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波纹隔板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流动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昱喆 齐祥明 +1 位作者 刘天中 陈昱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9-855,共7页
在传统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加入波纹形隔板,以其导流作用强化液体循环和气液传质,建立了新型带波纹隔板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及实验考察了该反应器的流动与传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FD模拟结果与... 在传统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加入波纹形隔板,以其导流作用强化液体循环和气液传质,建立了新型带波纹隔板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及实验考察了该反应器的流动与传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FD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良好,液体在上升区和下降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循环,随通气比增加,液相速度、平均气含率和溶氧体积传质系数均近似线性增加.单位体积能量输入与平均液相体积传质系数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综合各相关参数得到优化结构为:下降区/上升区截面积为1.62,隔板顶端到液面的距离为260mm,隔板底端到反应器底部的距离为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隔板 流动混合 气含率 溶氧体积传质系数 CFD
下载PDF
工业汽轮机补汽结构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及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姚宏 周逊 王仲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5,共8页
为改进工业汽轮机补汽结构的性能,应用ANSYS-CFX软件、以SST-RM湍流模型对流体混合产生的总压损失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总压损失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流量比下,支流以60°夹角进入主流,或者过渡段为圆角时,T型通道具有较低... 为改进工业汽轮机补汽结构的性能,应用ANSYS-CFX软件、以SST-RM湍流模型对流体混合产生的总压损失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总压损失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流量比下,支流以60°夹角进入主流,或者过渡段为圆角时,T型通道具有较低的总压损失。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种截面为椭圆形且沿周向截面面积渐缩的补汽结构,优化后的补汽结构能够有效控制补汽沿周向的密流分布及混合蒸汽的流动方向,由此提高了整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补汽流动方向与主流方向的夹角对流场有较大影响,优化结构的总压损失系数在各工况下至少降低30%;截面形状与截面面积变化对补汽的周向扩散有较大影响,截面为椭圆形且截面面积沿周向渐缩时补汽结构能够提高密流周向分布的均匀度;采用混合总压损失系数和标准偏差能够有效评估补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汽结构 流动混合 压力损失 工业汽轮机
下载PDF
聚合过程强化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许超众 冯连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4-1322,共9页
聚合过程强化技术是实现聚合过程效能最大化、聚合物产品结构可控化以及聚合过程和产品绿色化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聚合过程强化技术的国内外进展,从流动与混合强化、传热与传质强化、反应耦合过程强化、超临界流体强化、外场强... 聚合过程强化技术是实现聚合过程效能最大化、聚合物产品结构可控化以及聚合过程和产品绿色化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聚合过程强化技术的国内外进展,从流动与混合强化、传热与传质强化、反应耦合过程强化、超临界流体强化、外场强化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不同聚合过程强化技术的特点,并对聚合过程强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聚合过程强化应注重聚合动力学特性和设备特性的有效耦合,基于聚合反应特性的过程强化方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过程强化 流动混合 传热传质 反应耦合
下载PDF
再冲击载荷作用下流动混合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涛 柏劲松 +1 位作者 李平 钟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基于多介质的流体体积分数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PPM(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方法,给出和发展了可用于多介质粘性流体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代码MVPPM(multi-viscosity-fluid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为了检验和验... 基于多介质的流体体积分数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PPM(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方法,给出和发展了可用于多介质粘性流体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代码MVPPM(multi-viscosity-fluid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为了检验和验证此计算代码,对某激波管实验——再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及其导致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同时还研究了激波反射冲击作用下流体混合区的演化情况,在反射激波和混合区相互作用的瞬间,混合区的宽度明显减小,之后又迅速增大;另外,混合增长率与初始扰动的频谱有很大关联。通过对有粘性(分子动力学粘性)和无粘性结果的对比,发现粘性对混合区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界面不稳定性 MVPPM 流动混合 分子动力学粘性
下载PDF
引射器二次流入口结构对引射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周少东 史新民 +3 位作者 俞齐鑫 王子成 吴婷 李子健 《现代车用动力》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作为五部委联合发布八项核心技术之一,氢气循环系统技术路线逐渐从氢气循环泵转向引射器。然而,采用引射器技术路线的典型问题之一就是难以全功率覆盖,需要更为精细的引射器优化设计。主要研究二次流入口结构参数对引射性能的影响,基于A... 作为五部委联合发布八项核心技术之一,氢气循环系统技术路线逐渐从氢气循环泵转向引射器。然而,采用引射器技术路线的典型问题之一就是难以全功率覆盖,需要更为精细的引射器优化设计。主要研究二次流入口结构参数对引射性能的影响,基于Ansys-Fluent软件,采用混合湿氢气介质,体积分数分别为氢气81%、水蒸气11%、氮气8%,建立引射器三维物理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模型,数值分析不同二次流结构参数对引射性能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二次流入口结构对引射性能影响较小,其机理为二次流结构制约着混合段的流动混合,导致混合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引射性能。上述结果能为高效、全功率覆盖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引射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引射器 计量比 二次流 流动混合
下载PDF
波形隔板对平板式生物反应器传质及混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淋淋 尤学一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8-753,共6页
对带波纹隔板的平板式生物反应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流场模拟,验证模型可靠性后,系统分析波纹隔板高/波长(L/λ)和波幅/波长(A/λ)两个波纹隔板结构参数对反应器传质及流动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λ=12时,传质及流动混合性... 对带波纹隔板的平板式生物反应器,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流场模拟,验证模型可靠性后,系统分析波纹隔板高/波长(L/λ)和波幅/波长(A/λ)两个波纹隔板结构参数对反应器传质及流动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λ=12时,传质及流动混合性能较好,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平均湍动能(Em)、下降区停留时间占循环一周时间之比(θ)等表征传质及混合的参数值均较大,得到的液体流速在微藻生长的最佳流速附近.当A/λ=0.8时,反应器的传质性能最优,kLa比采用平直隔板时增加了约10%;当A/λ=0.4时,反应器的混合效果最佳,Em比采用平直隔板时增加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生物反应器 波纹隔板 流动混合 传质
原文传递
Y形冲击射流微混合器流场结构和分割强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关晖 吴锤结 涂善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8-446,共9页
运用三维变密度不可压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微型Y形冲击射流进行流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是影响流场结构和混合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流场结构的分析、混合效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对流场中分割强度的研究发现,... 运用三维变密度不可压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微型Y形冲击射流进行流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是影响流场结构和混合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流场结构的分析、混合效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对流场中分割强度的研究发现,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越大,分割强度越小,混合效果就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冲击射流 流动混合 三维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Y形冲击射流微混合器流场结构和混合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关晖 吴锤结 涂善东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15-122,共8页
运用三维变密度不可压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微型Y形冲击射流进行流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是影响流场结构和混合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存在有最佳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我们发现在射流角度等于90°、射流速度为中速时... 运用三维变密度不可压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微型Y形冲击射流进行流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是影响流场结构和混合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存在有最佳入射角度和入射速度.我们发现在射流角度等于90°、射流速度为中速时,其流场结构最利于混合,因为此时射流的接触面积最大.另外,射流速度越大,其分割强度值也越大,因此混合性能也越差.当速度太大时,会使两股流体的接触面破碎而散落在空间中,使其不再接触,因此对分子间的扩散和混合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冲击射流 流动混合 三维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仿柳叶形静态混合器的流动及混合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傅鑫亮 闫志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00-4606,共7页
对仿柳叶形静态混合器内混合气流进行了速度场与浓度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器内速度场与浓度场偏差均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优于国家标准偏差值)。同时采用CFD软件对该静态混合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模拟的数值结果以... 对仿柳叶形静态混合器内混合气流进行了速度场与浓度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器内速度场与浓度场偏差均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优于国家标准偏差值)。同时采用CFD软件对该静态混合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模拟的数值结果以及两者的浓度云图分布都有着较好的一致性。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元件尾迹区域出现了纵向涡和发卡涡来促进混合;在经过混合元件区域时因为湍流动能耗散率增加形成的高湍流动能耗散率区能够使物质交换更加频繁;整个静态混合器的流动阻力也主要发生在该区域,随之出现的返混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柳叶形 气流返混 流动混合特性 混合 静态混合
下载PDF
热动力学方法的研究(Ⅱ)——流动混合法的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义 谭晓峰 +3 位作者 汪存信 颜承农 宋昭华 屈松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38-941,共4页
通过对流动体系物理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仪上,采用流动混合方式进样条件下适用的热功率与流速关系,并用计算机回归分析处理,同时求出反应的反应焓变和速率常数.将此方法运用于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得到... 通过对流动体系物理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仪上,采用流动混合方式进样条件下适用的热功率与流速关系,并用计算机回归分析处理,同时求出反应的反应焓变和速率常数.将此方法运用于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动力学 二级反应 流动混合 乙酸乙酯 皂化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的大差异流量烧结烟气与臭氧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江源 关彦军 +2 位作者 徐文青 张锴 朱廷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烧结烟气臭氧氧化工艺可耦合现有脱硫设备实现对NO_x和Hg等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其中臭氧与烟气的混合效果直接影响到NO_x氧化及其脱除效果。本文针对烧结烟气臭氧氧化脱硝过程中烟气与臭氧大差异流量的特征,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 烧结烟气臭氧氧化工艺可耦合现有脱硫设备实现对NO_x和Hg等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其中臭氧与烟气的混合效果直接影响到NO_x氧化及其脱除效果。本文针对烧结烟气臭氧氧化脱硝过程中烟气与臭氧大差异流量的特征,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烟道内臭氧与烟气的流动及混合特性,分析了射流速度对传递过程的影响,基于流场分析提出加装环形构件的优化方案,获得了构件有效宽度与夹角对臭氧浓度分布均匀性与压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差异流量下射流速度对臭氧浓度分布均匀性影响较小;随构件宽度增大,压降增大,臭氧分布均匀性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特征;随构件与烟道夹角增大压降减小,当夹角小于90°臭氧分布均匀性差异较小,当夹角大于90°无量纲高度小于1.75区域混合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臭氧氧化脱硝 大差异流量 流动混合特性 CFD模拟
下载PDF
主要工艺参数对三螺杆挤出机流动混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琎 信春玲 +1 位作者 闫宝瑞 何亚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采用Polyflow软件模拟了聚合物熔体PP在三螺杆挤出机计量段内的流动混合过程。借助统计学方法,将累积最大剪切应力分布、累积停留时间分布和混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喂料量和转速)对三螺杆挤出机流动混合性能的影响。... 采用Polyflow软件模拟了聚合物熔体PP在三螺杆挤出机计量段内的流动混合过程。借助统计学方法,将累积最大剪切应力分布、累积停留时间分布和混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喂料量和转速)对三螺杆挤出机流动混合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PP/EPDM体系共混物制备实验,通过探究工艺参数对分散相粒径及其分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喂料量和转速增大时,三螺杆挤出机的流动混合性能提高,但当喂料量和转速太大时却不利于三螺杆挤出机的流动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杆挤出机 工艺参数 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 流动混合性能
下载PDF
双螺杆挤出机内聚合物和终止剂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13
作者 安澍 李伟龙 +4 位作者 王连文 廖祖维 黄正梁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1年第3期203-210,共8页
针对聚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流动及混合问题,通过有限元软件Polyflow对双螺杆挤出机中聚合物和终止剂的流动及混合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双螺杆挤出机内的压力分布、流体流动情况以及高黏聚合物和终止剂的混合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针对聚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的流动及混合问题,通过有限元软件Polyflow对双螺杆挤出机中聚合物和终止剂的流动及混合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双螺杆挤出机内的压力分布、流体流动情况以及高黏聚合物和终止剂的混合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压力沿着挤出方向阶跃式升高,反向螺杆元件前产生高压区,随后压力突然下降;在径向截面处的剪切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螺棱>筒壁>螺杆表面。根据混合指数分布发现:在物料双螺杆挤出机的筒壁处主要承受剪切作用,而双螺杆表面和筒壁表面之间的部分,物料同时承受着剪切和拉伸作用。采用混合效率(α)表征终止剂加入挤出机内之后的混合程度,结果为α先快速升高,后升高的速率减慢,在900 mm之后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出 高黏度聚合物 流动混合特性
下载PDF
耐气体腐蚀试验研究
14
作者 周平华 《家电科技》 2016年第12期38-40,共3页
依据GB/T 2423.51—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标准,本文首先介绍气体腐蚀试验检测对象、分析四种腐蚀气体的危害,说明气体腐蚀试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四种腐蚀气体试验方法的差异、检测设... 依据GB/T 2423.51—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标准,本文首先介绍气体腐蚀试验检测对象、分析四种腐蚀气体的危害,说明气体腐蚀试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四种腐蚀气体试验方法的差异、检测设备及操作方法、检测要求;最后,提醒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于圆满完成各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 腐蚀气体的危害 试验方法差异 检测问题
下载PDF
吹气孔直径对RH精炼过程钢液流动和混合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胡汉涛 魏季和 +2 位作者 黄会发 杨森龙 马金昌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73-176,共4页
针对90t RH精炼装置,以水力学模拟研究了吹气孔直径对真空循环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和混合特性的影响.模型和原型的相似比为1:5.模型吹气孔直径分别为0.8 mm和1.2 mm.结果表明,1.2 mm孔径下环流量和主要工艺参数间的关系为Ql Q80.26Du0.69... 针对90t RH精炼装置,以水力学模拟研究了吹气孔直径对真空循环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和混合特性的影响.模型和原型的相似比为1:5.模型吹气孔直径分别为0.8 mm和1.2 mm.结果表明,1.2 mm孔径下环流量和主要工艺参数间的关系为Ql Q80.26Du0.69Dd0.80;在给定的吹气量和插入管内径下,增大吹气孔直径并不显著改变精炼过程中钢液流动特征,环流量随吹气孔直径的增大而略有增大,其关系式为Ql=2.40Q 0.23gD0.72u D0.88d d0.13in;相应地,混合时间稍有缩短;0.8和1.2 mm孔径下,τm与搅拌能密度的关系分别为τm ε5和τm ε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精炼 钢液流动混合 吹气孔直径
下载PDF
喉管式等离子体裂解煤反应器的气固流动与混合行为模拟
16
作者 陈璐 马传奇 +2 位作者 程党国 陈丰秋 詹晓力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3-199,265,共8页
等离子体裂解煤的反应器结构影响气固混合效果。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FLUENT软件对喉管式反应器内等离子体射流和煤粉的气固流动和混合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对颗粒在反应器内的加速历程进行了描述,并与传统的直管式反应器进行... 等离子体裂解煤的反应器结构影响气固混合效果。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FLUENT软件对喉管式反应器内等离子体射流和煤粉的气固流动和混合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对颗粒在反应器内的加速历程进行了描述,并与传统的直管式反应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喉管式反应器可以分为混合段和反应段两部分,它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加煤粉颗粒的入射深度,延长颗粒与气流的作用时间,增大气固两相的接触面积。结合小试结果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最后讨论了反应段尺寸对流场的影响,表明较小的渐扩比可以减小回流区的范围,选择合适的管径与管长可以获得煤粉与射流的最佳接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裂解 喉管式等离子体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气固流动混合行为
下载PDF
浅谈火电厂超低排放脱硝流动与混合优化
17
作者 寇晓光 《丝路视野》 2018年第1期172-172,共1页
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原理。指出SCR脱硝过程出现硫酸氢铵的危害,详细分析了硫酸氢铵形成的影响因素,如NH3/N〇x摩尔比、S03浓度、硫酸氢铵的露点温度等。根据硫酸氢铵的特性提出了控制硫酸氢铵生成的方法与减少其负面影响... 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原理。指出SCR脱硝过程出现硫酸氢铵的危害,详细分析了硫酸氢铵形成的影响因素,如NH3/N〇x摩尔比、S03浓度、硫酸氢铵的露点温度等。根据硫酸氢铵的特性提出了控制硫酸氢铵生成的方法与减少其负面影响的措施:提高氨氮混合的均匀性能够有效控制氨逃逸,对于脱硝效率要求越高的设备,均匀性控制要求越严。因此流动与混合技术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氨逃逸,降低目前的A BS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铵(ABS) 脱硝 空预器 流动混合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