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 被引量:437
1
作者 徐锡伟 闻学泽 +3 位作者 郑荣章 马文涛 宋方敏 于贵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151-162,共12页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断裂的切割,川滇菱形块体(Ⅱ)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Ⅱ_1)和滇中(Ⅱ_2)2个次级块体,保山-普洱块体(Ⅲ)包括保山、景谷和勐腊等3个次级块体(Ⅲ_1,Ⅲ_2,Ⅲ_3)。通过断错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厘定了川滇地区各级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裂的基本类型和长期滑动速率值;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块体的运动状态,并讨论了变形协调性问题,指出川滇地区各级块体运动是平移、转动和隆升等3种基本运动的复合或叠加,其中马尔康块体、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南东向或南南东向平移速率1~5mm/a,顺时针转动角速率1.4~4°/Ma,隆升速率1mm/a左右;保山-普洱和密支那-西盟两块体也发生过大规模的顺时针转动.它们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印度板块北移引起板块边缘或内部变形局部化和差异运动的应交响应。由于存在横向活动逆断裂带对东向或南东向平移分量的吸收和转换,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逃逸量或挤出量是有限的,为“叠瓦状道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 块体转动 构造变动 地表破裂型地震 构造动力学
原文传递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被引量:179
2
作者 徐锡伟 张培震 +3 位作者 闻学泽 秦尊丽 陈桂华 朱艾斓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61,共16页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发育着多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裂。由于横向次级活动断裂的存在,川滇块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滇中和川西北2个次级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可划分出东端的龙门山次...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发育着多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裂。由于横向次级活动断裂的存在,川滇块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滇中和川西北2个次级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可划分出东端的龙门山次级块体。深部探测反映出川滇和巴颜喀拉块体地壳中均存在着低速-高导层(体),它们是上地壳多震的原因之一。地质研究和现今GPS观测表明:各级块体均存在着SE向或SSE向平移运动、顺时针转动和隆升运动,但量值存在着一定差异。文中还给出了各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地质或GPS滑动速率,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活动块体 强震复发模型 川西
下载PDF
川滇地区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和活动块体模型研究 被引量:89
3
作者 吕江宁 沈正康 王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3-554,共12页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数据得到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由此划分活动块体并分析其运动特征。结果表明 :相对欧亚板块 ,滇中、雅江和中甸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37°± 0 16°/Ma ,0 84...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数据得到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由此划分活动块体并分析其运动特征。结果表明 :相对欧亚板块 ,滇中、雅江和中甸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37°± 0 16°/Ma ,0 84°± 0 39°/Ma和 0 90°± 0 39°/Ma ,造成块体间跨木里弧形断裂带约 3mm/a的SN向挤压、丽江 -大理断裂带约 4mm/a的EW向拉张和理塘断裂带约 6mm/a的近EW向拉张。鲜水河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 8~ 10mm/a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 5~6mm/a。龙门山断裂带没有明显的地壳消减 ,而断裂带西北约 15 0km处有一形变速度阶跃带 ,右旋走滑速率 4~ 5mm/a。阶跃带两侧的岷山块体和阿坝地区逆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13°± 0 0 8°/Ma和0 5 3°± 0 19°/Ma。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以南、以西地区 ,青藏高原物质的E向挤出和重力滑塌造成川滇块体东移 ,在东部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的阻挡下 ,川滇块体沿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由东转向南运动 ,从而引起川滇块体内部各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GPS 活动块体 速度场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顺时针转动的构造学与古地磁学证据 被引量:58
4
作者 徐锡伟 程国良 +6 位作者 于贵华 宋方敏 向宏发 张兰凤 Hagai Ron 王洋龙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70,共10页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 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受NE向丽江 -小金河断裂的切割 ,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次级块体和滇中次级块体等南北 2个部分 ;各次级块体东边界断裂有规律地左旋滑动、西边界断裂的右旋滑动及其滑动速率值的差异 ,反映出新生代时期各次级块体作向SE的水平滑移叠加绕垂直轴顺时针转动的复合运动。其中 ,川西北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 1 4°/Ma ;滇中次级块体SE向的水平滑移速率 3 5mm/a ,顺时针转动角速度约 1 5°/Ma。在滇中次级块体内部姚安、大姚、永仁、昆明北马街等地采集到约 90个古新世地层的定向样品 ,通过交变退磁和热退磁获得了它们各自的剩磁矢量 (实验磁偏角和磁倾角 ) ,由实测磁偏角与期望磁偏角相比可知川滇地区滇中次级块体中新世早期以来的顺时针转动累积量可达 30°~ 4 8°。次级块体的整体转动与块边活动断裂的左旋滑动符合左旋走滑断裂作用区块体作顺时针转动的运动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活动块体 块体转动 磁偏角期望值 磁偏角实测值 川滇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块体运动模型与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讨论:鲁甸和景谷地震的启示 被引量:54
5
作者 徐锡伟 程佳 +5 位作者 许冲 李西 于贵华 陈桂华 谭锡斌 吴熙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6-1134,共19页
利用现有的活动断层资料和GPS监测数据等,按照活动块体的基本定义,假定块体的运动近似于刚性块体模型,对青藏高原的活动块体进行了一、二级划分,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属性的块体运动学模型,通过对10多年来青藏高原系列地震,包括2014年鲁甸... 利用现有的活动断层资料和GPS监测数据等,按照活动块体的基本定义,假定块体的运动近似于刚性块体模型,对青藏高原的活动块体进行了一、二级划分,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属性的块体运动学模型,通过对10多年来青藏高原系列地震,包括2014年鲁甸和景谷地震与块体运动之间关系的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型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指出巴颜喀拉和羌塘等块体的主控边界断裂是青藏高原最新1期地震活动的2个主体地区,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安宁河断裂、大凉山断裂、小江断裂南段和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及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是最新活跃期内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地点;对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异常监测应关注块体边界不同构造部位的应变状态差异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破裂型地震 地震主体地区 活动块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从断层中心论向块体中心论转变--论活动块体在地震活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49
6
作者 马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3-370,共8页
讨论活动块体在地震活动中的作用。板缘地震在空间上呈线性分布,而中国大陆地震在空间上呈片状分布。大陆强震往往涉及两个以上方向断层的活动,且强震往往沿块体边界迁移或在其两侧断层上对迁。一些强震前后由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映... 讨论活动块体在地震活动中的作用。板缘地震在空间上呈线性分布,而中国大陆地震在空间上呈片状分布。大陆强震往往涉及两个以上方向断层的活动,且强震往往沿块体边界迁移或在其两侧断层上对迁。一些强震前后由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映的P轴方向往往发生近90°的转向,这种现象难以用区域应力方向变化来解释,但可从块体活动角度出发,用块体两个边界断层的先后错动来解释。地震前异常的远程效应、震后烈度异常分布图像以及地震序列特点等也显示了活动块体的作用。不同地区由地震活动性推测的块体活动方式有所差别,其原因可能和区域主压应力轴与块体两个边界断层走向的夹角不同有关。据此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活动块体 地震 震源机制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滇西北丽江盆地北部区第四纪时期的左旋剪切拉张 被引量:22
7
作者 韩竹军 向宏发 虢顺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6-362,共7页
丽江盆地北部区具有锯齿状断裂的典型特征, 几何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追踪张”特点; 在运动方式上, 既有拉张伸展, 又有左旋剪切. 其中, 平均左旋剪切位移分量为 1950 m, 平均拉张位移分量为1730 m. 在活动时代上, 盆地的左旋剪切拉张... 丽江盆地北部区具有锯齿状断裂的典型特征, 几何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追踪张”特点; 在运动方式上, 既有拉张伸展, 又有左旋剪切. 其中, 平均左旋剪切位移分量为 1950 m, 平均拉张位移分量为1730 m. 在活动时代上, 盆地的左旋剪切拉张开始于中更新世. 以距今 800 ka 计算, 可以获得平均左旋剪切位移速率为2.44 mm/a, 平均拉张速率为2.16 mm/a. 丽江盆地北部区不同区段的地质构造表现证实了构造地貌学分析结果, 符合具有剪切位移分量锯齿状断裂的运动学特征. 对丽江盆地北部区左旋剪切拉张运动学特点的认识, 为川西北活动块体顺时针转动模型以及正确理解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在第四纪时期的作用、地位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 盆地 第四纪 红河断裂带 移速 构造地貌 活动块体 剪切位移 锯齿 丽江
原文传递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8
作者 骆佳骥 崔效锋 +1 位作者 胡幸平 朱敏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7,441,共9页
总结了30多年来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主要研究认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不同学者给出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但对其中一些次级块体的划分和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学者... 总结了30多年来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主要研究认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不同学者给出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但对其中一些次级块体的划分和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学者们对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整体特征的认识较为一致,但对应力场的具体划分存在不同看法。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格局基本确定了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区,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开展这两方面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川滇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 构造应力场 应力场分区
下载PDF
用速度场得到的华北地区活动块体及变形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立人 杨国华 王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81,共10页
利用1992~2001年华北地区多次GPS测量得到的该地区144个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和它们的误差估计,研究了该地区的水平形变,确定了华北现今主要活动地块的运动、整体变形、局部变形和边界带的活动强度和方式,并据此估计了强震危险性.在研究... 利用1992~2001年华北地区多次GPS测量得到的该地区144个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和它们的误差估计,研究了该地区的水平形变,确定了华北现今主要活动地块的运动、整体变形、局部变形和边界带的活动强度和方式,并据此估计了强震危险性.在研究中水平位移观测值被分解成3部分位移的叠加,即第一部分是整个华北地区跟随欧亚板块的运动,这一部分可由NUVAL-IA模型确定;第二部分是研究区内各次级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和变形,它可以由本文推广的QUAD方法所确定一组点的位移观测值确定;第三部分是次级块体内的局部变形和误差,这一部分的变形可以用块体的非均匀应变来描述.文中详细介绍了方法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场 华北地区 活动块体 GPS测量 地壳运动 地震危险性 地壳变形
下载PDF
基于GPS的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伶俐 王青华 +1 位作者 张勇 王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2009-2013年问三期陆态网络区域网联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欧亚框架下的测站运动速度场。将云南地区划分为4个活动地块以及7个次级构造单元,基于块体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REHSM)研究了云南主要块体...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2009-2013年问三期陆态网络区域网联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欧亚框架下的测站运动速度场。将云南地区划分为4个活动地块以及7个次级构造单元,基于块体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REHSM)研究了云南主要块体以及断裂带的运动与变形特征,并结合GPS速度剖面,求得云南省主要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结果显示:位于川滇菱块东侧的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莲峰巧家断裂、弥勒师宗断裂均呈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左旋速率分别为5.4mm/a、5.3~7.2mm/a、0.5mm/a、1.8mm/a;而其西侧红河断裂、无量山断裂、瑞丽龙陵断裂、南汀河断裂、怒江断裂、澜沧江断裂均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右旋速率分别为0.2~4.3mm/a、2.5mm/a、1.7mm/a、1.1mm/a、5.4mm/a、4.6mm/a;位于块体内部的丽江宁蒗断裂、易门断裂等均呈弱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GAMIT/GLOBK 活动块体 GPS速度剖面 应变模型
下载PDF
川滇区域活动块体运动与应变特征地震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党亚民 杨强 +1 位作者 梁诗明 王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9-566,共8页
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和羌塘块体东向运动有明显增大趋势;汶川地震后川滇块体与羌塘块体边界带相对挤压运动明显增大,巴颜喀拉-华南块体边界带南段形成了较大的挤压应变,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相对运动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速度场 活动块体 应变 汶川地震
下载PDF
据断层垂直形变确定华北活动块体边界 被引量:8
12
作者 薄万举 郭良迁 周伟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1期64-71,共8页
根据中国华北地区断层形变测量资料的系统处理结果和已知构造带的分布 ,给出了该区现今主要块体的活动边界 ,分别统计了不同区带断层垂直运动的平均速率 ,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对比 ,并结合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区... 根据中国华北地区断层形变测量资料的系统处理结果和已知构造带的分布 ,给出了该区现今主要块体的活动边界 ,分别统计了不同区带断层垂直运动的平均速率 ,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对比 ,并结合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区带的断层活动差异性显著 ,断层测点分布条带与主要构造带或地震活动带一致时 ,其断层垂直运动的平均速率较高 ;在区块与条带相交或相邻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活动块体 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GPS的云南地区活动地块现今运动及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伶俐 邵德盛 施发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1期28-36,共9页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以及川滇交界区域2009年、2011年、2013年3期陆态网络区域网联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欧亚框架下的测站运动速度场。将云南地区划分为4个活动地块及7个次级构造单元,以GPS速度场为约束,建立块体的整体旋转... 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以及川滇交界区域2009年、2011年、2013年3期陆态网络区域网联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欧亚框架下的测站运动速度场。将云南地区划分为4个活动地块及7个次级构造单元,以GPS速度场为约束,建立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REHSM),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华南、滇东、滇中、川滇菱块南段、印支、保山及腾冲地块的运动速度。对活动块体运动进行分析,认为云南地块运动方向由SSE向逐渐至SSW向变化,具有顺时针旋转特征,运动幅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减弱,菱形块体外各块体运动速度大幅衰减。从应变率参数结果看,华南地块、滇东块体主要受SE向压应力场控制,到滇中地块转为SE—SSE向,滇西北地区应力场方向为SSE向,滇西南印支地块为NNW向,滇西南腾冲—保山地块主要受NE—NNE向应力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IT/GLOBK 活动块体 GPS 应变模型
下载PDF
亚洲大陆主要活动块体的现今构造应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黎明 李三忠 +4 位作者 楼达 索艳慧 刘鑫 余珊 周淑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9-483,共15页
亚洲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活动地块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统一构造格局下不同地块间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为了研究这些具有不同运动学性质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造变形特征,基于亚洲大陆的总体构造格局构建了二维有限元模... 亚洲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活动地块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统一构造格局下不同地块间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为了研究这些具有不同运动学性质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造变形特征,基于亚洲大陆的总体构造格局构建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GPS数据、震源机制解以及地质调查数据等,定量分析了大陆内部主要活动地块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亚洲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西部陆块内,由于周边一系列近EW向弧形活动构造带的存在,导致其内部次级块体运动速率的衰减,从而进一步导致应力环境的变化,由青藏中部的挤压-拉张环境逐渐转变为塔里木、天山地区的完全挤压环境;在西伯利亚地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华北地块上地壳的应力表现为较弱的挤压环境,而在该种应力环境下块体内部伸展构造的成因很可能与其深部的动力学环境有关;华南地块的运动方向与台湾造山带相反,从而形成一个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的较强烈的挤压-拉张区;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俯冲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巽他地块作为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的逃逸窗口,表现出以婆罗洲、南海为中心近圆弧形的弱挤压区以及环绕挤压区外缘挤压-拉张区的应力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大陆 活动块体 构造应力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研究燕山-渤海带的运动状态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晓霞 江在森 武艳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分析了燕山-渤海带的运动、变形状态及各时段不同位置的滑动和拉张速率。其中,1999—2001年阴山带表现为左旋剪切兼拉张的变形特征,但运动速率都不大,滑动速率不超过1.0mm/a,拉张速率不超过1.3...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年的GPS速度场资料,分析了燕山-渤海带的运动、变形状态及各时段不同位置的滑动和拉张速率。其中,1999—2001年阴山带表现为左旋剪切兼拉张的变形特征,但运动速率都不大,滑动速率不超过1.0mm/a,拉张速率不超过1.35mm/a;2004—2007年,阴山带的左旋滑动速率为0.04~1.59mm/a,拉张特性不显著,并且在2001—2004年该边界带活动明显减弱。张家口-渤海带在3个时间段均表现为左旋变形特征,滑动速率为0.7~1.55mm/a,有时挤压有时拉张,但速率都不超过1.0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燕山-渤海带 活动块体 块体运动 应变模型
下载PDF
基于GPS观测数据的云南地区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云梅 李金平 《测绘工程》 CSCD 2017年第11期32-36,共5页
利用1999~2013年间多期GPS观测数据,将云南地区分为5个活动块体,研究区域现今水平运动特征、应变特征以及各块体的运动特征,反演主要活动断裂带的走滑速率。结果表明,区域水平运动具有北强南弱的特征,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对云南地区... 利用1999~2013年间多期GPS观测数据,将云南地区分为5个活动块体,研究区域现今水平运动特征、应变特征以及各块体的运动特征,反演主要活动断裂带的走滑速率。结果表明,区域水平运动具有北强南弱的特征,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对云南地区构造活动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改变了断裂带两侧的运动特征;区域应变具有明显的差异,西部以拉张应变为主,东部小江断裂带周边地区拉张和挤压应变均衡且为强应变区,滇东地区应变较小;各块体运动方向与速率存在差异,滇东块体为逆时针旋转,其余块体顺时针旋转;基于块体模型反演的主要断裂带的走滑速率与地质方法获取的走滑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活动块体 地壳形变 走滑速率 欧拉旋转
下载PDF
华北活动地块区南缘阜南-霍邱地区地壳活动习性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大全 刘加灿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 阜南-霍邱地区地处华北和华南活动地块区边缘构造带,通过对其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强度较弱的构造变形现象,即:小震沿着主要断裂呈线性条带状分布;研究区南部及断裂近侧的上更新统中发育共轭剪节理;1970年代,研究区固始、霍邱和阜南等地陆续发生过长度不一、宽窄不等、方向不同的地裂缝,展布与肥中断裂或王老人集断裂近乎一致。本文认为,研究区局部小震丛集、上更新统中赋存共轭剪节理、裂面充填物显微揉皱变形和现代地裂缝的生成等现象,反映出地壳能量被缓慢释放和相应断裂发生微弱活动;研究区曾发生过一次破坏性地震(江口集MS4地震)。综上所述,研究区地壳晚第四纪以来具有微弱活动性,且主要表现为蠕滑活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活动块体 阜南-霍邱 活动习性 活动水平
下载PDF
从土耳其地震看强震与活动断层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化然 刘文兵 张国民 《东北地震研究》 2000年第4期1-8,共8页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土耳其强震与活动断层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对活动断层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测和研究,对地震预报和其它防震减灾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关键词 活动断层 地震活动 活动块体 土耳其 强震
下载PDF
从大陆磁异常特征论板块内部地震成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先 刘敏 赵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4期87-96,共10页
首先通过海洋磁异常与大陆磁异常的对比 ,说明了大陆磁异常的特征及大陆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 .进而以华北地区为例 ,对航磁异常进行带通滤波和视磁化强度反演等数据处理 ,揭示了大陆地壳内部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特征 .结合地震... 首先通过海洋磁异常与大陆磁异常的对比 ,说明了大陆磁异常的特征及大陆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 .进而以华北地区为例 ,对航磁异常进行带通滤波和视磁化强度反演等数据处理 ,揭示了大陆地壳内部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特征 .结合地震地质、人工地震测深及深部流体等方面的研究 ,论述了板内地震的生成是由于陆内不同构造块体间相对运动、碰撞、摩擦、应力积累 ,能量释放的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构造 活动块体 地震成因 大陆磁异常 海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洪磊 《四川地震》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特殊构造应力场特征并探索其形成原因,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活动块体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及活动断裂分布规律建立地质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软件MSC.Marc子程序FORCEN语句,并结... 为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特殊构造应力场特征并探索其形成原因,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活动块体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及活动断裂分布规律建立地质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软件MSC.Marc子程序FORCEN语句,并结合区域动力地质背景定义边界荷载,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模拟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成因分析。通过模拟获得了研究区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性很好。研究表明区内最大主应力矢量在空间位置(由北西至南东)上发生顺时针偏转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印度板块由南向北的推挤作用逐渐减弱;第二,在青藏地块北东向推挤与阿拉善及鄂尔多斯地块边界阻挡的作用下,研究区内地壳物质发生纵向压缩横向流动并向东南方向逃逸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构造应力场 活动块体 最大主应力矢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