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洞庭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小平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9,共4页
文章从农业遗存、农业生产工具、以农业为基础的动物饲养、陶器制作和永久性定居村落五方面对洞庭湖区不同史前考古学文化时期的农业经济概况进行了探讨 ,寻求出湖区史前农业非持续性的发展轨迹 。
关键词 洞庭地区 原始农业 发展 环境
下载PDF
屈原的出生地在湖南汉寿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露生 《武陵学刊》 1997年第5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屈原 洞庭地区 出生地 武王 《左传》 楚国 家族 汉寿 《史记》 少年时代
下载PDF
洞庭地区古代方言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步天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67-70,95,共5页
对西南官话、湘语、赣语接触地带的洞庭地区方言历史背景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适合本区方言发展的分期观点。
关键词 区域历史方言 古代方言 上古方言 中古方言 洞庭地区
下载PDF
有关洞庭湖区域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步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7-50,共4页
洞庭湖区范围除主体湖泊以外,还应包括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和松滋口至城陵矶之间的荆江河段。洞庭湖区综合区划可分为荆江区、常澧区、益沅区、巴岳区。主体湖泊洞庭湖未来可能有三种结局,调节作用继续存在是可能的。根治洪涝灾害应从减少... 洞庭湖区范围除主体湖泊以外,还应包括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和松滋口至城陵矶之间的荆江河段。洞庭湖区综合区划可分为荆江区、常澧区、益沅区、巴岳区。主体湖泊洞庭湖未来可能有三种结局,调节作用继续存在是可能的。根治洪涝灾害应从减少泥沙淤积、提高泄洪能力、设法消除南北洪峰遭遇和行政性措施等方面考虑制订出整体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地区 区域研究 整体方略
下载PDF
“荆楚”考辩──一论湖南是楚国的发祥地
5
作者 黄露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60-62,59,共4页
关键词 周王朝 洞庭湖平原 荆楚 楚国 江汉平原 考辩 湘君 舜帝 洞庭地区 甲骨文
下载PDF
洞庭地区地方志版本藏书考察
6
作者 陶瑞清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82-85,100,共5页
以明志、清志、民国志为主要对象、就洞庭地区21县市有关的省通志、府州志、卫志、县志、乡镇志、湖志进行了版本和典藏乡面的若干考察,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说明和论析。
关键词 地方志/版本 藏书 考察 洞庭地区
下载PDF
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立德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5期21-27,共7页
为进一步厘清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识别出区内早更新世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不整合关系,辅以年代学研究,开展了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第四系研究,建... 为进一步厘清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更新统划分与对比,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识别出区内早更新世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不整合关系,辅以年代学研究,开展了长江中游江汉—洞庭地区与黄广—九江地区第四系研究,建立了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格架。研究表明: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等是区内短程河流的冲洪积相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Qp1),而上覆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p2),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区内第四纪更新世地层格架;白沙井砾石层、阳逻砾石层、宜昌砾石层、九江砾石层与上覆网纹红土所代表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重大调整是长江三峡续接贯通的环境响应,暗示了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贯通的时限为早—中更新世之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地层划分与对比 江汉-洞庭地区 黄广-九江地区
下载PDF
江汉洞庭地区商周青铜工具与相关问题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彬徽 《中原文物》 2000年第6期32-35,共4页
本文论述了湘鄂两省区内出土的商周青铜工具,对宁乡出土青铜斧的功用、定名作了考察,并就殷商西周时期江汉洞庭地区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问题提出己见。
关键词 江汉洞庭地区 青铜生产工具
原文传递
论《导江三议》——兼论江汉洞庭地区人地关系的协调 被引量:2
9
作者 左鹏 《长江志季刊》 1999年第3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导江三议》 江汉洞庭地区 人地关系 评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洞庭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69
10
作者 李涛 甘德欣 +4 位作者 杨知建 王宽 齐增湘 李晖 陈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87-3796,共10页
对洞庭湖地区多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其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估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价值系数,并运用空间自相关、高地聚类及热点分析等空间地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洞庭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 对洞庭湖地区多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其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估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价值系数,并运用空间自相关、高地聚类及热点分析等空间地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洞庭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间,洞庭湖地区的ESV小幅上升,由3868.39亿元上升至3886.62亿元,湿地面积的增加是ESV上升的主要原因;洞庭湖地区的ESV高值区与低值区相互溶解渗透,次高值区对高值及低值区呈包围态势;洞庭湖地区的ESV及其动态演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与高低值聚集现象,但其自相关与聚集程度趋于减弱;研究期间洞庭湖地区的ESV热点区重心主要向西稍偏北方向移动,其轨迹大体上呈"S"型态势,迁移速度缓慢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了"剧烈—缓慢—剧烈"的变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土地利用 洞庭地区
原文传递
Terra/MODIS时间序列数据在湖泊水域面积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洞庭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李景刚 李纪人 +1 位作者 黄诗峰 左春刚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3-933,共11页
论文利用2005年Terra/MODIS卫星8天合成的250m地表反射率数据(MODIS Terra Sur-face Reflectance 8-Day L3 Global 250 m:MOD09Q1)构建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通过计算NDVI指数,结合典型地物的谱间特征,并借助SRTM数字高程数据,采用... 论文利用2005年Terra/MODIS卫星8天合成的250m地表反射率数据(MODIS Terra Sur-face Reflectance 8-Day L3 Global 250 m:MOD09Q1)构建的时间序列数据集,通过计算NDVI指数,结合典型地物的谱间特征,并借助SRTM数字高程数据,采用多源信息提取的方法对洞庭湖地区2005年水域面积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Terra/MODIS数据特点,提出了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的概念,并通过对该指数的构建,完成了对洞庭湖地区重点水域的淹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文中提出的基于Terra/MODIS MOD09Q1数据的多源信息水体提取方法,通过更高空间分辨率ENVISAT/ASAR数据以及水文测站水位数据的检验表明,是切实可行的;②2005年洞庭湖地区水域面积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在11-4月份期间水域面积较小,而在5-10月份期间较大。其中,4月份最小,9月份最大,两者相差了几乎1.5倍,受地区季节性降雨的年内分布规律及长江主汛期的影响显著;③通过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的计算发现,占研究区总面积84.13%的年内持久陆地和持久水域区域,基本上没有防洪压力,而剩余的15.87%的年内变化水域,由于潜在淹没风险的存在,则需要抗洪防险部门进行重点防控;④文中多源信息水面提取方法的实现以及全年最大淹没时间指数概念的提出,为今后更加深入地探讨三峡工程建成运营对洞庭湖地区水域变化以及江湖关系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地区 Terra/MODIS数据 时间序列 水域面积变化 动态监测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洞庭湖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0
12
作者 宁启蒙 欧阳海燕 +1 位作者 汤放华 曾志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6-203,共8页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区域生态管理提供依据。以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定量描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和...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区域生态管理提供依据。以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定量描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OLS回归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开发区和新城区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以耕地和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要特征,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长,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减少。②景观水平层面下洞庭湖地区景观格局的破碎程度上升和聚集程度下降,其中,林地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上升,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上升趋势有所缓解。并在空间尺度上表现建成区范围内景观指数变化显著。③类型水平层面下,其景观格局的集聚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景观格局变化与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关系,建设用地扩张增加了整个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和破碎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洞庭湖地区更好地协调优化空间开发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变化 破碎化 洞庭地区 城镇化 建设用地 生态红线
原文传递
洞庭湖周边地区第四纪红土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朱丽东 谷喜吉 +5 位作者 叶玮 李凤全 金莉丹 陈渠 詹文娟 刘名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2,共10页
第四纪风成红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与北方的黄土同为反映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载体。基于洞庭湖周边地区10处剖面122个红土样品的粒度分析,对该区红土沉积特征及其反映的环境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显示:①样品均以粉砂(4~63μm)为优... 第四纪风成红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与北方的黄土同为反映第四纪古环境的重要载体。基于洞庭湖周边地区10处剖面122个红土样品的粒度分析,对该区红土沉积特征及其反映的环境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显示:①样品均以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级,其次为粘粒(〈4gm),砂含量很少,并富集“风尘基本粒级”(10~50μg),含量达33.23%~42.23%,粒度特征与典型的黄土、下蜀黄土、加积型红土样品相似,显著不同于湘潭洪冲积红土,也区别于本区砂岩风化壳红土,表明洞庭湖西、南、东缘丘陵岗地存在风成堆积成因的中亚热带风成加积型红土。②黄棕色土、网纹黄棕色土、均质红土、网纹红土等4类样品的粘粒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网纹红土〉均质红土,网纹黄棕色土〉黄棕色土;粉砂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正好相反。结合粒度参数推测,黄棕色土发育时期,沉积作用增强,粒度变粗,分选性较好;网纹红土发育时期,沉积作用较弱,风化成壤作用强,细颗粒含量增多,分选性相对较差。这可能反映了洞庭湖地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冬季风加强,风化减弱的气候变化过程。③沿冬季风主导风向(偏北风),洞庭湖周边地区红土的Mo、Md值(妒值)自北向南增大(变细),风成组分(10~63μm)百分含量随之减少,〈2μm组分百分含量自北向南略有增加。这种趋势提供了组成该地区加积型红土的粉尘由偏北向南传输的风成证据和母质风化程度向南增强的环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土 粒度特征 古环境 洞庭湖周边地区
原文传递
环洞庭湖丘岗地区水资源平衡及其管理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谢小立 王凯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2-95,114,共5页
对环洞庭湖丘岗生态系统水环境要素的定位观测和小流域水平衡监测研究表明 :环洞庭湖丘岗地区水资源总量丰沛 ,可利用的集雨水量为现今农业用地最大灌溉水需求量的 2 .4 1倍 ,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但由于雨水的季节性配置差异 ,... 对环洞庭湖丘岗生态系统水环境要素的定位观测和小流域水平衡监测研究表明 :环洞庭湖丘岗地区水资源总量丰沛 ,可利用的集雨水量为现今农业用地最大灌溉水需求量的 2 .4 1倍 ,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但由于雨水的季节性配置差异 ,系统水分有季节性富余与亏缺 ,一般年份 3月中旬至 7月上旬水富余 3 11.3 mm ;8月上旬至 9月下旬水亏缺 13 4 .7mm。天然降水大约 76%产生派生资源参与系统水分循环 ,其余部分主要以径流形式溢泄入下游水域。这一过程使该地区每年流失或向洞庭湖水域输送水 1.3 1× 10 1 0 m3、泥沙 1.64× 10 4 m3、养分 ( N,P,K)0 .89× 10 4 t。该地区土类多属红壤 ,持水能力强 ,但有效含水量低 ,凸现出涝渍、湿害和干旱双重农业水问题。本地区水平衡管理应注重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集雨水利工程建设 ;二是合理构建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丘岗地区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水资源 水平衡
下载PDF
湖南洞庭湖地区红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建新 鲁江 +3 位作者 邢旭东 申志军 吕焕哲 张国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35-1444,共10页
红土作为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松散岩类,其蕴含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和养分状况使得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对洞庭湖区红土地层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红土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第四纪红土的... 红土作为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松散岩类,其蕴含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和养分状况使得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对洞庭湖区红土地层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红土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第四纪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区域气候环境、流域物源特征和红土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化 脱硅富铁铝作用 网纹红土 元素对比值 气候变化 洞庭地区
下载PDF
果茶间作模式下茶树光合特征参数的日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阮旭 张玥 +3 位作者 杨忠星 李浩宇 王玉花 黎星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57,共5页
采用CI-340便携式光合仪对苏州洞庭山地区柑桔-茶、板栗-茶、杨梅-茶、枇杷-茶、银杏-茶5种当地常见果茶间作模式下茶树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间作模式下茶树的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对照茶树呈双峰曲... 采用CI-340便携式光合仪对苏州洞庭山地区柑桔-茶、板栗-茶、杨梅-茶、枇杷-茶、银杏-茶5种当地常见果茶间作模式下茶树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间作模式下茶树的光合特征参数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对照茶树呈双峰曲线。相关性分析表明: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大,叶片温度会随之升高,导致净光合速率(Pn)升高,蒸腾速率增大,气孔导度增大,胞间CO2浓度减小。枇杷-茶间作模式下的Pn、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均值分别为1.46μmol.m-2.s-1、0.91 mol.m-2.s-1、60.43 mol.m-2.s-1、305.57μmol.m-2.s-1,是供试的5种间作模式中较有利于茶树生长的,适合在江苏苏州洞庭山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洞庭地区 果茶间作 光合特征参数 日变化
下载PDF
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安悦 谭雪兰 +3 位作者 李印齐 周舟 余航菱 任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72-1282,共11页
耕地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凸显耕地价值与作用、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综合运用熵值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以湖南省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地区耕地功能的时空演变、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耕地功能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凸显耕地价值与作用、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综合运用熵值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以湖南省洞庭湖地区24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地区耕地功能的时空演变、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8—2018年洞庭湖地区耕地经济生产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主要集中于洞庭湖地区中部、西南部等农业基础较好的区域;社会保障功能整体增强明显,仅有临澧县、津市市和鼎城区3个地区功能强度有所减弱;生态维护功能空间格局变化较小,整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②自然地理条件是早期影响地区耕地功能的主要因素,随时间推移其影响能力逐渐弱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能力逐渐增强,并凸显出决定性作用;耕地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耕地功能空间分异影响能力逐渐增强;不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够明显增强对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共同推动地区耕地功能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功能 功能多元化发展 地理探测器 洞庭地区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洞庭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欧阳晓 王坤 魏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713-8722,共10页
城乡建设用地数量及相互联系的变化是空间要素及结构演化的重要方面,深刻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关联... 城乡建设用地数量及相互联系的变化是空间要素及结构演化的重要方面,深刻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关联视角出发,运用引力模型、InVEST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定量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洞庭湖地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强度呈不断增强趋势,且强关联网格以建成区为核心向周边扩展,低关联网格分布于远离建成区的地方;(3)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食物供给则呈现上升趋势,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4)城乡建设用地关联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具有负向影响,人口密度、GDP密度、夜间灯光、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服务也呈现负向影响,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关联视角下城乡建设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城乡空间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 引力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洞庭地区
下载PDF
明代洞庭湖地区的渔业经济 被引量:9
19
作者 尹玲玲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6,共9页
本文对明代洞庭湖地区的渔业发展概况,包括产鱼种类、捕捞方式、鱼市贸易和 鱼类加工业等做了较细致的阐述;从该地区的渔税征收机构──河泊所的设置分布 及裁革情况,渔课的数量、比重及变化等分析和探讨了明代前中后期的渔业经济状... 本文对明代洞庭湖地区的渔业发展概况,包括产鱼种类、捕捞方式、鱼市贸易和 鱼类加工业等做了较细致的阐述;从该地区的渔税征收机构──河泊所的设置分布 及裁革情况,渔课的数量、比重及变化等分析和探讨了明代前中后期的渔业经济状 况,并揭示出明中后期渔业经济渐趋衰落的原因。 本文所指的洞庭湖地区包括明代的岳州府、常德府以及长沙府的北部湘阴、益阳地区。万历十五年 (1587)是本文的时间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地区 明代 渔业经济
下载PDF
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及季节性畜牧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樊江文 于秀波 陈立波 《中国草地》 CSCD 2001年第5期8-12,共5页
对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特点和开发潜力等进行了分析 ,对以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该地区退田还湖后替代产业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几种利用湖洲草地进行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模... 对鄱阳湖和洞庭湖地区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特点和开发潜力等进行了分析 ,对以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作为该地区退田还湖后替代产业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几种利用湖洲草地进行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模式方案 ,进而提出了发展替代性草地畜牧业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草地畜牧业 鄱阳湖地区 洞庭地区 季节性畜牧业模式 种草养禽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