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 被引量:13
1
作者 季羡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0,共19页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季羡林稍微了解情况的人大概都会认为,这样一个题目太空泛,太陈旧,简直有点老掉了牙的味道了。如果摆在小报上或通俗刊物中,还可以勉强过得去。但当做学术论文,则没有再写之必要。我们... 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读《丝绸之路》的观感季羡林稍微了解情况的人大概都会认为,这样一个题目太空泛,太陈旧,简直有点老掉了牙的味道了。如果摆在小报上或通俗刊物中,还可以勉强过得去。但当做学术论文,则没有再写之必要。我们对于丝路和中国文化的关系知道得实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 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 马可波罗 波斯文 威尼斯人 文化交流 巴比伦 波斯
下载PDF
固原粟特墓所出中古波斯文印章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梅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4,共5页
1981年宁夏固原发现一处隋唐墓地,经发掘得知这是一处中亚粟特侨民墓地。固原于唐代属原州,一度改称平凉郡。中国史籍将中亚不同城邦来华定居的粟特侨民分别冠以汉姓,如撒马尔干来华为“康”姓,布哈拉来的为“安”姓等,凡九城九姓,统称... 1981年宁夏固原发现一处隋唐墓地,经发掘得知这是一处中亚粟特侨民墓地。固原于唐代属原州,一度改称平凉郡。中国史籍将中亚不同城邦来华定居的粟特侨民分别冠以汉姓,如撒马尔干来华为“康”姓,布哈拉来的为“安”姓等,凡九城九姓,统称“昭武九姓”。尽管文献屡次提到原州有九姓胡为隋朝和唐廷牧马;但在固原发现昭武九姓墓地这还是第一次。固原粟特墓地发掘报告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文讨论的中古波斯文宝石印章即在这个墓地出上的。 据发掘报告,这枚印章出自唐咸亨元年(670年)十一月粟特胡史诃耽与其汉族妻子张氏合葬墓。尽管此墓早年被盗,但墓中仍发掘出1件黄金饰物、1枚东罗马金币、7件鎏金铜器、4面铜镜和若干玻璃器等以及一枚带有胡书文字的宝石印章。报告介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文 火袄教 萨珊波斯 粟特语 印章 生命树 波斯 昭武九姓 阿维斯塔语 发掘报告
下载PDF
论中国东南沿海古代阿拉伯、波斯文碑铭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达生 《回族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60-67,59,共9页
前言(早期研究的回顾) 运用遗存的阿拉伯、波斯文碑铭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世界史学界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发现的阿拉伯、波斯文碑铭的早期研究是由西方学者开始的。大约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前来考察或借助当时... 前言(早期研究的回顾) 运用遗存的阿拉伯、波斯文碑铭研究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世界史学界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发现的阿拉伯、波斯文碑铭的早期研究是由西方学者开始的。大约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前来考察或借助当时来华的传教土的帮助,搜集了部分尚存地面上的阿拉伯、波斯及突厥文的碑铭,发表了一些研究论文和照片。 对广州怀圣寺伊斯兰历751年(1350)阿拉伯文碑铭研究,始于1859年的迪持里奇。而后,希姆雷于1887年撰文详细分析该碑铭的阿拉伯文和汉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铭 波斯文 泉州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 墓碑 碑刻 清真寺 穆斯林 中国东南沿海 扬州
原文传递
刘智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资料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纳德.丹尼尔.莱斯利 穆罕默德.瓦塞尔 +1 位作者 王东平 邵红英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29,共19页
导言①刘智(刘介廉,刘一斋),18世纪早期中国穆斯林代表性著作家,在他的两部重要著作———探讨穆斯林哲学的《天方性理》(1704年)和论述穆斯林法规、习俗的《天方典礼》(1710年)中,提供了两份他在撰述时所使用的阿... 导言①刘智(刘介廉,刘一斋),18世纪早期中国穆斯林代表性著作家,在他的两部重要著作———探讨穆斯林哲学的《天方性理》(1704年)和论述穆斯林法规、习俗的《天方典礼》(1710年)中,提供了两份他在撰述时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资料目录。伯希和(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文 阿拉伯文 布洛克 汉文 苏非主义 刘智 书目 阿拉伯字母 清真寺 《古兰经》
原文传递
波斯语在东亚的黄金时代的开启及终结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迎胜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9,1,共11页
中古时代欧亚大陆自东向西并存着几个大文化圈,即:汉、伊斯兰、印度与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东部主要学术语言是波斯语。成吉思汗西征后,大批西域人随蒙古军入华,使波斯语在汉地落脚生根,并借助中国在汉文化圈和东亚的重要地位,将... 中古时代欧亚大陆自东向西并存着几个大文化圈,即:汉、伊斯兰、印度与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东部主要学术语言是波斯语。成吉思汗西征后,大批西域人随蒙古军入华,使波斯语在汉地落脚生根,并借助中国在汉文化圈和东亚的重要地位,将其影响力扩及东亚和东南亚。波斯语在13—15世纪的中国扮演着四种角色:元代最重要的官方行用文字之一;入华回回人的族内共同语;元代和明初主要的外交语言之一及当时中国汲取域外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学术语言。波斯语在东亚的黄金时代,随着其掌握者——入华回回人的逐渐本土化,在明中期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文 中外关系 伊斯兰文化
下载PDF
邵循正史学成就探源──写在《素馨集》出版之际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寄谦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67-180,共14页
邵循正史学成就探源──写在《素馨集》出版之际张寄谦纪念邵循正先生学术论文集《素馨集》出版了。邵循正(1909—1973)是我国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蒙古史、元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历史... 邵循正史学成就探源──写在《素馨集》出版之际张寄谦纪念邵循正先生学术论文集《素馨集》出版了。邵循正(1909—1973)是我国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蒙古史、元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刊于本书的,除了邵先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成就 清政府 中国近代史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 素馨 《光绪朝东华录》 波斯文 伯希和 蒙古史研究 研究生
原文传递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回答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志玖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6-122,共16页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回答杨志玖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丝伍德博士(汉名吴芳思)1995年所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关注和议论。此前,怀疑和否定马...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回答杨志玖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丝伍德博士(汉名吴芳思)1995年所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关注和议论。此前,怀疑和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学者也有几位,但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寰宇记》 《史集》 阿合马 波斯文 阿拉伯 《元史》 真实性 长城 伯希和
原文传递
马良骏及其著述与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志福 《回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4期96-98,共3页
马良骏是近现代西北著名回族学者,是继王静斋之后的又一大译经家。马良骏学识渊博,著述丰富,是我国回族历史文化界及中国伊斯兰文化界品位极高的大师。 一 1957年7月14日,马良骏在新疆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归真,终年90岁。是时,全国许多报... 马良骏是近现代西北著名回族学者,是继王静斋之后的又一大译经家。马良骏学识渊博,著述丰富,是我国回族历史文化界及中国伊斯兰文化界品位极高的大师。 一 1957年7月14日,马良骏在新疆乌鲁木齐陕西大寺归真,终年90岁。是时,全国许多报刊、杂志及电台报道了这一消息,文化界、宗教界人士纷纷致电致函哀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回族 伊斯兰教历 阿拉伯文 经堂教育 回教 清真 中国伊斯兰文化 诗经 回族学 波斯文
原文传递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中妇儿脉学内容考述
9
作者 罗媛丹 张雪丹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由元代时期伊利汗国合赞汗统治期的宰相拉施特组织编撰,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部系统介绍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情况的波斯文著作。此书现存残抄本一部,主要为宋元时期与中国脉学相关的文献。以此书中妇儿脉学内容...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由元代时期伊利汗国合赞汗统治期的宰相拉施特组织编撰,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部系统介绍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情况的波斯文著作。此书现存残抄本一部,主要为宋元时期与中国脉学相关的文献。以此书中妇儿脉学内容为例,通过梳理相关文本,从目录篇章、异文阙文及引文情况等方面,与《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洁古老人注王叔和脉诀》《脉诀刊误》三部宋元时期脉学著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此书编撰者拉施特对中医脉学的理解与认识,以及此书在中外医学交流中的重要文献价值和史学价值,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 《王叔和脉诀》 宋元时期 脉学 波斯文
下载PDF
浅谈女学、女寺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水镜君 《回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51-59,共9页
浅谈女学、女寺的兴起与发展水镜君中国中原地区回族穆斯林较重视妇女宗教教育。早在明清之际(约17世纪中期)便创办了传授伊斯兰教知识的女学,清嘉庆年间(18世纪末),出现了女阿訇执教的女学。清末民初,不少省区为回族妇女修... 浅谈女学、女寺的兴起与发展水镜君中国中原地区回族穆斯林较重视妇女宗教教育。早在明清之际(约17世纪中期)便创办了传授伊斯兰教知识的女学,清嘉庆年间(18世纪末),出现了女阿訇执教的女学。清末民初,不少省区为回族妇女修建了学习教义和怵浴礼拜的场所──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堂教育 伊斯兰教 宗教教育 明清之际 回族穆斯林 波斯文 清真寺 宗教生活 河南 阿拉伯语
原文传递
伊斯兰教文本中国化的典型案例——《贾米作品在明末清初中国的流传与翻译》评介
11
作者 朱剑虹 《中国穆斯林》 2023年第1期92-94,共3页
明末清初是我国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和汉文著译活动兴起和活跃之际。15世纪波斯著名的苏非哲学家、古典诗人贾米(1414—1492)的两篇波斯文著作《勒瓦一合》^(1)和《阿施阿特·拉玛阿特》^(2)正是在这一时期分别被翻译为中文,而刘... 明末清初是我国内地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和汉文著译活动兴起和活跃之际。15世纪波斯著名的苏非哲学家、古典诗人贾米(1414—1492)的两篇波斯文著作《勒瓦一合》^(1)和《阿施阿特·拉玛阿特》^(2)正是在这一时期分别被翻译为中文,而刘智翻译的《真境昭微》(即《勒瓦一合》)和舍起灵翻译的《昭元秘诀》(即《阿施阿特·拉玛阿特》)是我国流传最广的贾米作品中文译本,被选为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教材。经典翻译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用汉语翻译伊斯兰教经典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翻译 《勒瓦一合》 经典翻译 经堂教育 贾米 伊斯兰教 波斯文 中文译本
原文传递
《查谟史》简介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水林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查谟史》简介陆水林《查谟史》是关于查谟、拉达克、基希德瓦尔、波里格(普日)、赞斯格尔(桑噶)、巴尔蒂斯坦及吉尔吉特地区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著者在这些地区任职30多年,以毕生精力搜集历史文献和各种资料,从而为这一地区... 《查谟史》简介陆水林《查谟史》是关于查谟、拉达克、基希德瓦尔、波里格(普日)、赞斯格尔(桑噶)、巴尔蒂斯坦及吉尔吉特地区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著者在这些地区任职30多年,以毕生精力搜集历史文献和各种资料,从而为这一地区的历史勾划了一个轮廓。本书涉及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蒂斯 吉尔吉特 达克 伊斯兰教 辛格 西藏阿里地区 统治者 内容提要 波斯文 巴基斯坦
原文传递
波斯文蒙古史文献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长利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85-94,共10页
就蒙古帝国的史料而言,波斯文文献具有与汉文文献同等的史料价值;而关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史料主要就是波斯文文献。因此波斯文文献对于研究13至14世纪蒙古史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35部有关蒙古史的... 就蒙古帝国的史料而言,波斯文文献具有与汉文文献同等的史料价值;而关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史料主要就是波斯文文献。因此波斯文文献对于研究13至14世纪蒙古史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35部有关蒙古史的波斯文文献以及这些文献的写本、刊本和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文 蒙古史 文献
原文传递
波斯照明学派对十七世纪中国伊斯兰汉文著述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怀中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化 照明学 十七世纪 17世纪 汉文 真主 伊本·阿拉比 波斯文 苏非主义
原文传递
伊斯兰苏非文学在我国东乡族中的变异和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自祥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2-250,266,共10页
东乡族是全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伊斯兰宗教文学尤其是口传文学在东乡族中的长期流传过程中,无论语言表现形式的变化或作品内容的变化,都是比较显著的。伊斯兰宗教文学在东乡族中长期流传中,自然有它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首先表... 东乡族是全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伊斯兰宗教文学尤其是口传文学在东乡族中的长期流传过程中,无论语言表现形式的变化或作品内容的变化,都是比较显著的。伊斯兰宗教文学在东乡族中长期流传中,自然有它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首先表现在原有的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吟诵讲述变动为东乡语的吟诵讲述,这就为伊斯兰宗教文学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性标记。清代以后,伊斯兰宗教文学,特别是苏非文学,在东乡族中广为流行。苏非文学是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教派领袖及传人运用诗歌、散文、故事等文学形式表达其信仰,哲学思想,内心修养过程与体验的文学。阿拉伯半岛是其产生的摇篮,它从阿拉伯文学脱胎而出,进而发展为具有独立品格的一种文学。苏非派诗歌不仅给文学注入了伊斯兰的精神和信仰,并带上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随着苏非派的发展壮大,苏非文学也逐渐兴旺发达。苏非文学在东乡族中盛行流传,也是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十八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门宦 苏非派 波斯文 伊斯兰教 东乡语 圣人 阿拉伯文 真主 小经
原文传递
回族经堂语词汇的源流与构成刍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千里 王岩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5期6-7,共2页
本文从语源学角度出发,探求回族经堂语词汇系统的构成,对构成回族经堂语的词的概念义和色彩义范畴进行了分析,就经堂语词汇在汉语史和汉语系统中的意义和作用也进行了扼要阐述。
关键词 回族经堂语 分类 阿拉伯文 波斯文 词义
下载PDF
波斯语苏非经典及其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克家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穆斯林 波斯 波斯文 苏非主义 经堂教育 伊斯兰文化 非经典 中国伊斯兰教 《古兰经》 汉译本
原文传递
扬州伊斯兰教碑文新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努尔 《海交史研究》 198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扬州自唐代以来,为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各国商贾云集,其中尤以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人数为众。在他们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必然遗留下丰富的伊斯兰古迹,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城市变迁,有关唐代伊斯兰教的遗物罕见。1980年,在扬州今城... 扬州自唐代以来,为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各国商贾云集,其中尤以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人数为众。在他们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必然遗留下丰富的伊斯兰古迹,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城市变迁,有关唐代伊斯兰教的遗物罕见。1980年,在扬州今城北郊蜀岗地带,即唐代牙城遗址以东不远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文 慈恩 石刻文 真主 安拉 阿拉伯文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回教 阴刻 波斯文 普哈丁墓园 伊斯兰历 扬州 江苏
下载PDF
“支那”考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印川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4年第4期248-251,共4页
“支那”考综述彭印川“支那”一词,散见于东西方诸多典籍,但“支那”究竟指代什么,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兹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各家观点进行简要评述,期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助益。一“支那”所见的语种与典籍。据张星先... “支那”考综述彭印川“支那”一词,散见于东西方诸多典籍,但“支那”究竟指代什么,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兹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各家观点进行简要评述,期望能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助益。一“支那”所见的语种与典籍。据张星先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那” 波斯文 拉克伯里 《史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中西交通 治国安邦 丝织品 《汉书》 印度
原文传递
蒙古、满(女真)及突厥人的围猎术语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长利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44,共13页
蒙古、满(女真)及突厥人的围猎术语●张长利史书载:匈奴“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①;乌桓、鲜卑“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②;突厥“逐水草,居处无常,射猎为业”③;契丹“随水草就畋渔”④;蒙古“自春徂冬,旦旦... 蒙古、满(女真)及突厥人的围猎术语●张长利史书载:匈奴“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①;乌桓、鲜卑“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②;突厥“逐水草,居处无常,射猎为业”③;契丹“随水草就畋渔”④;蒙古“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⑤、“四五岁挟小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词 突厥语 突厥人 队列 成吉思汗 解释为 满语 术语 波斯文 汉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