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性能数值模拟及其优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文键 王春龙 +3 位作者 刘华清 李超龙 田津 王斯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5-341,共7页
为提升板翅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翅片结构参数对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的流动传热特性和承压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尺度对换热性能和流动阻力影响最大,而翅距和翅厚对翅片承压能力影响最大;波纹翅片... 为提升板翅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翅片结构参数对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的流动传热特性和承压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尺度对换热性能和流动阻力影响最大,而翅距和翅厚对翅片承压能力影响最大;波纹翅片结构参数主要通过改变换热面积和流速,以及加剧流体内部搅混来改变流动换热特性,其中加剧流体内部搅混为主要影响途径。结合动态Kriging响应面和遗传算法进行结构优化得到3组翅片结构参数,相较于常用结构,优化后翅片JF因子可提升5.8%~7.8%,而最大应力可降低7.3%~22.8%。研究结果可以为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换热 波纹翅片 流动换热性能 应力分析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兰萍 宋亚军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6-1100,1129,共6页
采用标准k-ε模型,就管排数和翅片间距等因素对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管束各排翅片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并给出j因子和f因子与管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片间距主要通过阻力对管束性能产生影响,当翅... 采用标准k-ε模型,就管排数和翅片间距等因素对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管束各排翅片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并给出j因子和f因子与管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片间距主要通过阻力对管束性能产生影响,当翅片间距小于2.5 mm时,管束空气侧阻力对风速的敏感性显著增加;可以通过采用高导热系数翅片材料的方法来提升管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换热 矩形翅片椭圆管束 流动换热性能 管排数 翅片间距
下载PDF
管间距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管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兰萍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4,160,共6页
采用标准k-ε模型,就横向管间距和纵向管间距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管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横向管间距是主要影响因素,纵向管间距的影响较小;横向管间距越大,等压降约束条件下的综合性能越差;扰流孔的存在强化横向管... 采用标准k-ε模型,就横向管间距和纵向管间距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管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横向管间距是主要影响因素,纵向管间距的影响较小;横向管间距越大,等压降约束条件下的综合性能越差;扰流孔的存在强化横向管间距和纵向管间距的作用,开设扰流孔使得管束综合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风洞换热 矩形翅片椭圆管束 流动换热性能 管间距 扰流孔
下载PDF
纵向涡发生器作用下矩形通道内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凌虹 谭思超 高璞珍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2-817,共6页
对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渐扩式纵向涡发生器和光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对其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发生器可增强换... 对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共同作用下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渐扩式纵向涡发生器和光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利用场协同原理对其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发生器可增强换热,有利于降低加热板的表面温度,从而提高反应堆堆芯的CHF值。采用JF因子对各矩形通道的综合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组合结构能以较小的阻力代价得到较大的换热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强化换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通道 纵向涡发生器 流动换热性能 场协同理论
下载PDF
管束排列方式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兰萍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8-302,共5页
采用标准k-ε模型,对错排和错列两种排列方式在不同管间距下共24种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错列结构的换热性能和综合性能均优于错排结构.错排结构性能跟横向管间距关系较大,而错列结构的性能对管间距并不敏感.通过对两种结构的流场、... 采用标准k-ε模型,对错排和错列两种排列方式在不同管间距下共24种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错列结构的换热性能和综合性能均优于错排结构.错排结构性能跟横向管间距关系较大,而错列结构的性能对管间距并不敏感.通过对两种结构的流场、温度场特征分析,发现错列结构类似于圆管换热器中的叉排,错列结构在强化翅片换热的同时也强化了管子的换热,该结构具有较大的管束进口压力损失是造成其空气侧总压降大于错排结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风洞换热 矩形翅片椭圆管束 流动换热性能 错排 错列
下载PDF
横摇工况下PCHE翼型肋通道内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抑扬 唐凌虹 辛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95-499,共5页
研究了带有翼型肋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在横摇条件下,操作压力和横摇参数对超临界液化天然气(LNG)的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HE在较低压力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但流动性能较差。瞬时努塞尔数和瞬时达西摩擦阻力系数... 研究了带有翼型肋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在横摇条件下,操作压力和横摇参数对超临界液化天然气(LNG)的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HE在较低压力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但流动性能较差。瞬时努塞尔数和瞬时达西摩擦阻力系数随时间成准正弦关系,其周期与横摇周期相同。与稳态条件相比,横摇条件下具有更大的时间平均努塞尔数和达西摩擦阻力系数,并且换热性能和流动性能随着横摇幅度和横摇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此外,相比于横摇频率,横摇幅度对性能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 翼型 流动换热性能 准临界温度 横摇工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钠冷快堆耦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中的PCHE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蓉芳 赵民富 +1 位作者 王晓丁 刘泰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58,共11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的特点,包括临界点的重要性、回热器“夹点”问题、冷却器冷却工质问题等。然后,针对钠冷快堆(SFR),总结了国内外应用于SFR耦合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的相关研究,包括... 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的特点,包括临界点的重要性、回热器“夹点”问题、冷却器冷却工质问题等。然后,针对钠冷快堆(SFR),总结了国内外应用于SFR耦合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的相关研究,包括在Na/CO2换热器、回热器、冷却器中运行的重要工质——S-CO2的流动换热性能,以及影响PCHE自身性能的流道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针对具体的SFR应用,目前仍无明确结论认为哪种流道结构更为优越,需要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相应的数值分析或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再压缩循环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PCHE 流动换热性能 流道结构
下载PDF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中不同流道的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8
作者 伍权 廖海燕 +1 位作者 张忠梅 韩增孝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21-2531,共11页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冷却器的流道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流道结构形式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况下,之字形通道的换热性能最优,新翼型通道次之,直通道最差。之字形通道的...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冷却器的流道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流道结构形式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况下,之字形通道的换热性能最优,新翼型通道次之,直通道最差。之字形通道的换热量较直通道最大高出14%,而其压降则为直通道的9倍。新翼型通道在较高雷诺数工况下具有最优的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其综合性能较直通道最大提升22%,可用于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冷却器中以提高冷却器的综合性能。此外,耗散理论和场协同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不同通道间换热性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换热 流动换热性能 耗散理论 场协同原理
原文传递
塔壁导热对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艳顺 高运 +4 位作者 于萌萌 袁龙 贾贺 王伟佳 杨立军 《电力勘测设计》 2023年第11期47-55,共9页
文章探究塔壁导热对钢结构空冷塔浮升力和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建立塔壁导热对钢塔输运性能影响的理论模型;以2×350 MW热电联产机组配置一座钢塔为工程实例,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并与混凝土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外蒙皮条件下的... 文章探究塔壁导热对钢结构空冷塔浮升力和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建立塔壁导热对钢塔输运性能影响的理论模型;以2×350 MW热电联产机组配置一座钢塔为工程实例,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并与混凝土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塔外蒙皮条件下的钢塔导热性能,远高于塔内外均置蒙皮下的钢塔和混凝土塔;塔外蒙皮条件下的钢塔导热对空冷系统浮升力将产生小幅度影响;任意塔壁导热条件下,可以忽略塔壁导热对系统整体换热性能的影响,然而环境风效应下,背风区域局部换热性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 塔壁换热模型 热传导率 流动换热性能 浮升力
下载PDF
不同通道结构下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
10
作者 李德凯 刘乐 +4 位作者 韩辉 李玉星 朱建鲁 马青峰 黄静篱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4,共9页
为规范、准确地比较分析通道结构对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选择直线形、Z形、S形及翼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rinted Circuit Heat Exchangers,PCHE),采用Fluent稳态模拟方法,以超临界LNG为工质,以相同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及通道长... 为规范、准确地比较分析通道结构对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选择直线形、Z形、S形及翼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rinted Circuit Heat Exchangers,PCHE),采用Fluent稳态模拟方法,以超临界LNG为工质,以相同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及通道长度为标准建立数值模型,分析4种通道结构在不同进口温度、质量流量及操作压力下的换热与压降性能,以及局部流动换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进口温度、大流量、低压力下的通道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Z形通道换热能力最强,S形通道压降最高,翼形通道综合换热性能最强;通道内流体单位面积换热量在拟临界点附近会产生剧烈波动与回升,沿程压降随流速和通道结构的不同呈不同形式增长。研究成果可为浮式液化天然气设施换热器选取与通道内部结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图10,表1,参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 超临界LNG 通道结构比较 流动换热性能
原文传递
主辅机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宗阳 侯一晨 +6 位作者 周寒宇 贾贺 陈磊 孔艳强 王伟佳 杨立军 杜小泽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1,共10页
主辅机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近年引起了业内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流动换热性能开展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构型条件下主辅机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的输运特性,本文建立了6种主辅机散热器双层布置和单层布置的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物理模型,并... 主辅机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近年引起了业内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流动换热性能开展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构型条件下主辅机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的输运特性,本文建立了6种主辅机散热器双层布置和单层布置的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物理模型,并借助商业软件FLUENT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构型的输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构型对辅机冷却系统的输运性能影响远高于主机冷却系统,且相对于换热性能,流动性能更易受到影响;无风情况下,双层布置主辅机冷却系统的输运性能均优于单层布置,且构型A的辅机冷却性能最佳;在环境风影响下,构型C的辅机冷却性能远高于其他构型。该研究可为主辅机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工业设计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辅机冷却系统 合建式间接空冷系统 双层布置散热器 单层布置散热器 流动换热性能
下载PDF
纵向涡发生器在翅片管束中的位置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兰萍 王贝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22-1730,共9页
采用经过验证的层流模型,对带纵向涡发生器的单排翅片管束的流动换热进行建模分析,就距离圆心4种距离、5种角度的纵向涡发生器对翅片管束性能的影响机理展开分析,发现涡发生器对翅片管束的作用表现在翅片上弱换热区大小的改变和沿流动... 采用经过验证的层流模型,对带纵向涡发生器的单排翅片管束的流动换热进行建模分析,就距离圆心4种距离、5种角度的纵向涡发生器对翅片管束性能的影响机理展开分析,发现涡发生器对翅片管束的作用表现在翅片上弱换热区大小的改变和沿流动方向涡量强度的改变两个方面.涡发生器能够推迟圆柱绕流的分离点进而减小管后弱换热区,同时能够利用较大涡量的主涡使局部核心区的流体混合,提高流体的温度梯度.对比结果表明,在雷诺数范围为600~2 600,对单排圆管翅片管束而言,涡发生器相对翅片管束圆管中心为130°同时离圆心相对距离为1.36时效果最好,综合性能指标提高7%~30%;对于两排翅片圆管管束,顺排和叉排都在第二排涡发生器角度为120°时效果最好,综合性能指标提高分别可达15%和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模型 涡发生器 翅片管束 位置优化 流动换热性能
下载PDF
带滴状纵向涡发生器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性能的数值研究
13
作者 张湘敏 田茂诚 +1 位作者 刘斐 于德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新型滴状纵向涡流发生器(DLVG)结合了矩形和椭圆形结构的优点,在微通道强化传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数值模拟了雷诺数(Re)为400~1200范围内带有DLVG的三维微通道模型的流动和传热性能,并与带有矩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RWVG)的通道进行... 新型滴状纵向涡流发生器(DLVG)结合了矩形和椭圆形结构的优点,在微通道强化传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数值模拟了雷诺数(Re)为400~1200范围内带有DLVG的三维微通道模型的流动和传热性能,并与带有矩形小翼纵向涡发生器(RWVG)的通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LVG比RWVG具有更好的局部传热强化能力。并讨论了Re、前端半径(R_(1))、攻角(β)和渐变纵向间距(d_(1)和d_(2))对强化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Re下,综合换热性能(PEC)最佳的前端半径R_(1)不同,R_(1)=0.04 mm的通道在Re=1200时PEC最佳,可达到1.41。与光滑微通道相比,努塞尔数Nu提高了55.15%;与RWVG通道相比,Nu最大增加了7.6%,PEC最大增加了5.2%。随着Re的增大,β越大,Nu越高,f越小,PEC越好,攻角75°时的PEC最高为1.47。纵向涡流发生器前后间距相同时的换热性能最差,d_(1)和d_(2)为5.4 mm和4.5 mm的通道Nu最大以及PEC最佳,在不同Re下,比等纵向间距通道的PEC增加了1.41%~4.55%。变量Re和β的改变对PEC增长率平均值的影响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滴状结构 纵向涡流发生器 数值模拟 流动换热性能
原文传递
流体绕流管束时纵向节距对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云鹤 卢锐军 陈维汉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02年第5期23-30,共8页
对流体流过顺排管束时的流动及换热性能在小型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了解纵向节距的变化对换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纵向节距的不断缩小 ,换热性能有一个从大到小再增大的过程 ,而流动阻力的变化在总体上减小的趋势下存... 对流体流过顺排管束时的流动及换热性能在小型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了解纵向节距的变化对换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纵向节距的不断缩小 ,换热性能有一个从大到小再增大的过程 ,而流动阻力的变化在总体上减小的趋势下存在波动。此外 ,利用火用分析法对其流动传热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表明 ,在高雷诺数下小节距管束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大节距管束。反映出采用小节距管束具有体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绕流管束 纵向节距 流动换热性能 影响 换热 YONG分析
下载PDF
几何参数对矩形通道纵向涡发生器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凌虹 曾敏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4-1308,共5页
以渐缩式三角形翼对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的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椭圆支柱几何参数(长轴和短轴)、纵向涡发生器几何参数(厚度、长度、高度以及攻角等)及纵向涡发生器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对矩形通道内水的流动换... 以渐缩式三角形翼对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的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椭圆支柱几何参数(长轴和短轴)、纵向涡发生器几何参数(厚度、长度、高度以及攻角等)及纵向涡发生器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对矩形通道内水的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椭圆支柱几何参数和纵向涡发生器厚度对矩形通道内水的流动换热性能影响很小;随着纵向涡发生器长度、高度、攻角和横向间距的增大,矩形通道内水的Nu与f因子均增大;随着纵向涡发生器纵向间距的增大,水的Nu和f因子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矩形通道 几何参数 流动换热性能
下载PDF
环境风作用下小规模直接空冷系统流动传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学 李国栋 +2 位作者 张瑞颖 陈磊 杨立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2,共7页
环境风对直接空冷系统的流动换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适用于光热等小型电站的小规模空冷系统的不利环境风作用规律不同于大型直接空冷系统尚待进一步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某50 MW光热电站的直接空冷系统数学物理模型,研究了不... 环境风对直接空冷系统的流动换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适用于光热等小型电站的小规模空冷系统的不利环境风作用规律不同于大型直接空冷系统尚待进一步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某50 MW光热电站的直接空冷系统数学物理模型,研究了不同环境气象条件下该小规模直接空冷系统流动换热性能变化规律,获得了不同工况下空气侧流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对空冷岛各空冷凝汽器单元轴流风机冷却空气流量和入口空气温度进行了统计,绘制了机组背压随环境气象条件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气象条件下,环境风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迎风侧的空冷凝汽器单元,并且建筑物的扰流作用对直接空冷系统流动换热性能具有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小型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规模直接空冷系统 流动换热性能 环境风不利影响 机组背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纵向涡发生器作用下矩形通道内脉动流流动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凌虹 袁淑霞 +1 位作者 谭思超 高璞珍 《工业加热》 CAS 2015年第6期11-15,共5页
对安装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组合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非稳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计算考察了不同Re、脉动频率ω以及振幅A对通道内强化传热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脉动流动的影响下纵向涡发生器的传热... 对安装渐缩式纵向涡发生器与椭圆支柱组合的矩形通道内脉动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非稳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计算考察了不同Re、脉动频率ω以及振幅A对通道内强化传热和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脉动流动的影响下纵向涡发生器的传热能力得到了强化。随着脉动频率ω和脉动振幅A的增加,矩形通道内整体传热能力的强化效果增强;随着Re的增大,强化效果逐渐减小。随着脉动频率ω和脉动振幅A的增大,矩形通道内E_f的波动振幅增加;随着Re的增大,E_f的波动振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通道 纵向涡发生器 脉动流 流动换热性能
下载PDF
3D打印一次表面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声宝 郭之强 +2 位作者 郑梅 董威 于霄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85,共7页
为了研究一次表面换热器的叉流角度和流体流动通道大小对其换热能力及热气压力损失的影响,对不同结构形式的一次表面换热器在各设计工况下的流动及换热特性进行分析,针对3种叉流角度(15°、30°和45°)的大通道和2个小通道(... 为了研究一次表面换热器的叉流角度和流体流动通道大小对其换热能力及热气压力损失的影响,对不同结构形式的一次表面换热器在各设计工况下的流动及换热特性进行分析,针对3种叉流角度(15°、30°和45°)的大通道和2个小通道(0°和30°)一次表面换热器开展其流动换热性能的试验,试验热气入口温度分别为60、80、100和120℃,热气流量分别为30、40、60和80 kg/h。试验结果表明:不论大、小通道换热器,叉流角度越大,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越强,热气压降呈递增的趋势;叉流角度同为30°时,小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强于大通道换热器的,但热气压降较大;通道大小对一次换热器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强于叉流角度对其的影响。借助试验结果对不同叉流角度的一次表面换热器给出热气压降的试验拟合公式,总结了通道大小与换热系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表面换热 流动换热性能 试验研究 叉流角度 通道 热气压降
下载PDF
基于热短路问题的仿生地埋管换热器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玲玲 蒲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34-139,共6页
抑制相邻地埋管热短路问题是提升其换热性能和保持可持续运行的关键。针对地埋管换热器运行过程中相邻管路热短路问题,借鉴构型理论与仿生学理论,提出新型仿生树状结构地埋管换热器。利用Fluent模拟仿生树状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和综合性... 抑制相邻地埋管热短路问题是提升其换热性能和保持可持续运行的关键。针对地埋管换热器运行过程中相邻管路热短路问题,借鉴构型理论与仿生学理论,提出新型仿生树状结构地埋管换热器。利用Fluent模拟仿生树状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和综合性能,并与传统蛇形地埋管换热器性能对比,分析仿生树状地埋管换热器对于解决相邻地埋管热干扰问题和提高系统效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仿生树状地埋管换热器可有效改善相邻埋管热短路问题,避免局部热量堆积,提高土壤温度的均匀性。同时,在进口流速0.4~1.2 m/s范围内,仿生树状地埋管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蛇形管地埋管换热器,高33.4%~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短路 分形 仿生树状地埋管换热 流动换热性能 数值模拟 CFD
下载PDF
集流槽宽度对同侧出入流水冷式油冷器翅片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岳珩 谢翌 +4 位作者 景小平 奚冬 李夔宁 刘坤 吕妮娜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1-569,共9页
使用Reynolds Averaged Navier Stokes方程模拟了冷却液入口、出口情况下水冷式油冷器翅片中液体的流动,并对翅片两端所开设的集流槽宽度对翅片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集流槽变宽,翅片的流动死区将减小,这将强化... 使用Reynolds Averaged Navier Stokes方程模拟了冷却液入口、出口情况下水冷式油冷器翅片中液体的流动,并对翅片两端所开设的集流槽宽度对翅片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集流槽变宽,翅片的流动死区将减小,这将强化对流换热,从而降低翅片高温区中冷却液的温度;在性能参数上,集流槽的变宽会降低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强化对流换热,提高传热因子与摩擦系数之比,增加翅片流动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式油冷器 出入口同侧布置翅片 速度分布 温度分布 流动换热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