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 |
张清华
|
《南方文坛》
|
2002 |
95
|
|
2
|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
郜元宝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89
|
|
3
|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
夏中义
富华
|
《南方文坛》
|
2001 |
73
|
|
4
|
人工智能:威胁人类文明的科技之火 |
江晓原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9
|
|
5
|
重复的诗学——评《许三观卖血记》 |
余弦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8
|
|
6
|
阿Q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典型问题 |
张梦阳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4
|
|
7
|
《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问题 |
张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8
|
|
8
|
物的挤压——我们的文学现实 |
李洁非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1993 |
21
|
|
9
|
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读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
李剑鸣
|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10
|
新历史主义的崛起与承诺 |
吴戈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5
|
|
11
|
神格的获得与终极价值 |
北村
|
《文学自由谈》
CSSCI
|
1990 |
16
|
|
12
|
用“活着”对抗死亡——论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的生命信念 |
乔军豫
|
《昌吉学院学报》
|
2010 |
17
|
|
13
|
苦难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 |
齐红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4
|
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活着》、《秦腔》、《天香》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 |
张新颖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15
|
以坚忍的姿态承担不可抗拒的苦难——余华《活着》的现代主义解读 |
黄伟林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16
|
以生拒死 以死求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生存哲学 |
张琰
|
《东疆学刊》
|
2003 |
12
|
|
17
|
从《活着》到《第七天》——叙事转型与余华主体精神的成长 |
李艳丰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18
|
赵季平:黄土地上的放歌者 |
李尔葳
荣韦菁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2
|
|
19
|
浅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 |
罗绮卫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20
|
超越原意阐释与意蕴不确定性——《活着》批评之批评 |
王达敏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