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勒斯坦派系矛盾的历史、症结与影响
1
作者 王晋 《当代世界》 2024年第6期64-69,共6页
巴勒斯坦派系众多、矛盾复杂,但主要矛盾体现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法塔赫与哈马斯在政治意识形态、权力分配和双方关系等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演变为2007年巴勒斯坦内战,... 巴勒斯坦派系众多、矛盾复杂,但主要矛盾体现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法塔赫与哈马斯在政治意识形态、权力分配和双方关系等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演变为2007年巴勒斯坦内战,导致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割裂。巴勒斯坦派系矛盾受到中东地区矛盾的影响,二者叠加交织使巴以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结束巴勒斯坦派系纷争,需要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勒斯坦 法塔赫 哈马斯 派系矛盾 巴以问题
下载PDF
五四运动期间北京政府内部的派系矛盾和权力斗争
2
作者 张泽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2,共3页
五四事件过去仅仅被看做是一场善良的民众与凶恶的军阀政府之间的斗争。其实并非如此简单,第一,北京政府内部实际上严重分裂,徐世昌企图在他的快要解体的联盟中取得一致意见。他关心的问题是既保持他的权威又对学生表示同情;既维持法律... 五四事件过去仅仅被看做是一场善良的民众与凶恶的军阀政府之间的斗争。其实并非如此简单,第一,北京政府内部实际上严重分裂,徐世昌企图在他的快要解体的联盟中取得一致意见。他关心的问题是既保持他的权威又对学生表示同情;既维持法律和秩序又不采取高压政策;既屈服于民众的压力又不激怒政府中的保守派。尽管徐世昌渐渐发现,很快实现这些互相矛盾的目标是简直不可能的。第二,政府部门与人民之间的分界线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明显。大多数与徐世昌结盟或没有结盟的政派,为了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本转而支持学生。尽管学生在紧张的动员工作中,并没有把包括北京国会和进步党在内的这些政派视为可能伙伴。但不管怎么说,五四事件的非常成功,客观上得益于这种政治宗派。最后,正是政治宗派内部破裂而加盟学生运动才使徐世昌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相反学生运动才显得那样强劲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北京政府 派系矛盾 权力斗争
下载PDF
苏轼“行琼儋间”踪迹考辨——兼谈苏轼佚文《致梦得秘校》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玉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8-82,共5页
宋绍圣初年,派系矛盾加剧,朝廷对元祐党人的打击报复日趋严重.其时,滴居广东惠州的大诗人苏东坡写了一首《纵笔》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阎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描述个人孤寂情状的生活小诗,传至京师,竟触... 宋绍圣初年,派系矛盾加剧,朝廷对元祐党人的打击报复日趋严重.其时,滴居广东惠州的大诗人苏东坡写了一首《纵笔》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阎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首描述个人孤寂情状的生活小诗,传至京师,竟触怒了天子.宰相章惇不满苏东坡“春睡美”,笑曰:“苏子尚尔快活耶?”于是东坡再贬海南,赴昌化军(儋州)安置(事见《舆地广记》、《艇斋诗话》等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派系矛盾 惠州 昌化 打击报复 考辨 苏轼 京师 踪迹 轻打
下载PDF
哪些问题易引发群众上访
4
作者 蒋生旺 《正气》 2001年第4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集体上访 主要原因 群众上访 医疗保险 企业改制 农村土地承包 城市改造 派系矛盾 建设改造 下岗职工
下载PDF
苏、阳二公的"廉泉夜话"
5
作者 曾峥 《神州》 2004年第3期53-53,共1页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九月之夜,江南虔州(今赣州)城内笔峰山下一处名为"廉泉"的古迹旁,两位50多岁的读书人正在亲密地交谈着。其中长须魁伟的一个是中国文化史上鼎鼎有名的文豪、被人称作东坡居士的苏轼...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的九月之夜,江南虔州(今赣州)城内笔峰山下一处名为"廉泉"的古迹旁,两位50多岁的读书人正在亲密地交谈着。其中长须魁伟的一个是中国文化史上鼎鼎有名的文豪、被人称作东坡居士的苏轼,短须清癯的一个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隐士、学者阳孝本。他们驻足留连的这个地方是一处清泉。相传在南朝元嘉年间,一夕雷声震,该处涌泉流,因当时的郡守素有廉名,故名之"廉泉",日久便成一处古迹。此时的苏轼,在朝廷已先后出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显赫职务,由于不善于在派系矛盾漩涡中周旋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泉 夜话 阳孝本 苏轼 中国文化史 派系矛盾 兵部尚书 读书人 北宋 古迹
下载PDF
漫话“破格”
6
作者 雨文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45-45,共1页
自开始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以来,就时不时听到“破格”这个词。尽管对这个词没有什么正式的诠释,尽管人们对这个说法存在异议,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它来描述某些晋升提级现象。久而久之,它的应用也超出了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的范围... 自开始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以来,就时不时听到“破格”这个词。尽管对这个词没有什么正式的诠释,尽管人们对这个说法存在异议,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它来描述某些晋升提级现象。久而久之,它的应用也超出了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的范围。 所谓“格”,就是人为制订的标准,式样、框框。既然是人为的,就是易变的。因为人们在设计“格”的时候,总是从当时当地最需要或最容易规范的因素出发,而不可能周全地考虑所有因素——定下来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技术职称 现代人事管理制度 中国特色 特点分析 文化环境 信息传导 自开始 派系矛盾 信息存量 语言文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