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CO_2混相驱替试验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奉东 王震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6-300,共5页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仅32%。该文通过将CO2混相驱油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开采效果的理论和实际分析与对比。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CO2混相驱可以使该油藏采...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仅32%。该文通过将CO2混相驱油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开采效果的理论和实际分析与对比。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采用CO2混相驱可以使该油藏采收率达到47%,比水驱油的方式提高15%。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已累计注入CO2气5 842×104m3,增产原油3×104t,提高采收率2%,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因此,CO2混相驱油是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开展三次采油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驱油 矿场试验 提高采收率 复杂小断块油藏 泰州 草舍油田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储层水敏伤害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章雄冬 朱玉双 +2 位作者 曹海虹 马慧杰 程秀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10,共7页
运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技术,对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储集砂岩进行了浸泡型水敏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砂岩具中等水敏。为充分了解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开展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包括单模型及组合模型两种实验类型,分... 运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技术,对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储集砂岩进行了浸泡型水敏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砂岩具中等水敏。为充分了解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开展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包括单模型及组合模型两种实验类型,分别模拟微观及宏观水驱油,并比较了水敏伤害前、后水驱油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敏伤害没有改变水驱油方式及残余油形态,但单模型的绕流现象整体增强,驱油效率降低,主要受注水压力、注水位置及微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而组合模型的采收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受微观非均质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共同控制。为避免水敏伤害对注水开发的影响,建议注入水矿化度为11.99 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效率 水敏伤害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泰州 草舍油田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海安地区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相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田武 王英民 +3 位作者 曾溅辉 陈莉琼 朱志强 李明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7-634,共8页
发生在晚白垩世的仪征运动,使泰州组不整合覆盖于赤山组或紫红色浦口组之上。促使了本区南断北超、南陡北缓的箕状断陷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导致本区泰一段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半深湖泊沉积相当发育。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 发生在晚白垩世的仪征运动,使泰州组不整合覆盖于赤山组或紫红色浦口组之上。促使了本区南断北超、南陡北缓的箕状断陷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导致本区泰一段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半深湖泊沉积相当发育。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逐渐由冲积扇沉积渐变为扇三角洲、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泰二段沉积时期是本区最大湖侵期,半深水湖泊相最为发育。通过对重矿物组合、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展布格局等分析认为,本区泰州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苏南隆起、北部的建湖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海安凹陷 泰州 沉积相 物源
下载PDF
苏北盆地泰州组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际华 柳广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8,共5页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源进行了讨论。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甾烷相对丰富,萜烷以藿烷为主,甾烷以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泰州组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的低等生物,而高等植物则较少;有机质沉积环境整体为咸化、还原环境,但又有所差异,以富安断层为界,断层西北侧盐度高,还原性强,而断层东南侧盐度低,还原性弱;原油成熟度低,处于低熟-未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泰州 原油 饱和烃 芳烃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东南部泰州组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有利储层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筱敏 李亚辉 +4 位作者 张义娜 王文军 张亚雄 杨立干 王欣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46-252,共7页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次生孔隙 泰州 海安凹陷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盐城凹陷朱家墩泰州组气藏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祝厚勤 刘平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分析了朱家墩泰州组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 :泰州组气藏是古生界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运移至泰州组聚集成藏的 ;泰州组气藏具有充足的气源和良好的盖层条件 ,但储集条件相对较差 ;泰州组气藏具有... 分析了朱家墩泰州组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 :泰州组气藏是古生界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运移至泰州组聚集成藏的 ;泰州组气藏具有充足的气源和良好的盖层条件 ,但储集条件相对较差 ;泰州组气藏具有成藏晚、区域上存在良好的盖层和受控于断层等特点 ;泰州组气藏具有深盆气藏的显著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泰州 气藏 形成机理 成藏模式 古生界 盖层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砂岩成岩序列和储集层质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筱敏 刘长利 +4 位作者 张亚雄 刘为付 陈莉琼 王文军 杨立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9-446,共8页
基于53口井310余块储集层砂岩样品的分析研究,指出上白垩统泰州组储集层存在着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类型,但在不同位置成岩作用的表现有所不同。海安凹陷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压溶作用不太明显;高邮凹陷的压实程... 基于53口井310余块储集层砂岩样品的分析研究,指出上白垩统泰州组储集层存在着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类型,但在不同位置成岩作用的表现有所不同。海安凹陷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压溶作用不太明显;高邮凹陷的压实程度较海安凹陷强烈。压实作用使得高邮凹陷泰州组在2400-2800,m储集层孔隙度为10%左右,而海安凹陷为10%-20%。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储集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层质量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可降低孔隙度,但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小于15%时,胶结作用对储集层质量影响较小。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溶蚀形成了大量的粒间溶孔。海安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海安凹陷 高邮凹陷 上白垩统 泰州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储集层质量
下载PDF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长利 朱筱敏 +2 位作者 王兴明 任红民 李树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9-526,共8页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形成于晚白垩世,其底界面是由仪征事件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其顶界面是由海安事件形成的局部不整合面。苏北盆地泰州组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水退,以该水退为界把泰州组分为层序1和层序2两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海...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形成于晚白垩世,其底界面是由仪征事件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其顶界面是由海安事件形成的局部不整合面。苏北盆地泰州组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水退,以该水退为界把泰州组分为层序1和层序2两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海安凹陷30余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层序1和层序2都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1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高位体系域是在湖平面下降缓慢的沉积环境下以陆源碎屑物质供给量不断减少的三角洲沉积为主,并发育大量的浊流沉积。层序2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湖侵体系域以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为主,而高位体系域以滨浅湖—滩坝沉积环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体系域 三角洲 浊流 苏北盆地 海安凹陷 泰州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烃源层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安定 宋宁 王文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1期28-33,共6页
苏北盆地泰州组烃源层是国内少有的上白垩统烃源层,其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为偏腐泥型,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尽管泰州组烃源层厚度较薄(20~30m),但近年来的勘探已发现9个由泰州组烃源层供烃的油藏。泰州组烃源层与电阻率“六... 苏北盆地泰州组烃源层是国内少有的上白垩统烃源层,其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为偏腐泥型,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尽管泰州组烃源层厚度较薄(20~30m),但近年来的勘探已发现9个由泰州组烃源层供烃的油藏。泰州组烃源层与电阻率“六尖峰”段相对应,该特征代表了发育于半深湖—深湖、半咸水—咸水环境、以化学成因为主的泥质碳酸盐岩及其有机质形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上白垩统 泰州 烃源层
下载PDF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油层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高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4-558,共5页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自上世纪80年代勘探以来,零星发现了多个含油断块。由于时间跨度大、资料录取分散,一直没有统一的油层识别技术与方法。该文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取心、测井、测试、试采及化验分析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自上世纪80年代勘探以来,零星发现了多个含油断块。由于时间跨度大、资料录取分散,一直没有统一的油层识别技术与方法。该文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取心、测井、测试、试采及化验分析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出了识别油层的方法与技术,提高了识别油水层的精确度。该方法在海安凹陷近期新发现的几个含油断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该区今后勘探开发井的测井解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中试油测试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标准 电性标准 四性关系 油层识别 泰州 海安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平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3,共5页
苏北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质量、勘探潜力问题紧紧困扰着地质工作者。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泰州组... 苏北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质量、勘探潜力问题紧紧困扰着地质工作者。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底部的泥灰岩段泥岩、泥灰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32%,干酪根为腐泥型和以腐泥为主的混合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海安凹陷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分别为4242×104,1358×104t,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 评价 泰州 海安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海安凹陷泰州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际华 柳广弟 +1 位作者 姜丽娜 王文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6,41,共4页
分析了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均一温度,结合圈闭形成时间和生排烃史确定了泰州组油气藏形成期次.样品中共发育2期成岩流体包裹体:Ⅰ期流体包裹体只有盐水包裹体,无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65-75℃之间;Ⅱ期流体包裹... 分析了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均一温度,结合圈闭形成时间和生排烃史确定了泰州组油气藏形成期次.样品中共发育2期成岩流体包裹体:Ⅰ期流体包裹体只有盐水包裹体,无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65-75℃之间;Ⅱ期流体包裹体中盐水包裹体较发育,烃类包裹体多与盐水包裹体伴生,烃类包裹体为淡黄色和黄褐色,在荧光下呈淡黄色和黄色,均一温度分布在75-115℃之间,主峰为80-110℃.根据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均一温度,结合圈闭形成时间和生排烃史分析可知,海安凹陷泰州组油气成藏时间为19.8 Ma-现今,即N1y1沉积末期至现今,此时断层圈闭形成,排烃进入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安凹陷 泰州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下载PDF
苏北盆地泰州组一段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田武 王英民 +2 位作者 曾溅辉 林树龙 王文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8,共6页
就近年来人们对苏北盆地泰州组古水流流向、物源方向的争论,利用相关性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对泰一段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重矿物之间的3种组合方式及确认出相应的母岩类型,并且结合研究区70余口井的砾岩厚度、砾地比等特征... 就近年来人们对苏北盆地泰州组古水流流向、物源方向的争论,利用相关性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对泰一段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不同重矿物之间的3种组合方式及确认出相应的母岩类型,并且结合研究区70余口井的砾岩厚度、砾地比等特征,指出苏北盆地泰州组一段主要沉积物源来自盆地西部的鲁苏隆起和南部的通扬隆起,次要物源来自建湖隆起,并且指出来自鲁苏隆起的物源对整个苏北盆地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泰州 重矿物 砾岩 物源区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新生界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史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志强 杨波 +2 位作者 王军 韩自军 吴庆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9-431,共13页
南黄海盆地迄今未获商业性油气突破,或与对其中-新生界3套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生烃史研究薄弱有关。对来自3套烃源岩的41块样本进行岩石热解、微量元素、X衍射和色谱-质谱分析后发现,泰州组二段腐泥组含量高,为Ⅱ_(1)型干酪根,以水... 南黄海盆地迄今未获商业性油气突破,或与对其中-新生界3套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模式和生烃史研究薄弱有关。对来自3套烃源岩的41块样本进行岩石热解、微量元素、X衍射和色谱-质谱分析后发现,泰州组二段腐泥组含量高,为Ⅱ_(1)型干酪根,以水生有机质输入为主,C_(27)甾烷占优,受海侵影响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古水体还原性强且盐度高,利于有机质保存;阜宁组二段和泰州组二段古水体环境相似,但C_(28)甾烷含量显著增高,为藻类为主和陆源为辅的双重有机质输入,是典型的湖相烃源岩;阜四段的C_(29)甾烷含量占绝对优势,TAR比值高,为单一的陆源有机质输入,古水体偏氧化性且盐度低,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烃源岩复杂的母质输入类型和沉积环境不利于对其热成熟度的评价,对以甾烷20S/(20S+20R)或Ts/(Ts+Tm)参数表达的“未熟”特征应谨慎。基于断陷型-拗陷型的构造背景转换分析,建立了潜力生油层的生烃过程,认为活跃的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生烃有促进作用,且北部坳陷以早期生烃为主,南部坳陷存在早、晚两期生烃,以三垛组沉积时期生烃为主。研究对南黄海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热成熟度 湖相烃源岩 泰州 阜宁 中-新生界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宁 王铁冠 +1 位作者 陈莉琼 辛仁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6,195,共8页
苏北盆地是中国东部唯一在上白垩统泰州组发现烃源岩的盆地,对其成藏期的研究是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中东部上白垩统泰州组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数值模拟,对48件储层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进行了... 苏北盆地是中国东部唯一在上白垩统泰州组发现烃源岩的盆地,对其成藏期的研究是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中东部上白垩统泰州组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数值模拟,对48件储层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进行了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分析。研究认为,泰州组经历持续沉降—短暂抬升—再沉降的过程,发育3期烃类包裹体,而抬升和沉降幅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凹陷和同一凹陷不同部位生烃和成藏期的差异。海安凹陷泰州组从始新世三垛末期至现今大量生烃,油气在上新世盐城期开始连续充注成藏。高邮凹陷泰州组从古新世阜宁末期到始新世三垛末期大量生烃,油气在始新世三垛期开始连续充注成藏,较海安凹陷早。油气主要成藏期与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时间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泰州 白垩系 成藏期 流体包裹体 热演化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东部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沉积相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英 孙自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苏北盆地是在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箕状断陷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东部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自下而上总体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52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泰州组主要发育辫状河... 苏北盆地是在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箕状断陷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东部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自下而上总体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52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泰州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识别出7种亚相和12种微相。泰州组分为两段,泰州组一段沉积早、中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晚期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泰州组二段早期为深湖—半深湖沉积,中晚期为浅湖亚相。伴随湖平面的反复升降,表现出明显的多旋回性。研究区泰州组一段表现为典型的退积型三角洲沉积。通过进一步研究泰州组一段各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及演变特征,指出在梁垛—安丰—李堡一带沉积砂体发育,是油气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东部凹陷 上白垩统 泰州 沉积相
下载PDF
高邮凹陷周-宋油田泰州组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兰军 居春荣 钟思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18-19,共2页
根据对周-宋油田的地质认识,分析了其目的层泰州组的地层和储层特征及其油藏类型、油藏特征和成藏模式,指出了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并对该区及邻区下一步的勘探和滚动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油气藏特征 油气藏分布 泰州 下第三系 周庄油田
下载PDF
白驹凹陷泰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祥峰 张廷山 +2 位作者 梁兴 姚秋昌 汤兴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13,共14页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 运用地震、岩心、钻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泰州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泰州组地层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4个体系域。根据沉积相标志,在泰州组沉积体中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为8种亚相和17种微相。其中,SQ1沉积于盆地初始断陷期,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为特征;SQ2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的拉张作用增加,湖盆范围扩大,(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SQ2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盆地发育由断陷湖盆转为坳陷湖盆,湖侵体系域湖泊沉积范围最广,主要为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环境,高位体系域湖平面略有下降,以滨浅湖沉积环境为主。指出白驹凹陷生油层主要发育于SQ2湖侵体系域,其本身又是良好的盖层;而储集层则主要发育在SQ1-SQ2低位体系域以及SQ2高位体系域,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了2套生储盖组合,生储盖的良好配置使白驹凹陷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滨浅湖砂滩、砂坝砂体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泰州 白驹凹陷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平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8-602,共5页
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 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底部的"六尖峰"段泥岩、泥灰岩有机碳平均为1.54%,干酪根为Ⅰ型和Ⅱ1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高邮凹陷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分别为4254×104t、1293×104t,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评价 高邮凹陷 泰州 地球化学特征
原文传递
略论泰州组及其时代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一勇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50,共6页
利用孢粉系统学方法研究前人发表的江苏北部海安凹陷和盆地西缘钦30井泰州组的孢粉组合,并由此对这两个地区泰州组的地质年代和区域对比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海安凹陷的泰州组应是白垩纪最晚的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沉积,而钦30井泰州组则为坎... 利用孢粉系统学方法研究前人发表的江苏北部海安凹陷和盆地西缘钦30井泰州组的孢粉组合,并由此对这两个地区泰州组的地质年代和区域对比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海安凹陷的泰州组应是白垩纪最晚的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沉积,而钦30井泰州组则为坎佩尼或部分为前坎佩尼期的沉积。结合介形类动物群的产出,将上述两地区的泰州组与泰州组建组的泰1井泰州组等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 江苏北部 地质时代 白垩纪 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