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6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被引量:1001
1
作者 习近平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共12页
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齐心协力,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齐心协力,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任务 分析形势 坚定不移
原文传递
智慧社会背景下的“第四代人权”及其保障 被引量:391
2
作者 马长山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4,共20页
随着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深入发展,人权形态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重塑,从而打破了既有的"三代"人权发展格局,开启了以"数字人权"为代表的"第四代人权"。它在发展动因上,源于信息革命;在内涵逻辑上,发... 随着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深入发展,人权形态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重塑,从而打破了既有的"三代"人权发展格局,开启了以"数字人权"为代表的"第四代人权"。它在发展动因上,源于信息革命;在内涵逻辑上,发生了根本转向;在价值内核上,实现了品质升级;在关系构架上,呈现关联义务的社会延展。这就需要确立全新的"数字人权"观,构建相应的人权保护机制,塑造尊重人权价值的"道德基础设施",从而为"数字人权"提供有效的法治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会 数字人权 第四代人权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整体系统观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75
3
作者 秦天宝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凝萃于政策、文化与哲学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科学基础与法律原理有机统合,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回归法治,在整体系统观的理论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法治保障涉及法理... 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凝萃于政策、文化与哲学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科学基础与法律原理有机统合,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回归法治,在整体系统观的理论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法治保障涉及法理与制度构造两个层面的核心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法理基础由时间、空间、价值、规范四个维度搭建,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专业主义与权力主义的衡平、公法与私法的融汇为基本呈现。为实现成熟自洽的碳达峰碳中和法治构造,宜推动形成既创设新法亦遵循旧法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系统、管制性机制与促进性机制协同的法律执行系统、救济性功能与预防性功能兼具的司法保障系统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社会治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系统观 碳达峰碳中和 法治保障 应对气候变化法 气候司法
原文传递
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法治保障研究 被引量:66
4
作者 何平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8,共9页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也是提高扶贫效益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的扶贫理念根植于共同富裕和人权保障理论之上。面对农村贫困状况的新变化,精准扶贫面临着法律供给不足、泛行政化以及工作机制不规范等现实困境... 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也是提高扶贫效益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的扶贫理念根植于共同富裕和人权保障理论之上。面对农村贫困状况的新变化,精准扶贫面临着法律供给不足、泛行政化以及工作机制不规范等现实困境,解决新时期扶贫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依法扶贫。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反贫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健全精准扶贫法治化工作机制,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强化司法保障,加快构建以权利义务关系和主体责任为核心的扶贫法律体系,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精准扶贫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人文关怀的视角 被引量:46
5
作者 陈久奎 阮李全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2,共6页
2006年“两会”期间,特殊教育倍受关注,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特殊教育的发展常常与法的制定有密切联系,特殊教育立法极大推动着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确保残疾人受教育权的享有和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支撑。本... 2006年“两会”期间,特殊教育倍受关注,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特殊教育的发展常常与法的制定有密切联系,特殊教育立法极大推动着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确保残疾人受教育权的享有和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支撑。本文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在考察特殊教育立法的历史进程、分析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特殊教育立法的法理基础,并提出和阐明了特殊教育立法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促使特殊教育事业进入法治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立法 人文关怀 人权保障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被引量:45
6
作者 江必新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4,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多次专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反复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在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多次专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反复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在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 疫情防控 法治轨道 法治保障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依法防控 工作汇报 防控工作
原文传递
“五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一新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为“五治”——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为“五治”——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这“五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 法治保障 政治引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方式 习近平同志 德治教化
原文传递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被引量:36
8
作者 林彦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1,共11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国理念,既是对已有民主制度和实践的总结,也是未来民主发展与创新的导向定位,以及开展制度对话与互鉴的智识资源。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主体广泛性、形式复合性、目标有效性、过程持续性等鲜明特征,也是其应当遵循...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国理念,既是对已有民主制度和实践的总结,也是未来民主发展与创新的导向定位,以及开展制度对话与互鉴的智识资源。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主体广泛性、形式复合性、目标有效性、过程持续性等鲜明特征,也是其应当遵循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渠道、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定位、坚持顶层设计与尊重人民首创相结合,是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治保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就保障方式而言,法治保障不仅包括对法定民主制度的实施,也包括适时将成熟的民主制度通过立法加以确认。就法治保障的具体领域而言,进一步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织保障、职权保障及程序保障应成为未来立法的重点,从而激发出更好的民主绩效、更高的民主兑现率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法治保障 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主开发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 民主制度
下载PDF
论社会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协同 被引量:35
9
作者 严国萍 任泽涛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1,共4页
十八大要求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在其中,公众参与是基础,社会协同是依托,法治保障是根本。确立社会协同治理模式,基础和前提是培育社会力量不断成长成熟,关键和核心是建立健全社... 十八大要求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在其中,公众参与是基础,社会协同是依托,法治保障是根本。确立社会协同治理模式,基础和前提是培育社会力量不断成长成熟,关键和核心是建立健全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根本保障是协同治理机制的制度化与法治化。当各类社会主体日渐成熟后,就可能推动政府转移更多职能,更多发挥社会的治理主体作用,由此形成政府与社会间协同关系的良性循环,巩固甚至超越社会协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协同治理机制 公民力量 制度化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宋才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5,共8页
56个民族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中华民族是由诸多种要素组成的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石,公民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核心价值观是铸牢中华民族... 56个民族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中华民族是由诸多种要素组成的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石,公民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能力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核心价值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方向,公民国家认同实质上是对宪法制度的认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的主要路径为:夯实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基础,加强党政领导机关法治思维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宪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以制度体系为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彰显十四五规划对法治建设实践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同体意识 国家认同 核心价值观 制度体系 法治保障
下载PDF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被引量:33
11
《党的建设》 2020年第12期10-11,共2页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把握新发展阶...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 中共中央总书记 法治轨道 党的十九大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被引量:32
12
作者 付子堂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53,共3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线路图”。在这“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线路图”。在这“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立法引领和规范,与全面从严治党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是“四个全面”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保障体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严治党 法治保障 辩证统一 党中央
原文传递
论党内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 被引量:29
13
作者 肖金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3,共9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党内法治建设正在成为日渐明朗的第二条法治战线,它与第一条法治战线上的国家法治相联动,带动着第三条法治战线上的社会法治建设,形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格局。以党内法规建设为基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党内法治建设正在成为日渐明朗的第二条法治战线,它与第一条法治战线上的国家法治相联动,带动着第三条法治战线上的社会法治建设,形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格局。以党内法规建设为基础,遵循一般法治原理和党内法治特别逻辑,突出党内法治的特色和独特价值,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构建完整而严谨的党内法治体系,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实现党的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党内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促进科学的党内法治理论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党内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党内法治保障体系的有机合成和统一,构建完整而严谨的党内法治体系,是加快推进党内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治体系 法治理论 党内法规 法治实施 法治监督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 被引量:31
14
作者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5,共2页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7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档案法1988年1月1日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档...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7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档案法1988年1月1日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修订背景和过程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做好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保障 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主席令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档案事业 新修订 修订背景
下载PDF
为加快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提供法治保障——对新修订的《档案法》新增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定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1
15
作者 郑金月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35,共3页
2020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修订的《档案法》),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为了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 2020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修订的《档案法》),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为了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一次全面修订,是档案法治体系建设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对推进新时代档案工作必将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信息化 法治保障 《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战略转型 新修订 档案法治
下载PDF
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的探索与构想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伟国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37,共14页
诚信体系建设覆盖社会各领域,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将法治保障置于根本性地位。当前诚信法治保障建设中,既有观念性障碍,也有体制性问题... 诚信体系建设覆盖社会各领域,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将法治保障置于根本性地位。当前诚信法治保障建设中,既有观念性障碍,也有体制性问题;既有现行法律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基础性法律支撑不足的问题。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促进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体系 法治保障 政务诚信 商务诚信 社会诚信 司法公信
原文传递
乡村生态振兴及其法治保障 被引量:31
17
作者 落志筠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天更蓝、水更绿、生态宜居"的顶层设计,其法律内涵包括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旅游发展三方面内容;其核心是平衡多元价值。乡村生态振兴面临多重现实... 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天更蓝、水更绿、生态宜居"的顶层设计,其法律内涵包括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旅游发展三方面内容;其核心是平衡多元价值。乡村生态振兴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污染源头多样、治理难度大,制度供给乏力以及治理方式单一。乡村生态振兴法治保障可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以国家立法为基础,突出地方环境立法的补强功能,形成完善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其次,推动政府主导的单轨环境治理机制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双向互动治理机制转变;再次,发挥法治与德治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利益衡平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区域法治——深化依法治国方略中崭新的法治形态 被引量:28
18
作者 文正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区域法治是深化依法治国方略和建构世界法治秩序中的一种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建设和研究,既是区域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加强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必然要求,而且既有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可... 区域法治是深化依法治国方略和建构世界法治秩序中的一种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建设和研究,既是区域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加强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必然要求,而且既有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又有我国区域法治研究的起步和刍型作为前引,还有其深厚的宪政基础和法理依据;为此就必须科学地构思我国开展区域法治研究的战略设想和建议,并为建立和健全区域开发和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而积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法治 区域科学 区域开发和发展 法治保障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 被引量:26
19
作者 宋才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念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念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体现,应当用法治保障的方式和手段,促使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状态,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共同富裕是全国每一个公民的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的法治遵循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乡村优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及举措是: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目标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共同富裕 法治遵循 基本路径 法治保障
下载PDF
论我国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及其法治保障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敬波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2,共7页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是基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而开展的综合执法的试验,旨在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实践中各地城管职能的无序扩张、上下层级权限不对等、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阻碍城管制度发展,需要科学界定城管职责,避免盲目扩张...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是基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而开展的综合执法的试验,旨在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实践中各地城管职能的无序扩张、上下层级权限不对等、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阻碍城管制度发展,需要科学界定城管职责,避免盲目扩张,厘清城市管理中的央地关系以及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与其职责匹配的行政协调机制,并通过统一立法,固化城管体制改革的成果,引导综合执法体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管执法 体制改革 法治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