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桂萍 齐同珍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10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报道,关键词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报道,关键词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1篇,病例23例。其中,涉及脂溶性维生素2个品种,分别是脂溶性维生素(Ⅰ)和脂溶性维生素(Ⅱ);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大,占47.82%,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1.09;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致过敏性休克最常见,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在用药后1~15min内,占56.52%;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结论脂溶性维生素以过敏反应居多(特别是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与年龄、过敏史、用药时间有关。故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用前询问过敏史,在遵照说明书使用的前提下,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用药15分钟内的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Ⅱ)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49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彦军 吴世福 +3 位作者 田月洁 吴桂芝 许莉莉 董铎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ADR数据库中491份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可累及多个系统,过敏反应是其...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ADR数据库中491份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可累及多个系统,过敏反应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药品说明书缺少相关安全性提示信息;临床用药存在超适应证用药现象。结论生产企业应开展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安全性监测,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内容,提示用药风险;临床应严格按照适应证及用法用量合理选择和使用药品以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分析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两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远华 方海顺 苏广海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实验,考察配伍后外观和pH的变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实验,考察配伍后外观和pH的变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4种维生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均未对两种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和pH产生显著性影响。时间、温度和输液种类对维生素的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光条件对维生素的含量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输液配伍后宜避光、避免高温、尽快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某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报告、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霞 《海峡药学》 2020年第6期217-219,共3页
目的分析本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初步探讨尽量避免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产生的对策,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不良反应报告,临床实地调查求证,查阅文献,分析原因。结果脂溶性维生素为复... 目的分析本院3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初步探讨尽量避免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产生的对策,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不良反应报告,临床实地调查求证,查阅文献,分析原因。结果脂溶性维生素为复方制剂,其中多种组分都容易致敏,且对光敏感,不稳定,加上临床使用不当,患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临床有多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的报告,临床应严格按照该药适应症和说明书用药,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切实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下载PDF
我院47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艳琴 左益檠 +2 位作者 王静宇 徐世希 陈碧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其所致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注射用... 目的: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其所致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ADR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ADR,主要发生在1~3岁儿童,原发疾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55.32%)。47例患儿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其中12例患儿存在超剂量给药,9例有合并用药。47例ADR多发生于30 min内,累及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临床表现为紫绀和皮疹。ADR主要类型为一般ADR,预后良好。结论:为减少ADR发生,临床应合理应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减少药物联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临床反应,及时发现ADR并对症处理,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快速检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海顺 周远华 苏广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3-486,共4页
建立了薄层色谱法快速检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采用Silica gel 60薄层板,正己烷-乙醚(8:2)为展开剂,碘熏显色。结果显示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这4种维生素在同一薄层板上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77、... 建立了薄层色谱法快速检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采用Silica gel 60薄层板,正己烷-乙醚(8:2)为展开剂,碘熏显色。结果显示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这4种维生素在同一薄层板上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77、1.2、2.9和1.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薄层色谱法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RP-HPLC检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中间品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宇 侯磊 陈雪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0期82-83,共2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中间品含量快速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emmetryRP-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65nm。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D2及维... 目的:建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中间品含量快速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emmetryRP-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65nm。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D2及维生素E浓度分别在0.144~0.216μg、0.240~0.360μg、8.000~12.000ng、14.560~21.8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4%(RSD=0.08%),98.49%(RSD=0.23%),99.83%(RSD=0.22%),99.30%(RSD=0.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色谱法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中间品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雪莲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共3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收集患者的各项信息,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共3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收集患者的各项信息,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350例患者中,女性220例,占比为62.86%(220/350);男性130例,占比为37.14%(130/350);女性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的构成比(χ^(2)=13.230,P=0.000)。统计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原患疾病350例患者中,有三类疾病最为常见:原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不详且无家族史患者的例数最多,有230例,构成比为65.71%。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生产企业在制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监测,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的内容,提示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注意,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分析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卫松 肖瑛 +1 位作者 周永标 张讷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分别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稀释... 目的:建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分别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稀释倍数大于40倍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按限值L=5EU/瓶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细菌内毒检查法 鲎试剂 干扰试验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婴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美华 熊伊 +1 位作者 王丽 汤瀚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571-572,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婴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1例婴儿重症肺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静滴,观察患儿热退、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在婴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1例婴儿重症肺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静滴,观察患儿热退、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热退、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是辅助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有效药物,能促进排痰,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婴儿 重症肺炎 分析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与常用电解质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范静 李相成 +4 位作者 李飞 潘东 刘丽洁 李静 孙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与常用电解质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取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含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瓶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瓶]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与常用电解质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取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含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瓶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瓶]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门冬氨酸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甘油磷酸钠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配伍,得配伍液A^H。在室温(25℃)下,分别于0、1、2、3、4 h时考察各配伍液的外观、p 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和不溶性微粒数,并于0、4 h时检查其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配制后4 h内,各配伍液外观无明显变化;配伍液H的p H值变化较大(RSD=5.13%,n=5),配伍液D和配伍液G的p H值明显升高;各配伍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均无明显变化(RSD<2%,n=5),且小于600m Osmol/kg;各配伍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配制后2、4 h时,配伍液B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配制后2、3、4 h时,配伍液E、F、H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配制后0、1、2、3、4 h时,配伍液G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上述配伍液中≥10μm的微粒数与同时间点的配伍液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符合2015年版药典标准。配制后1、2、3、4 h时,配伍液D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与同时间点的配伍液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配制后2、3、4 h时≥10μm的微粒数均超出药典规定范围。配制后4 h内,配伍液C中≥10μm的微粒数和各配伍液中≥25μm的微粒数均无明显变化,且符合药典标准。结论:由于p 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变化较大,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不宜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甘油磷酸钠注射液或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Ⅱ)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电解质 配伍 稳定性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叶思款 袁进 覃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0年第4期253-253,255,共2页
1例64a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约1min后患者突觉不适,头昏,嗜睡,桡动脉脉搏弱,四肢湿冷,皮肤潮红并瘙痒,立即停用脂溶性维生... 1例64a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约1min后患者突觉不适,头昏,嗜睡,桡动脉脉搏弱,四肢湿冷,皮肤潮红并瘙痒,立即停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3min后出现意识不清,BP60/40mmHg,HR50次·min-1,诊断为药物过敏性休克,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1.5h后,患者意识恢复,皮肤过敏症状消失,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Ⅱ)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强电解质对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承统 潘小青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155-156,共2页
临床上常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所以,为图方便,常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溶液中加入10%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等,违背了说明书的溶液调配方法。为考察强电解质的加入是否影响溶液的稳定性,是否影响疗效,本文进行... 临床上常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所以,为图方便,常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溶液中加入10%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等,违背了说明书的溶液调配方法。为考察强电解质的加入是否影响溶液的稳定性,是否影响疗效,本文进行如下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电解质 稳定性 氯化钠注射 氯化钾注射 补充维生素 调配方法 溶液
原文传递
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临床使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冀建伟 李志业 +1 位作者 张涛志 李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55-2857,共3页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临床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8月(干预前)、2015年9-10月(第一轮干预后)、2015年11-12月(第二轮干预后)使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出院病历...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临床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8月(干预前)、2015年9-10月(第一轮干预后)、2015年11-12月(第二轮干预后)使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出院病历各500份,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无适应证用药的比例由65.4%下降至39.2%,用药剂量合理率由53.2%上升至97.2%,用法适宜合理率由96.4%上升至99.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69.6%上升至96.6%,临床使用的整体合理率由18.8%上升至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促进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Ⅱ) 临床使管理 合理
下载PDF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输液中及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光荣 唐巧金 +2 位作者 刘莉萍 唐静 徐山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456-2458,共3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输液中及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与不同的输液配伍及在输液中与2~3种常用药物配伍,检查配伍液在0h和6h时的细菌内毒素并于6h内考察其外观、pH值及微粒的变... 目的:考察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输液中及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与不同的输液配伍及在输液中与2~3种常用药物配伍,检查配伍液在0h和6h时的细菌内毒素并于6h内考察其外观、pH值及微粒的变化;同时考察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与10%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在室温30℃条件下充分振摇时的微粒变化。结果:在上述条件下,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配伍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符合规定,其外观无变化、pH值相对稳定,微粒随配伍药物的种类和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且这种微粒能逐渐溶解变小,充分振摇和升高温度能减少微粒的数量并减小微粒的大小。结论: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所考察的输液中较稳定,但应尽量避免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并应注意充分振摇和在寒冷天气适当提高室温以减少(小)输液中的微粒,从而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配伍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支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爱国 纪术峰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肿瘤术后化疗支持治疗中的意义。方法:6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化疗前3d~化疗后7d每天给予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2支;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化疗前3d~化疗后7d...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在肿瘤术后化疗支持治疗中的意义。方法:6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化疗前3d~化疗后7d每天给予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2支;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化疗前3d~化疗后7d每天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氯化钾。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口腔粘膜状况,记录化疗前、后的血红蛋白量,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进食量增加者占71.8%,对照组中无1例食量增加(P<0.05);治疗组Ⅱ度及Ⅱ度以上口腔粘膜溃疡发生率为18.7%,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组有16例血红蛋白减少,其中1例血红蛋白低于80g/L,对照组有32例减少,其中12例低于80g/L(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组为(21.95±3.12)IU/L,对照组为(27.78±6.52)IU/L(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前、后应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可增加患者食量,减轻口腔粘膜溃疡症状及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胃肠道肿瘤 术后化疗 支持治疗
下载PDF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碧莹 刘丽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改进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OSMOSILC18(250×4.6mm,5μm),以缓冲液(取0.5g高氯酸钠,加入1ml磷酸,用水稀释至1000ml)为流动相A,乙腈-甲醇(1:2)为流动相B,以流速1.5ml/min...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改进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OSMOSILC18(250×4.6mm,5μm),以缓冲液(取0.5g高氯酸钠,加入1ml磷酸,用水稀释至1000ml)为流动相A,乙腈-甲醇(1:2)为流动相B,以流速1.5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0nm。结果生物素在1.5~4.5μg/mg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为0.6%(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生物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生物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瑞玲 王晶 +2 位作者 张丽锋 张云霞 陈晓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974-1978,共5页
目的:比较含不同厂家水溶性维生素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并评价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方法:采用实验室检测肠外营养液的外观性状、pH、乳滴平均粒径及分布、不溶性微粒数和细菌生长情况的方法考察其稳定性;采用回顾性分析肠外营养... 目的:比较含不同厂家水溶性维生素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并评价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方法:采用实验室检测肠外营养液的外观性状、pH、乳滴平均粒径及分布、不溶性微粒数和细菌生长情况的方法考察其稳定性;采用回顾性分析肠外营养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住院时间、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生化指标值、并发症发生率考察临床疗效。结果: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的pH、不溶性微粒数、乳滴平均粒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DI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含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肠外营养液的乳滴单分散性相对较好。使用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的患儿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体质量、营养学指标、肝功能指标、血糖(Glu)以及电解质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使用含相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的患儿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体质量、白蛋白(ALB)、前蛋白(PA)以及总蛋白(TP)、血糖(Glu)以及非结合胆红素(IB)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厂家水溶性维生素均可用于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均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但注射剂中抑菌剂的安全性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新生儿肠外营养液 稳定性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德波 仲华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在现行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再研究。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确定本品合理的内毒素限值,并研究不使用缓冲液配制供试液对内毒素与鲎试剂反应的干扰情况。结果:本品使用现有的国... 目的:在现行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再研究。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确定本品合理的内毒素限值,并研究不使用缓冲液配制供试液对内毒素与鲎试剂反应的干扰情况。结果:本品使用现有的国家标准所确定的内毒素限值25EU·瓶-1;同时研究证明配制供试液不使用缓冲液完全可行。结论: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细菌内毒素检查直接使用BET水配制供试液即可,而不需要使用缓冲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细菌内毒检查 缓冲液 干扰试验
下载PDF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明 王正军 汪新体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登录中国知网(CNKI)检索、搜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并... 目的探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登录中国知网(CNKI)检索、搜集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并可致休克。结论临床使用时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溶性维生素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