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双城生活:通勤婚姻中青年夫妻的流动情感、性别角色与生活协商
1
作者
冯雨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通勤婚姻是一种在双职工家庭中夫妻双方为了满足职业需要而异地而居的婚姻关系。地理空间中的分离要求夫妻在人际交往和家庭照顾等方面进行特殊的协商与安排。通过对15位通勤妻子/丈夫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考察了在流动背景下青年夫妻的...
通勤婚姻是一种在双职工家庭中夫妻双方为了满足职业需要而异地而居的婚姻关系。地理空间中的分离要求夫妻在人际交往和家庭照顾等方面进行特殊的协商与安排。通过对15位通勤妻子/丈夫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考察了在流动背景下青年夫妻的情感实践与生活协商。研究发现,在情感沟通方面,青年通勤夫妻往往通过“云端共现”“终端依恋”和亲密关系展演的方式维系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跨越地域与时间的流动性情感空间;在生活协商方面,青年夫妻在性别分工、责任分配和代际沟通层面都呈现出复杂性:女性的职业追求和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得到重视,但是妻子作为家庭照料者的性别角色期望依然存在。通勤婚姻代表着一种家庭领域内非典型性别规范的萌芽,但依然受困于传统观念下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呈现出去传统化与再传统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婚姻
劳动迁移
流动
交往
性别观念
夫妻协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动交往的德育考量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志山
李燕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8,共5页
流动交往区别于固定区域或固定环境内的熟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指流动过程中陌生主体之间的交往,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不确定性、功利性、多重性的特点。行为的流动必然带来思想的流动,一方面流动交往增强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和谐意识、...
流动交往区别于固定区域或固定环境内的熟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指流动过程中陌生主体之间的交往,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不确定性、功利性、多重性的特点。行为的流动必然带来思想的流动,一方面流动交往增强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和谐意识、规范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双重道德人格,引发理想信念危机,导致价值取向偏差,使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面临挑战。因此,以价值观教育为先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基石、以社区德育为支点,成为提升流动交往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德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交往
德育
思想道德观念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双城生活:通勤婚姻中青年夫妻的流动情感、性别角色与生活协商
1
作者
冯雨雷
机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与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18ZDA3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通勤婚姻是一种在双职工家庭中夫妻双方为了满足职业需要而异地而居的婚姻关系。地理空间中的分离要求夫妻在人际交往和家庭照顾等方面进行特殊的协商与安排。通过对15位通勤妻子/丈夫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考察了在流动背景下青年夫妻的情感实践与生活协商。研究发现,在情感沟通方面,青年通勤夫妻往往通过“云端共现”“终端依恋”和亲密关系展演的方式维系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并且形成了跨越地域与时间的流动性情感空间;在生活协商方面,青年夫妻在性别分工、责任分配和代际沟通层面都呈现出复杂性:女性的职业追求和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得到重视,但是妻子作为家庭照料者的性别角色期望依然存在。通勤婚姻代表着一种家庭领域内非典型性别规范的萌芽,但依然受困于传统观念下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呈现出去传统化与再传统化的特征。
关键词
通勤婚姻
劳动迁移
流动
交往
性别观念
夫妻协商
分类号
C913.1 [经济管理]
C913.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交往的德育考量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志山
李燕燕
机构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8,共5页
文摘
流动交往区别于固定区域或固定环境内的熟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指流动过程中陌生主体之间的交往,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不确定性、功利性、多重性的特点。行为的流动必然带来思想的流动,一方面流动交往增强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和谐意识、规范意识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双重道德人格,引发理想信念危机,导致价值取向偏差,使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面临挑战。因此,以价值观教育为先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基石、以社区德育为支点,成为提升流动交往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德育对策。
关键词
流动
交往
德育
思想道德观念
Keywords
mobile contact
mo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morality concept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双城生活:通勤婚姻中青年夫妻的流动情感、性别角色与生活协商
冯雨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流动交往的德育考量
刘志山
李燕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