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波前陡度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
被引量:
26
1
作者
朱柏寒
陈羽
马金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135,共6页
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中故障点反射波头识别困难。故障初始行波的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相关,文中分析了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的关系,提出了波前陡度与小波波头识别相结合的单端行波定位方法。方法首先对线路故障后记录的单端行波波...
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中故障点反射波头识别困难。故障初始行波的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相关,文中分析了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的关系,提出了波前陡度与小波波头识别相结合的单端行波定位方法。方法首先对线路故障后记录的单端行波波形求取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获取初始波头及各反射波头起始点,再通过首波头波前陡度计算初步故障距离,筛选最接近该距离的小波模极大值以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头并进行精确测距。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
波
故障测距
单端法
波
前
陡度
小
波
变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架空线对入侵超高压变压器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波前陡度的限制
被引量:
18
2
作者
周浩
李杨
+3 位作者
沈扬
万亦如
陈光
孙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3-950,共8页
在采用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的500kV变电站或发电厂中,陡波前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主变纵绝缘有很大的威胁。为此,分别从实验和仿真这2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连接于GIS母线与变电站或发电厂主变之间的架空线对到达主变端口的VFTO波前...
在采用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的500kV变电站或发电厂中,陡波前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主变纵绝缘有很大的威胁。为此,分别从实验和仿真这2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连接于GIS母线与变电站或发电厂主变之间的架空线对到达主变端口的VFTO波前陡度的削弱作用,并采用ATP-EMTP仿真计算、分析了该段架空线长度与到达主变端口的VFTO波前陡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度为5~15m的架空线能够很好地保护主变纵绝缘:当架空线长度约为5m时,架空线能够非常明显地削弱到达主变端口的VFTO波前陡度;当架空线长度为10m时,对于大部分采用GIS的500kV变电站以及发电厂,到达变压器的VFTO波前陡度不会超出限制水平;当架空线长度达到15m时,对于各种采用GIS的500kV变电站以及发电厂,到达变压器的VFTO波前陡度都不会超出限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EHV)
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
发电厂
电力变压器
架空线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
波
前
陡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海拔高度对云地闪电参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8
3
作者
王学良
余田野
+1 位作者
贺姗
张科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6-1215,共10页
为进一步研究雷电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LLS)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频次、极性、雷电...
为进一步研究雷电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LLS)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前陡度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负地闪和总地闪频次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减少,海拔2 700 m的地闪频次约是300 m处的1/3,正地闪频次随海拔高度变化大致呈"V"字形,海拔800 m处相对最少。海拔在800~2 700 m时,正地闪比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2 700 m处的正地闪比例约是800 m处的3.7倍。负地闪和总地闪中值雷电流幅值随海拔高度变化大致呈"V"字形,海拔1 500 m时,负地闪和总地闪中值雷电流幅值相对最小。海拔1 200~1 700 m的高山,负地闪和总地闪≤20 kA的小雷电流幅值比例较高,是海拔200 m处的2倍以上;海拔1 5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大于100 kA大雷电流幅值平均比例大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正地闪、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均雷电流波前陡度随高度增加呈自然对数减少。上述研究表明:海拔1 5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的大雷电流幅值所引起的反击概率大于岗地和平原地区,在1 200~1 700 m的高山地区,小雷电流绕击相对较高。相对于中高山地区,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雷电电磁感应的危害性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云地闪
雷电参数
闪电频次
雷电流幅值
波
前
陡度
绕击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波前陡度的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
4
作者
刘志栋
陈羽
+3 位作者
孙伶雁
丁锐
程钎
王玮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9,共10页
针对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故障点反射波波头识别困难,利用直流线路过电压吸收电容接地端互感器二次侧电流间接获取线路故障行波,基于直流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波前陡度和故障距离的关系,结合EMD分解IMF1模极大值故障波头标记,提出了故...
针对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故障点反射波波头识别困难,利用直流线路过电压吸收电容接地端互感器二次侧电流间接获取线路故障行波,基于直流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波前陡度和故障距离的关系,结合EMD分解IMF1模极大值故障波头标记,提出了故障点反射波头的自动识别方法。对单端故障行波数据进行EMD分解,利用IMF1模极大值标记各波头到达测量端故障的时刻;根据线路故障初始波头波前陡度计算初步故障距离,从已标记的波头中筛选与该距离最接近的模极大值点,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实现单端行波自动测距。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500 kV直流线路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识别故障点反射波,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单端行
波
测距
波
前
陡度
EMD分解
模极大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闪电连接高度对地面电场波形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周蜜
丁文汉
+2 位作者
王建国
蔡力
樊亚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7-868,共12页
传统回击模型认为回击从地面始发往云层发展,最新针对闪电连接过程的观测事实表明,闪电的先导连接过程发生在地面以上高度,先导连接后闪电连接高度处会产生上行回击电流和下行回击电流,并沿通道分别向云层和地面发展。该文提出考虑闪电...
传统回击模型认为回击从地面始发往云层发展,最新针对闪电连接过程的观测事实表明,闪电的先导连接过程发生在地面以上高度,先导连接后闪电连接高度处会产生上行回击电流和下行回击电流,并沿通道分别向云层和地面发展。该文提出考虑闪电连接高度的回击发展模型,计及在连接高度处的回击电流双向传输模式,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距闪电通道不同距离(50km、5km、50m)的地面电场。结果发现,地面电场波形受回击电流波前陡度的影响,下行回击的存在可能导致电场强度波形在上升阶段出现尖锐的初始尖峰。用电场初始尖峰过冲百分比来描述电场尖峰过冲程度,进一步分析连接高度、回击电流波前陡度和下行回击速度对电场初始尖峰过冲程度的影响,发现随着闪电连接高度的增加,电场初始尖峰过冲增大,持续时间增加;回击电流波前陡度增大,电场初始尖峰过冲增大;下行回击速度增大,电场初始尖峰过冲增大,但持续时间缩短。10m内较低闪电连接高度下,波前陡度为20~60kA/μs的电流在下行回击速度大范围变化下,电场强度波形中无明显初始尖峰。相比传统回击发展模型,考虑闪电连接高度回击发展模型的地面电场计算结果与观测事实更吻合,揭示了闪电连接高度对地面电场初始尖峰形成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
闪电连接高度
电场初始尖峰
传输线模型
电流
波
前
陡度
回击速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波前陡度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
被引量:
26
1
作者
朱柏寒
陈羽
马金杰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135,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B0900600)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094017000W)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GGX103019)。
文摘
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中故障点反射波头识别困难。故障初始行波的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相关,文中分析了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的关系,提出了波前陡度与小波波头识别相结合的单端行波定位方法。方法首先对线路故障后记录的单端行波波形求取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获取初始波头及各反射波头起始点,再通过首波头波前陡度计算初步故障距离,筛选最接近该距离的小波模极大值以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头并进行精确测距。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行
波
故障测距
单端法
波
前
陡度
小
波
变换
Keywords
traveling wave fault location
single-ended method
wavefront steepness
wavelet transform
分类号
TM75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架空线对入侵超高压变压器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波前陡度的限制
被引量:
18
2
作者
周浩
李杨
沈扬
万亦如
陈光
孙可
机构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浙江省电力公司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3-95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209405)~~
文摘
在采用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的500kV变电站或发电厂中,陡波前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主变纵绝缘有很大的威胁。为此,分别从实验和仿真这2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连接于GIS母线与变电站或发电厂主变之间的架空线对到达主变端口的VFTO波前陡度的削弱作用,并采用ATP-EMTP仿真计算、分析了该段架空线长度与到达主变端口的VFTO波前陡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度为5~15m的架空线能够很好地保护主变纵绝缘:当架空线长度约为5m时,架空线能够非常明显地削弱到达主变端口的VFTO波前陡度;当架空线长度为10m时,对于大部分采用GIS的500kV变电站以及发电厂,到达变压器的VFTO波前陡度不会超出限制水平;当架空线长度达到15m时,对于各种采用GIS的500kV变电站以及发电厂,到达变压器的VFTO波前陡度都不会超出限制水平。
关键词
超高压(EHV)
气体绝缘组合开关(GIS)
发电厂
电力变压器
架空线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
波
前
陡度
Keywords
extra high voltage(EHV)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s(GIS)
power plant
power transformer
overhead line
va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
wavefront steepness
分类号
TM41 [电气工程—电器]
TM8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海拔高度对云地闪电参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8
3
作者
王学良
余田野
贺姗
张科杰
机构
湖北省防雷中心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6-1215,共10页
基金
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科研专项(FL-Y-201402)
文摘
为进一步研究雷电参数随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LLS)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前陡度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负地闪和总地闪频次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减少,海拔2 700 m的地闪频次约是300 m处的1/3,正地闪频次随海拔高度变化大致呈"V"字形,海拔800 m处相对最少。海拔在800~2 700 m时,正地闪比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2 700 m处的正地闪比例约是800 m处的3.7倍。负地闪和总地闪中值雷电流幅值随海拔高度变化大致呈"V"字形,海拔1 500 m时,负地闪和总地闪中值雷电流幅值相对最小。海拔1 200~1 700 m的高山,负地闪和总地闪≤20 kA的小雷电流幅值比例较高,是海拔200 m处的2倍以上;海拔1 5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大于100 kA大雷电流幅值平均比例大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正地闪、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均雷电流波前陡度随高度增加呈自然对数减少。上述研究表明:海拔1 5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的大雷电流幅值所引起的反击概率大于岗地和平原地区,在1 200~1 700 m的高山地区,小雷电流绕击相对较高。相对于中高山地区,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雷电电磁感应的危害性相对较大。
关键词
海拔高度
云地闪
雷电参数
闪电频次
雷电流幅值
波
前
陡度
绕击
分布特征
Keywords
altitude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lightning parameters
lightning frequency
lightning current amplitude
gradient of wave front
shielding fail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M863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波前陡度的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
4
作者
刘志栋
陈羽
孙伶雁
丁锐
程钎
王玮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7221)。
文摘
针对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故障点反射波波头识别困难,利用直流线路过电压吸收电容接地端互感器二次侧电流间接获取线路故障行波,基于直流线路故障初始行波波前陡度和故障距离的关系,结合EMD分解IMF1模极大值故障波头标记,提出了故障点反射波头的自动识别方法。对单端故障行波数据进行EMD分解,利用IMF1模极大值标记各波头到达测量端故障的时刻;根据线路故障初始波头波前陡度计算初步故障距离,从已标记的波头中筛选与该距离最接近的模极大值点,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实现单端行波自动测距。在PSCAD/EMTDC中建立了±500 kV直流线路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识别故障点反射波,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单端行
波
测距
波
前
陡度
EMD分解
模极大值
Keywords
DC transmission
single-terminal traveling wave location method
wavefront steepness
EMD decomposition
modulus maximum
分类号
TM77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闪电连接高度对地面电场波形的影响
被引量:
10
5
作者
周蜜
丁文汉
王建国
蔡力
樊亚东
机构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出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7-86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7155,51807144,41775007)
某重大基础科研计划(2019207029)资助项目。
文摘
传统回击模型认为回击从地面始发往云层发展,最新针对闪电连接过程的观测事实表明,闪电的先导连接过程发生在地面以上高度,先导连接后闪电连接高度处会产生上行回击电流和下行回击电流,并沿通道分别向云层和地面发展。该文提出考虑闪电连接高度的回击发展模型,计及在连接高度处的回击电流双向传输模式,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距闪电通道不同距离(50km、5km、50m)的地面电场。结果发现,地面电场波形受回击电流波前陡度的影响,下行回击的存在可能导致电场强度波形在上升阶段出现尖锐的初始尖峰。用电场初始尖峰过冲百分比来描述电场尖峰过冲程度,进一步分析连接高度、回击电流波前陡度和下行回击速度对电场初始尖峰过冲程度的影响,发现随着闪电连接高度的增加,电场初始尖峰过冲增大,持续时间增加;回击电流波前陡度增大,电场初始尖峰过冲增大;下行回击速度增大,电场初始尖峰过冲增大,但持续时间缩短。10m内较低闪电连接高度下,波前陡度为20~60kA/μs的电流在下行回击速度大范围变化下,电场强度波形中无明显初始尖峰。相比传统回击发展模型,考虑闪电连接高度回击发展模型的地面电场计算结果与观测事实更吻合,揭示了闪电连接高度对地面电场初始尖峰形成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雷电流
闪电连接高度
电场初始尖峰
传输线模型
电流
波
前
陡度
回击速度
Keywords
Lightning current
lightning junction height
initial sharp electric field peak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wavefront steepness of current
return stroke speed
分类号
TM865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波前陡度的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
朱柏寒
陈羽
马金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架空线对入侵超高压变压器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波前陡度的限制
周浩
李杨
沈扬
万亦如
陈光
孙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区域海拔高度对云地闪电参数分布的影响
王学良
余田野
贺姗
张科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波前陡度的直流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方法
刘志栋
陈羽
孙伶雁
丁锐
程钎
王玮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闪电连接高度对地面电场波形的影响
周蜜
丁文汉
王建国
蔡力
樊亚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