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致密油藏压裂驱油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建春 马莅 卢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88-1797,共10页
针对致密储层"注不进、采不出"的难题,提出"压—注—采"一体化作业的压裂驱油技术。梳理中国国内油田低渗致密储层压裂驱油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基质渗吸-油水置换采油、裂缝—基质动态渗吸采油、缝网压裂-蓄能增渗... 针对致密储层"注不进、采不出"的难题,提出"压—注—采"一体化作业的压裂驱油技术。梳理中国国内油田低渗致密储层压裂驱油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基质渗吸-油水置换采油、裂缝—基质动态渗吸采油、缝网压裂-蓄能增渗采油以及压裂驱油-焖井渗吸采油。明确压裂驱油6个方面技术特征:①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提高缝控程度;②近破裂压力注水,形成大量微裂缝,扩大波及体积;③高压力持续注水,增加孔喉尺寸,改善渗流通道;④前置大液量注入,补充地层能量;⑤焖井渗吸置换,提高驱油效果;⑥添加压驱化学剂,增强洗油效率。综合考虑压驱地质特征、作用机理、工艺参数以及配套设施,深度剖析当前中国致密储层改造面临的地质-工程问题,提出压裂驱油未来4个方面技术攻关方向:①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优化油藏工程注采井网布局;②深化水平井立体改造技术,提高致密储层动用水平;③开展压驱技术作用机理研究,助力压驱工艺参数优化;④完善低成本高效率压驱配套技术,助推致密储层开发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压裂驱油 体积压裂 注水 焖井渗吸 化学剂驱油
原文传递
低成本致密油层水平井重复压裂新方法——以吐哈油田马56区块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隋阳 刘德基 +3 位作者 刘建伟 蒋明 刘建辉 张宁县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9-374,共6页
吐哈油田马56区块致密油层水平井体积压裂后高产期短、一次采收率低,必须通过重复压裂提高产量,但常规重复压裂难以实现低油价下的水平井增产需求。为探索水平井低成本重复压裂新方法,通过分析区块前期生产特征,从提高采收率与体积压裂... 吐哈油田马56区块致密油层水平井体积压裂后高产期短、一次采收率低,必须通过重复压裂提高产量,但常规重复压裂难以实现低油价下的水平井增产需求。为探索水平井低成本重复压裂新方法,通过分析区块前期生产特征,从提高采收率与体积压裂结合的方向出发,开展了岩心润湿、长岩心驱替、数值模拟以及注水现场试验等4项基础试验,验证大排量注水结合体积压裂工艺有助于恢复水平井产量,最终形成压前大排量注水蓄能(注入量为2倍采出量),再以高于初次压裂的排量进行全程滑溜水+小粒径支撑剂重复压裂,最后闷井5~15 d的重复压裂新方法。现场压裂试验取得成功,6井次压后平均日产油18.1t/d,恢复到首次压裂产量77.4%;成本较首次压裂降低140万元/井次。该方法将笼统注水与重复压裂相结合,为致密油层水平井重复压裂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层 水平井 重复压裂 注水 吐哈油田
下载PDF
低孔低渗稠油油藏注水增能效果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万海乔 王盛 刘学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1,共5页
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发育低孔低渗砂砾岩稠油油藏,由于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了解决平面矛盾突出、见效率低、欠注区域不见效的开发矛盾,实施注水增能提高单井产量,但单井增产效果... 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发育低孔低渗砂砾岩稠油油藏,由于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了解决平面矛盾突出、见效率低、欠注区域不见效的开发矛盾,实施注水增能提高单井产量,但单井增产效果差异较大。为此,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储集层润湿性和注水增能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哈盆地鲁克沁油田二叠系储集层具亲水性,压裂有利于裂缝与储集层基质发生渗吸作用,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单井产量;注入速度越快,地层能量恢复越快;焖井压力越高,增油量越高。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情况,优化注入参数,注水增能效果较好,措施有效率达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鲁克沁油田 二叠系 低孔低渗 砂砾岩 稠油油藏 注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