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地覆被对黄河中游流域泥沙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卢金发
黄秀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1-578,共8页
本文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了近 6 0个水文测站流域 ,流域面积从 5 0 0~ 2 5 0 0km2 ,分别代表 6种不同自然地理类型。运用遥感方法和专题地图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在流域泥沙及植被、地面物质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
本文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了近 6 0个水文测站流域 ,流域面积从 5 0 0~ 2 5 0 0km2 ,分别代表 6种不同自然地理类型。运用遥感方法和专题地图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在流域泥沙及植被、地面物质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立了流域产沙量与植被、地面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植被和地面物质对流域产沙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而与地面物质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 ,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 30 %时 ,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 70 %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 ,而本文的研究表明 ,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多元回归表明 ,在影响流域产沙量诸因素中 ,植被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泥沙
产生
黄河中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中的地貌临界现象
被引量:
20
2
作者
卢金发
黄秀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地貌现象的演化常常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条件。地貌临界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中游地区近60个水文测站资料,探讨了流域产沙量随降雨、植被和流域面积变化过程中的地貌临界现象。结果表明,流域产沙量与年降...
地貌现象的演化常常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条件。地貌临界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中游地区近60个水文测站资料,探讨了流域产沙量随降雨、植被和流域面积变化过程中的地貌临界现象。结果表明,流域产沙量与年降雨量之间关系遵循Langbein-Schumm曲线,最大产沙量大致出现在年降雨量400mm吼左右的半干旱草原区,即无定河以北的皇甫川、孤山川、佳芦河流域。同时,由沙黄土、砒砂岩流域向基岩山地流域过渡,流域产沙量峰值趋于减小,而峰值出现所需要的降雨量渐趋增大,显示出不同自然地理地带和地域最大产沙区位置和产沙强度的不同。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为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30%时,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70%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本研究表明,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受流域上下游不同生物气候及下垫面特性的控制,流域产沙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然而,对于大多数复合流域来说,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流域产沙量一开始趋于增加,当流域面积接近1 000 km2左右时,流域产沙量达到最大,而当流域超过1 000 km2以后,流域产沙量反而趋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泥沙
产生
地貌临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包头市九原区防洪工程的现状及今后治理的对策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建伟
姜雪梅
康超
《内蒙古水利》
2005年第1期50-50,54,共2页
文章在分析了包头市九原区黄河防洪工程现状的基础上,详尽地分析了黄河径流泥沙产生河道淤积对黄河防洪防凌工作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
包头市
治理对策
防洪工程
黄河防洪
工程现状
河道淤积
泥沙
产生
工作带
后治理
防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第15节沉管精准对接
被引量:
1
4
《中国港湾建设》
2015年第4期5-5,共1页
自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交建的建设者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8万t巨型沉管在茫茫大海上3次浮运,2次返航,终于2015年3月26日清晨6时浮运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565 m。 港珠...
自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交建的建设者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8万t巨型沉管在茫茫大海上3次浮运,2次返航,终于2015年3月26日清晨6时浮运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565 m。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 15沉管前两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现场指挥决策组果断决定:中止安装作业,沉管返航回坞待机安装。针对异常情况,交通运输部汇聚专家来支持大桥建设,协调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等国内25位对珠江口泥沙、潮汐和气象方面最有研究的专家,成立技术攻关“国家队”,开展基槽回淤专题研究。专家组先后召开数十次专题会,在施工现场周边120 km2海域布设6组固定监察基站,每天18 km长距离巡测,先后完成了200组地质取样普查、30多次密度检测,分析研究泥沙产生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水运工程
海底隧道
对接
安装作业
泥沙
产生
科学研究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十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7年在莫斯科举办
5
《水道港口》
2006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河流
泥沙
莫斯科
人类活动
产沙过程
技术因素
河流演变
河口
泥沙
泥沙
产生
俄罗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覆被对黄河中游流域泥沙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卢金发
黄秀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1-57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0 1 71 0 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 种基金
水利部联合资助重大项目(5 9890 2 0 0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项目 (CXIOG A0 2 0 1 )
文摘
本文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了近 6 0个水文测站流域 ,流域面积从 5 0 0~ 2 5 0 0km2 ,分别代表 6种不同自然地理类型。运用遥感方法和专题地图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在流域泥沙及植被、地面物质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建立了流域产沙量与植被、地面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植被和地面物质对流域产沙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 ,而与地面物质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 ,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 30 %时 ,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 70 %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 ,而本文的研究表明 ,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多元回归表明 ,在影响流域产沙量诸因素中 ,植被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
关键词
土地覆被
泥沙
产生
黄河中游
Keywords
land cover
sediment yield
middle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P34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中的地貌临界现象
被引量:
20
2
作者
卢金发
黄秀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171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资助重大项目(编号5989020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项目(编号CXIOG-A02-01)~~
文摘
地貌现象的演化常常存在着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条件。地貌临界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中游地区近60个水文测站资料,探讨了流域产沙量随降雨、植被和流域面积变化过程中的地貌临界现象。结果表明,流域产沙量与年降雨量之间关系遵循Langbein-Schumm曲线,最大产沙量大致出现在年降雨量400mm吼左右的半干旱草原区,即无定河以北的皇甫川、孤山川、佳芦河流域。同时,由沙黄土、砒砂岩流域向基岩山地流域过渡,流域产沙量峰值趋于减小,而峰值出现所需要的降雨量渐趋增大,显示出不同自然地理地带和地域最大产沙区位置和产沙强度的不同。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为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30%时,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70%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本研究表明,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受流域上下游不同生物气候及下垫面特性的控制,流域产沙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然而,对于大多数复合流域来说,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流域产沙量一开始趋于增加,当流域面积接近1 000 km2左右时,流域产沙量达到最大,而当流域超过1 000 km2以后,流域产沙量反而趋于?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泥沙
产生
地貌临界
Keywords
geomorphic thresholds, sediment yield,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包头市九原区防洪工程的现状及今后治理的对策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建伟
姜雪梅
康超
机构
包头市九原区水利局
出处
《内蒙古水利》
2005年第1期50-50,54,共2页
文摘
文章在分析了包头市九原区黄河防洪工程现状的基础上,详尽地分析了黄河径流泥沙产生河道淤积对黄河防洪防凌工作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
包头市
治理对策
防洪工程
黄河防洪
工程现状
河道淤积
泥沙
产生
工作带
后治理
防凌
分类号
TV8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V88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第15节沉管精准对接
被引量:
1
4
出处
《中国港湾建设》
2015年第4期5-5,共1页
文摘
自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交建的建设者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8万t巨型沉管在茫茫大海上3次浮运,2次返航,终于2015年3月26日清晨6时浮运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565 m。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 15沉管前两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现场指挥决策组果断决定:中止安装作业,沉管返航回坞待机安装。针对异常情况,交通运输部汇聚专家来支持大桥建设,协调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等国内25位对珠江口泥沙、潮汐和气象方面最有研究的专家,成立技术攻关“国家队”,开展基槽回淤专题研究。专家组先后召开数十次专题会,在施工现场周边120 km2海域布设6组固定监察基站,每天18 km长距离巡测,先后完成了200组地质取样普查、30多次密度检测,分析研究泥沙产生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
水运工程
海底隧道
对接
安装作业
泥沙
产生
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
U442.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十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7年在莫斯科举办
5
出处
《水道港口》
2006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河流
泥沙
莫斯科
人类活动
产沙过程
技术因素
河流演变
河口
泥沙
泥沙
产生
俄罗斯
分类号
TV14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地覆被对黄河中游流域泥沙产生的影响
卢金发
黄秀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中游地区流域产沙中的地貌临界现象
卢金发
黄秀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4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包头市九原区防洪工程的现状及今后治理的对策
刘建伟
姜雪梅
康超
《内蒙古水利》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第15节沉管精准对接
《中国港湾建设》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第十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7年在莫斯科举办
《水道港口》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