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1
1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姜建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21,共11页
成藏动力学是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在盆地演化历史中和输导格架下 ,通过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分析 ,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过程和聚集规律的综合性学... 成藏动力学是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在盆地演化历史中和输导格架下 ,通过能量场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分析 ,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形成、演化和运移过程和聚集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是盆地演化历史和流体输导格架 ,研究的核心是能量场 (包括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 )演化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成藏动力学研究的进展表现在 :( 1)流体输导系统预测能力的提高 ;( 2 )能量场演化机制及其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和流体流动样式研究的深入 ;( 3)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深化 ;( 4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改进。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 ,实现盆地温度场、压力场、应力场的耦合和流体流动、能量传递和物质搬运的三维模拟 ,是成藏动力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 输导系统 能量场 动力学过程 流体运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油气运移的地震泵作用 被引量:62
2
作者 阎福礼 贾东 +1 位作者 卢华复 徐光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断层活动对烃类的运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岩石中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地震泵运移机制周期性、间歇状脉冲的特点。这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变化的应力场中裂隙引张的间歇性、脉动性的特点所决定... 断层活动对烃类的运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岩石中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地震泵运移机制周期性、间歇状脉冲的特点。这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变化的应力场中裂隙引张的间歇性、脉动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东营凹陷复杂断块油气田中独特的油气纵向分布特征,是由构造活动平静时期的渗流运移和构造活动活跃期中地震泵作用的混相涌流方式相互交替、共同叠加的结果,这一现象在各大油气田中较为常见,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泵 流体运移 东营凹陷 油气运移 断层
下载PDF
断层幕式活动期和间歇期流体运移与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43
3
作者 于翠玲 曾溅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断层的周期性幕式活动导致沿断层带流体运移具有周期性幕式运动的特点。断层的一次周期性幕式活动分为活动期和间歇期两个阶段。断层幕式活动期,深部流体在超压作用或地震泵作用下以在断层带内的垂向运移和进入储层后的侧向运移为主,流... 断层的周期性幕式活动导致沿断层带流体运移具有周期性幕式运动的特点。断层的一次周期性幕式活动分为活动期和间歇期两个阶段。断层幕式活动期,深部流体在超压作用或地震泵作用下以在断层带内的垂向运移和进入储层后的侧向运移为主,流体运移的相态为油、气、水的混合相态。断层幕式活动间歇期,当断层带尚未完全封闭、输导系统内压力尚未平衡时,流体在断层带及其两侧储层之间流动,直至达到压力平衡。断层完全封闭后,流体运移则不再发生。断层幕式活动期对油气的输导能力强,而断层幕式活动间歇期对油气的输导能力相对较弱。断层幕式活动期导致断层带附近形成同层混源或异层同源的多层系(或多构造层)含油气复式油气聚集带;而断层幕式活动间歇期使已经形成的油气藏发生再分配,导致断层带垂向上形成欠饱和油藏—高饱和油气藏—油气藏及纯气藏的完整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幕式活动期和间歇期 流体运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断裂带内部结构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被引量:39
4
作者 高君 吕延防 田庆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122,共4页
通过野外观察认为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部分,破碎带以发育有黏结力断层岩和无黏结力断层岩为特征.通过断裂静止期各带物性特征和断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认为,油气沿断裂运移存在3种类型的通道,油气沿断... 通过野外观察认为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部分,破碎带以发育有黏结力断层岩和无黏结力断层岩为特征.通过断裂静止期各带物性特征和断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认为,油气沿断裂运移存在3种类型的通道,油气沿断裂运移的通道是变化的,沿每种类型通道运移的机制、动力、持续的时间、运移速度和效率都是不同的,基本划分为3个阶段断裂活动时期油气在“地震泵”抽吸的作用下,以管道流形式沿优势裂隙快速运移,是断裂输导油气效率最高的阶段;断裂停止活动后到诱导裂缝充填前,油气沿诱导裂缝以浮力流或管道流形式运移,是断裂输导油气效率较高的阶段;诱导裂缝充填后,油气沿无黏结力断层岩带以渗流形式缓慢运移的阶段,是断裂输导油气效率较低的阶段.油气沿这3种通道运移并非同时并存,而是连续发生的过程.因此,从运移角度看,只有活动期形成的通道和静止期都封闭,断裂才是封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内部结构 流体运移 断层封闭性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曹剑 胡文瑄 +3 位作者 张义杰 姚素平 张越迁 唐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1-599,共9页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 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地区(主断裂及其上下盘)的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结果表明,断裂在构造活动期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断裂上下盘中聚集的油气经由主断裂运移进入,且上盘优先接受充注,油气在断裂带中的运聚主要包括两个期次,每一期次又包括了多个幕,并可能具有幕式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流体包裹体 含油气流体运移 断裂 红山嘴 车排子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地球化学研究 流体运移
下载PDF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剖析油气沿断层运移规律 被引量:33
6
作者 宋胜浩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研究油气沿断层的运移规律,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油气沿断裂运移存在3种类型的通道,即断裂活动时期形成的优势裂隙、诱导裂缝带的裂缝网络和无黏结力断层岩带孔... 为研究油气沿断层的运移规律,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油气沿断裂运移存在3种类型的通道,即断裂活动时期形成的优势裂隙、诱导裂缝带的裂缝网络和无黏结力断层岩带孔隙系统.断层活动至静止期的演化过程中,油气沿断裂运移基本划分为3个阶段:断裂活动时期油气在“地震泵”抽吸的作用下以管道流形式沿优势裂隙快速运移阶段;断裂停止活动后到诱导裂缝充填前油气沿诱导裂缝以浮力流或管道流形式运移阶段;诱导裂缝充填后油气沿无黏结力断层岩带以渗流形式缓慢运移的阶段.油气沿这3种通道运移并非同时并存,而是连续发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内部结构 流体运移
下载PDF
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毅 姜瑞忠 郑小权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8,83,共4页
根据现有示踪剂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描述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半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类示踪剂的弥散、吸附滞留以及分配示踪剂滞后等特点 ,并吸收了示踪剂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 ,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由于用解析... 根据现有示踪剂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描述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半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类示踪剂的弥散、吸附滞留以及分配示踪剂滞后等特点 ,并吸收了示踪剂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 ,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由于用解析法求解浓度不存在任何截断误差 ,且浓度的解总是位于合理解的范围内 ,故采用解析法求解产出液浓度。该方法可用于模拟任何可能的地层分布情况 ,不存在辅助算法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利用计算机完成繁杂的解释任务 ,可以避免人为的反复调参过程。运用所建立的解释方法对开发试验区资料进行了解释 ,解释结果与取心井资料的解释结果基本一致 ,且解释结果已应用于后续的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井间示踪剂 浓度分布 数学模型 流体运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高分辨率地震目录 被引量:32
8
作者 苏金波 刘敏 +5 位作者 张云鹏 王伟涛 李红谊 杨军 李孝宾 张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47-2656,共10页
本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PhaseNet、震相关联算法REAL以及多种定位算法快速地构建了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主震前3天至后7天的高分辨率地震目录,揭示了漾濞地震序列的精细位置分布及详细的时空迁移过程.漾濞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表现为... 本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PhaseNet、震相关联算法REAL以及多种定位算法快速地构建了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主震前3天至后7天的高分辨率地震目录,揭示了漾濞地震序列的精细位置分布及详细的时空迁移过程.漾濞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多级雁列式结构,深度介于5~10 km之间.主断层自北西端朝着南东向呈放射状分布,并发育有多条贯穿主断层的共轭断层.早期前震随着时间有明显朝着主震迁移的特征,并呈现出一条狭长的条带状构造,反映其可能是地下流体运移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序列 高分辨率地震目录 深度学习 雁列式结构 流体运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坡冷泉系统的浅地层剖面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伯然 宋海斌 +3 位作者 关永贤 拜阳 陈江欣 耿明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7-25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南海东北部陆坡区浅地层剖面资料的处理,结合横跨陆坡区的长地震测线,总结了该区浅层气聚集、海底流体运移、泥火山和冷泉活动在浅地层剖面中的特征,并对剖面中出现的声学空白带现象做了分类.研究认为浊反射、增强反射等现象... 本文通过对南海东北部陆坡区浅地层剖面资料的处理,结合横跨陆坡区的长地震测线,总结了该区浅层气聚集、海底流体运移、泥火山和冷泉活动在浅地层剖面中的特征,并对剖面中出现的声学空白带现象做了分类.研究认为浊反射、增强反射等现象,反映了该区域存在广泛的浅层气聚集.对声学空白带成因的分析,认为窄空白带很可能对应海底流体运移的通道,而宽空白带则可能由沿地层分布的浅层气引起,同时提出了自生碳酸盐岩体散落分布造成声学空白的可能性.我们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发现了泥火山,并讨论了其运移通道及对BSR的破坏.同时发现研究区水体中存在声学异常体,推断为冷泉羽状流,指示该区存在活动的冷泉.本文依托大量的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东北部陆坡区的冷泉系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冷泉系统剖面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可为南海冷泉系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冷泉 浅地层剖面 浅层气 声学空白带 流体运移
下载PDF
地壳中流体的大规模流动系统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东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0-261,共12页
地壳中的水量相当于海洋体积的水量,已确定的水溶液活动深度可达20km。根据驱动力的不同,地壳中主要存在三大流动系统,即重力、浮力和应力驱动系统。本文评述了当前国际上有关大规模流体运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有... 地壳中的水量相当于海洋体积的水量,已确定的水溶液活动深度可达20km。根据驱动力的不同,地壳中主要存在三大流动系统,即重力、浮力和应力驱动系统。本文评述了当前国际上有关大规模流体运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有关流动系统的模式和运动机制,并简要论述了其成矿意义。文章指出,目前区域古流体场地球化学背景问题已成为区域成矿规律和热液成矿理论中一个不容回避的关键课题,地壳中大规模流体流动系统将成为今后地质流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流体 流体运移 热液矿床 地壳 成矿意义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健 邱文弦 赵俐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大量的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显示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楔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俯冲-增生楔、断裂-褶皱系、底辟构造或泥火山、滑塌构造、海底扇、"麻坑"构造和陆地多年冻土区等多种地质构造背景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场所,可形成... 大量的钻孔资料和地震剖面显示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楔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俯冲-增生楔、断裂-褶皱系、底辟构造或泥火山、滑塌构造、海底扇、"麻坑"构造和陆地多年冻土区等多种地质构造背景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场所,可形成构造圈闭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这些地质构造背景一方面大多是深部热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或混合成因气体或流体向上运移到海底的通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环境改变,致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海底滑塌亦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所致,是潜在的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构造背景 大陆边缘 流体运移
下载PDF
不同应力状态下地层渗透系数的变化及其对流体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罗元华 孙雄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本文选择地层渗透系数受应力影响而变化作为研究流体运移的基础。压实固结和构造作用所产生应力对渗透系数影响的有限元数学模拟研究表明,平均有效应力与介质渗透性能呈负相关的变化趋势,应力驱动流体由应力高值区向应力低值区运移。
关键词 应力 渗透系数 流体运移 数学模拟 地层 地下水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流体输导格架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邹华耀 郝芳 +1 位作者 张柏桥 陈建平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9-616,共8页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流体动力学环境、流体输导格架和油气充注历史.盆地西北缘处于正常压力环境,发育自源岩至圈闭的断裂-不整合面贯通型流体输导格架,主要油气聚集期为三叠纪-侏罗纪.由于...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流体动力学环境、流体输导格架和油气充注历史.盆地西北缘处于正常压力环境,发育自源岩至圈闭的断裂-不整合面贯通型流体输导格架,主要油气聚集期为三叠纪-侏罗纪.由于高效流体输导网络的发育,西北缘油气聚集期与主力源岩生排烃期一致,是该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盆地中部断裂密度低,深、浅部断层被三叠系白碱滩组区域封闭层分隔,在超压发育前和超压积蓄期为双断分隔型流体输导格架,超压的发育导致地层发生水力破裂和封闭性断层的开启,从而形成断裂-水力破裂连通型流体输导格架,构成流体和二叠系源岩生成油气的穿层运移通道.由于地层水力破裂及其控制的断裂-水力破裂连通型流体输导格架的形成晚于主力源岩的主生油期,盆地中部油气的主要聚集期晚于主力源岩的主生油期,且原油的成熟度较高.研究证明,输导格架控制区域性流体动力学环境、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油气的充注层位和充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输导格架 超压 水力破裂 流体运移 成藏历史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活动系统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孙启良 吴时国 +1 位作者 陈端新 米立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52-4062,共11页
根据高精度的3D和2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着包括:泥火山、泥底辟、气烟囱、管状通道、多边形断层和构造断层等多种类型的流体活动系统.根据地... 根据高精度的3D和2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着包括:泥火山、泥底辟、气烟囱、管状通道、多边形断层和构造断层等多种类型的流体活动系统.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断层有关的流体活动系统和柱状流体活动系统两大类.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的流体活动系统主要受构造和沉积两方面的影响.并且,气烟囱、泥底辟和泥火山存在着单向演化的关系,可以从是否有沉积物参与运移及是否喷出海底将它们区分开来.最后,本文探讨了流体活动系统对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重要影响,建立了南海北部流体活动系统的存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活动系统 泥火山 泥底辟 气烟囱 流体运移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多边形断层在流体运移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秀娟 吴时国 +3 位作者 王大伟 马玉波 姚根顺 龚跃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多边形断层是由未固结沉积物脱水使得体积收缩而在平面上呈现多边形形状,且具有微小断距、分布密集的张性断层。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中新世—上新世地层中,利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可以发现小规模流体运移通道——多边形断层。同样在二维... 多边形断层是由未固结沉积物脱水使得体积收缩而在平面上呈现多边形形状,且具有微小断距、分布密集的张性断层。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中新世—上新世地层中,利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可以发现小规模流体运移通道——多边形断层。同样在二维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也能发现多边形断层、底辟和同相轴下拉的管状构造,距海底双程走时250ms和300ms位置存在强的似海底反射层(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简称BSR)。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表明,多边形断层上部地层的管状构造和模糊反射区为低声波阻抗异常和低频率异常,BSR上为高声波阻抗和高频率异常。多边形断层、管状和底辟构造破坏了琼东南盆地裂后热沉降阶段巨厚的泥岩地层的封闭性,使大量流体垂直和近似垂直向上运移,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气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张性断层 琼东南盆地 流体运移 多边形 似海底反射层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成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树林 吴景富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在总结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特征及其伴生的温度和压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底辟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流体底辟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底辟构造 成因 石油地质意义 流体运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集层润湿性、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示踪剂运移 被引量:21
17
作者 胡钦红 刘惠民 +4 位作者 黎茂稳 李政 杨锐 张宇翔 孙梦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9,共12页
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典型(块状、纹层状和层状)灰质泥页岩的润湿性、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示踪剂运移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于页岩油储层具有很强的亲油性和相对较弱的亲水性,而微—纳米级孔隙体系又与其独特的混杂型... 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典型(块状、纹层状和层状)灰质泥页岩的润湿性、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示踪剂运移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于页岩油储层具有很强的亲油性和相对较弱的亲水性,而微—纳米级孔隙体系又与其独特的混杂型润湿性密切相关,因此开发了含不同分子大小和反应性能的极性与非极性示踪剂,并应用于毛细管自吸(蒸馏水与含示踪剂的正葵烷)和饱和扩散(含示踪剂的卤水)实验中,实验后的样品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检测示踪剂在混杂型润湿性页岩中的分布行为和运移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在三维空间下呈现出特有的“双通道”运移行为:(1)由于其相对较弱的亲水性,孔喉直径大于10nm亲水孔隙体系的传输性非常有限,不吸附示踪剂的有效扩散系数仅为(1~10)×10-13 m2/s,其几何孔道迂曲度高达9.24±3.20;(2)孔喉直径约为5nm的亲油孔隙体系有快速的传输特性,但流体运移行为明显受不同分子大小的阻塞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润湿性 连通性 示踪剂 扩散 自吸 流体运移
原文传递
福建紫金山矿床流体运移-反应模式及其氧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华仁民 胡金化 +1 位作者 黄耀生 李振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7-195,共9页
根据紫金山矿床不同位置和深度的蚀变岩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以及流体氢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测温数据,讨论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运移-反应机制。认为该矿床主要由大气降水的环流形成。大气降水下渗和上升排泄过程中,在不同的温度和W/... 根据紫金山矿床不同位置和深度的蚀变岩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以及流体氢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测温数据,讨论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运移-反应机制。认为该矿床主要由大气降水的环流形成。大气降水下渗和上升排泄过程中,在不同的温度和W/R比条件下与围岩反应,发生氧同位素交换,从而造成了蚀变岩石氧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对岩石δ18O值的反演计算结果较好地证实了这-流体运移-反应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铜矿床 流体运移 金矿床 反应模式
下载PDF
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及其在沉积盆地分析中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方维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6-1007,共12页
按照流体地球化学动力学-岩石组合系列,地球化学岩相学相系统类型分为氧化-还原相(ORF)、酸碱相(Eh-pH F)、盐度相(SF)、温度相(TF)、压力相(PF)、化学位相(CF)、不等化学位相和不等时不等化学位地球化学岩相等8种。在沉积盆地分析中,... 按照流体地球化学动力学-岩石组合系列,地球化学岩相学相系统类型分为氧化-还原相(ORF)、酸碱相(Eh-pH F)、盐度相(SF)、温度相(TF)、压力相(PF)、化学位相(CF)、不等化学位相和不等时不等化学位地球化学岩相等8种。在沉积盆地分析中,地球化学岩相学主要用于沉积盆地物质组成及演化历史研究,恢复重建沉积盆地中流体场类型和成分特征、流体场分布范围及运移规律、流体场大规模运移机制及动力学、盆地改造过程中流体叠加关系等,进行深部找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岩相学 氧化-还原相 叠加岩相 沉积盆地 流体运移
下载PDF
考虑扩散和吸附作用的聚合物驱替过程渗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20
作者 侯健 李振泉 +1 位作者 王玉斗 陈月明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4,共6页
 采用显式求解饱和度、隐式求解浓度的思路,对考虑扩散和吸附作用的聚合物驱替过程渗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饱和度方程求解应用了显式全变差递减(TVD)法;浓度方程求解过程中,空间项离散采用Crank Nicolson差分格式,时间项变量进行拟线...  采用显式求解饱和度、隐式求解浓度的思路,对考虑扩散和吸附作用的聚合物驱替过程渗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饱和度方程求解应用了显式全变差递减(TVD)法;浓度方程求解过程中,空间项离散采用Crank Nicolson差分格式,时间项变量进行拟线性处理,保证了计算的稳定性.通过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计算实例分析表明,扩散使聚合物在溶液中稀释,导致浓度传播分散;吸附使聚合物损耗,导致浓度传播滞后.同时,计算结果直观反映了聚合物驱重要的"油墙"形成机理.在段塞注入情况下,原油富集区在出口端的突破是介于聚合物浓度前缘突破和聚合物浓度峰值突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吸附 聚合物驱 渗流 数值模拟 采油 油藏 饱和度 浓度 流体运移 数学模型 显式求解法 隐式求解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