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深层流体势场特征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德强 柳广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7,共3页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中主要的第三系富油气凹陷,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厚逾万米。在研究该凹陷深层(埋深3500m以下的沙三段至沙一段和部分东营组)压力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埋深、孔隙压力和毛管压力这3项主要参数,应用...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中主要的第三系富油气凹陷,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厚逾万米。在研究该凹陷深层(埋深3500m以下的沙三段至沙一段和部分东营组)压力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埋深、孔隙压力和毛管压力这3项主要参数,应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了该凹陷深层4套目的层(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下部,沙一段中上部)的流体势场演化史。结果表明:4套目的层的高流体势区与凹陷的生烃中心基本一致;沙三段、沙二段和沙一段下部都存在3个继承性发展的油气汇聚流指向区(张5井—张巨河一带,周清庄—王徐庄一带,港深1井—港深3井一带),沙一段中上部存在3个高流体势区,其间分布2个低流体势地带(港深1井—马棚口—歧口—张巨河一带,张巨河—港深51井—港深26井一带)。这3个油气汇聚流指向区和2个低流体势地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高流体势区内被泥岩包围的重力流砂体也应是有利勘探目标,在该凹陷的深层勘探中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油气运移 油气勘探 歧口凹陷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小凤 武红岭 +10 位作者 马寅生 王连庆 张西娟 陈宣华 田晓娟 李会军 彭德华 汪立群 尹成明 刘云田 高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9-423,共5页
运用多孔介质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的主要规律:①一级构造压力低值区主要受区域北西西向一级构造带的控制,二级构... 运用多孔介质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运聚的主要规律:①一级构造压力低值区主要受区域北西西向一级构造带的控制,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多位于北东向、东西向与北西向构造带的交叉复合部位;②由浅层向深层,北东向、东西向构造压力低值区范围有逐渐扩大趋势;③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是构造压力低值区,因此,流矢量指向区应该就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流体 油气运聚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小凤 武红岭 +9 位作者 马寅生 操成杰 王连庆 陈宣华 田晓娟 张敏 江波 尹成明 张启全 张永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36-1044,共9页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边界为近南北和北北东向;②由浅层向深层,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③盆地西南部油区棋盘格式构造的结点为构造压力低值区;④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都是构造压力的低值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流体 油气运聚 柴达木盆地西部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春林 郭鹏 任德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49,114,共3页
为研究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根据其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太古界和元古界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等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 为研究大民屯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根据其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建立了研究区三维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太古界和元古界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等应力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运移理论对研究区的油气富集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油气运移与富集的方向为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和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应力低值区、流体势场低势区和油气运移所经由的靠近断裂带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综合预测结果和已完钻井的产能情况表明,油气井中的高产井区与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三维有限元 流体 油气运聚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流体势场在三肇地区天然气运聚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树林 白新华 马凤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8,共5页
油气流体势场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划分供油气单元及油气成藏系统、计算油气二次运移分配量的重要方法。对三肇地区不同地质时期油气流体势场的恢复结果表明,流体势场可以指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指导油气... 油气流体势场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划分供油气单元及油气成藏系统、计算油气二次运移分配量的重要方法。对三肇地区不同地质时期油气流体势场的恢复结果表明,流体势场可以指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油气运移 供油气单元 运聚规律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规律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鹏 李春林 +1 位作者 哈文雷 任德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4-66,138,共3页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建立了该区块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目的层的平均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等地应力等值线分布图,在... 地应力是影响储层流体压力和驱动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首先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苏10区块地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建立了该区块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目的层的平均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等地应力等值线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油气运移势场。其次,综合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流体势场数值模拟结果和气井的生产情况,发现气井的高产井区为地应力场和流体势场的低值区。由此分析认为: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油气易于从地应力场的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与富集,从流体势场的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三维有限元 油气运聚 流体 苏10区块
下载PDF
流体势场中油气运移分隔槽的自动识别及运聚单元的划分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冬 徐景祯 +1 位作者 李椿 于舒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流体势场是控制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因素。根据网格化的流体势数据 ,采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剖面识别与多边形除边脊线识别算法 (PPA) ,可以自动地识别出流体势场中的油气运移分隔槽。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出油气运聚单元或含油气系统 ... 流体势场是控制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因素。根据网格化的流体势数据 ,采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剖面识别与多边形除边脊线识别算法 (PPA) ,可以自动地识别出流体势场中的油气运移分隔槽。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划分出油气运聚单元或含油气系统 ,从而为利用网格化的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不同油气运聚单元内的油气资源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在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陷三间房组的应用 ,自动划分的分隔槽比人工划分的分隔槽更精细 ,位置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油气运移 分隔槽 油气运聚单元 自动识别 多边形除边脊线识别算法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流体势场恢复与有利区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明刚 朱继田 +2 位作者 曾小宇 熊小峰 唐历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2,共7页
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 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深水区流体势场演化史。研究表明,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影响流体势场的弹性能、界面能、重力能的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区内的油气运移,形成了深水区流体势横向上由凹内到凹外,纵向上由深层到浅层逐渐降低的特征。同时,构造运动也是深水区流体势能量场不断调整的诱因,伴随着地下油气大量的集中运移和油气田的形成。基于此,优选出位于凹内深部高势烃源浅层低势区的陵水-宝岛凹中反转构造带,以及被高势烃源包围低势区的松南低凸起披覆背斜构造带,作为深水区继中央峡谷外的最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指导深水区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构造控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有利区带
下载PDF
桩海潜山场-势效应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风丽 常波涛 +1 位作者 于开平 吕炳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53,58,共5页
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及速度谱资料,分别采用有限元法、Fillippone法和Hubbert法模拟和研究了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太古界潜山油藏应力场、压力场及流体势场的特征,并分析讨论了其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 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及速度谱资料,分别采用有限元法、Fillippone法和Hubbert法模拟和研究了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太古界潜山油藏应力场、压力场及流体势场的特征,并分析讨论了其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直接受地应力场、压力场、温度场及流体势场的控制和制约。表现为:现今油气的富集区基本上位于地应力场中的张应力和张扭应力分布区、整体正常压力系数分布的相对高值区和地温梯度的相对高值区。潜山油气运聚在宏观上遵循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聚集的规律,但在局部地区,油气的富集还与流体势场等值线的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海地区 古潜山 油气聚集 应力 压力 流体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被引量:30
10
作者 蔡李梅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纯泉 李兆奇 刘惠民 郝雪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震 金博 +2 位作者 韩军 关强 李培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9-63,共5页
流体势是控制地下孔隙流体流动的基本动力,影响流体最终的富集程度和富集部位。古流体势分析的关键在于孔隙度的演化、地层古厚度的恢复以及剥蚀厚度的计算。由模型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吉孔隙... 流体势是控制地下孔隙流体流动的基本动力,影响流体最终的富集程度和富集部位。古流体势分析的关键在于孔隙度的演化、地层古厚度的恢复以及剥蚀厚度的计算。由模型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吉孔隙度函数,并由此求出地层古厚度和古埋深。用“改进的Philippone公式”进行古地层压力的计算,并用今实测压力对计算的古地层压力进行校正,能获得比较合理的古流体势场。通过综合分析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二叠系油藏和侏罗系油气藏流体势场演化过程,发现流体势场演化及分布特征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有明显差异。总体上讲,油气有向相对低势区聚集的趋势,但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与流体势场的关系又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控制 流体演化 地史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马达德 李潍莲 张延华 张永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6,共6页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流体 油气成藏 油气评价 孔隙 地层古埋深 地层古压力 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