532-1540,共9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临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点.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九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黄河流域临空经济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临空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临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点.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九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黄河流域临空经济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了临空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临空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临空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为“倒U型”关系,当临空经济指数的对数逐步增长至17.972,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当临空经济达到阈值点后继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随之下降.因此,应明确黄河流域的临空经济枢纽定位,提升规划和建设水平,打造黄河流域的临空经济核心竞争力;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临空经济 阈值效应
下载PDF
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测度、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
17
作者 刘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文章采用2013—2021年间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构建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两者的时空耦合特征,明晰两者的耦合协调状态类型,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文章采用2013—2021年间山东高校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构建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两者的时空耦合特征,明晰两者的耦合协调状态类型,进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找出关键影响因素,设计优化路径,以期为提升山东高校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基础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高校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耦合测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民间文化非遗化的困境与路径
18
作者 郭永平 刘一霖 《高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要区域之一。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民间文化与非遗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民间文化的非遗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主要区域之一。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民间文化与非遗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民间文化的非遗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重要趋势。然而,民间文化的非遗化实践仍面临着民间文化传播空间的封闭性、主体传承的失衡性以及口头传承的局限性等困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之际,以空间赋能、主体赋能、科技赋能推进民间文化非遗化,不仅是全面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与构建黄河学的重要路径,也是民间文化非遗化赋能区域振兴,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非遗化 系统性保护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山东省济南市乡村旅游空间规划路径研究
19
作者 张静 《旅游纵览》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流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国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基于黄河流域历史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旅...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儿女,黄河流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国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基于黄河流域历史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山东省济南市乡村旅游空间规划为视角,整理归纳相关资料,对位于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省济南市的乡村旅游空间进行了研究,旨在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促进区域联动性发展,以期为山东省济南市黄河流域乡村旅游空间合理规划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 济南市 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文体旅资源开发与空间集聚特征
20
作者 罗浩 万发达 李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6,共8页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家战略的关键,是中部崛起的核心策略,继长三角、京津冀及大湾区战略后的国家级新计划。文章通过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和SPSS数理统计,研究黄河流域涉及的九个省份的文体旅资源,结果如下:1.资源开...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家战略的关键,是中部崛起的核心策略,继长三角、京津冀及大湾区战略后的国家级新计划。文章通过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和SPSS数理统计,研究黄河流域涉及的九个省份的文体旅资源,结果如下:1.资源开发水平呈现明显差异,综合运用CRITIC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测得山东、陕西和河南较为突出,分别占34.78%、16.50%和15.35%;而青海、宁夏、甘肃及内蒙古开发较弱,比例在1.84%至6.99%之间,四川则是西部唯一的高开发省份,比例为9.75%。2.文体旅资源的发展受到游客流量、旅游收益、运动员级别、健将人数及艺术团体演出等多种因素影响,并受地理位置、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制约,差异显著。3.ArcGIS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四川和河南是体育资源的主要聚集地;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四川;四川是旅游资源的中心;而山西和河南则是混合资源的重点地区。4.基于分析结果结合发展理论模型从不同角度对黄河流域文体旅资源发展提出建议,力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文体旅融合 资源开发 空间分析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