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分析Bryan颈椎间盘假体手术操作要点,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6月,于本院骨科颈椎病中心连续进行27例(35个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为观察置换...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分析Bryan颈椎间盘假体手术操作要点,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6月,于本院骨科颈椎病中心连续进行27例(35个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为观察置换间隙的活动范围(ROM,range of motion),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颈椎过伸、过屈位,左、右侧屈位的X线平片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经过系统的物理检查,并由医师进行JOA评分,术后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效果的Odom评级.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经过1~8个月(平均5.2个月)的随访.术后27例患者均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随访超过3个月的15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2(7~12)上升至术后平均15.5(13~17).Odom评级:优10例,良5例,可0例,差0例.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12°(4.2~6.5°);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18°(1.5~4.1°)和3.28°(2.2~4.3°).没有发现明显的颈椎生理弧度的丢失.结论:单、双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维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49)。两组均予骨关节CPM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运动疗法。评估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膝关节临床症状、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0 d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运动疗法配合CPM治疗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初始角度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法抽取青岛市市立医院关节科膝关节置换病人120例纳入研究,每组各40例,其中9例因不能依从治疗退出研究,根据研究方案将病人分为三组,三组病人术后CPM初始角度分别设定为20°(小角度组,40例),最大屈曲角-10°(耐受组,40例)和最大屈曲角(最大耐受组,31例),术后24 h后开始CPM康复锻炼,以NRS法评估每例病人疼痛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第3、7 d测量病人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对比三组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三种方法的近期疗效,并对各组病人伸膝迟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最大耐受组依从率为77.5%,其余两组均完全依从。术后3 d,小角度组、耐受组、最大耐受组AROM分别为(43.41±9.87)°、(51.46±9.80)°、(57.73±10.62)°,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 d,最大耐受组(89.88±8.53)°与耐受组(88.60±8.34)°其AROM均大于小角度组(71.11±10.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大耐受组和耐受组术后7 d A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的伸膝迟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2~4 d,最大耐受组疼痛评分>耐受组>小角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7 d,三组病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CPM可以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但康复需要一定的强度,推荐初始角度设定为最大耐受角度-10°,使CPM既能被病人依从,又能保证临床疗效。
文摘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分析Bryan颈椎间盘假体手术操作要点,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从医师和患者两方面进行评价.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6月,于本院骨科颈椎病中心连续进行27例(35个节段)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为观察置换间隙的活动范围(ROM,range of motion),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颈椎过伸、过屈位,左、右侧屈位的X线平片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经过系统的物理检查,并由医师进行JOA评分,术后结合患者的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效果的Odom评级.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经过1~8个月(平均5.2个月)的随访.术后27例患者均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改善,随访超过3个月的15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2(7~12)上升至术后平均15.5(13~17).Odom评级:优10例,良5例,可0例,差0例.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12°(4.2~6.5°);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18°(1.5~4.1°)和3.28°(2.2~4.3°).没有发现明显的颈椎生理弧度的丢失.结论:单、双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维持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文摘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49)。两组均予骨关节CPM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运动疗法。评估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膝关节临床症状、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0 d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运动疗法配合CPM治疗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