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德国数学家、哲学家,与牛顿先后独立发明微积分,并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莱布尼茨中国书信集》[Leibniz korrespondiert mit China:Der Briefwe...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德国数学家、哲学家,与牛顿先后独立发明微积分,并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莱布尼茨中国书信集》[Leibniz korrespondiert mit China:Der Briefwechsel mit den Jesuitenmissionaren(1689—1714),Frankfurt am Main:Klostermann,1990]中收录了1689年至1714年间莱布尼茨与多位耶稣会士之间的通信。作为唯理论者,莱布尼茨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书中他与入华传教士白晋、闵明我、洪若翰、杜德美、刘应等的70封书信都表露出他对中国文字、历史、医药、天文、数学等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敬意。其中他与数学家白晋有关《易经》的通信,则提供了二进制的发明与伏羲八卦究竟有无关系的侧面资料。从此处节选的书信片段中,读者不难窥见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热忱,以及初期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见解。展开更多
本文选译自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精确科学史档案》),55(2001),pp.423-463。作者蓝莉(Isabelle Landry-Deron),法国汉学家,17—18世纪中国传教士文学专业研究员,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科学管理...本文选译自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精确科学史档案》),55(2001),pp.423-463。作者蓝莉(Isabelle Landry-Deron),法国汉学家,17—18世纪中国传教士文学专业研究员,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科学管理主管。最新成果:La Preuve par la Chine,Editions de l’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Paris,2002(《请中国作证—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文版,北京,2013年);La Chine des Ming et de Matteo Ricci(1552—1610),le premier dialogue des savoirs avec l’Europe,Paris,Editions.Institut Ricci,2013(《明代和利玛窦时代的中国(1552—1610),同欧洲的首次知识对话》,利氏研究院出版社,2013年)。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内容包括12部分:计划缘起、政治背景、科考范畴、选择数学家、运到中国的仪器、授权的定义、从布雷斯特到暹罗之旅、法国在华耶稣会士的科研雄心、航海旅行的后续活动(暹罗—北京)、在华立足不易、在华数学家的科考活动、数学家小组提前解散。作者着力重新审视创建数学家小组动身赴华的历史、政治背景,理清决定派出数学家的起因及计划的局限性,通过对文字资料与各个相关档案馆可利用信息进行系统的交叉比较,并对年表进行仔细审核,重新定义科考小组起始的雄心,描绘计划的实施,跟踪小组活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到数学家小组成员的身份、背景,他们怎样作为法国国王和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Jean-Dominique Cassini,1625—1712)派出的密使来到中国,他们凭借耶稣会神学院的最新知识、高级科学水平和一套精密科学仪器积极开展紧张活动,有的成了康熙皇帝的数学老师,有的参与中华帝国地图制作工作,他们几乎时时处处进行月食、日食的观测,在各地进行经度测量,勘正地图,改善航海安全,在完成卡西尼设计的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计划的同时,尤其向中国传展开更多
文摘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德国数学家、哲学家,与牛顿先后独立发明微积分,并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莱布尼茨中国书信集》[Leibniz korrespondiert mit China:Der Briefwechsel mit den Jesuitenmissionaren(1689—1714),Frankfurt am Main:Klostermann,1990]中收录了1689年至1714年间莱布尼茨与多位耶稣会士之间的通信。作为唯理论者,莱布尼茨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书中他与入华传教士白晋、闵明我、洪若翰、杜德美、刘应等的70封书信都表露出他对中国文字、历史、医药、天文、数学等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敬意。其中他与数学家白晋有关《易经》的通信,则提供了二进制的发明与伏羲八卦究竟有无关系的侧面资料。从此处节选的书信片段中,读者不难窥见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热忱,以及初期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独到见解。
文摘本文选译自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精确科学史档案》),55(2001),pp.423-463。作者蓝莉(Isabelle Landry-Deron),法国汉学家,17—18世纪中国传教士文学专业研究员,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科学管理主管。最新成果:La Preuve par la Chine,Editions de l’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Paris,2002(《请中国作证—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文版,北京,2013年);La Chine des Ming et de Matteo Ricci(1552—1610),le premier dialogue des savoirs avec l’Europe,Paris,Editions.Institut Ricci,2013(《明代和利玛窦时代的中国(1552—1610),同欧洲的首次知识对话》,利氏研究院出版社,2013年)。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内容包括12部分:计划缘起、政治背景、科考范畴、选择数学家、运到中国的仪器、授权的定义、从布雷斯特到暹罗之旅、法国在华耶稣会士的科研雄心、航海旅行的后续活动(暹罗—北京)、在华立足不易、在华数学家的科考活动、数学家小组提前解散。作者着力重新审视创建数学家小组动身赴华的历史、政治背景,理清决定派出数学家的起因及计划的局限性,通过对文字资料与各个相关档案馆可利用信息进行系统的交叉比较,并对年表进行仔细审核,重新定义科考小组起始的雄心,描绘计划的实施,跟踪小组活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到数学家小组成员的身份、背景,他们怎样作为法国国王和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Jean-Dominique Cassini,1625—1712)派出的密使来到中国,他们凭借耶稣会神学院的最新知识、高级科学水平和一套精密科学仪器积极开展紧张活动,有的成了康熙皇帝的数学老师,有的参与中华帝国地图制作工作,他们几乎时时处处进行月食、日食的观测,在各地进行经度测量,勘正地图,改善航海安全,在完成卡西尼设计的天体测量和大地测量计划的同时,尤其向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