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邢台震源区及相邻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祝治平 张先康 +5 位作者 盖玉杰 张建狮 聂文英 石金虎 张成科 阮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邢台震源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折射剖面所揭示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显示出的异常变化,Pg波在震区表现出随距离的强烈衰减;隆尧至太行山山前地带观测到21.0km深度上的一组强反射,而通常以强振幅出现的Pm波在该段不明... 通过邢台震源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折射剖面所揭示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显示出的异常变化,Pg波在震区表现出随距离的强烈衰减;隆尧至太行山山前地带观测到21.0km深度上的一组强反射,而通常以强振幅出现的Pm波在该段不明显.震区的下方及其西侧,地壳呈高低速相间的结构特征;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由华北平原向山西高原递减.地壳厚度由华北平原向山西高原加厚了11km.莫霍面在震区局部隆起,震区的超壳断裂和莫霍面不连续地段可能是岩浆入侵的通道和区域.上地幔的隆起和岩浆的侵入是形成震区异常壳幔结构和产生扩张盆地及发生邢台地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构造 地壳 上地幔 邢台地区 地震 震源区
下载PDF
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利民 刁桂苓 +1 位作者 李钦祖 束沛镒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20,共10页
重点研究的地区为河北省北部包括京津地区,以及山西、内蒙的部分地区,在此区选取了29个台站;在向东延伸的背景区,选取了6个台站。利用这些台站的深源远震体波记录资料,通过选取介质结构模型,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图进行拟合... 重点研究的地区为河北省北部包括京津地区,以及山西、内蒙的部分地区,在此区选取了29个台站;在向东延伸的背景区,选取了6个台站。利用这些台站的深源远震体波记录资料,通过选取介质结构模型,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图进行拟合,以确定地震台下介质结构的可接受模型。在拟合时,对每个地震台站都选择若干次深源远震的体波记录作为观测图。对每个地震台站一般都算出60个不同模型的理论图。实际上做出的结果比地壳深,为大约80km(即大致相当于岩石层或称岩石圈)厚度内的地壳上地幔介质结构,它们大都由10层左右的介质组成。通过波形拟合共给出了上述35个台站下的壳幔介质分层结构。并由此给出了Moho面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地壳结构 波速构造 远震 体波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大同—阳高震区深部构造背景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成科 张先康 张建狮 《华北地震科学》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通过本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对应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 利用通过本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对应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和低速异常体的边界等推测了地壳深断裂带,区内最明显的上地壳低速体位于大同—阳原附近,其南界存在地壳深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深断裂 波速构造 地震 深部构造
下载PDF
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莫霍界面速度图象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志祥 薛广盈 +1 位作者 丁韫玉 王彩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46-452,共7页
根据陕西省及邻省地震台网的地震记录,利用地震及工矿爆破的首波走时,采用地震层析技术,重建了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的莫霍界面速度图象。并对速度横向不均匀性及其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震 CT 波速构造 渭河断陷 莫霍界面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北段速度结构与电阻率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涂毅敏 李清河 成瑾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53-360,共8页
建立了南北地震带北段下地壳部分熔融几何形状和分布的模型 .熔融的几何分布和连通性由以下 3个因素决定 :①熔融的位置 ;②熔融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③固 固和固 液界面的最小自由能 .熔融形状有薄版形、管道形和椭球包体形 .用此模型计... 建立了南北地震带北段下地壳部分熔融几何形状和分布的模型 .熔融的几何分布和连通性由以下 3个因素决定 :①熔融的位置 ;②熔融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③固 固和固 液界面的最小自由能 .熔融形状有薄版形、管道形和椭球包体形 .用此模型计算出含有部分熔融岩石的体积、剪切弹性模量和电导率的一般表示式 .选择参数并计算出南北地震带北段下地壳的vp、vs 和电阻率 ρs 值 ,即在鄂尔多斯地台下地壳的速度为vp ≈ 6 .71km/s,vs≈ 3.96km/s ,电阻率为上百至几百欧姆米 .而在祁连、秦岭褶皱系下地壳速度vp 约为 6 .4~ 6 .6km/s,vs 约为 3.72 ~ 3.89km/s,电阻率为几至几十欧姆米 .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地球物理反演结果基本相符 ,并进行了定性的构造解释 .用一个模型对下地壳中的速度特征与电性特性进行联合数值模拟 ,说明了此模型在解释下地壳中的vp、vs 和 ρs 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速构造 电阻率 数值模拟 下地壳 岩石 熔融
下载PDF
云南扬子准地台区地壳浅部速度构造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鸿翔 冯永革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2-17,共6页
描述了云南扬子准地台区洱源—江川深地震测深剖面初至波的详细分析解释结果.所用方法为改进的射线追踪法.结果表明,在剖面中段沉积盖层巨厚,基底面下陷最深可达10 km 以上,并且中新生代沉积也比别处厚.此凹陷区对应攀西古裂谷的南段,... 描述了云南扬子准地台区洱源—江川深地震测深剖面初至波的详细分析解释结果.所用方法为改进的射线追踪法.结果表明,在剖面中段沉积盖层巨厚,基底面下陷最深可达10 km 以上,并且中新生代沉积也比别处厚.此凹陷区对应攀西古裂谷的南段,此处地震活动与岩浆侵入活动相对剖面的两端弱.剖面西段基底面起伏剧烈,在洱海地区形成小盆地.此处基底层内存在上隆的高速带,并对应有剧烈而又频繁的地震活动和基性岩浆岩活动.同样情况也存在于剖面的东段.说明地震活动性及岩浆活动与基底层内高速物质的分布存在对应关系.该高速物质估计为基性或超基性岩浆岩带,它是上地幔内半熔融岩浆物上涌的产物,它的活动触发了本地区众多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波速构造 杨子构造 地震活动性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渭河断陷及邻近地区地壳S波速度图象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志祥 丁韫玉 狄秀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选取104~112°E,32.5~38°N区域内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区域地震台网1984~1993年的1946个天然地震的S波观测资料,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渭河断陷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 选取104~112°E,32.5~38°N区域内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区域地震台网1984~1993年的1946个天然地震的S波观测资料,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渭河断陷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图象,其结果表明地壳深部S波速度结构的不均匀性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地堑系 地震层析成像 S波 波速构造 断陷
下载PDF
震波层析图与地震活动图之间的模糊数学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承忠 陈毅文 郭履灿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89年第1期8-14,共7页
1965年美国自动控制论专家扎得(Zadeh)首先提出了用“模糊集合”来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从而开辟了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这一新的领域。由于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各类经验性的信息与研究对象具有简单方便、便于计算和利于... 1965年美国自动控制论专家扎得(Zadeh)首先提出了用“模糊集合”来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从而开辟了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这一新的领域。由于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各类经验性的信息与研究对象具有简单方便、便于计算和利于吸收人的智慧和经验等优点,因此模糊数学刚一兴起,就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地震学就是其中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的地震工作者把模糊数学应用于地震研究的若干领域之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本文主要是寻找震波层析图的参数与地震活动图的参数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为进一步探讨地震预报新方法作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 地震工作者 数学模型 地震研究 控制论专家 波速构造 模型分析 综合评判 国际地震中心 隶属函数
下载PDF
日本列岛下部地壳及上地幔的三维地震波速构造
9
作者 王树义 黄振义 《地震科技情报》 1991年第11期8-9,共2页
关键词 地壳 上地幔 三维 地震 波速构造
下载PDF
遗传算法和LM算法联合反演瑞雷波相速度 被引量:8
10
作者 文成哲 刘财 +1 位作者 郭智奇 韩颜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309,共7页
上世纪中叶以来,微震探查法等基于面波相速度频散测定以及其反演的地下构造勘探方法,在地壳研究、工程地质勘探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分析了遗传算法(GA)应用在面波频散反演当中出现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 上世纪中叶以来,微震探查法等基于面波相速度频散测定以及其反演的地下构造勘探方法,在地壳研究、工程地质勘探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分析了遗传算法(GA)应用在面波频散反演当中出现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算法(LM法)的联合运用法——以遗传算法反演出来的大局的搜索结果为初始点,再进行LM法搜索,由此克服两者的缺点,实现高精度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速度反演 遗传算法 面波频散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S-波速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