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嘴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和演化 被引量:36
1
作者 庄振业 鞠连军 +1 位作者 冯秀丽 彭学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52,共10页
大量钻孔岩芯,微古资料和C ̄(14)测年数据说明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咀地区7.3kaB,P.开始海侵。由于SW向泥沙流提供物源和莱州浅滩的消能作用,于5kaB.P.以来,先后形成莱州沙坝和泻湖系列。2kaB.P.以米... 大量钻孔岩芯,微古资料和C ̄(14)测年数据说明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咀地区7.3kaB,P.开始海侵。由于SW向泥沙流提供物源和莱州浅滩的消能作用,于5kaB.P.以来,先后形成莱州沙坝和泻湖系列。2kaB.P.以米,许多泻湖先后被冲积物掩埋或被封闭成淡水湖。在刁龙咀西北的浅滩区目前正发育最新的沙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芯 沙坝 泻湖 演化 沉积 三山岛
下载PDF
海南岛海岸环境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颖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3期1-9,共9页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 ,为南海大陆架岛屿 ,中央为山地 ,临海为多种类型海岸 ,以处于动态平衡的海蚀—海积型海岸为主。海南岛主要是基岩岬湾海岸 ,潮汐属日潮型 ,东部与南部为不规则日潮混合潮。海岸受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 ,为南海大陆架岛屿 ,中央为山地 ,临海为多种类型海岸 ,以处于动态平衡的海蚀—海积型海岸为主。海南岛主要是基岩岬湾海岸 ,潮汐属日潮型 ,东部与南部为不规则日潮混合潮。海岸受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 ,更新世初期 ,海岸属基岩港湾型 ,晚更新世构造运动频繁 ,使不少海湾底部抬升为阶地。构造抬升运动持续到全新世 ,使一些珊瑚礁抬升为高出海面数米的阶地。海岸类型按其成因与形态可分为两大类 :基岩港湾海岸与砂砾质平原海岸。基岩港湾海岸分布于山地与丘陵临海处 ,砂砾质平原海岸 (或为三角洲平原海岸 )其表现形式多为沙坝与泻湖海岸 ,沙坝上叠置发育着海滩、沙堤或沙丘 ,随着海岸加积展宽或地壳上升 ,老的沙坝可抬高成为海积阶地。潮流作用对港湾众多的海南岛的发育演变以及开发利用亦有重要作用。潮汐汊道港湾规模较大 ,水域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环境 基岩港湾 潮汐汊道 泻湖 阶地 海南岛
下载PDF
山东月湖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及搬运趋势 被引量:26
3
作者 薛允传 贾建军 高抒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714,共8页
1998年 11~ 12月和 1999年 8~ 9月各一个月对月湖进行的野外工作 ,共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 131个 ,应用激光粒度仪并结合传统的筛分法对这些样品进行粒度分析 ,进行矩法计算获得粒度参数。采用Gao命名方法 ,将沉积物划分出 5种主要类型... 1998年 11~ 12月和 1999年 8~ 9月各一个月对月湖进行的野外工作 ,共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 131个 ,应用激光粒度仪并结合传统的筛分法对这些样品进行粒度分析 ,进行矩法计算获得粒度参数。采用Gao命名方法 ,将沉积物划分出 5种主要类型。利用Gao -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 ,计算该区沉积物粒径趋势所显示的沉积物净搬运方向 ,结果表明 ,沉积物从四周向湖中心搬运 ,同时显示湾顶的西部和北部、涨潮三角洲以及湖心等地貌单元是沉积的优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分布特征 搬运趋势 沉积物 粒度参数 泻湖 潮汐汊道
下载PDF
山东荣成湾月湖地区的潟湖-潮汐汊道体系 被引量:21
4
作者 魏合龙 庄振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潟湖-潮汐汊道体系为一复杂的反馈体系,其中任一参数的改变即可导致整个体系的复杂反映.以月湖为例探讨了潟湖地貌演化的过程中,及人工作用潟湖各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月湖目前由于人工围堵特别是残余坝基对潮流的限制作用,... 潟湖-潮汐汊道体系为一复杂的反馈体系,其中任一参数的改变即可导致整个体系的复杂反映.以月湖为例探讨了潟湖地貌演化的过程中,及人工作用潟湖各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月湖目前由于人工围堵特别是残余坝基对潮流的限制作用,致使P/A值较高而饱满系数K值偏低,潟湖-潮汐汊道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湖 潮汐汊道 荣成湾 地貌演化
下载PDF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沉积相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宗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3-31,共9页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海侵主要由南而北,晚时海水北来明显。早、中时扬子海实为一东西向狭长形海湾,地形西高东低,低潮线约在皖南铜陵、巢县向;海水除由下扬子湾可随潮而溯流入中扬子湾外,并可由荆江潮口随潮而进入中扬子湾,再西而入上扬... 扬子区石炭纪黄龙期海侵主要由南而北,晚时海水北来明显。早、中时扬子海实为一东西向狭长形海湾,地形西高东低,低潮线约在皖南铜陵、巢县向;海水除由下扬子湾可随潮而溯流入中扬子湾外,并可由荆江潮口随潮而进入中扬子湾,再西而入上扬子湾,此即早、中时潮坪沉积分布特宽的原因。晚时江南古陆下沉,南北海水大侵,使海侵达到高潮,改早、中时局限海为正常浅海沉积,岩性单一,生物繁茂,厚度较大。早、中时中、上扬子区潮间带准同生白云岩发育,易为后期淡水溶蚀而多孔,是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沉积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沉积相 泻湖 白云岩
下载PDF
海南岛珊瑚岸礁的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吕炳全 王国忠 全松青 《地理研究》 1984年第3期1-16,117-118+120,共19页
本文分析了海南岛珊瑚岸礁的成礁环境,论述了本岛岸礁的结构特征,进而划分了岸礁类型,最后探讨岸礁发育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 沙老岸礁 礁坪 珊瑚生长 海南岛 珊瑚岸礁 泻湖 礁块 砂堤 原生 鹿回头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胜利河油页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忠雄 何江林 +2 位作者 熊兴国 吴涛 白培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4-272,共9页
胜利河油页岩位于北羌塘盆地与中央隆起之间的过渡带上,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约30km,赋矿地层为上侏罗—下白垩统海相碳酸盐岩,其上被厚层膏岩盐覆盖。油页岩有3—7层,薄者0.1m,厚者2.37 m,一般为0.4~1.2 m。工业分析数据表明油... 胜利河油页岩位于北羌塘盆地与中央隆起之间的过渡带上,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约30km,赋矿地层为上侏罗—下白垩统海相碳酸盐岩,其上被厚层膏岩盐覆盖。油页岩有3—7层,薄者0.1m,厚者2.37 m,一般为0.4~1.2 m。工业分析数据表明油页岩属低灰分、中低含油率、低发热量型。油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31%~21.37%,平均值为9.76%,丰度较高;生烃潜量w(S1+S2)为5.66~111.1mg/g,均值为40.17 mg/g,生烃潜力较好。镜检显示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殖腐泥型(Ⅱ1)和腐泥腐殖型(Ⅱ2),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37%~0.9%,均值为0.58%,说明油页岩有机质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在稳定的构造背景和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油页岩形成于碳酸盐局限台地泻湖相还原和具有盐度分层特征的水体中,之后,气候变得炎热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上侏罗—下白垩统 含油率 泻湖 局限台地 羌塘盆地 石油地质学
下载PDF
湛江湾的围海造地与潮汐通道系统 被引量:18
8
作者 应秩甫 王鸿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湛江湾是一溺谷—泻湖型的潮汐通道系统,着重讨论了围海造地与该系统的关系,特别指出1958年的南三岛的联围,使湛江湾扩大了纳潮面积,完善了潮汐通道系统.但湛江湾历年的围海填滩也引起局部的航道淤浅和岸滩的冲淤.
关键词 湛江湾 潮汐通道 泻湖 潮坪 围海造地
下载PDF
射阳湖历史变迁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凌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5-233,共9页
射阳湖是苏北历史上著名的大湖。早全新世因受海侵影响,本区是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中全新世时,由于西冈等岸外砂堤的形成,本区成为古泻湖,后因海岸东迁,淡水冲灌,古泻湖逐渐演变为淡水湖。1128年黄河夺淮后,大量泥沙进入湖区,湖区... 射阳湖是苏北历史上著名的大湖。早全新世因受海侵影响,本区是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中全新世时,由于西冈等岸外砂堤的形成,本区成为古泻湖,后因海岸东迁,淡水冲灌,古泻湖逐渐演变为淡水湖。1128年黄河夺淮后,大量泥沙进入湖区,湖区淤积迅速,成为沼泽型湖泊,加之人类活动因素的显著影响,射阳湖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阳湖 泻湖 平原
下载PDF
全新世淮河三角洲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薛春汀 刘健 孔祥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2-901,共10页
1128年以前淮河是位于我国东部独立人黄海的一条大河。1128年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夺淮入黄海,结束了淮河三角洲的活动。尽管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回归渤海,但是1851年洪泽湖大堤决口,此后淮河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根据近几十年来苏北全... 1128年以前淮河是位于我国东部独立人黄海的一条大河。1128年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夺淮入黄海,结束了淮河三角洲的活动。尽管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回归渤海,但是1851年洪泽湖大堤决口,此后淮河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根据近几十年来苏北全新世沉积研究成果及淮河、江苏近岸海洋水文状况,推测7000aB.P.~1128年形成的淮河三角洲形成、演化和特征。1128年以前淮河口及其附近海域东北向和东北偏北向波浪强,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沉积物优势运移方向为SSE,河口南侧形成两条延伸很远的海岸砂堤(障壁坝-海滩脊),其内侧为泻湖和海岸低地,形成一个明显不对称的淮河三角洲。淮河三角洲发育历经两个阶段:早期阶段为7000~3500aB.P.,东岗砂堤逐渐形成,加宽;晚期阶段3500aB.P.~1128年西岗砂堤逐渐形成,加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三角洲 海岸沙堤 障壁坝 泻湖 波浪 沿岸流
下载PDF
西沙群岛环境水文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锦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9-25,共7页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四周为海洋,由珊瑚堆积而成,并经一次地壳下沉运动后,再经上升运动而形成现代地貌形态.岛屿面积小,水文特征特殊,地表没有较大的贮水体,地表径流一般难形成,深部地下水常与海水相沟通,淡水资源十...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四周为海洋,由珊瑚堆积而成,并经一次地壳下沉运动后,再经上升运动而形成现代地貌形态.岛屿面积小,水文特征特殊,地表没有较大的贮水体,地表径流一般难形成,深部地下水常与海水相沟通,淡水资源十分缺乏.如何改善水文状况,提供淡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贮水体 泻湖 海洋水文
下载PDF
我国沿岸晚第四纪砂坝-泻湖体系的沉积模式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从先 陈刚 王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19,共8页
我国沿岸晚第四纪砂坝-泻湖体系可以分为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其理想分布模式为:海侵型分布于大陆架至冰后期最大海侵线之间的沉积层下部;海退型形成于最大海侵线至现代海岸线之间全新世沉积层上部;稳定型则出现在最大... 我国沿岸晚第四纪砂坝-泻湖体系可以分为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其理想分布模式为:海侵型分布于大陆架至冰后期最大海侵线之间的沉积层下部;海退型形成于最大海侵线至现代海岸线之间全新世沉积层上部;稳定型则出现在最大海侵线附近的狭窄地带。我国海岸线通过构造沉降带和隆起带,沉降带接受大量河流输沙,为多种砂坝—泻湖沉积体系准备了条件.隆起带沿岸沉积物来源贫乏,主要发育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砂坝—泻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坝 泻湖 沉积模式 晚第四纪
下载PDF
全新世以来苏南地区的古地理演变 被引量:12
13
作者 潘凤英 石尚群 +1 位作者 邱淑彰 孙世英 《地理研究》 1984年第3期64-75,共12页
本文以全新世以来古气候演变的影响为主,论述海面升降变化,引起苏南地区全新世早、中、晚期的古地理演变。文中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野外考察资料,重点阐明全新世中期的两大泻湖及其以后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 全新世晚期 古地理演变 太湖平原 苏南地区 泻湖 洼地 全新世中期 晚更新世末期 泥炭层 中全新世
下载PDF
泻湖沉积环境——山东半岛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庄振业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52-60,共9页
本文以山东半岛为例,系统地探讨了泻湖特征性的沉积环境——湖、海水的频繁交换,盐度多变,浅水低能和多物源。为泻湖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资料。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海岸 泻湖 盐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江林 王剑 +2 位作者 付修根 孙涛 申家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34,共9页
通过对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2008年新发现的油页岩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油页岩具有较高C29ααα20Sα/αα(20S+20R)(0.38~0.44)、C29αββ/(ααα+αββ)(0.37~0.47)和C3122S/(22S+22R)(... 通过对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2008年新发现的油页岩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油页岩具有较高C29ααα20Sα/αα(20S+20R)(0.38~0.44)、C29αββ/(ααα+αββ)(0.37~0.47)和C3122S/(22S+22R)(0.52~0.59)比值,表明其有机质已进入生油阶段。分析的油页岩样品具有较高的C27甾烷含量(32.82%~43.6%)和较高4甲-基甾烷/规则甾烷(0.04~0.22)、甾/藿(0.80~1.04)比值,显示浮游植物为主的生物母源对油页岩的贡献。此外,油页岩具有较高的γ-蜡烷指数(0.34~0.50)、C35升藿烷指数(0.076~0.102)和较低的Pr/Ph比值(0.32~0.49),表明胜利河地区油页岩沉积期水体处于相对闭塞还原和盐度较高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生物标志化合物 泻湖 油页岩
下载PDF
我国沿岸全新世沙坝——泻湖体系的地层和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从先 王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0-85,共6页
根据层序结构和上覆、下伏层的性质,将我国沿岸全新世沙坝—泻湖体系划分为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讨论了各类沙坝—泻湖体系沿岸和垂直海岸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
关键词 全新世 沙坝 泻湖 地层 分类
下载PDF
新村港泻湖潮汐通道的形成和演变及整治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湘彬 吴碧玉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90,共8页
新村港泻湖位处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县,其潮汐通道是新村港泻湖与外海之间的水体相互沟通的通道,该通道自形成以来,受其口外海滨风浪、潮流作用、堆积地形以及泻湖纳潮量变化的影响,导致潮汐通道淤浅、断面缩窄、口门位置迁移等复杂变化... 新村港泻湖位处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县,其潮汐通道是新村港泻湖与外海之间的水体相互沟通的通道,该通道自形成以来,受其口外海滨风浪、潮流作用、堆积地形以及泻湖纳潮量变化的影响,导致潮汐通道淤浅、断面缩窄、口门位置迁移等复杂变化,对潮汐通道功能的维护产生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泻湖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维护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对新村潮汐通道的形成与演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设想,以求达到进一步发挥新村港泻湖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维护泻湖资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湖 潮汐通道 演变 整治
下载PDF
渤海湾北岸表层沉积中的有孔虫群及其生态环境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元芳 何希贤 《地理研究》 1983年第1期65-73,120-122,共12页
我们对渤海湾北岸17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分析。经鉴定,未发现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共计82种,其中包括一新种Jadammina planata He et Li sp.nov.根据不同的环境中沉积物内有孔虫群属种组合不同,大体可归纳为二种组合:一是河... 我们对渤海湾北岸17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孔虫分析。经鉴定,未发现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共计82种,其中包括一新种Jadammina planata He et Li sp.nov.根据不同的环境中沉积物内有孔虫群属种组合不同,大体可归纳为二种组合:一是河口、海滩、泻湖、滨海平原等滨海边缘环境组合,在南堡以东该组合称为厚壁转轮虫——显孔鼓室希望虫组合,南堡以西称为厚壁转轮虫——多变假小九字虫组合,二是分布在水深10米以内的近岸浅海环境组合,称为厚壁转轮虫——缝裂希望虫组合。在不同环境中,有孔虫壳体数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般在泻湖中有孔虫含量最多,滨岸沙坝处最少,沙坝脊部有时为零,向海方向至近岸浅海共含量又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群 有孔虫壳体 登记号 转轮 表层沉积物 渤海湾 泻湖 沙坝 细砂 海相介形类
下载PDF
意大利威尼斯泻湖的环境演变与环境整治工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乔民 张叶春 +1 位作者 王文介 F.MARABINI 《海洋工程》 CSCD 1999年第1期72-79,共8页
意大利威尼斯泻湖是亚得里亚海西北部的一个大型浅水泻湖。14世纪以来一系列人类整治开发活动,使泻湖由自然淤浅转变为侵蚀加深,典型泻湖环境向海湾海洋环境转变。本世纪以来港口和工业发展,加上海平面上升、陆地下沉、污染加重,... 意大利威尼斯泻湖是亚得里亚海西北部的一个大型浅水泻湖。14世纪以来一系列人类整治开发活动,使泻湖由自然淤浅转变为侵蚀加深,典型泻湖环境向海湾海洋环境转变。本世纪以来港口和工业发展,加上海平面上升、陆地下沉、污染加重,使威尼斯及其泻湖面临风暴潮洪水加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1984年以来实施一项总经费45亿美元的挽救威尼斯及其泻湖的重大环境整治工程,包括建造口门活动闸门、加强海岸防护、重建泻湖盐沼和海草生态系,控制污染等,并已取得部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 泻湖 环境演变 环境整治工程
下载PDF
南沙群岛珊湖礁潟湖垂直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金明 李鹏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9,共8页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积物捕捉器(ST)研究南沙群岛珊瑚礁湖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垂直通量、垂直转移形态、再循环过程及垂直通量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作为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的Ca、Mg具有最高的垂直通量,达1.4和0....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积物捕捉器(ST)研究南沙群岛珊瑚礁湖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垂直通量、垂直转移形态、再循环过程及垂直通量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作为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的Ca、Mg具有最高的垂直通量,达1.4和0.1g/(m2·d)以上,作为生物富集标志的Br、Ⅰ也有较高的垂直转移量;垂直转移形态的研究表明Na、K、Ca、Mg、Sr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向海底转移,其中Ca、Mg、Sr占99%以上,Fe、I、Ba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向海底输送,在垂直沉降颗粒物到达海底后,有相当部分的主要元素可再循环进入水体中,Br、I、K、Al的绝大部分进入再循环,Mg、Na、Cl有一半左右进入再循环,Ca、Sr、Ba、Fe大部分被埋葬;Na等9种元素的垂直转移量随SST呈指数降低响应,对SST的敏感性Fe>Br>Sr>Ca>Na>Cl>Mg>I>Al,这再一次验证了CaCO3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降低、化学沉积量增加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表明在珊瑚礁海水的垂直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是作为珊瑚的重要成分与CaCO3一同被沉积下来的,CaCO3起到稀释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群岛 珊瑚礁 泻湖 沉降颗粒物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