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以四川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建世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7,共10页
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一直处于活态流变之中,表现出兴盛、变异、衰退等不同类型,主要动因在于民族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消费在现代社会多种力量影响下发生了不同变化。特色消费群体对民族特色工艺品的需求,是这种民族传统工艺得以延续... 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一直处于活态流变之中,表现出兴盛、变异、衰退等不同类型,主要动因在于民族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消费在现代社会多种力量影响下发生了不同变化。特色消费群体对民族特色工艺品的需求,是这种民族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针对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不同类型的流变,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工艺遗产 流变 民族特色工艺品 少数民族 四川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销策略研究——以“糖画”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鑫 欧芳 +1 位作者 蔡赛威 闫燕 《中国市场》 2020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文章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切实可行的营销策划帮助其重振市场。从传统糖画营销策略弊端入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当前糖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品储存期短、宣传力度小、销售渠道狭... 文章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切实可行的营销策划帮助其重振市场。从传统糖画营销策略弊端入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当前糖画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品储存期短、宣传力度小、销售渠道狭窄、价格不具弹性等,但对糖画的继承不仅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商业价值,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提升产品性能、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划分价格层次等多方面的综合调整下,糖画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 营销策略研究 流变
下载PDF
陕北非遗的“时空场域”与“活态流变”探赜——以榆林为研究中心`
3
作者 张建华 申巧明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4-23,共10页
非遗的“活态流变”是当今非遗保护传承的链环之一,是非遗保护的一种显性形态。“活态流变”既包含时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又包含空间形态的传承交流,故而可以从陕北非遗“活态流变”现状切入去审视“时空场域”对陕北非遗的积极影响,并应... 非遗的“活态流变”是当今非遗保护传承的链环之一,是非遗保护的一种显性形态。“活态流变”既包含时间形态的发展变化,又包含空间形态的传承交流,故而可以从陕北非遗“活态流变”现状切入去审视“时空场域”对陕北非遗的积极影响,并应从强化时间场域、拓展空间场域、促进场域融合等角度进一步促进陕北非遗的活态流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保护 流变 场域融合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山西太谷形意拳活态流变规律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杜磊 《武术研究》 2021年第4期61-65,共5页
活态流变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对非遗活态流变规律的探索和分析是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提。通过对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山西太谷形意拳从传承内容、传承组织、传承群体、传承空间四个方面进行基于太谷形意拳数百年传承历史的活态... 活态流变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对非遗活态流变规律的探索和分析是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提。通过对作为国家级非遗的山西太谷形意拳从传承内容、传承组织、传承群体、传承空间四个方面进行基于太谷形意拳数百年传承历史的活态流变特征梳理,总结出太谷形意拳的活态流变规律:理一分殊,内承外化的内容流变;崇德开放,圈层辐射的传播特征;人随拳旧,拳随人新的双向影响;历史孕育,独立存续的形意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太谷形意拳 流变
下载PDF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艳丽 朱希睿 张悦 《佛山陶瓷》 2017年第10期46-47,共2页
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代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以陶瓷文化为核心价值,前者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持和文化内涵,后者对前者的保护与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创意产业鼓励生产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客观上也加速了手工制瓷技艺... 手工制瓷技艺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代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以陶瓷文化为核心价值,前者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持和文化内涵,后者对前者的保护与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创意产业鼓励生产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客观上也加速了手工制瓷技艺的流变,引发对于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相互关系 流变
下载PDF
《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读后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勇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95,共5页
南京师范大学赵宴会教授的专著《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是作者积三十余年之功力写成的一部唢呐研究的力作,也是作者经历了自幼学艺、求学、研究、教学等成长阶段后的"水到渠成"。在本书的写作中,作者围绕问题准确地运... 南京师范大学赵宴会教授的专著《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是作者积三十余年之功力写成的一部唢呐研究的力作,也是作者经历了自幼学艺、求学、研究、教学等成长阶段后的"水到渠成"。在本书的写作中,作者围绕问题准确地运用了海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选取了恰当的身份站位,以长期的扎实的田野工作为基础,对苏北一带的唢呐班在近百年发生的变迁做了"深描"及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班 流变 成长阶段 海内外学者 深描 田野工作 苏北 南京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活态流变,赋予民俗更持久生命力--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口飘色”说起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凤群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3期153-156,共4页
民间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民族信仰而创造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生活现象,而经历不同时代的活态流变,能够不断丰富民俗活动的内涵,赋予民俗活动有持久的... 民间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民族信仰而创造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生活现象,而经历不同时代的活态流变,能够不断丰富民俗活动的内涵,赋予民俗活动有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 民间习俗 持久生命力
下载PDF
一个舞台 一种发展--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印象谈
8
作者 魏真柏 《曲艺》 2021年第12期26-27,共2页
一般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有“遗产”之称谓,在相当程度上就说明了它生发的主要媒介——社会文化土壤或者受众审美理念——产生了变化,因为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在“真空”中发展壮大的。而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首先要将“... 一般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有“遗产”之称谓,在相当程度上就说明了它生发的主要媒介——社会文化土壤或者受众审美理念——产生了变化,因为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在“真空”中发展壮大的。而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首先要将“无形”层面的观念和内质作为核心。以苏州评弹而论,就是要坚持跳进跳出、“在说法中现身”的表演方式和说噱弹唱的表演技法,才能让评弹具备实现活态传承的根基与生命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评弹 表演方式 跳进跳出 表演技法 传承 弹唱 流变
原文传递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曲阜祭孔仪式活态传承研究
9
作者 范镜炫 《时代人物》 2021年第16期32-33,共2页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活态性是其本然形态,是其生命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是能动的,是随着时间、地域、场景变化而变化的,非遗在传承过程中一定会有流程、内容或其他方面的变化。曲阜祭孔大典这一文化空间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活态性是其本然形态,是其生命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是能动的,是随着时间、地域、场景变化而变化的,非遗在传承过程中一定会有流程、内容或其他方面的变化。曲阜祭孔大典这一文化空间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而然的具有活态流变的性质,也同样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流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即活态传承过程中什么能变,什么不能变的问题。因本文只研究曲阜地区的祭孔仪式,不讨论地域变化导致的变异、创新,单从时间维度,从古代典籍记载、现代媒体记录两个方面观察祭孔仪式的变化,分析今天曲阜传承的祭孔仪式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活态传承祭孔仪式的同时,如何保持祭孔仪式的固有内涵和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孔仪式 流变 内涵 文化语境
下载PDF
在探索唢呐系乐种流变中反思家乡民俗学——评《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
10
作者 钱钰 白莉 《音乐生活》 2021年第12期22-25,共4页
赵宴会教授新作《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于2021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乐种学和家乡民俗学研究领域的精品力作。该书的研究历程经历了从赵庄唢呐班到苏北唢呐班的研究对象地域范围扩展,采用了从现象到内核的阐释方式。该... 赵宴会教授新作《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于2021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乐种学和家乡民俗学研究领域的精品力作。该书的研究历程经历了从赵庄唢呐班到苏北唢呐班的研究对象地域范围扩展,采用了从现象到内核的阐释方式。该书对苏北唢呐班流变问题的研究彰显出家乡民俗学视角的突出特征,尝试与乐种学、家乡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理论对话,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班 乐种学 流变 阐释方式 地域范围 苏北 精品力作 理论对话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齐爱民 曾钰诚 《创新》 2017年第1期99-108,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特性所具有的活态流变性和传承性是构建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的先决条件,同时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自身不断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使其与传承学校必然地结合在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特性所具有的活态流变性和传承性是构建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的先决条件,同时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自身不断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使其与传承学校必然地结合在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正逐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保护、开发的创新性制度选择与制度模式。针对现行制度的不足,通过构建以传承学校数据信息库、教育部专项财政扶持制度、"校企共建"公益基金制度、传承人引进制度、传承人教学考核制度、传承学校评估退出制度、传承学校交流合作制度为内容的传承学校活态保护制度,以更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矫正现行制度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变 保护 制度构建
下载PDF
海南苗族女性服饰的“短缺”设计特色及变迁分析
12
作者 张红梅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海南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是我国苗族女性服饰中的一种独立类型,但外界对其服饰的设计特色知之甚少。由研究可知,海南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具有突出的“短缺”设计特征,主要表现在上衣的前襟左长右短、蜡染裙的门襟开敞暴露等方面,但又通过... 海南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是我国苗族女性服饰中的一种独立类型,但外界对其服饰的设计特色知之甚少。由研究可知,海南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具有突出的“短缺”设计特征,主要表现在上衣的前襟左长右短、蜡染裙的门襟开敞暴露等方面,但又通过上衣和下裙相互取长补短的配套设计弥补了这种“短缺”。海南苗族女性服饰具有半遮半露的独特风格,是适应海南苗族独特的地理居住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的产物。同时,针对因这种“短缺”设计而引起的当代海南苗族女性传统服装样式的变迁现象,从非遗传承活态流变性规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苗族 女性服饰 少数民族服饰 流变
下载PDF
基于唯物史观的乡村音乐文化研究--读赵宴会教授新著《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昂 《当代音乐》 2021年第12期197-198,共2页
赵宴会教授所著的《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究乡村音乐文化的创新力作,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唢呐文化的艺术价值。该书以唯物史观为基本立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从人民群众的... 赵宴会教授所著的《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究乡村音乐文化的创新力作,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唢呐文化的艺术价值。该书以唯物史观为基本立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从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中,统筹多学科研究方法,对百年来苏北唢呐班“变成什么样”“怎么变”“为什么变”以及“怎么办”等问题进行探讨,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宴会 《苏北唢呐班百年流变研究》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