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画像反映的木构桥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杰 柴洋洋 刘小荷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5,共11页
汉代是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看,至迟于东汉晚期梁桥、拱桥、索桥三大桥型[1]已形成,且大量为木结构桥。而汉画像(画像砖、石及墓室壁画)所提供的桥梁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反映了汉代桥... 汉代是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现有文献和考古材料看,至迟于东汉晚期梁桥、拱桥、索桥三大桥型[1]已形成,且大量为木结构桥。而汉画像(画像砖、石及墓室壁画)所提供的桥梁形象,更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反映了汉代桥梁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集乡 汉画像石 画像砖 伸臂木梁桥 泗水
原文传递
汉画像“捞鼎”图的流传与嬗变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艳秋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6,共8页
"泗水捞鼎"图是画像石(砖)中较为典型的汉画图案,集中出土于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四省。不同地区的图案组合有同有异,根据图案组合和组合的变化情况,可以初步得出该图案流传路线依次为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到了四川后,... "泗水捞鼎"图是画像石(砖)中较为典型的汉画图案,集中出土于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四省。不同地区的图案组合有同有异,根据图案组合和组合的变化情况,可以初步得出该图案流传路线依次为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到了四川后,捞鼎图像进入转变发展期,这里也是捞鼎画像最晚消失的地区,其图像结构的变化与移民的迁入以及当地葬俗等文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石 泗水 组合 流传路线
原文传递
历史镜像与墓中祈福: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再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晓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0-90,共11页
"泗水捞鼎"故事在早期文献中本身带有扑朔迷离的色彩,而汉代依据该故事创作的画像则更使该题材的图像意义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学界研究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对"楼阁人物"式"泗水捞... "泗水捞鼎"故事在早期文献中本身带有扑朔迷离的色彩,而汉代依据该故事创作的画像则更使该题材的图像意义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学界研究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对"楼阁人物"式"泗水捞鼎"画像意义进行考证,尤其注意到这类画像实含有为死者及其家人共同祈福的含义。反映了汉魏晋时代一些墓葬中具有祈福、喜庆等信念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泗水 图像意义 历史镜像 墓中祈福
下载PDF
从历史故事到墓葬图像——汉代画像砖石上的“泗水捞鼎”图及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培豪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泗水捞鼎"本是关于秦始皇的一个故事,文献记载中的"泗水捞鼎"和汉画中刻画的"泗水捞鼎"呈现出了既平行又交织的关系,且文字和图像中的"泗水捞鼎"也随着时间有所变化。本文先对文献和汉画图像... "泗水捞鼎"本是关于秦始皇的一个故事,文献记载中的"泗水捞鼎"和汉画中刻画的"泗水捞鼎"呈现出了既平行又交织的关系,且文字和图像中的"泗水捞鼎"也随着时间有所变化。本文先对文献和汉画图像中的"泗水捞鼎"进行分析,而后对研究"泗水捞鼎"图像的文章和著述作以简介,试图归纳出一条关于"泗水捞鼎"图像的既有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水 汉代画像石(砖) 图像 文字
下载PDF
以“捞鼎图”看汉代图像的阐释 被引量:2
5
作者 魏然 《爱尚美术》 2018年第6期80-85,共6页
'捞鼎图'自西汉中晚期一直到东汉末年,不断出现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中,对此图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图像出发,以文献为依据,从中辨认出汉画像石中'捞鼎图'的主要图式类型,并以此图为例,探讨在对汉代图像的阐释中,... '捞鼎图'自西汉中晚期一直到东汉末年,不断出现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中,对此图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图像出发,以文献为依据,从中辨认出汉画像石中'捞鼎图'的主要图式类型,并以此图为例,探讨在对汉代图像的阐释中,文献和图像之间存在的多种对应现象以及文献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墓 泗水 车马出行图
原文传递
山东邹城馆藏泗水捞鼎汉画像石艺术赏析
6
作者 邓庆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22期30-33,共4页
作为故事类题材汉画的典型代表,泗水捞鼎画像石展现了鲜活的图像及视觉空间。邹城博物馆馆藏泗水捞鼎汉画像石,辨识度较高,塑造了丰富而生动的形象,凸显了有序的结构艺术,营造了多变的时空效果,展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具有深度的象征意义... 作为故事类题材汉画的典型代表,泗水捞鼎画像石展现了鲜活的图像及视觉空间。邹城博物馆馆藏泗水捞鼎汉画像石,辨识度较高,塑造了丰富而生动的形象,凸显了有序的结构艺术,营造了多变的时空效果,展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具有深度的象征意义,是汉画艺术珍品的重要代表。文章通过对画像内容的本真解读,对泗水捞鼎汉画像石文化内涵及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入而高度的概括,更加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泗水 形象 结构 时空
下载PDF
论汉代“泗水捞鼎”画像石及其图像意义--以日本天理参考馆所藏“泗水捞鼎”画像石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孝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188,共6页
通过日本天理参考馆所藏《泗水捞鼎图》的研究,本文认为汉代祠堂画像借用公众舆论的手段以获得丧家最大利益,博取声誉为仕途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捞鼎"在画像石的寓意-命与德的反映。"捞鼎"不成功,意味着"... 通过日本天理参考馆所藏《泗水捞鼎图》的研究,本文认为汉代祠堂画像借用公众舆论的手段以获得丧家最大利益,博取声誉为仕途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捞鼎"在画像石的寓意-命与德的反映。"捞鼎"不成功,意味着"不捞",从谐音暗示着"不老"的含义,表达了长生不老的向往。发生地彭城作为彭祖的故国,无疑又为画像增添了一层吉祥色彩,更指向了长寿升仙的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泗水 声誉
下载PDF
批判汉武梁祠中一幅攻击秦始皇的石刻画象
8
作者 王宇信 陈绍棣 《文物》 1974年第3期29-32,共4页
山东嘉祥武梁祠的左石室,有一幅攻击秦始皇的石刻画象,名为'泗水捞鼎'图。武梁祠(又称武氏祠)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两个石阙和四个石室中满布着石刻画象。武梁祠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被发现后,曾引起很大的注意... 山东嘉祥武梁祠的左石室,有一幅攻击秦始皇的石刻画象,名为'泗水捞鼎'图。武梁祠(又称武氏祠)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两个石阙和四个石室中满布着石刻画象。武梁祠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被发现后,曾引起很大的注意,先后有不少人对画象作过考证和研究。秦始皇泗水捞鼎之事,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巡行天下,在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南登琅邪'以后,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画象 泗水 武氏祠 封建统治阶级 秦王朝 石阙 汉桓帝 嘉祥 淳于越
原文传递
水德:秦始皇的符应和蓬莱药——汉代画像“泗水捞鼎”释读
9
作者 刘天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5,93,共4页
邹衍(约前350-前270年)是战国末期齐宣王、齐威王时期的人,当时邹衍的五德相胜,阴阳消长的理论,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①著作有《始终》《大圣》和《主运》。②邹衍与齐稷下学派的先生们皆学黄老道德之术,③在汉代的淮南王刘安的《枕中鸿... 邹衍(约前350-前270年)是战国末期齐宣王、齐威王时期的人,当时邹衍的五德相胜,阴阳消长的理论,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①著作有《始终》《大圣》和《主运》。②邹衍与齐稷下学派的先生们皆学黄老道德之术,③在汉代的淮南王刘安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中保存有邹衍重道延命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派 诸侯国 泗水 战国末期 邹衍 阴阳消长 汉代画像 秦始皇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上的起重机械
10
作者 田利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3X期36-38,共3页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庖厨、采矿、盐井等生产劳作的场景很多,当时比较先进、使用广泛的生产工具和器械几乎都被逼真地刻画出来,成为汉代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真实记录。在这些画像石中,有不少都描绘了我国古代原始的起重机械...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庖厨、采矿、盐井等生产劳作的场景很多,当时比较先进、使用广泛的生产工具和器械几乎都被逼真地刻画出来,成为汉代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真实记录。在这些画像石中,有不少都描绘了我国古代原始的起重机械——桔槔、辘轳。这类机械虽然结构简单,却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是我国古代机械的伟大创新。目前,学术界针对画像石生产劳动题材的研究很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泗水 起重机械 武氏祠画像石
下载PDF
“泗水捞鼎图”叙事研究
11
作者 张地秀 《中国美术》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的“泗水捞鼎图”以图像形式叙述历史故事,在汉代墓葬空间中呈现出多种叙事形态。从地区分布看,山东、江苏以及河南等地的“泗水捞鼎图”在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下引入新的叙事元素“龙”,在“富于包孕性的顷刻”中...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的“泗水捞鼎图”以图像形式叙述历史故事,在汉代墓葬空间中呈现出多种叙事形态。从地区分布看,山东、江苏以及河南等地的“泗水捞鼎图”在天人感应的思想观念下引入新的叙事元素“龙”,在“富于包孕性的顷刻”中集中表现叙事矛盾,为图像叙事赋予了时空感。四川地区的“泗水捞鼎图”还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域性变体,弱化了捞鼎的叙事情节而对鼎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并从“周鼎”叙事转变为“丹鼎”叙事。从叙述类型看,作为单幅画像的“泗水捞鼎图”而言,其叙事意义被展开于多元化的组合性表达之中,形成了组合式图像叙述方法,实现了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水图” 画像砖 画像石 图像叙事
下载PDF
再论汉画像“泗水捞鼎”图的构成、类型与指向
12
作者 王万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泗水捞鼎”图是汉画像石中的常见题材。通过分析目前所见41幅图像的时空分布、构成要素和空间组合,可以发现图像在不同地区的类型差异和指向差异:山东、江苏地区风格相近,图像叙事完整,分为四种基本结构形态,常与拜谒图组合;河南地区... “泗水捞鼎”图是汉画像石中的常见题材。通过分析目前所见41幅图像的时空分布、构成要素和空间组合,可以发现图像在不同地区的类型差异和指向差异:山东、江苏地区风格相近,图像叙事完整,分为四种基本结构形态,常与拜谒图组合;河南地区图像突出主要元素,常与车马出行图组合;四川地区与上述二者差异较大,突出鼎、鸟兽等图案,整体上呈现为祥瑞图案。上述地域分布差异和不同指向,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图像在墓葬空间的结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泗水”图 图像构成 类型差异 意义指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