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认知性德育课程与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恒平
-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系
-
出处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3,共3页
-
-
关键词
认知性德育课程
活动性德育课程
道德教育
课程编制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构建有高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黄立营
-
机构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
出处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7-80,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江苏省高职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05SJD720012)
-
文摘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要立足于高职办学特点,尤其是要立足于高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认识性德育课程的缺陷,提出从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和渗透性德育课程等方面构建有高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
关键词
高职特色
德育课程体系
活动性德育课程
隐性德育课程
构建
-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active moral education course
invisible moral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活动性德育课程:涵义、特点及功能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恒平
-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系
-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1期67-69,共3页
-
文摘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关键环节,是沟通宏观与微观教育改革的桥梁,只有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才能孕育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当今,世界性的道德危机日趋严重,迫切要求德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对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涵义、特点及其功能进行探讨,有助于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
关键词
活动性德育课程
课程改革
认知性德育课程
道德认知能力
道德判断能力
-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ctivity moral curriculum
moral curriculum reform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新暑期学校德育课程构建分析
- 4
-
-
作者
吴有明
-
机构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年第12期42-43,共2页
-
-
关键词
学校德育课程
课程构建
小康社会
认知性德育课程
活动性德育课程
隐形性德育课程
校本性德育课程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要厘清的几对关系
- 5
-
-
作者
朱振玉
-
机构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0,共2页
-
文摘
校本德育课程既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也是学校德育特色的体现,但在开发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除了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和程序外,还需厘清几对关系。本文着力于此,以期更好地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效率。
-
关键词
校本德育课程
活动性德育课程
德育学科
德育课堂
关系
-
分类号
G623.1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新加坡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施特色及其启示
- 6
-
-
作者
黄勇
-
机构
武汉市第二中学
-
出处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
文摘
新加坡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得到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实施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新加坡在实施活动性德育课程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小学
活动性德育课程
-
分类号
G639.339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技术探析
- 7
-
-
作者
何茂昌
-
机构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5期58-61,共4页
-
基金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高专类)"基于教练技术的高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6000Z02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叶圣陶专项重点课题"基于叶圣陶主体性德育思想的高职‘三三三’德育模式研究"(编号yz/2015/01)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编号苏教师(2016)15号)
-
文摘
综合众多学科的教练技术因其可以调整人的心智模式、激发人的潜能,在众多领域被广泛使用。教练技术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契合,呼唤活动性德育课程更快更深入地和教练技术结合而创新德育模式,利用教练技术模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长期成长。
-
关键词
教练技术
活动性德育课程
应用
-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躬行“交往教育” 构建“五蕴”课程
- 8
-
-
作者
任力
潘继承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
-
出处
《中国德育》
2018年第7期58-61,共4页
-
文摘
我校践行"交往教育"三十年,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教育目标的设计、教育内容的组织、教育方法的优化,促使他们学会交往,掌握必要的交往规范,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念,培养初步的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的"五蕴"课程就是在"交往教育"的"尊重、理解、合作、对话、共生"的内涵基础上建立的活动性德育课程.
-
关键词
活动性德育课程
交往教育
躬行
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交往观念
交往能力
-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学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管理研究
- 9
-
-
作者
李长富
-
机构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
出处
《中小学校长》
2015年第7期44-46,共3页
-
文摘
德育课程化是对德育的规范和所要达到目标、实施过程、预期效果的一种科学系统的设计。中学德育课程按内容可分为学科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德育课程。本文结合德育理论。对XX学校的德育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德育课程化给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
关键词
德育课程化
学科德育
活动性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管理
-
分类号
G40-012.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关键要有学生的主体参与
- 10
-
-
作者
朱小蔓
-
出处
《今日教育》
2010年第1期58-58,共1页
-
文摘
德育课程中有一种活动性德育课程,就是寓德育于活动、实践中,以实践和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德育方式。但我总觉得这些活动经常搞成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是做给别人看的,好像并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方面的例子也有许多,如:
-
关键词
主体参与
学生
活动性德育课程
德育方式
形式主义
实践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6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