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止于隶:书论中“波磔”的多元解读
1
作者 马佳乐 《书法》 2024年第8期182-185,共4页
隶书的典型笔画为波磔,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波磔”在历代书论中的涵义与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波”与“磔”分别论之,代表两种不同的笔画类型。在区分章草与今草时,波磔亦为重要的划分指标。随着楷化的逐渐深入,从“楷隶”到“隶楷”波... 隶书的典型笔画为波磔,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波磔”在历代书论中的涵义与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波”与“磔”分别论之,代表两种不同的笔画类型。在区分章草与今草时,波磔亦为重要的划分指标。随着楷化的逐渐深入,从“楷隶”到“隶楷”波磔由显及隐。除此之外,波磔在古代书论中亦可泛指书家的书法或书法的笔画。从其形态上看,波磔可视为汉魏书法美学范畴“笔势”“气势”“力度”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波磔 多元解读
原文传递
秦汉之际隶书波磔的演化与双重价值——以马王堆帛书为中心
2
作者 马佳乐 朱友舟 《书画世界》 2024年第2期22-27,I0002-I0004,共9页
秦汉之际为书法由篆而隶演化的重要时期,马王堆帛书是西汉文帝以前的抄本,从其隶书波磔的演化可窥见西汉初至文帝时期从“篆隶”体到“古隶”体再到“汉隶”体的演化过程。“篆隶”波磔处于萌芽阶段,“古隶”波磔形态逐渐丰富起来,从中... 秦汉之际为书法由篆而隶演化的重要时期,马王堆帛书是西汉文帝以前的抄本,从其隶书波磔的演化可窥见西汉初至文帝时期从“篆隶”体到“古隶”体再到“汉隶”体的演化过程。“篆隶”波磔处于萌芽阶段,“古隶”波磔形态逐渐丰富起来,从中可以看出由篆而隶演化的多种可能性,到“汉隶”类帛书,波磔的书写逐渐趋于成熟稳定,逐渐倾向装饰功用。而马王堆简帛隶书波磔除了装饰的艺术价值之外,在一些典籍篇目中还充当句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书 波磔 演化 双重价值 马王堆帛书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上半叶章草观念之流变
3
作者 方波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113,共28页
本文针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章草发展的状况、书家、学者对章草的认识等,提炼出本汉、碑帖、厚重方拙、泛化、波磔、连属、资源、美术性、适用性等概括性语词,进行相关学术解读,以关键词的方式去关注、诠释这一时期章草观念流变的状况。
关键词 章草 本汉 碑帖 厚重 泛化 波磔 适用性
原文传递
汉《冯焕阙》书法艺术探究
4
作者 田莉莉 《书画世界》 2023年第4期70-73,共4页
汉《冯焕阙》石刻铭文虽字数有限却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史学及书法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以《冯焕阙》的书法艺术特征为切入点,在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同时,与其后的《石门颂》《曹操宗族墓字砖》《曹全碑》等碑刻书法作比较,以解开《冯焕阙》... 汉《冯焕阙》石刻铭文虽字数有限却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史学及书法艺术研究价值。本文以《冯焕阙》的书法艺术特征为切入点,在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同时,与其后的《石门颂》《曹操宗族墓字砖》《曹全碑》等碑刻书法作比较,以解开《冯焕阙》书法艺术风格的源头密码,厘清其书风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阙 冯焕阙 书法风格 波磔
下载PDF
论北朝石刻书法的地位及艺术风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同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1-68,共8页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北朝是由隶向楷过渡的关键时期。北朝的石刻书法承汉隶遗风,唐楷先河,风格多样,富于变化,无固定常式,又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永恒的艺术魁力。其风格大体可分四类:1.方笔为主,骨力洞达;2.圆笔...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北朝是由隶向楷过渡的关键时期。北朝的石刻书法承汉隶遗风,唐楷先河,风格多样,富于变化,无固定常式,又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永恒的艺术魁力。其风格大体可分四类:1.方笔为主,骨力洞达;2.圆笔为主,意态奇逸;3.方圆兼备,瑞庄秀雅;4.各体杂揉,诡异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书楷化 顿挫提挑 笔画形态 间架结构 棱角突出 意态奇逸 波磔 捺脚
下载PDF
浅析沈曾植行草书用笔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文津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沈曾植身处碑、帖二元对立之际,他在书法实践中秉承“通古今以为变”,追究“异体同势、古今杂形”,有效的使碑、帖结合。在运笔方式上,他主张“转指”、“运腕”、“卧笔”。他以章草笔意嫁接行草书,其行草书中逆势、中侧锋互用、方圆... 沈曾植身处碑、帖二元对立之际,他在书法实践中秉承“通古今以为变”,追究“异体同势、古今杂形”,有效的使碑、帖结合。在运笔方式上,他主张“转指”、“运腕”、“卧笔”。他以章草笔意嫁接行草书,其行草书中逆势、中侧锋互用、方圆兼施、波磔的使用为其作品加入生涩、险绝等碑派特征,创造出了生拙野逸、跌宕起伏、姿态万千的书法作品,做到了“古质”与“今妍”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曾植 行草书 逆势 波磔
下载PDF
汉代隶书的形成与影响探析
7
作者 张洪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8期126-128,共3页
隶书源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成熟于东汉,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当今书法界,隶书仍颇受推崇和喜爱,究其原因,在于隶书书法风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隶书在篆书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由长变扁,形成扁方之势,... 隶书源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成熟于东汉,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当今书法界,隶书仍颇受推崇和喜爱,究其原因,在于隶书书法风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隶书在篆书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由长变扁,形成扁方之势,初步奠定了汉字方块字的基础,同时隶书发展出明确的长短、方圆、波磔对比,使书法的美观程度和艺术价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隶书作为一种独特的书体承上启下,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隶书 波磔 唐隶 清隶 书法
下载PDF
《曹全碑》基本笔画的发力原理 被引量:1
8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96-103,共8页
一、点画用笔尽管《曹全碑》是石刻书迹,但由于刊刻精巧,后人尤能从拓本中察验到书丹者笔法之精妙。对于此碑的笔法特点,前人有很多评语,其中不乏精辟的论断。例如,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云:"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 一、点画用笔尽管《曹全碑》是石刻书迹,但由于刊刻精巧,后人尤能从拓本中察验到书丹者笔法之精妙。对于此碑的笔法特点,前人有很多评语,其中不乏精辟的论断。例如,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云:"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全碑》 部件 汉隶 笔画 波磔 结体 隶书 八分书 书体 取势 发力
原文传递
“偃波”考
9
作者 孙佩 《西泠艺丛》 2022年第3期76-79,共4页
“偃波”一词作为书法专有名词,历代有笔画、字体两种不同的说法,笔者整理文献、梳理语料发现“偃波”乃是魏晋产生的词语,从词语考释的角度分析“偃波”及“偃波书”是魏晋时人对当时已有字体外形的附会,“偃波”其实是隶书中的标志性... “偃波”一词作为书法专有名词,历代有笔画、字体两种不同的说法,笔者整理文献、梳理语料发现“偃波”乃是魏晋产生的词语,从词语考释的角度分析“偃波”及“偃波书”是魏晋时人对当时已有字体外形的附会,“偃波”其实是隶书中的标志性笔画:横画、捺画,不是古字体名称。本文通过考释“偃波”之义,兼以讨论历代书论中附会前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波 偃波书 波磔 一波三折
原文传递
审美观照与价值重构——汉碑隶书与汉代建筑之比较略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连超 《设计艺术研究》 2018年第2期16-21,共6页
碑体隶书发展至汉代已臻于高峰,其书法之美充分流露于"蚕头燕尾"的笔势之中,那波磔之笔深刻体现了汉代气势雄强的民族自信与灵动飞扬的审美追求。与汉碑隶书同为文明瑰宝的是汉代建筑,其精湛巧妙的设计思想与宽博舒展的艺术造... 碑体隶书发展至汉代已臻于高峰,其书法之美充分流露于"蚕头燕尾"的笔势之中,那波磔之笔深刻体现了汉代气势雄强的民族自信与灵动飞扬的审美追求。与汉碑隶书同为文明瑰宝的是汉代建筑,其精湛巧妙的设计思想与宽博舒展的艺术造型,在汉代艺术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毋庸赘言,从文化思想及艺术审美的视角探寻汉碑隶书与汉代建筑的历史渊源,这将对当今汉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碑隶书 波磔 汉代建筑 美学成因 价值
下载PDF
河西漢簡章草演進的三個階段及書法風格
11
作者 顧琴 《书法研究》 2020年第1期34-47,共14页
本文以河西漢簡章草爲主題,分别從章草的歷史發生,章草演進的三個階段,章草的章法、筆法形式語言基本特徵,河西簡牘代表作的書法風格異同,章草與隸草、行草、今草之間的關係展開研討,認爲秦古隸時代就有章草元素出現,而河西漢簡章草演... 本文以河西漢簡章草爲主題,分别從章草的歷史發生,章草演進的三個階段,章草的章法、筆法形式語言基本特徵,河西簡牘代表作的書法風格異同,章草與隸草、行草、今草之間的關係展開研討,認爲秦古隸時代就有章草元素出現,而河西漢簡章草演進的三個階段及書法風格,足以展示漢簡章草文字體系的發展脉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漢簡 漢代草書 章草 隸變 波磔
原文传递
《西狭颂》例字解析
12
作者 虞晓勇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X期126-129,共4页
《西狭颂》的用笔讲究方圆结合,"敦"字体现了圆浑与方峭相融的情趣。从左侧点画、横画起笔、以及横折、竖挑等地方,我们都可以体会这一美感。其"方"之美在于峻而不薄,其"圆"之趣在于浑而不弱,书者只有调... 《西狭颂》的用笔讲究方圆结合,"敦"字体现了圆浑与方峭相融的情趣。从左侧点画、横画起笔、以及横折、竖挑等地方,我们都可以体会这一美感。其"方"之美在于峻而不薄,其"圆"之趣在于浑而不弱,书者只有调控好笔锋形态,做到顺势而变,才会有较好的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狭颂 波磔 隶书 八分书 书体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书法生长环境——以沈曾植为例
13
作者 文津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清代金石学的兴起、新材料的出现及其学术思潮为书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沈曾植将"对立""变化""经典并非绝对化"的哲学观念运用到书法领域,开阔了书法取法范围,拓宽了审美视野。沈曾植以新出土的材料为契... 清代金石学的兴起、新材料的出现及其学术思潮为书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沈曾植将"对立""变化""经典并非绝对化"的哲学观念运用到书法领域,开阔了书法取法范围,拓宽了审美视野。沈曾植以新出土的材料为契机论证碑帖融合的可能性,并将章草作为碑、帖的最佳结合点,打破了传统章草的书写形式和审美趣味,开创了以章草笔意书写大尺寸行草书的先例,形成其拙、妙、险的书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曾植 波磔 碑帖 行草书
下载PDF
略论章草与今草的结合
14
作者 王波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2-193,共2页
草书有章草、今草之分,从源流的角度看,两者共同源于西汉早期草书——篆草、草隶(古隶);章草在与隶书互为影响中率先成熟,并在东汉、魏晋最为兴盛;今草则成熟较晚,今草在形成过程中注加了真书(楷书)、章草、行书的因子,在张芝、王氏父... 草书有章草、今草之分,从源流的角度看,两者共同源于西汉早期草书——篆草、草隶(古隶);章草在与隶书互为影响中率先成熟,并在东汉、魏晋最为兴盛;今草则成熟较晚,今草在形成过程中注加了真书(楷书)、章草、行书的因子,在张芝、王氏父子后蔚为洪流。今草在流变过程中,根据风格、激情的强烈程度,又细化为小草与狂草(也称大草,因其特殊性,以下细分论述时予以单列),今草与行书结合称之为行草,今草与章草结合则形成混合体草书等。历代书论中论及章草或今草的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草 诗卷 笔意 笔法 结字 宋克 隶草 草书 国画技法 书法 书体 波磔
原文传递
名家课堂——从来楚生临《乙瑛碑》册所受的启发
15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5年第9期42-43,共2页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庙堂三巨石制。此碑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略扁,中宫疏朗,笔画粗细对...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庙堂三巨石制。此碑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略扁,中宫疏朗,笔画粗细对比,字形长短错落,碑中“司”、“大”、“书”、“史”等相同字的细微变化,如不细察难见其妙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瑛 孔庙 波磔 头雁 史碑
原文传递
美化追求与汉字形体
16
作者 李洪智 高淑燕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X期144-146,共3页
古往今来,人类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于美的追求,中华民族当然不例外,这充分地体现在我们的祖先注重汉字字符形体的美观上面,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能将自己的文字符号发展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所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 古往今来,人类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于美的追求,中华民族当然不例外,这充分地体现在我们的祖先注重汉字字符形体的美观上面,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能将自己的文字符号发展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所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美化是汉字书写者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美感,并不包括那种在汉字上加饰鸟形或虫形一类的美术字,更非书法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形体 书法艺术 八分书 隶书 字形 异写字 波磔 楷书 书体 形体演变 碑刻 结字 欧阳询 书写者 体势 小篆 秦篆 篆书 字符 取势 甲骨文 殷墟文字
原文传递
《十七帖》笔法特色研究
17
作者 郝春禄 《书法》 2014年第12期53-55,共3页
《十七帖》在草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十七帖》运用了多种运笔方式塑造了多元的点画形式,包括圆笔、方笔和尖锋。其次,线条构写方式具有多样性,王羲之运用了翻折、连续使转、复笔等手法。最后,《十七帖... 《十七帖》在草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十七帖》运用了多种运笔方式塑造了多元的点画形式,包括圆笔、方笔和尖锋。其次,线条构写方式具有多样性,王羲之运用了翻折、连续使转、复笔等手法。最后,《十七帖》创作了新的草书形体符号,包括使转连带的增加和对波磔的简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帖 使转连带 波磔简省 点画形式 线条构写
原文传递
献字赎罪的程邈
18
作者 眭达明 《秘书》 2006年第12期25-,共1页
关键词 程邈 小篆 秦篆 篆书 波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